学术投稿

左心房内径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孔慧梅;王小同;王洁;胡蓓蕾;胡雪珍;潘利伟;林巍

关键词:脑梗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青少年, 左心房内径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的左心房内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和正常青年的左心房内径.结果:青年脑梗死组与正常青年组比较 ,脑梗死组左心房内径增加,与正常青年组相比, P< 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推测左心房内径扩大可能为青年脑梗死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游离PSA对筛选前列腺癌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ree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对筛选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92例 Pca及 21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 FPSA.结果: BPH组 PSA平均值为 16.33 μ g/L, FPSA平均值为 1.90 μ g/L,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associate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ACT)平均值为 13.18 μ g/L. FPSA/TPSA(total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为 0.112; Pca组 PSA平均值为 116.30 μ g/L, FPSA平均值为 30.13 μ g/L, PSA-ACT平均值为 86.17 μ g/L, FPSA/TPSA为 0.164.结论: FPSA及 FPSA/TPSA检测对筛选前列腺癌意义不大.

    作者:龚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磷酸肌酸治疗风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风心病(RH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80例心功能Ⅲ~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 30.2% RHD合并 CHF,准备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和实验组 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和进行术前准备,实验组加用 CP(2 g/d静滴),治疗 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心功能评级、 LVEF和 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 LVEF和 6 min步行距离均有提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对 RHD并 CHF患者有肯定疗效,对术前改善心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关天云;巫国勇;钟佛添;廖新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输卵管妊娠338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输卵管妊娠占 95%左右 [1].一旦发生破裂或流产,往往发生腹腔内出血,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我院 1999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诊断为异位妊娠 363例,其中 3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朝;可艳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 92例患者分为两组 ,46例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者为治疗组, 46例用法莫替丁治疗者为对照组,其它辅助治疗完全相同,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 71.7%,总有效率是 1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50%,总有效率是 91.3%.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长春;彭贺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是指具有典型的、不少于 3个月的烧心症状,但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的一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也称作内镜阴性反流病(endoscopic- negative reflux disease,ENRD)或症状性GERD(symptomatic 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作者:吴雄健;舒建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Ramsay Hunt综合征2例

    Ramsay Hunt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极易误诊.我科于今年 4~ 7月收治 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卉;周红莉;乔延国;李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药物混合蒸汽雾化治疗急慢性咽炎21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混合蒸汽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炎效果.方法:将 379例咽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 216例(采用蒸汽雾化吸入法),对照组 163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药物混合蒸汽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炎疗效好.

    作者:赖群欣;麦飞;伍燕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断耳再植48例临床分析

    断耳是因外伤造成耳廓部分离断、甚至完全离断.一期再植缝合,处理恰当易成活,反之则造成耳廓软骨膜炎、坏死、缺损等不良后果.我科于 1994-2004年收治此类病例 48例特作如下总结分析.

    作者:周维;黄春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43例 IBS患者予以匹维溴铵 50 mg,每天 3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2片,每天 3次和黛安神 1片,每天 2次,共 8周,治疗完成后少随访 12周.结果: 43例中,腹痛、腹胀好转 34例(79.07%);便秘痊愈 13例(30.23%),好转 24例(55.81%),未愈 6例(13.95%),总好转率 86.05% ;全身神经官能症痊愈 16例(37.21%),好转 22例(51.16%),未愈 5例(11.63%),总好转率 88.37%.结论: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 IBS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国锋;李芳芹;胡智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抗HCV IgM、ALT及HCV RNA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HCV)IgG阳性患者的血清抗-HCV IgM、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与 HCV R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第三代 EIA试剂盒检测抗-HCV IgG、抗-HCV Ig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型肝炎患者 ALT水平,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 HCV RNA,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丙型肝炎 IgG阳性患者中,抗-HCV IgM阳性率为 8.3%, HCV RNA阳性率为 41.7%. HCV RNA的检出在 ALT异常情况下较正常明显高(P< 0.05),但 ALT水平与 HCV RNA含量无线性相关性(r=0.346, P >0.05).结论:抗-HCV IgM不能反映病毒复制, ALT异常情况下 HCV RNA检出率高,但 ALT水平与 HCV RNA含量无线性相关性, HCV RNA仍是反映 HCV复制的可靠指标.

    作者:夏勇;唐希才;李德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CD44v6和PTEN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 CD44v6和 PTEN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0例 EC组织 CD44v6和 PTEN蛋白表达.结果:在 EC中 CD44v6和 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0.0%和 38.0%,均与 EC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 (P< 0.05).结论: CD44v6和 PTEN表达对判断 EC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冯骥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卒中并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和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组 3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氟西汀胶囊 20~ 40 mg/d口服,或万拉法新 50~ 75 mg/d,对照组 34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4周后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对照组为 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χ 2=7.17, P< 0.01),治疗组 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t=-2.68, P< 0.01),治疗组 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分者 2例,抑郁发生率为 6%,对照组 4周后(HAMD)≥ 17分者 8例,抑郁发生率为 24%,差异有显著意义(χ 2=40.24, P< 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周莎白;吴勇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肿瘤24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十二指肠肿瘤是小肠肿瘤的一种 ,临床上较为少见 ,国内文献报道不多 ,因其发病率低 ,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 ,且因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 ,极易造成漏诊、误诊,从而延误治疗 [1].为此,本文收集 1990-2002年 24例十二指肠肿瘤病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智;蔡涛;曾莉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

    目的:探讨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 43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按临床辨证分为肝肾亏虚型和肝郁化火型,分别以乳核消结汤为主方加减用药,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肝肾亏虚型和肝郁化火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88.24%和 96.1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尤其对于肝郁化火型男性患者,疗效好,无副作用.

    作者:张宏;李国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治疗率与控制率的因素和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干预对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新桂社区内已确诊的 6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门入户、集中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患者的各种影响因素,个性化跟踪干预、监督治疗和定时监测血压.结果:高血压病人防治常识贫乏,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族史以及血压升高程度等均与高血压治疗和控制有关.个性化干预后,患者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率、控制率均显著提高,运动率从 18.8%上升到 55.5%,服药率从 21.3%上升到 90.0%,血压控制率从 12.0%上升到 55.6%(P< 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都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控制产生直接影响,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贫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个性化干预,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王熙福;王坚平;欧阳荣超;廖玉联;吕仲群;马红宝;严励;罗志萍;罗良福;郑佩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同性状痰标本975份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分析

    痰涂片镜检是发现传染源、选择化疗方案、考核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 [1],只有提高收集痰标本的质量,才能有效提高阳性病人的检出率,使其真正成为发现传染源及其考核结核病化疗效果的可靠手段.

    作者:江勇;钱明;陈燕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克拉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目的:探讨利用克拉霉素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增强加替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提高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 30例,采用克拉霉素、加替沙星治疗;对照组 24例,采用环丙沙星治疗 ,疗程 10 d.治疗前后采用下呼吸道取痰法,做痰细菌培养,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 80%,对照组 54.16%,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治疗组细菌清除率 83.33%,对照组 50%,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结论:在临床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时,应采取抗细胞生物被膜治疗,不宜完全依赖体外抗生素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作者:魏广兴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在上尿路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技术难度较大,常成为阻碍腹腔镜上尿路重建手术开展的原因.

    作者:杨典东;高振利;张鹏;门昌平;姜仁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柳氮磺胺吡啶、替硝唑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我们自 1998年 11月份开始联合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替硝唑灌肠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书宝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报告一家系中 2例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患儿,对 XLP临床表现及诊断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血清学检查、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患儿兄 1岁 2个月,弟 1岁 5个月发病,以发热起病,继而出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肝功能受损,肝脏穿刺病理检查提示 EB病毒(±),淋巴结活检为慢性淋巴结炎伴有 EB病毒感染.两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及化学治疗,但病情均无缓解,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在起病 40 d左右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两兄弟均诊断为慢性 EB病毒活动性感染, XLP.结论:两兄弟终死于 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通常是致命的遗传性疾病--XLP.

    作者:朱德新;常平;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