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血生化的影响

林秀冰;李芳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血浆置换, 血气分析, 血糖, 钙
摘要:目的:探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对新生儿电解质代谢、糖代谢影响.方法:检测 28例新生儿换血前后血电解质、血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换血后未发生高钾血症 , 低钾血症 11例(占 39.3%);血钙升高 14例(占 50%) ,发生高钙血症 4例(占 14.3),无低钙血症.血钠有 22例不同程度的升高(占 78.6%),但无高钠血症.换血后出现血糖降低 6例(占 21.4%),血糖升高 22例(占 71.4%),其中 14例可诊断高糖血症(占 50%).讨论:使用全血进行同步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低钾血症,常规补钙时应注意血钙升高;换血可普遍导致血钠有所升高,但不易致高钠血症;造成糖代谢紊乱是双向性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2002年 4月至 2003年 9月对 28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保护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加强气道护理、减少呼吸机并发症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17例病情稳定,停用机械通气, 11例死亡.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必须重视其临床的观察及特殊护理.

    作者:刘丽红;肖柳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与透析滤过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20例患者每周 HD 10~ 15 h,每周或半个月行一次 HDF,分别于患者行 HD, HDF前后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醛固酮(ALD)、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结果: HD、 HDF后 NO均下降(P< 0 001),两组降幅比较(P< 0 001); HD后 ET-1略升高, HDF则降低,两组比较 P< 0 001; PRA在 HD后升高 HDF组下降; AT-Ⅱ在 HD及 HDF组均升高(P< 0 001),两组比较 P >0 05; ALD在 HD、 HDF后均下降(P< 0 001),降幅比较以 HDF为著(P< 0 001).结论: HD、 HDF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与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作用结论难趋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悦霞;郭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外周淋巴细胞碱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肌细胞内碱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缬沙坦与咪哒普利两组治疗,观察两组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左室质量指数(LVMI)、细胞内 pH变化并进行了比较.结果:缬沙坦与咪哒普利组皆能减少 LVMI、 pH值,两组间比较 P >0.05,治疗前后比较 P< 0.05.结论:缬沙坦能明显减少高血压左室肥厚的 LVMI及心肌细胞内的 pH值,纠正细胞内碱化,逆转左心室肥厚(LVH).

    作者:姚丙南;吉越英;陆凤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43例 IBS患者予以匹维溴铵 50 mg,每天 3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2片,每天 3次和黛安神 1片,每天 2次,共 8周,治疗完成后少随访 12周.结果: 43例中,腹痛、腹胀好转 34例(79.07%);便秘痊愈 13例(30.23%),好转 24例(55.81%),未愈 6例(13.95%),总好转率 86.05% ;全身神经官能症痊愈 16例(37.21%),好转 22例(51.16%),未愈 5例(11.63%),总好转率 88.37%.结论: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 IBS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国锋;李芳芹;胡智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愈减压病1例

    患者,男, 24岁,因工作需要于 2004年 9月 26日潜入海水深约 18 m处进行作业,工作 1 h后,由于出现紧急情况,患者从水深约 18 m处快速浮出海面,出水后约 2 h患者自觉头晕、恶心、耳鸣等不适,并感双上肢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严重酸痛不适,潜水后第 2天到本科就诊.根据患者是潜水员,平常身体健壮,有潜水 18 m紧急浮出水面史,初步诊断为减压病.

    作者:曾伟丽;叶敏;李玉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对照组 20例 ,治疗组用刺五加注射液静滴治疗 ,对照组采用百优解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为 90% ,对照组为 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起效快 ,无副作用 ,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中药制剂.

    作者:彭从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在上尿路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技术难度较大,常成为阻碍腹腔镜上尿路重建手术开展的原因.

    作者:杨典东;高振利;张鹏;门昌平;姜仁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 92例患者分为两组 ,46例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者为治疗组, 46例用法莫替丁治疗者为对照组,其它辅助治疗完全相同,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 71.7%,总有效率是 1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50%,总有效率是 91.3%.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长春;彭贺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母源HLA单倍型染色体A基因重组1例

    患者女,8岁, 诊断:β-地中海贫血,拟做骨髓移植手术.为在直系亲属中寻求 HLA配型相合的供者, 2004年 6月患者父母、哥姐及患者本人的 ACD-B抗凝血 5 mL送本实验室进行 HLA分型.

    作者:张志梅;武大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 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48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低剂量 SI治疗组(L-SI)、中剂量 SI治疗组(M-SI)、高剂量 SI治疗组(H-SI)、尼尔雌醇治疗组(NT).后 5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55 mg/kg制备 DM模型.第 7周起, NC、 DC组予 0.5% CMC-Na 10 mL/(kg· d), L-SI、 M-SI、 H-SI组分别予大豆异黄酮 30、 60、 120 mg/(kg· d), NT组予尼尔雌醇混悬液 0.1 mg/kg(2次 /周)灌胃.第 12 周末测大鼠心肌组织 Na+-K+-ATPase、 Ca2+-ATPase活性、 NOS活性和 NO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DC组心肌组织 Na+-K+-ATPase、 Ca2+-ATPase、 NOS活性和 NO含量明显降低(P< 0.01),肌小节和线粒体形态改变.而 M-SI、 H-SI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中、高剂量 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善峰;关宿东;汪思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治疗率与控制率的因素和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干预对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新桂社区内已确诊的 6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门入户、集中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患者的各种影响因素,个性化跟踪干预、监督治疗和定时监测血压.结果:高血压病人防治常识贫乏,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族史以及血压升高程度等均与高血压治疗和控制有关.个性化干预后,患者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率、控制率均显著提高,运动率从 18.8%上升到 55.5%,服药率从 21.3%上升到 90.0%,血压控制率从 12.0%上升到 55.6%(P< 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都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控制产生直接影响,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贫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个性化干预,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王熙福;王坚平;欧阳荣超;廖玉联;吕仲群;马红宝;严励;罗志萍;罗良福;郑佩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双阻断空肠改良胆管空肠吻合术预防胆道逆行感染

    笔者自 2001年 5月至 2004年 5月对 36例胆管结石病人行双阻断空肠改良胆管空肠吻合术 ,预防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 ,效果良好 ,经术后临床观察研究 ,能够完全预防胆道逆行感染 ,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忠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近 3年来广州市儿童医院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取中段晨尿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 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 ,并用 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对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菌进行 ESBLs的检测;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279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 68株,占 24.4%;革兰氏阴性杆菌 211株,占 75.6%,其中大肠埃希氏菌 102株,占 36.6%.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 7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发生率达 68%,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第 3代头孢菌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ESBLs产生率为 11.5%,对亚胺培南敏感;非发酵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高于 30%)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低于 20%).结论:儿童泌尿系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氏菌是首位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感染有上升的倾向;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多重耐药株大量出现.泌尿系感染宜根据不同病原菌参照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合理用药是抗感染治疗及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和蔓延的有力措施.

    作者:谢永强;虢艳;邓秋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卒中并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和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组 3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氟西汀胶囊 20~ 40 mg/d口服,或万拉法新 50~ 75 mg/d,对照组 34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4周后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对照组为 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χ 2=7.17, P< 0.01),治疗组 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t=-2.68, P< 0.01),治疗组 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分者 2例,抑郁发生率为 6%,对照组 4周后(HAMD)≥ 17分者 8例,抑郁发生率为 24%,差异有显著意义(χ 2=40.24, P< 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周莎白;吴勇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左心房内径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青年人的左心房内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和正常青年的左心房内径.结果:青年脑梗死组与正常青年组比较 ,脑梗死组左心房内径增加,与正常青年组相比, P< 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推测左心房内径扩大可能为青年脑梗死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作者:孔慧梅;王小同;王洁;胡蓓蕾;胡雪珍;潘利伟;林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柳氮磺胺吡啶、替硝唑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我们自 1998年 11月份开始联合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替硝唑灌肠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书宝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角化棘皮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具有自愈倾向的良性表皮肿瘤,由于其与皮肤鳞癌(SC)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十分相似,不易鉴别.为此,我们对 25例 KA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

    作者:林挺;徐洁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腹腔包裹性积液4例

    脑室-腹腔分流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随着分流管的材质、结构不断改进和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其并发症越来越少见,尤其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腹腔包裹性积液的报道国内外均罕见.近几年中我院收治 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包裹性积液的患者,均给予手术处理,效果良好,本文就其形成原因及其处理作一讨论.

    作者:袁俊;孙永锋;翟卫东;钟建卫;王涛;尚传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高乌甲素伍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伍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的术中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对减轻术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愿接受人工流产 100例, ASAⅠ~Ⅱ级,妊娠 5~ 10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50例. A组静注异丙酚 2.5 mg/kg,注药时间 30 s;扩张宫颈口时单次注入异丙酚 0.5 mg/kg. B组先缓慢静注高乌甲素 4 mg,后静注异丙酚 2 mg/kg.两组的年龄、体重、妊娠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观察术中疼痛、术后宫缩痛、异丙酚用量、清醒及离院时间、出血量.结果:经 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 B组术中镇痛情况明显好于 A组(P< 0.05),术后宫缩痛比 A组轻(P< 0.01),异丙酚用量少于 A组(P< 0.01),两组出血量、清醒及离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伍用高乌甲素用于人工流产较单用大剂量异丙酚具有麻醉效果好,异丙酚用量少,明显减轻术后宫缩痛,不增加出血量等优点,可安全用于人工流产.

    作者:邹燕芳;林军;王碧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40例临床分析

    紫杉醇是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对耐药细胞有效.我科自 2000年 12月至 2004年 10月采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生产的紫杉醇(商品名:泰素)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芝乔;李开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