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误服超大剂量息斯敏致嗜睡及Q-T间期延长1例

陈福林

关键词:超大剂量, 息斯敏, 患儿, 嗜睡, 皮肤搔痒, 主诉, 呕吐, 口服, 家长, 腹泻, 抽搐
摘要:患儿男,3岁半,以误服9片息斯敏2h后嗜睡为主诉入院.据其母代述:患儿爷爷因皮肤搔痒买了1盒(10片)息斯敏,口服1片后剩下9片放在床头,2 h前患儿把9片息斯敏全部吃完,而后睡着,唤醒后又吵着要睡觉,家长发现其嗜睡,面色苍白,肢冷而急送入院.病后无气急,呕吐、腹泻,抽搐等.入院后小便1次.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TIAM1的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途径,涉及多基因变化的一系列复杂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侵入血管或淋巴管,迁移、黏附于适宜部位,诱导肿瘤血管形成,对抗宿主抗肿瘤免疫,终在远处形成转移灶.现有资料表明:肿瘤转移的整个过程受许多特殊基因的调控,它们或被激活,或被抑制,相互协同或拮抗,终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目前报道的参与肿瘤转移调控的基因达数百种,本文谨对TIAM1基因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的在于说明该基因的改变在肿瘤转移和抗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余志金;许岸高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应用肝素抢救重度新生儿硬肿症8例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在新生儿时期所发生的周身或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的一种严重疾病.本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生后不久或1周内早期新生儿多见,多有环境温度过低,保暖不够的病史,由于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也可见于夏季.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有限,防病意识差,重度新生儿硬肿症时有发生,近1年来应用肝素抢救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末端回肠病变445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末端回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5例末端回肠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男女之比为2.22:1,平均年龄38.9岁,15岁以下9例(2.02%),16~30岁126例(28.3%),31~45岁180例(40.4%),46~60岁93例(20.9%),60岁以上37例(8.31%).病变类型为末端回肠炎319例(72.13%),淋巴滤泡增生症87例(19.55%),溃疡20例(4.49%),息肉10例(2.24%);结核、克隆病各2例(0.45%);憩室、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及肿瘤各1例(0.23%).结论:结肠镜不仅可以直视末端回肠病变,还能进行病理活检,明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同时对某些疾病也可行内镜下治疗,因此在对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中,结肠镜检查应视为首选方法.

    作者:张金梅;朱尤庆;黄梅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小儿感染性喉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进一步提高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儿7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79例中有78例经采取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及时诊断并采取合理综合治疗措施可减少感染性喉炎患儿气管切开例次,避免小儿窒息发生.

    作者:施旖旎;金小岩;李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进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等.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发生率,各地报道相差甚大,高可达57%;其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至30%.

    作者:杨杰;陈运彬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婴儿肺炎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婴儿肺炎CT征象及产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10例婴儿肺炎CT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将婴儿肺炎分为实质型、间质型、混合型和气肿型;以斑片状病灶为主的实质型382例,占74.8%;条网状病灶为主的间质型22例,占4.3%;条、片状病灶兼有之混合型27例,占5.2%;以肺膨胀征为主的气肿型79例,占15.5%.各型肺炎不同程度地产生肺气肿、肺不张、肺门增大、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铸形征及肺纹理改变等.结论:婴儿肺炎由于肺组织生理解剖特点不同而产生不同于成人肺炎的一些CT征象,认清这些征象对于婴儿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绍斌;梁雪;何旭研;黄凌化;覃智颖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灭滴灵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36例观察

    笔者观察对比灭滴灵和先锋霉素V治疗56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结果灭滴灵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先锋霉素V.并初步探讨了其药理作用及理论根据.

    作者:索乃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急诊ICU患者发生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对策.方法:对本院急诊ICU 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3年间收治的DIC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临床表现、DIC确诊时间、治疗、病死率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ICU患者发生DIC,原发病多样、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发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DIC确诊常为中晚期;病死率高.结论:ICU医生要对DIC保持高度警惕性,争取对高危病人行pre-DIC指标及早期DIC诊断指标常规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终止病因是终止DIC病理过程关键措施.同时危重病患者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徐英;张铮;马明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1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6例以婴幼儿发病率高、起病急,以咳嗽喘憋为主症,3例小婴儿发生气促、口唇紫绀等.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发生肺部炎症的早期已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谢春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新生儿巨大头颅血肿致胆红素脑病、DIC1例

    患儿女,5 d,以皮肤黄染1 d,拒奶半天为主诉,于2003年3月25日入院.G2P2,胎龄40周,3月20日头先露胎吸助产出生,未测体重.于第2天头颅先后出现3个大小不等的肿物,且进行性增大.于入院前1 d出现全身皮肤黄染,巩膜亦黄染,均进行性加深.当日晚开始拒奶,呕吐1次,今晨始有特殊哭叫声,但未有发热、抽搐.体检:T36℃,P110次/min,R40次/min,BP80/40nmHg,体重2 400 g,反应差,哭声低微,时有尖叫哭声,消瘦明显,口唇苍白,无紫绀.

    作者:王会来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肾性贫血中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在肾性贫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包括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5例、肾功能衰竭期49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同时检测其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RF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et%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BC、Hb水平均随着Cr和BUN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减低,互相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604和-0.627;r=-0.600和-0.628,P<0.01),而IRF、Ret%与Cr、BUN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RF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病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IRF在肾病早期时降低,肾病末期由于EPO等治疗后IRF升高,提示EPO等治疗有效.

    作者:金艳慧;王明山;郑加永;袁谦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片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移植肾功能减退合并蛋白尿患者,经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CAN,分成2组,火把花根治疗组34例,对照组22例,疗程8周,随诊3个月观察蛋白尿与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27/34例(79.5%)蛋白尿完全消失,对照组5/22例(22.7%)蛋白尿消失,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并无明显变化.结论:火把花根片可有效治疗CAN蛋白尿,长期效果需待观察.

    作者:刘斌;明长生;曾凡军;林正斌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进展

    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婴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 000g的新生儿,通常是胎龄较小(<28周)的早产儿.美国1997年ELBW婴儿占低出生体重儿(LBW婴儿)的10%.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ELBW婴儿存活增加,救治的婴儿胎龄已达23周甚至以下.

    作者:冯琪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影响心肺复苏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并统计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急诊科或院外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经急诊科CPR成功ROSC并在急诊科观察,维持6 h以上后收入我院ICU病房进一步治疗年龄大于15岁患者的资料.结果:总43例,存活出院11例,存活率25.58%;ROSC间期、瞳孔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复苏后MODS与ROSC后的预后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复苏后高血糖、低血压与ROSC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与ROSC后的预后关系不大(P>0.05).结论:CPR后ROSC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ROSC间期、瞳孔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复苏后多脏器功能不全、高血糖、低血压.

    作者:冯欣蘅;崔华中;韩溟;李炯;林小荣;洪春燕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误服超大剂量息斯敏致嗜睡及Q-T间期延长1例

    患儿男,3岁半,以误服9片息斯敏2h后嗜睡为主诉入院.据其母代述:患儿爷爷因皮肤搔痒买了1盒(10片)息斯敏,口服1片后剩下9片放在床头,2 h前患儿把9片息斯敏全部吃完,而后睡着,唤醒后又吵着要睡觉,家长发现其嗜睡,面色苍白,肢冷而急送入院.病后无气急,呕吐、腹泻,抽搐等.入院后小便1次.

    作者:陈福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FK506对狼疮样小鼠肾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肾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及FK506的调控作用.方法: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随机分两组:模型组和FK506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CaN活性.结果:(1)模型组肾小球硬化指数及小管间质损伤总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FK506治疗后肾脏病变明显减轻;(2)模型组肾组织中CaN活性显著增强,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CaN活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FK506组肾组织中CaN活性显著回降(P<0.05);(3)狼疮样肾炎小鼠肾组织中CaN活性与肾小球硬化指数及小管间质损伤总积分呈正相关关系(n=0.626,P<0.01;r2=0.772,P<0.05).结论:c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CaN异常活化,FK506在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同时,对CaN活性亦起抑制作用.

    作者:顾海峪;卢建华;傅君舟;梁鸣;阳晓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对388例健康体检成人的CRP、血糖(Glu)、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进行测定,并按不同CRP水平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RP基线水平较低组(CRP<1.0 mg/L)比较,CRP较高水平组的Glu、HbA1c、TG、Ch、LDL-C、apoB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血糖增高者体内存在一定的炎症过程,追踪观察血清CRP与血糖、血脂等浓度变化,对判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戴美杰;李小龙;张文辉;袁谦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社区癌症患者生命质量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社区癌症患者生命质量与影响因素,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方法:对165例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反映生命质量的FLIC均值为94.5分,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医疗保障是社区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护士应根据影响社区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社区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冯小君;胡苏珍;陈燕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男性胃癌患者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男性胃癌患者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40例男性胃癌患者、40例正常男性和40例男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的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胃癌患者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的血清T和E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男性胃癌患者中年龄≥60岁的与年龄<60岁的血清T和E2水平测定比较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的T、E2水平在胃癌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丽娜;邵美娟;温怀凯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