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戴美杰;李小龙;张文辉;袁谦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对388例健康体检成人的CRP、血糖(Glu)、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进行测定,并按不同CRP水平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RP基线水平较低组(CRP<1.0 mg/L)比较,CRP较高水平组的Glu、HbA1c、TG、Ch、LDL-C、apoB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血糖增高者体内存在一定的炎症过程,追踪观察血清CRP与血糖、血脂等浓度变化,对判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同系统多原发癌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25例同一系统多原发癌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同系统多原发癌,男22例,女3例,多原发癌发生于呼吸系统11例,消化系统9例,泌尿系统3例,生殖系统2例.结果:我院同系统多原发癌发病率占同期恶性肿瘤的3.9%,其中同时癌12例,占48%;异时癌13例,占52%,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间隔时间平均5.4年,5年生存率50.1%.结论:同系统多原发癌发病率不高,其临床具有一定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可获得较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琳;王晖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40例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护理流行性腮腺炎脑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诊治护理经过.结果:全部病例治愈出院,住院3~14 d.结论:做好隔离,遵循医嘱治疗和全面护理,就能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王惠君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儿童感染性疾病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近2年来儿科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组成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感染性疾病以社区感染为主,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63.1%),但耐药性较高的革兰阴性杆菌引起感染的比例上升(达52.0%),医院感染明显增多;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65.8%),肠道以志贺菌属引起的肠炎多见(71.4%),志贺菌属对三代头孢较为敏感;感染病原菌对药物抗性明显趋强,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结论:我院须重视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应严格参考微生物检测结果,科学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江鹏;植志全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新生儿巨大头颅血肿致胆红素脑病、DIC1例

    患儿女,5 d,以皮肤黄染1 d,拒奶半天为主诉,于2003年3月25日入院.G2P2,胎龄40周,3月20日头先露胎吸助产出生,未测体重.于第2天头颅先后出现3个大小不等的肿物,且进行性增大.于入院前1 d出现全身皮肤黄染,巩膜亦黄染,均进行性加深.当日晚开始拒奶,呕吐1次,今晨始有特殊哭叫声,但未有发热、抽搐.体检:T36℃,P110次/min,R40次/min,BP80/40nmHg,体重2 400 g,反应差,哭声低微,时有尖叫哭声,消瘦明显,口唇苍白,无紫绀.

    作者:王会来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肌氨肽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肌氨肽苷(MAAN)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对比.方法:将5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肌氨肽苷组)30例,用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加肌氨肽苷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丹参组)28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 d为1疗程,观察起效时间、血压、心率、率压乘积、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及同组用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前、后比较,肌氨肽苷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减慢心率(P<0.05)、降低率压乘积(P<0.01),与对照组比较,肌氨肽苷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P均<0.01),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减慢心率的作用弱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氨肽苷能明显降低血压、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冠心痛临床症状,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朱黎明;朱定菊;朱英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进展

    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婴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 000g的新生儿,通常是胎龄较小(<28周)的早产儿.美国1997年ELBW婴儿占低出生体重儿(LBW婴儿)的10%.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ELBW婴儿存活增加,救治的婴儿胎龄已达23周甚至以下.

    作者:冯琪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始基子宫并盆腔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54岁,因发现盆腔包块2d于2003年7月9日入院.2d前普查时发现盆腔包块,无发热,无腹胀、腹痛.自幼无月经来潮,无周期性腹痛.未育.查体:T 36.5℃,P72次/min,R18次/min,BP15/11kPa妇科检查:阴道口容二指,为盲端,长10 cm.窥视顶部有两个直径0.5 cm的凹陷.

    作者:姜明霞;姜旭光;徐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1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6例以婴幼儿发病率高、起病急,以咳嗽喘憋为主症,3例小婴儿发生气促、口唇紫绀等.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发生肺部炎症的早期已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谢春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片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移植肾功能减退合并蛋白尿患者,经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CAN,分成2组,火把花根治疗组34例,对照组22例,疗程8周,随诊3个月观察蛋白尿与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27/34例(79.5%)蛋白尿完全消失,对照组5/22例(22.7%)蛋白尿消失,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并无明显变化.结论:火把花根片可有效治疗CAN蛋白尿,长期效果需待观察.

    作者:刘斌;明长生;曾凡军;林正斌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原癌基因c-f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 1 mL/(kg·d)(丹参组)(和蒸馏水1 mL/(kg·d)(高血压组),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l).应用HE染色、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高血压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c-fos表达明显,丹参酮ⅡA治疗可抑制左室肥厚(LVH)的发展和心肌细胞c-fos mRNA的表达,但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LVH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抑制了心肌细胞c-fos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冯俊;郑智;熊玮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后续中药治愈糖尿病单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1例

    患者,男,68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5年,左侧眼睑下垂伴左侧头痛1周于2004年4月12日收入院.头痛以左侧眼眶上内侧较明显,休息后减轻,视物有重影,伴有头昏,有时恶心,无呕吐,无耳鸣、耳聋,无肢体瘫痪.患者否认头部外伤、高血压、副鼻窦炎、类似疾病家族史.入院体检:体温36.6℃,呼吸20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126/78 mmHg.身高175cm,体重80 kg.

    作者:关青宝;周珍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分型和方药医用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以中医分型进行治疗.结果:临床痊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结论:中医辩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梁宏康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和新进展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可以与细胞的发现,进化论的奠定相媲美,它是20世纪自然科学伟大成就之一.重组DNA技术和基因工程是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突出领域,开创了人类能动改造生物界的新阶段,推动了医学和整个生命科学的进步,是分子生物学走向广泛应用的重要方面.狭义的基因工程就是指重组DNA技术,它不受亲源关系的限制,为分子遗传学和育种学以及医学遗传学研究开辟了崭新途径[1].

    作者:冯爱娟;杨太成;刘耘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长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间质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NS)合并肾间质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NS合并间质病变的患者48例,在予激素治疗的同时,早期予尿激酶加低分子肝素治疗,达到临床缓解后,所有患者继续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共6个月,观察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的指标并监测凝血功能.结果: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得到较好的纠正,NS缓解,继续治疗6个月后,各项生化指标进一步好转,临床缓解率提高,无一例复发.结论:NS合并肾间质病变者愈后相对较差,早期联用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可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减少尿蛋白,早期达到临床缓解,长期使用小剂量尿激酶,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缓解率,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对于保护肾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罗正茂;童俊容;张虹;王寅;张建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肾性贫血中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在肾性贫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包括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5例、肾功能衰竭期49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同时检测其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RF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et%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BC、Hb水平均随着Cr和BUN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减低,互相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604和-0.627;r=-0.600和-0.628,P<0.01),而IRF、Ret%与Cr、BUN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RF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病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IRF在肾病早期时降低,肾病末期由于EPO等治疗后IRF升高,提示EPO等治疗有效.

    作者:金艳慧;王明山;郑加永;袁谦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预防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29例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接受PCI治疗:其中接受CypherTM支架治疗18例,普通金属裸支架11例.比较两组支架术的即刻疗效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平均随访(10.3±7.6)个月,随访率96.6%,CypherTM组心绞痛复发率(11.1%vs 27.3%)、再次住院率(22.2%vs 36.4%)、支架内再狭窄率(0%vs 18.2%)均显著低于裸支架组,P均<0.05.结论:应用CypherTM支架治疗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优于普通金属裸支架.

    作者:胡允兆;周艺;卢剑华;何宗云;吴炎贤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OSAHS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疾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OSAHS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据临床统计显示,全球每天约有3 000人的死亡与OSAHS有关.

    作者:盛晓丽;张思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末端回肠病变445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末端回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5例末端回肠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男女之比为2.22:1,平均年龄38.9岁,15岁以下9例(2.02%),16~30岁126例(28.3%),31~45岁180例(40.4%),46~60岁93例(20.9%),60岁以上37例(8.31%).病变类型为末端回肠炎319例(72.13%),淋巴滤泡增生症87例(19.55%),溃疡20例(4.49%),息肉10例(2.24%);结核、克隆病各2例(0.45%);憩室、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及肿瘤各1例(0.23%).结论:结肠镜不仅可以直视末端回肠病变,还能进行病理活检,明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同时对某些疾病也可行内镜下治疗,因此在对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中,结肠镜检查应视为首选方法.

    作者:张金梅;朱尤庆;黄梅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玻璃离子黏固剂致口腔黏膜过敏性溃疡1例

    患者男,45岁,因下颌后牙冷热酸痛,于2004年10月10日上午来我科就诊.病史:下颌双侧后牙遇过冷、过热的食物均酸痛4个月余,刷牙稍甚,无自发痛.既往有青霉素、先锋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口腔检查:543/345牙颈部均有一明显的沟状缺损,深达牙本质深层,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牙质无色泽改变,探痛(-),但有不适,轻度酸痛感.

    作者:丁勇;袁成弟;李慧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