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敏;颜鸣鹤
支气管内膜结核并非少见,尤以儿童为多见.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支纤镜) 的普及和使用,诊断率大为提高 [1,2].但由于症状的非特异性及临床医生认识不足,也常有误诊.本文报道 4例儿童支气管内膜结核误诊为支气管异物,以引起同道注意.
作者:罗如平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CA)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 2003年 1月至 2004年 4月期间 ACA阳性的儿科病例 76例,对 ACA与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 C3、C4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CA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在儿童患者中以肾脏病多见,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川崎病、感染等,其他疾病如克隆病、胃窦炎等也可出现.(2)ACA 阳性患儿 PLT增加,血沉升高,补体下降.结论:ACA的临床意义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曾智杰;王小妹;廖慧芳;刘敏;朱春丽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癌症患者死因排序中肺癌居首位.吸烟是引发肺癌的主要的危险因素,肺癌患者中 90%为中重度吸烟者,因此戒烟成了预防肺癌的主要措施.尽管戒烟降低了肺癌的发生,但是曾经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危险性仍高于从未吸烟者 [1].目前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患者有 50%曾经吸烟,所以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防治曾经吸烟的人患肺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预防性治疗成为肺癌研究的焦点,临床上常用于肺癌预防的药物是类维生素 A类(retinoids)、天然和人工合成的与维生素 A类似的化合物.到目前为止,美国和欧洲完成的大规模肺癌预防临床试验 [2]表明:这类类维生素 A药物并不能预防肺癌的发生.显然需要新的方法来预防肺癌,需要研制开发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来治疗癌前病变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作者:汤建民;何权瀛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 2004年 9月至 2005年 4月老年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促进我院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也易发生中毒.结论:应当常规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制定用药方案,实现用药的个体化,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剑芳;杨鸿;罗苑娇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的方法和磁珠酶免疫分析法(IMS-ELISA)检测 HLA-B27抗原,探讨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 AS的 115例患者、106例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arthritis,ReA)患者和 160例其他关节性疾病患者,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做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这两种方法检测 HLA-B27对 AS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ELISA灵敏性为 96.5%(111/115),特异性为 85.7%(24/28),IMS-ELISA灵敏性为 95.7%(110/115),特异性为 76.2%(16/21).ELISA方法的重复性比 IMS-ELISA方法好,而且定量检测.结论:ELlSA是一种定量、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检测方法,是检测 HLA-B27的一项新技术,是对 AS和非 AS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实用而可靠的检测手段,特别适用于做大样本量的筛选试验.
作者:瞿良;王正蕙;朱玉琨;王惠萱;王洪强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 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 /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位情况.结果:小鼠肝细胞出现大片状坏死,肠道腔菌群与膜菌群中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升高(P< 0.001),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0.001),B/E比值 < 1,并可见肝脏细菌易位.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腔菌群及膜菌群比例失衡,定植抗力下降,小鼠肠道细菌易位,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维持、恶化的原因.
作者:李海燕;董礼阳;杨景云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扩张性心肌病与 QT离散度(QTd)及心功能超声参数相关性.方法:对扩张性心肌病组(n=68)与正常组(n=66)进行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 QT离散度(QTd)对照分析.结果:扩张性心肌病之 NYHA Ⅱ(n=28)、III(n=22)、IV(n=18)级心功能患者之 QTd与对照组(n=66)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0.01)、扩张性心肌病心衰猝死者 QTd显著高于幸存者(P< 0.01),扩张性心肌病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65 mm者,与 LVDd< 65 mm者相比 QTd均显著性增大(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与≥ 40%的扩张性心肌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QTd越大,反映其心肌重构后,心肌复极化越不均匀,心电活动越不稳定,心肌病损程度越大,预后不良,与 LVDd呈正相关,与 LVEF呈负相关.
作者:邓新桃;范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及蛋白表达,以及 losartan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制作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组),肾小球硬化组(D组)和肾小球硬化 losartan治疗组(DL组),每组 10只.DL组灌胃 losartan 40 mg/(kg·d),治疗 6周后应用 RT-PCR和 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肾皮质 iNOS、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肾脏病理改变,测定血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及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D组出现明显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与 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沉积,与 C组比较,肾皮质 i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 3.28倍和 2.15倍,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 3.59倍和 2.60倍.应用 losartan治疗 6周后,能明显减轻肾病生化改变及病理改变,与 D组比较肾皮质 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 47%和 58%,多组间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iNOS参与肾小球硬化过程,losartan减轻肾小球硬化早期肾脏损伤与抑制 NO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黄翠雯;梁成结;陈波;纪泽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总胆汁酸(TBA)测定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 Olympus 5421生化分析仪测定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正常人血清 ADA、TBA、GGT、ALP、T-BIL、ALB、ALT、AS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及肝硬化组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值均 < 0.01),而且以肝硬化组升高为明显;同时 AD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 0.01).TB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中均升高(P值分别为 P< 0.05、P< 0.01、P< 0.01),而且 TB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中亦差异有显著性(P< 0.01).ALB、ALP、T-BIL敏感性较差.GGT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ADA、TBA是肝功能检测的较好指标,联合检测 ADA、TBA对慢性肝炎的分型及肝硬化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虹;樊红梅;陈月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患者,男,31岁,178cm,100 kg.平素体质良好,否认糖尿病史.因转移性右下腹痛 2 d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于 2月 23日 9:15~11:00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 10%葡萄糖液 500 mL+ KCl 1.0 g+胰岛素 6单位静脉滴注,每日 1次.2月 25日 5:00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呈浅昏迷,呼之不应,大口呼吸,症状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肾衰表现.
作者:戴建强;屠伟峰;郄文斌;戴永忠;张兴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MSCT)三维成像、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39例患者先行 MSCT及 MRCP检查,后行 ERCP检查,将三者结果对照.结果:MRCP和 ERCP对胆系结石、胆管内肿瘤和胆管炎性狭窄症诊断符合率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 0.05);ERCP及 MSCT对乳头部肿瘤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诊断符合率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 0.05).MSCT对胰头癌诊断符合率高,与 MRCP和 ERCP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不同,联合应用不同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作者:刘怡文;张学俭;王利群;吉爱兵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各自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病人部分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2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成 Gln+ rhGh组、Gln组、rhGh组和 CONT对照组,所有病人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 7 d,Gln+ rhGh组应用口服 Gln 0.3g/(kg·d)和皮下注射 rhGh 10 U/d;Gln组应用口服 Gln 0.3 g/(kg·d);rhGh组应用皮下注射 rhGh 10 U/d;CONT对照组应用相应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 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IL-2、TNF-α在外周静脉血中的水平,分别比较.结果:在试验后各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组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短期口服 Gln与 rhGh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病人的体液免疫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邵雄杰;邓宇;陈郁鲜;杨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肾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间的关系及影响颈 AS的因素.方法:对 76例肾功能不全者(CRF)及 128例肾功能正常者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血压等,分析血肌酐与 IMT等关系及影响 IMT的因素.结果:CRF组收缩压(SP)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蛋白、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CCAD大于对照组,IMT两组无统计学差异.IMT仅与年龄、SP、性别呈正相关.结论:CRF患者颈 AS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影响 IMT的主要因素是年龄、SP、性别.
作者:余海峰;施慧飞;李春胜;陈军斌;周剑宇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 Smad7表达变化,以及对其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NRK-52E分别与终浓度为 0(对照组)、10-6 mol/L、10-7 mol/L、10-8 mol/L、10-9 mol/L Ang Ⅱ共培养 24 h.通过 Annexin V-FITC/PI Kit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和 Smad7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 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 Ang Ⅱ浓度的增加,10-6 mol/L Ang 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指数显著增加,分别为(27.06± 1.14)% vs(3.09± 0.73)%(P< 0.001).与对照组相比,Smad7的表达在含有 Ang Ⅱ组中均呈现出低表达水平,并在一定范围内随 AngⅡ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受到抑制,并与细胞凋亡指数成负相关(r=-0.82,P< 0.05).结论:Ang Ⅱ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 Smad7的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凋亡,二者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朱吉莉;丁国华;陈铖;尤燕舞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BKCa)、电压门控钾通道(Kv)和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一氧化氮(NO)诱发正常及哮喘血清被动致敏人气道平滑肌(HASM)张力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等长张力记录方法,以钾通道阻断剂为工具药,观察NO及联合钾通道阻断剂对正常人及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HASM环收缩张力的影响.结果:(1)在正常组和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组中,Kv的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组胺(0.1 mmol/L)引起的收缩反应,4-AP(1、5、10mmol/L)可显著提高组胺的收缩张力(P< 0.05),而 KATP的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10 mmol/L)、BKCa的阻断剂四乙铵(TEA)(1 mmol/L)对组胺引起的收缩反应无明显影响.被动致敏组中组胺的大张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2)NO供体硝普钠(SNP)对正常人及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HASM都有舒张作用,其对被动致敏组的舒张作用[(29.4±3.3)%]明显低于正常组 [(44.1±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Glib对SNP(0.1mmol/L)的舒张作用无影响,4-AP(10mmol/L)对SNP的舒张效应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TEA(1mmol/L)可明显抑制SNP的舒张作用(P<0.05),并且在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组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NO供体SNP部分通过BKCa通道开放舒张HASM,在体外被动致敏状态下,该舒张效应减弱可能与BKCa通道活性下调有关.
作者:叶涛;徐永健;张珍祥;刘先胜;杨朝;高宝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荧光 PCR技术检测疣体表面脱落细胞人类乳头瘤病毒核酸(HPVDNA)在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8例患者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 CA,采集疣体表面脱落细胞和疣体活组织标本,应用荧光 PCR技术检测 HPV6/11DNA.结果:(1)78例 CA患者治疗前二种标本 HPV6/11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92.3%(72/78)和 96.2%(75/78),二者差异无显著性(χ 2=1.33,P >0.05).(2)去除疣体治疗 4周后,61例复诊者中 32例疣体复发,表面脱落细胞 HPV6/11DNA阳性 30例(93.8%);29例未见新疣体出现,原病灶处表面脱落细胞 HPV6/11DNA阳性 4例(13.8%).结论:应用荧光 PCR技术检测 HPVDNA可敏感诊断 CA,且可以疣体表面脱落细胞替代疣体组织作为标本,并可监测去除疣体治疗后病毒残留.
作者:姜雯;夏邦世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结肠途径治疗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2001-2004年在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和糖皮质激素的同时采用先行结肠清洗再用中药益肠冲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结果:利用结肠途径和益肠冲剂治疗总有效率达 93.4%,而且保留时间也较传统方法长.结论:运用结肠途径治疗再配合药物保留灌肠,能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效果明显.
作者:周梅花;过利波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恶性淋巴瘤(ML)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于不同系统受累其临床表现不同,且无特异性,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我们自 1986年 3月至 2005年 1月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恶性淋巴瘤 73例,其中存在早期误诊的 27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红霞;董崇娟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本院近 3年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的自动快速监测与检出率及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 VITEK AMS-32 的药敏卡 GNS-120对本院 2002-2004年细菌室分离出的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 ESBLs快速监测,用标准扩散纸片法进行验证;采用 K-B法进行氟喹诺酮类药物检测.结果:自动快速监测法与标准扩散纸片法相比,敏感性为 98.73%、特异性为 100%;ESBLs检出率大肠艾希氏菌 2002年为 26.47%、2003年为 30.00%、2004年为 40.35%,肺炎克雷伯菌 2002年为 12.68%、2003年为 18.46%、2004年为 26.15%,两种菌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产 ESBLs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 ESBLs株,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ESBLs的自动快速监测法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对细菌产 ESBLs检测,产 ESBLs大肠艾希氏菌菌株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产 ESBLs细菌的院内感染.
作者:张帮献;梁小英;王莉宁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8-2003年我院 35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为 25.26%,病死率为 25.27%,65%的肺部感染发生在脑出血后 2周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是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体.脑出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呼吸机使用≥2d、入院时Glasgow评分≤5、留置胃管时间≥1周、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年龄、使用抗生素 3种以上.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多发生在脑出血后 2周内,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
作者:杨晓燕;陈郁鲜;林妙霞;梁彩倩;刘智勇 刊期: 200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