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辉;魏影非;任丽丽;王素云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问题,症状为非特异性,累及各个器官,其严重程度亦各异,影响愈后.目前治疗上一般采用常规稀释治疗和换血治疗,但常规稀释治疗疗效欠佳,换血治疗因条件所限难于开展,为了寻求简单而有效方法,我科在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采用了复方丹参加高压氧治疗45例,并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常规稀释治疗40例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绮虹;钟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65岁,农民,因右上腹持续性胀痫伴阵发性加剧10 h入院,接诊前乡镇卫生院B超示胆囊炎,胰腺回声增强.查体:痛苦貌,坐卧不宁,巩膜黄染(±).腹部平坦,无肌卫及反跳痛,右上腹及中上腹部轻压痛,未及包块.次日晨腹痛明显缓解,彩超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78 mm×28 mm),囊壁模糊,胆汁透声差,内见38 mm×3 mm鱼钩状强光带移动,胆总管无扩张.5 d后复查B超见胆总管直径约9 mm,内见21 mm×3 mm等号状强回声,10 d后再次复查B超肝胆未见异常.
作者:王福生;单际平;蒋丹斌;朱建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肺泡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咳嗽、咯血或咳血丝痰为特征.反复的肺泡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在肺泡间质,导致广泛的肺间质纤维化,影响肺循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呼吸循环衰竭.临床上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而造成误诊或延误诊断.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IPH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岑丹阳;麦贤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4月在本院住院期间出现吸入性肺炎的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体质差、咳嗽与吞因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均有发热,69.4%的患者可咯黄痰,部分(38.7%)患者可突然出现气促、紫绀;82.3%患者纤支镜检查发现会厌、声门闭合功能差;小部分患者(9.7%)早期胸片可无明显渗出表现;需机械通气者34例(54.8%),好转、治愈50例,死亡12例(19.4%),其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12例)死亡5例.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高,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缺氧难纠正者及时机械通气治疗;重要的是对有误吸高危因素患者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裕胜;林材元;苏伟;梁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氨甲蝶呤宫腔镜下局部注药及全身静脉用药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氨甲蝶呤(MTX),对于用药5~7 d血β-HCG值下降<50%者,再次插管注药1次.B组采用全身静脉注射MTX 4次,隔日用药,并用甲酰四氢叶酸解毒(CF).结果:A组临床治愈率为80%(32/40),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3385.5±569)元,B组临床治愈率为88.6%(39/44),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2708.5±296.6)元.两组比较临床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副作用均较小.结论:A组和B组两种治疗方法均为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式,后者较为经济、简便.
作者:胡小玲;汪星星;徐小凤;范洁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肿瘤溶解综合征(STLS)的发病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本科1例STL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STLS并非少见,其危险因素有:肿瘤负荷重、血尿酸水平高、血LDH水平高、存在脱水和酸性尿等.若能及时诊断、合理治疗,STLS本身常能治愈.结论:应提高对STLS的认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提高其预后率.
作者:马大庆;吴红华;杜红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36岁,排便后阴囊肿大2 h入院.患者排便后出现左侧阴囊进行性肿大,伴坠胀,无其他不适.查体:左侧阴囊及左腹股沟下1/3皮肤严重青紫,左侧阴囊约12cm×10cm大小,左侧睾丸触诊不满意,全腹无压痛.血常规:Hb 126g/L,WBC 7.8×109/L,N 0.74,PLT 156×109/L,小便常规无异常.彩超示:右侧睾丸3.4 cm×2.0 cm×2.5 cm,左侧睾丸3.0 cm×2.0 cm×1.9 cm,左侧阴囊内见大片强回声此处3.4 cm包绕左侧睾丸,双侧睾丸血供丰富.入院后给以卧床休息、托起阴囊、冰敷、加压包扎、用止血药、预防感染治疗10 d基本痊愈出院.
作者:姜道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老年心血管病外科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在我科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7例,对其病变特征、手术方式、体外循环管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19.6%),死亡5例(5.2%),3例死于严重术后低心排,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68例(70.1%),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龄是心血管外科治疗的高危因素之一,但并非手术禁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术后处理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董国华;景华;李德闽;李忠东;胡小南;罗立国;钱建军;申翼;许飚;顾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olovirus,HCMV)属于疱疹病毒一类,是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原体[1].据统计,在所有活产儿中感染率为0.5%~2.5%.约10%的感染儿出生时有临床症状,如小头畸形、脑水肿、颅内或腹腔内钙化[1,2].其余90%出生时虽无临床症状,但10%~15%将会产生后遗症,包括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3].尽管近年来先天性CMV感染的诊断方法有较大进展,但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对于终止妊娠的指标仍有争论.
作者:闻良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临床上甲亢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很常见,我们应用叶绿酸铜钠片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平;颜文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传统的物理治疗有激光、微波、远红外线凝结等.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应用宫腔镜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丽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单纯氯诺昔康、氯诺昔康联合氯胺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L组为单纯氯诺昔康40 mg,LKⅠ组为氯诺昔康40 mg+氯胺酮100 mg,LKⅡ组为氯诺昔康40 mg+氯胺酮150 mg,各组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20 mL,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负荷剂量各组均为氯诺昔康4 mg,持续输注速度为36μL·kg-1·h-1,记录术后4、12、24、48 h的静息镇痛评分,及总体镇痛效果评价,观察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氯诺昔康组的镇痛总体评价明显差于加氯胺酮组,静息镇痛评分(VAS)显著高于加氯胺酮组(P<0.01),LKⅠ和LKⅡ组之间镇痛总体评价和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3组之间并发症没有明显差别,3组中均无幻觉发生.结论:单纯氯诺昔康上腹部手术PCIA镇痛较差,联合小剂量氯胺酮能明显改善镇痛效果,氯诺昔康与40~60μg·kg-1·h-1剂量的氯胺酮联用镇痛效果好,副作用未明显增加.
作者:邱卫东;邱翰忠;余前华;肖庆华;杨海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75岁.1993年6月因反复右肾绞痛,B超及CT检查示右肾实性占位性病变,1993年7月9日行右肾肿瘤根治术.术中见右肾上极被膜下一4 cm×4 cm×2 cm肿瘤.病理诊断:右肾上极被膜下透明细胞癌,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输尿管切缘未见癌,肾周围脂肪囊及输尿管周围未查见淋巴结.术后未行化疗、放疗治疗.术后多次复查腹部B超、CT、MRI检查均未见病灶复发或扩散.
作者:刘骏;江亚文;张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小儿HU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并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腹泻后HUS(D+HUS)占同期收治的HUS的44.4%(8/18),无腹泻HUS(D-HUS)占55.6%(10/18).D+HUS组婴幼儿占75%,病前均有消化道表现;5例腹膜透析;急性期存活6例,放弃1例,死亡1例,1例复发后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治愈4例.D-HUS组50%为学龄儿童,无前驱腹泻史,有家族史1例;3例腹膜透析,2例血液透析,2例血浆置换;急性期存活9例,死亡1例;复发3例中放弃治疗2例,治愈1例;1例2年后进入ESRD,余4例痊愈.结论:小儿D-HUS较之D+HUS预后差、复发率高,可有家族史.早期透析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血浆置换对治疗D-HUS有一定疗效.
作者:庄捷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施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术前护理注意事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1.9 Fr规格PICC包,对84例高危新生儿施行90次PICC,经肘部静脉穿刺置管87例次、大隐静脉2例、前臂静脉1例.结果:72例患儿于出生1~16 d内施行PICC;12例于生后4~18 h施行PICC.90例次患儿导管留置时间3~68 d.术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操作人员的培训.(2)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3)场地消毒.(4)有关器械与物品的准备.结论:PICC的操作相对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法简单实用,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发生率极低.术前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操作人员培训;置管宜在生后2~3 d进行,必要时也可适当提前;术前应掌握患儿病情,应先洗胃后再注入口服镇静药;做好场地消毒及按无菌要求操作;生命体征监护及急救物品准备不可缺少.
作者:陈丽萍;崔其亮;林冰清;李于凡;陈玉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30例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未分化癌,1例生存9个月,1例生存12个月;腺癌4例,2例生存15个月,1例生存18个月,1例生存37个月;肉瘤5例,3年以上生存率40%(2/5);7例恶性黑色素瘤,3年以上生存率57%(4/7);12例恶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41.7%(5/12).结论:鼻腔鼻窦少见恶性肿瘤误诊率高,治疗模式仍未确定,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杨秀英;刘明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小儿肺炎在儿科发病率普遍较高,如果未找到明确病原,容易延误及时准确的治疗,将给患儿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并给家庭经济造成较大损失.现将我科2002年收治的23例支原体肺炎病例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金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院于1998年3月至2002年5月,应用克比奇羚羊角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金花;黄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子痫、先兆子痫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硫酸镁已公认为治疗先兆子痫及预防子痫、抽搐的有效经典药物,但仍有0.3%~4.3%的先兆子痫患者在应用了足量的硫酸镁治疗后,仍有子痫的发生[1,2],其原因可能与脑循环自身调节及灌注异常有关.
作者:周郅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29岁,就诊前4 d无明显诱因突然牙痛,以后每日晨6时牙痛发作,持续2 h左右缓解.先后服用去痛片等药物,症状未能缓解.此次就诊时牙痛发作伴下颌部放射痛,患者表情痛苦,牙龈无红肿,左下磨牙处疼痛,心率9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检查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3~4mm,呈弓背型,T波高耸,Ⅰ、aVL、V6导联ST段水平下移,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静滴硝酸甘油、复方丹参,口服波依定后牙痛消失.病情平稳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无明显病变,且患者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确诊为变异型心绞痛.
作者:王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