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观察与分析

郭若冰;梁辉;王华

关键词:白血病, 混合细胞, 免疫表型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结合细胞化学、免疫学及染色体检查,根据EGIL标准诊断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结果: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的构成比为2%,以T系、髓系抗原共同表达为主,异常核型占40%,5例患者治疗完全缓解3例,无病生存期<10个月,易浸润中枢.结论: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以免疫学检查为主,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效果.方法:(1)本组32例患者以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为主,Ⅲ~Ⅳ级前房积血者加服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2)Ⅱ~Ⅳ级者加服氨基己酸,有虹膜炎症反应者口服强的松,有高眼压者使用乙酰唑胺、20%甘露醇等药物降压.(3)有前房出血、高眼压和出现角膜血染的早期症状者,选用手术治疗.根据临床治疗情况,观察前房积血的吸收时间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显微镜下出血者1~2 d房水清晰,前房积血Ⅰ级者,积血吸收时间平均为2.5 d;Ⅱ级者平均为3.4 d,Ⅲ~Ⅳ级者平均为7.2 d.31例治愈,恢复原来视力水平,1例再次出血手术治疗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止血快、积血吸收快,能保护视功能恢复原来视力,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作者:肖太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输尿管下段结石并急性尿外渗2例

    我院1995年9月至1998年2月收治输尿管下段结石并急性尿外渗病人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欣;杨永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从四个处方浅谈β-内酰胺类的应用误区

    β-内酰胺类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其中较早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目前国家药典把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类分开,而用法类同,本文仍沿用原分法),因其疗效高,毒副作用低,杀菌力强,抗菌谱广,全身分布好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始终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或显著的疗效,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因为不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如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大,因菌群失调而致二重感染,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等,本文就我院门诊处方中β-内酰胺类的用法、用量、联合应用及给药时间等方面存在的误区谈一些意见.

    作者:刘国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医药现代化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结合细胞化学、免疫学及染色体检查,根据EGIL标准诊断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结果: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的构成比为2%,以T系、髓系抗原共同表达为主,异常核型占40%,5例患者治疗完全缓解3例,无病生存期<10个月,易浸润中枢.结论: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以免疫学检查为主,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

    作者:郭若冰;梁辉;王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炎性介质产生及组织学变化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ETM)大鼠血循环及心肌内重要炎性介质(TNF-α和IL-1β)的产生和变化情况,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TM组(由尾静脉按3 mg/kg注射LPS引发ETM).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循环及心肌内TNF-α和IL-1β含量.再通过病理形态学技术,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大鼠血循环及心肌内含有一定量TNF-α和IL-1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TM发生后,血循环及心肌内TNF-α和IL-1β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ETM发生后,大鼠心肌组织表现出炎症改变,主要为充血、出血、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以伤后24 h更为明显.结论:内毒素可致血循环及心肌内TNF-α和IL-1β过度分泌,并使心肌出现炎症反应.即内毒素诱导的TNF-α和IL-1β介质对于ETM心肌发病起重要作用.

    作者:安群星;贾宏;刘利兵;穆士杰;张献清;徐志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出现不良反应62例临床分析

    头孢类药物,尤其是第三代,由于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多数患者不了解其药理作用,应用后饮酒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将我们临床中遇到的6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广东;黄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改良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26例临床分析

    全子宫切除是妇科疾病常见的手术.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经阴道全子宫切除(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共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参神白锁散治疗羊水过少的探讨

    我院于1988年6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羊水过少患者5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门诊作产前检查的患者,自觉子宫增大比别的同期孕妇小,胎动时感到腹痛,孕周14~36周,孕妇年龄22~36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

    作者:邓清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介入25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门脉及静脉瘘(AVS)堵瘘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导管超选法栓塞AVS瘘口堵瘘,选介入疗法A、B两组,A组12例用弹簧圈+碘油乳剂+化疗,B组13例用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乳剂+化疗,共介入治疗82次.结果:A组12例中10例瘘口基本闭合,占83%,2例瘘口部分闭合,占17%.B组13例中5例瘘口基本闭合,占38%,8例瘘口部分闭合,占62%.1个月后CT复查见肿瘤缩小,AFP不同程度下降.A组平均生存期28.25个月,B组平均生存期13.3个月.两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AVS的介入栓塞治疗可减轻门脉压力,改善肝脏血供,同时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用弹簧圈+碘油+化疗法优于明胶海绵或丝线+碘油+化疗法.

    作者:柴小民;黄求理;宋侃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63例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6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72 h内给予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放置术(ENBD),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异常指标恢复情况.结果:63例有59例均治愈,4例第1次插管失败,患者家属要求转外科.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内镜治疗能及时、安全、有效地缓解病情,避免外科手术,并能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李国华;杜国平;王鹏;黄妮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154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手法.方法:收集1997年6月至2003年1月间进行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154例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复位成功132例,复位不成功者22例.结论:空气灌肠要求(1)接诊医师熟练掌握空气灌肠技巧,不怕麻烦,反复多次间歇整复.(2)采用体外手法按摩,协助整复.(3)早期病儿常规使用解痉药物.(4)整复压力控制在130mmHg以下.(5)补液抗炎,消除水肿.

    作者:罗剑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文献计量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

    在剖宫产中,新生儿窒息时有发生.本文就剖宫产取出的新生儿经常规盲吸清理呼吸道后,新生儿仍重度窒息使用麻醉喉镜进行抢救,取得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在兴;张凤琼;郎头;何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推拿与间歇拔罐治疗颈肩炎41例

    颈椎病可致肩周疼痛,肩周炎也可引起颈肩疼痛,临床上两者常合称为颈肩炎.单用推拿或拔火罐治疗,效果不够明显.笔者3年来采取推拿加间歇拔罐治疗颈肩炎41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为发病72 h内的急性期病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用纤溶酶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7 d.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临床疗效,并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90 d时的生活质量,比较14 d时两组脑梗死体积大小和副作用.结果:CSS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6.7%,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90 d时Barthel指数(BI)评定及14 d时两组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伟先;徐开联;汤建生;郭善才;林烈民;彭刚付;延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州地区哮喘儿童变应原IgE抗体测定和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哮喘患儿的变应原情况.方法:应用美国Mast测定仪,测定496例哮喘患儿血清总IgE和35种变应原特异性IgE.结果:广州地区哮喘患儿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粉尘螨(55.04%)、屋尘螨(56.05%)、家尘(39.92%)、狗毛(21.5%)、猫毛(17.34%)和蟑螂(13.31%)等.食物性主要变应原是牛肉(25.2%)、芝士(18.55%)、鸡(13.51%)、蛤(13.10%),蟹(10.89%).吸入性变应原的检出率都高于食物性变应原.随年龄增长变应原的检出率就越高.结论:广州地区儿童哮喘患儿的变应原以吸入性为主,尤以螨为严重.用Mast技术测定血清特异性IgE的方法,有应用简便、易行、准确的优点,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邓力;陈秉孟;曾强;温惠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实用医学杂志》2003年度引证报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文献计量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35岁,心前区不规律疼痛2年,于2003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40/100 mmHg,心音规律,无杂音,肺无罗音,未扪及肝脾,神经反射正常.

    作者:孙红;孙玉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