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洪进;张爱思
目的:探讨糖尿病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83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痰中分离到细菌52株,其中克雷伯杆菌检出率高,有19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为12、9和6株,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各3株.药敏结果显示以多重耐药菌株较多,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达50%.金黄色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83%,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多重耐药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常见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作者:周峥;肖正华;陈定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颅内病变特别是脑血管意外常可引起比较特殊的心电图表现,称为脑血管意外型(crebrovascular accsdents pattern,CVA 型)[1].如果心电图表现酷似梗死,则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将我院近5年收住的12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征;徐定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下睑袋整形新术式.方法:对传统术式做三点改进,一是在切口颞侧行扇形皮下锐性分离,使鱼尾纹处皮肤呈游离状态;二是V形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并将其向外上悬吊缝合于眶外骨膜上,使眼轮匝肌紧缩和向外上方移位;三是切除外眦部多余的皮肤.结果:9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效果均满意.93例下睑皮肤及眼轮匝肌松弛完全恢复,外观良好,2例下睑皮肤仍有松弛,3例仍有眶脂轻度膨出,但外观均明显改善.外眦部鱼尾纹80例明显减少,18例稍减少,无一例增多,原有5例下睑松弛未见加重,原下睑外翻者略有改善.结论:改良术式手术效果优于传统术式,值得参考应用.
作者:张劲松;李长根;方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以减轻纤支镜检查的痛苦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52例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男性35例,女性17例,平均54.28岁.按1.5~2 mg/kg给药,静注速度20~30 mg/10 s,并以30~60μg·kg-1·min-1维持静滴,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镜检.结果:异丙酚起效快,平均静注后(41.68±7.67)s,出现睫毛反射消失,停止注射药物后平均(5.32±1.99)min可出现呼之反应,完全清醒时间(11.03±2.85)min.异丙酚组在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完全清醒时的血压改变呈下降趋势,平均比检查前收缩压下降(12±4.8)mmHg、舒张压下降(8±2.5)mmHg,但在停用异丙酚3~5 min后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心电图监测也未见明显的心肌缺血和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异丙酚用于纤支镜的检查和治疗时具有效果满意,患者完全无痛苦,利于纤支镜操作,安全性高,麻醉复苏快和完全等优点.
作者:瞿长春;张志广;王世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全静脉营养(TPN)早产儿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2例TPN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17例)和禁食组(15例).干预组生后予服金双歧进行干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天和第7天血中GAS、MOT水平,两组进行比较,并与正常肠道喂养、胎龄和出生体重相仿的早产儿作对照.结果:各组早产儿生后第1天血中GAS、MO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以后均随日龄而逐渐升高,至生后第7天,正常喂养组血中两种胃肠激素明显高于干预组和禁食组,干预组也显著高于禁食组.结论:微生态调节剂能使早产儿血中GAS和MOT分泌增加,将能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作者:丘惠娴;周曙明;邱小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4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5 mg,连续90 d;对照组未进行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未使用激素类药物.于治疗前后用B超测量子宫和大肌瘤体积,并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用药后子宫和大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临床症状明显减轻(P<0.05),血清VEGF浓度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适用于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其作用机制中可能包括对VEGF的作用,血清VEGF有望成为检测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浮;王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研究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SII)和多次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MDI)分别对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探讨MDI和CSII在血糖控制、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治愈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CSII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疗效和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MDI组;CSII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少于MD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DI组.结论:CSII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和准确的控制血糖方法.
作者:罗文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与生殖器尖锐湿疣(CA)临床发病相关性.方法:选取女性生殖器CA患者186例及单纯VVC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进行了外阴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和涂片及疣体组织活检和疣体组织液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随访3个月.结果:发现186例CA患者中138例合并VVC,发生率74.08%;合并感染者CA复发明显高于单纯CA(P<0.05).同时VVC合并CA感染者VVC复发明显高于单纯VVC(P<0.05).结论:VVC与CA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范格英;劳尚德;李志武;黄惠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的治疗方法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64例(66眼)不同原因所致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晶状体角巩膜缘娩出法、晶状体切除法、晶状体超声乳化法、晶状体超声粉碎法以及一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或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64例(66眼)脱位晶状体均顺利取出,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矫正视力较前提高者56眼(84.85%),不变者6眼(9.09%),视力下降者4眼(6.06%),其中≥0.3者42眼(63.64%).结论:对于晶状体脱位的病例,根据晶状体脱位的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术后视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黄慧君;晏世刚;罗书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女性咽异感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80例女性咽异感症患者,在经过周密的全身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EPQ测查,并对病人采用心理暗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结果:80名咽异感症患者和80名正常女性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其N分、P分和E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采用心理暗示等疗法治愈51例(63.75%),好转25例(31.25%),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咽异感症病前有个性基础,病后有躯体化症状和复杂的心理症状,按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去认识本症是不全面的,必需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认识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作相应的治疗.
作者:冯羽;徐赛男;雷贤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辅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效果.方法:患儿按照同日就诊先后顺序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1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黄芪颗粒1个月,对照组(104例)只作常规治疗,同时观察两组试验前和3个月后血清IgG、IgA、IgM变化.结果:试验组RRI次数明显减少,治疗后IgG、IgA值上升,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黄芪颗粒能提高患儿体液免疫水平,对治疗RRI有较好的辅佐作用.
作者:邱亿腾;周才;李容汉;林少勇;曾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分别予无创性正压通气(NPPV)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容量控制性低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结果:15例危重哮喘患者均抢救成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1).结论:控制性低通气、PEEP和PSV的有机结合是抢救危重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作者:龙威;邓星奇;赵燕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游泳对新生儿体格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5例顺产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32例和对照组(沐浴组)33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出院时的体重,并对新生儿进行20项行为神经测定.结果:游泳组新生儿的体重增长及行为神经发育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曼华;谢朝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蒙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蒙诺组)50例和对照组(圣通平组)46例,治疗组予蒙诺10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予圣通平10 mg口服,每日两次,疗程8周.每日测血压2次,每2周测Scr、BUN、血钾一次,并记录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有下降,治疗组(蒙诺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圣通平组)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肾功能影响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蒙诺能有效控制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有一定保护肾功能改善心功能作用.
作者:杨水铭;刘冠贤;钟伟强;石咏军;陈伟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导致泌尿系统损伤的易发因素及诊治、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妇产科手术操作所致膀胱、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对40倒分析发现,妇产科手术原因导致的泌尿系统损伤多发生于子宫全切术(40%),广泛性子宫全切术(50%),次广泛性子宫全切术(5%)和剖宫产术(5%),以输尿管损伤较多见.结论:妇产科手术导致的泌尿系统手术较少见,但并发症严重,严格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关系,是预防妇产科手术导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关键.
作者:石硕文;崔线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结核病专科医院内1990~2002年间肺结核病病人临床耐药变化趋势.方法:对本院痰培养阳性且作耐药测试的肺结核病例抽样1990年105例、1996年107例、2002年94例的临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990年、1996年、2002年总耐药率分别41.9%、36.4%、444.7%.复治病例耐药率均高于初治病例耐药率,H、R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P<0.05).2002年与1990年比较耐三药及耐HR呈上升(P<0.05),以耐一药为主(1990年)向耐多药为主(2002年)发展.结论:临床抗结核药物逐年向耐多药发展,建议加强敏感药物的联合用药和使用抗结核复合剂,开展结核杆菌的耐药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降低结核病耐药发生.
作者:温文沛;冯宝玲;王维勇;梁国添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程中应用B超联合阴查诊断和处理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在我院B超检查提示为枕后位的单胎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时用B超检测并结合阴道检查确定胎儿脊柱及胎方位.诊断为枕后位的孕妇指导其同胎背同侧俯卧待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的顺产百分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14.4%),P<0.001,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剖宫产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82.2%),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产程中应用B超联合阴查能早期准确的诊断枕后位,在产程中正确指导产妇侧俯卧位能有效地纠正枕后位,降低难产的发生率.
作者:隗洪进;张爱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常规行胸导管结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1983年3月至2003年8月,共遇到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12例,其中8例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经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6例,经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2例,4例保守治疗.结果:手术组7例治愈,1例失败.其中,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6例治愈,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1例治愈.保守组2例治愈,愈合时间长,且并发症多.结论:术后一旦确诊乳糜胸,应争取及早手术,并以右侧开胸入路为宜,结扎胸导管应在低位结扎,保守治疗持慎重态度.
作者:杨宇扬;朱妹花;刘宇斌;冼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患者36例,平均年龄69岁,其中Ⅰ度增生2例,Ⅱ度增生15例,Ⅲ度增生13例,Ⅳ度增生6例.结果:手术操作时间30~140min,平均74 min.术后3个月随访,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8.5分,大尿流率平均17.6 mL/s,剩余尿量平均27 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气化和电切结合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作者:文卫军;黄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化学性眼外伤较多见,我们除了给予充分冲洗及对症治疗外,在临床上我们通过对一些病人的对比,巧妙地应用维生素C,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芝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