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良生育史的探讨

叶庆娟;莫清萍

关键词:染色体结构异常, 臂间倒位, 易位染色体, 临床资料, 核型分析, 反复流产, 畸形儿, 死胎, 检查
摘要:染色体结构异常是反复流产、死胎、畸形儿的重要原因,通常以易位染色体多见,倒位染色体报道较少,尤其对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争议较多.本文将我室630例检查中,查出5例9号染色体倒位异常核型分析及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新的猪胰肾联合移植术式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胰液肠引流式小型猪胰肾整块联合移植模型,探讨胰肾联合移植(SPKT)的佳术式及早期并发症.方法:7头供体猪分别进行胰、脾、部分十二指肠、肾、输尿管多器官联合整块切取,将其脾动、静脉分别与左肾动、静脉行端端吻合,切除右肾及脾.将移植物的腹主动脉、门静脉与7头受体猪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侧壁与受体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输尿管置管外引流.结果:7头受体顺利完成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移植物平均存活(3.9±1.2)d,存活期胰肾功能基本正常.本动物模型未发现胰液肠引流术式常见的早期并发症.结论:猪胰液肠引流式胰肾整块联合移植模型建立成功.该术式受体创伤小,改良的肠胰液外分泌引流简单有效.

    作者:任小刚;岳中瑾;秦大山;孙以方;钟甘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胎头吸引失败改产钳术593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阴道助产手术中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在处理头位难产中的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40余年来共77064例分娩产妇中,胎头吸引术7899例,胎头吸引失败改产钳术593例,分析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主要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结果: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中以胎儿窘迫居首位(38.21%),其次分别为胎头异位及产程延长(29.43%、16.45%)、宫缩乏力(6.03%);巨大胎儿23例,发生产妇Ⅲ度会阴裂伤3例,不完全子宫破裂1例,宫颈严重裂伤4例,新生儿骨折2例,及发生面神经麻痹、头颅颜面损伤等.结论:应用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应严格掌握指征,胎儿窘迫、宫缩乏力应以产钳术为首选,所有阴道助产手术都应视为尝试性操作,若发现困难及早改变分娩方式.

    作者:黄志宏;钱德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胆囊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3例胆囊癌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有23例胆囊癌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3.49%.结论:p53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黄纳新;官成浓;郑朝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中毒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中毒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昏迷的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均给予吸氧、洗胃、特异性解毒剂以及对症支持治疗;13例患者除上述治疗外,给予活性炭血液灌流.结果:13例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中1例(7.6%)死亡,12例存活患者均于血液灌流后2~12 h意识转清,平均8.7 h;17例没有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中5例(29.4%)死亡,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液灌流组(P<0.05).在血液灌流过程,3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经补充血容量后血压很快升高;2例灌流器凝血,无寒战、发热,无出血、栓塞.结论: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中毒安全有效.

    作者:杨建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32例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迅速控制高血糖的差异.方法:把糖尿病患者分成多次注射(CIT)组和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II)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5 d内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比多次注射能显著控制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CSII治疗较CIT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楼雪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食管癌手术胸导管结扎后乳糜胸12例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常规行胸导管结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1983年3月至2003年8月,共遇到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12例,其中8例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经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6例,经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2例,4例保守治疗.结果:手术组7例治愈,1例失败.其中,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6例治愈,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1例治愈.保守组2例治愈,愈合时间长,且并发症多.结论:术后一旦确诊乳糜胸,应争取及早手术,并以右侧开胸入路为宜,结扎胸导管应在低位结扎,保守治疗持慎重态度.

    作者:杨宇扬;朱妹花;刘宇斌;冼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心理社会因素对女性咽异感症患者的影响及心理治疗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女性咽异感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80例女性咽异感症患者,在经过周密的全身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EPQ测查,并对病人采用心理暗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结果:80名咽异感症患者和80名正常女性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其N分、P分和E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采用心理暗示等疗法治愈51例(63.75%),好转25例(31.25%),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咽异感症病前有个性基础,病后有躯体化症状和复杂的心理症状,按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去认识本症是不全面的,必需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认识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作相应的治疗.

    作者:冯羽;徐赛男;雷贤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氟西汀治疗癌症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癌症抑郁性障碍的疗效.方法:用前瞻性随机非双盲实验方法,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入组病例,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价疗效.实验组50例服用氟西汀每天20 mg,疗程6周,对照组用安慰剂.结果:实验组用药后HAMD分值为15.94±5.65;对照组用安慰剂后HAMD分值为19.58±5.0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P=0.001).实验组用药后HAMD抑郁程度:无抑郁者6例(12%),轻度抑郁者25例(50%),中度抑郁者17例(34%),重度抑郁者2例(4%).对照组用安慰剂后HAMD抑郁程度:无抑郁者0例,轻度抑郁者17例(34%),中度抑郁者23例(46%),重度抑郁者10例(20%).两组比较,χ2=13.757,P=0.003.结论:氟西汀治疗癌症抑郁性障碍疗效显著.抑郁分值明显降低,抑郁严重程度也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力;郭良君;李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1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疗治愈,而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郑辉琴;钟文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严重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早期处理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早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其中临床好转治愈者65例,死亡21例.结论:患者来院后应迅速和全面了解伤情,首先处理危机造成的损伤,查明引起休克的原因,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早期处理伤口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利于预防伤口感染.

    作者:龙舟;叶敏;李劲松;张文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异丙酚用于无痛性纤支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以减轻纤支镜检查的痛苦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52例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男性35例,女性17例,平均54.28岁.按1.5~2 mg/kg给药,静注速度20~30 mg/10 s,并以30~60μg·kg-1·min-1维持静滴,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镜检.结果:异丙酚起效快,平均静注后(41.68±7.67)s,出现睫毛反射消失,停止注射药物后平均(5.32±1.99)min可出现呼之反应,完全清醒时间(11.03±2.85)min.异丙酚组在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完全清醒时的血压改变呈下降趋势,平均比检查前收缩压下降(12±4.8)mmHg、舒张压下降(8±2.5)mmHg,但在停用异丙酚3~5 min后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心电图监测也未见明显的心肌缺血和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异丙酚用于纤支镜的检查和治疗时具有效果满意,患者完全无痛苦,利于纤支镜操作,安全性高,麻醉复苏快和完全等优点.

    作者:瞿长春;张志广;王世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适用范围、操作要点及术后的处理.方法:对4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应用GDC栓塞,并在术后行脑脊液引流置换、钙拮抗剂及3H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结果:完全栓塞动脉瘤36个,大部分栓塞5个,部分栓塞1个.出院时临床完全治愈30例,遗留较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6例,遗留较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尽早采用GDC栓塞,同时术后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邓伟华;潘小平;黄翚;周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普米克令舒与舒喘灵吸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与0.5%舒喘灵溶液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及0.5%舒喘灵溶液吸入,对治疗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及0.5%舒喘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安全、方便、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毛支的主要药物.

    作者:戴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胆碱能抗炎途径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创伤和外源物质入侵的保护和防御反应,神经系统可能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但是对迷走神经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胆碱能抗炎效应及其机制,同时也讨论了应用药物或电刺激迷走神经对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赵延华;王祥端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艾司洛尔在预防全麻气管插管致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麻醉气管插管前分别应用3种不同剂量的艾司洛尔对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人.A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B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C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D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2 mg/kg,观察4组病人麻醉诱导和各插管后不同时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结果:诱导后及插管后A组病人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另外3组(P<0.05),B组病人心率、血压快于C、D组(P<0.05),C、D组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D组发生率高于B、C组.结论:单次静脉注射1 mg/kg的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和副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

    作者:孙强;崔建修;李真;花柱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生殖器尖锐湿疣相关性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与生殖器尖锐湿疣(CA)临床发病相关性.方法:选取女性生殖器CA患者186例及单纯VVC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进行了外阴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和涂片及疣体组织活检和疣体组织液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随访3个月.结果:发现186例CA患者中138例合并VVC,发生率74.08%;合并感染者CA复发明显高于单纯CA(P<0.05).同时VVC合并CA感染者VVC复发明显高于单纯VVC(P<0.05).结论:VVC与CA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范格英;劳尚德;李志武;黄惠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胃镜诊断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目的:探讨胃镜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胃镜下诊断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进行X线确诊,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843例胃镜检查中,胃镜下诊断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者94例,经X线造影确诊者88例,诊断符合率94.8%.88例中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84例,占95.5%.结论:胃镜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有一定诊断价值,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除外食管裂孔疝的存在.

    作者:王成文;赵艳;金松杰;刘永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分别予无创性正压通气(NPPV)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容量控制性低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结果:15例危重哮喘患者均抢救成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1).结论:控制性低通气、PEEP和PSV的有机结合是抢救危重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作者:龙威;邓星奇;赵燕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改良下睑袋整形术98例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下睑袋整形新术式.方法:对传统术式做三点改进,一是在切口颞侧行扇形皮下锐性分离,使鱼尾纹处皮肤呈游离状态;二是V形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并将其向外上悬吊缝合于眶外骨膜上,使眼轮匝肌紧缩和向外上方移位;三是切除外眦部多余的皮肤.结果:9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效果均满意.93例下睑皮肤及眼轮匝肌松弛完全恢复,外观良好,2例下睑皮肤仍有松弛,3例仍有眶脂轻度膨出,但外观均明显改善.外眦部鱼尾纹80例明显减少,18例稍减少,无一例增多,原有5例下睑松弛未见加重,原下睑外翻者略有改善.结论:改良术式手术效果优于传统术式,值得参考应用.

    作者:张劲松;李长根;方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普米克令舒和喘乐宁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人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普米克令舒和喘乐宁雾化溶液联合应用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对15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进行普米克舒1 mg加0.5%喘乐宁0.75 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另18例用地塞米松0.25~0.5 mg/kg静滴加0.5%喘乐宁0.75 mL吸入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和77.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喘乐宁溶液与静滴地塞米松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溶液疗效相同.

    作者:叶国华;黎蕙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