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从华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晚期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判断凝血功能状态,为及时干预、防止异常高凝状态的加重提供实用指标.方法:用贝克曼ACL200血凝仪检测正常妊娠晚期(晚孕组)、妊高征孕晚组(妊高征组)外周静脉血的凝血功能指标,并与同龄非妊娠妇女(非孕组)进行对照(每组60例).观察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化比(PT-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S)、凝血酶时间标准化比(TT-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APITR).结果:晚孕组凝血功能指标PT-S缩短,PT-%增大,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指标虽有变化,但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征组PT-S明显缩短,PT-%增大,PT-R明显降低,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与晚孕组比较PT-S缩短及PT-R降低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正常妊娠晚期血液呈轻度的高凝状态,可能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妊高征者呈较重度病理性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
作者:陈康文;黄春琴;刘元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第三阶梯止痛药物对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我科于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24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5.8%,显效率为83.3%.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能提高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谦;刘洁凡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的治疗方法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64例(66眼)不同原因所致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晶状体角巩膜缘娩出法、晶状体切除法、晶状体超声乳化法、晶状体超声粉碎法以及一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或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64例(66眼)脱位晶状体均顺利取出,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矫正视力较前提高者56眼(84.85%),不变者6眼(9.09%),视力下降者4眼(6.06%),其中≥0.3者42眼(63.64%).结论:对于晶状体脱位的病例,根据晶状体脱位的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术后视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黄慧君;晏世刚;罗书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患者女,70岁,拟在局麻+强化下行背部脂肪瘤切除术,入室时生命体征稳定,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血氧饱和度(SpO2)98%.局部注入0.5%利多卡因20 mL浸润麻醉后开始手术,患者诉痛,即静滴盐酸哌替啶50 mg,给药5 min后,病人SpO2降至80%,即面罩给氧,SpO2仍继续下降至30%,此时患者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立即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5 min后SpO2恢复至95%,15 min后自主呼吸恢复,30 min后呼吸基本恢复,术中辅以吸入低浓度安氟醚,手术历时40 min,术毕病人清醒拔管,送回病房,7 d痊愈出院.
作者:林治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可调蛙式外固定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长期疗效.方法: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先天髋脱位程度,髋臼指数大小,术前预先订做蛙式髋关节外固定架,术中行手法复位,C臂X线监视下穿戴蛙式架,并作调整,以保证髋关节复位.结果:在33例34个脱位髋关节中,进行1.5~10年观察随诊,除2例髋关节轻度半脱位外,其余髋关节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可调蛙式外固定架治疗3岁以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固定可靠,费用少,操作、护理方便,疗效满意.
作者:王巧民;周良安;陈之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游泳对新生儿体格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5例顺产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32例和对照组(沐浴组)33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出院时的体重,并对新生儿进行20项行为神经测定.结果:游泳组新生儿的体重增长及行为神经发育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曼华;谢朝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程中应用B超联合阴查诊断和处理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在我院B超检查提示为枕后位的单胎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时用B超检测并结合阴道检查确定胎儿脊柱及胎方位.诊断为枕后位的孕妇指导其同胎背同侧俯卧待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的顺产百分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14.4%),P<0.001,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剖宫产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82.2%),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产程中应用B超联合阴查能早期准确的诊断枕后位,在产程中正确指导产妇侧俯卧位能有效地纠正枕后位,降低难产的发生率.
作者:隗洪进;张爱思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初步评价倍恩片(醋酸甲羟孕酮)结合美他特龙(89Sr)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乳癌骨转移合并疼痛病人口服倍恩片并静脉注射美他特龙14.8~22.2 MBq(40~30μCi/kg).结果:治疗后,72例骨痛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为83.72%;骨显像有51例骨转移病灶代谢减低,缩小总有效率为59.3%.对51例治疗前后转移病灶进行ROI内放射性比值计算,ROI比值以x±s表示,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有24例(27.9%)出现Ⅰ.~Ⅱ.血液学毒性反应,对心、肝、肾功能几乎没有影响.结论:孕激素结合内放射治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瘤缓解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
作者:周明;刘枫;赵光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结核病专科医院内1990~2002年间肺结核病病人临床耐药变化趋势.方法:对本院痰培养阳性且作耐药测试的肺结核病例抽样1990年105例、1996年107例、2002年94例的临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990年、1996年、2002年总耐药率分别41.9%、36.4%、444.7%.复治病例耐药率均高于初治病例耐药率,H、R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P<0.05).2002年与1990年比较耐三药及耐HR呈上升(P<0.05),以耐一药为主(1990年)向耐多药为主(2002年)发展.结论:临床抗结核药物逐年向耐多药发展,建议加强敏感药物的联合用药和使用抗结核复合剂,开展结核杆菌的耐药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降低结核病耐药发生.
作者:温文沛;冯宝玲;王维勇;梁国添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女性咽异感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80例女性咽异感症患者,在经过周密的全身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EPQ测查,并对病人采用心理暗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结果:80名咽异感症患者和80名正常女性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其N分、P分和E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采用心理暗示等疗法治愈51例(63.75%),好转25例(31.25%),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咽异感症病前有个性基础,病后有躯体化症状和复杂的心理症状,按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去认识本症是不全面的,必需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认识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作相应的治疗.
作者:冯羽;徐赛男;雷贤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腹腔途径对7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结果:手术成功6例,术中转开放手术1例,手术时间60~240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45~150 mL,平均7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4.6 d.结论:经后腹腔腹腔镜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孙友文;朱明;吴逵;周林玉;诸禹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8例健康个体的Lp(a)浓度,行对照分析,并将2型糖尿病患者的Lp(a)浓度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其它血脂项目分别作偏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Lp(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糖尿病组的Lp(a)水平与上述诸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Lp(a)水平较正常人群高,糖尿病的病情或病程、胰岛素抵抗程度、其它血脂成分的变化对Lp(a)均无影响.
作者:颜勤明;高祖华;虞朝黎;泮绍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普米克令舒和喘乐宁雾化溶液联合应用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对15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进行普米克舒1 mg加0.5%喘乐宁0.75 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另18例用地塞米松0.25~0.5 mg/kg静滴加0.5%喘乐宁0.75 mL吸入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和77.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喘乐宁溶液与静滴地塞米松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溶液疗效相同.
作者:叶国华;黎蕙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以减轻纤支镜检查的痛苦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52例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男性35例,女性17例,平均54.28岁.按1.5~2 mg/kg给药,静注速度20~30 mg/10 s,并以30~60μg·kg-1·min-1维持静滴,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镜检.结果:异丙酚起效快,平均静注后(41.68±7.67)s,出现睫毛反射消失,停止注射药物后平均(5.32±1.99)min可出现呼之反应,完全清醒时间(11.03±2.85)min.异丙酚组在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完全清醒时的血压改变呈下降趋势,平均比检查前收缩压下降(12±4.8)mmHg、舒张压下降(8±2.5)mmHg,但在停用异丙酚3~5 min后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心电图监测也未见明显的心肌缺血和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异丙酚用于纤支镜的检查和治疗时具有效果满意,患者完全无痛苦,利于纤支镜操作,安全性高,麻醉复苏快和完全等优点.
作者:瞿长春;张志广;王世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研究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SII)和多次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MDI)分别对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探讨MDI和CSII在血糖控制、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治愈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CSII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疗效和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MDI组;CSII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少于MD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DI组.结论:CSII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和准确的控制血糖方法.
作者:罗文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用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与人胃癌细胞株共同温育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DNA含量的分布,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膜起泡、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电泳呈凋亡特征性Ladder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G1期前出现亚2倍体凋亡峰:端粒酶活性抑制.结论: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端合成,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许兰涛;唐承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复习探讨跟痛症的分型基础,比较跟痛症分型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3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跟痛症患者依临床诊断分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对跖筋膜型行切断松解术,骨内压增高压型行钻孔减压术,跟腱滑囊炎型行滑囊及跟骨结节切除术,神经卡压型行神经分支切断术等.结果:分型手术治疗共73例,总有效率88.54%.结论:跟痛症术前诊断分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汤敏生;张志;何建釿;彭伟雄;吴少坚;杨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黄芪、牛磺酸对鼠心肌炎模型心肌及血中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黄芪治疗组,牛磺酸治疗组及非治疗病毒感染对照组.运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肠病毒RNA含量.结果:黄芪和牛磺酸减少了柯萨奇B3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BALB/c小鼠的死亡率.黄芪和牛磺酸减少了心肌炎BALB/c小鼠心肌及外周血中肠病毒RNA水平.黄芪、牛磺酸治疗组与非治疗病毒感染组血中肠病毒含量分别为0.71±0.09、0.88±0.09、1.82±0.09,心肌中肠病毒含量分别为0.70±0.07、0.81±0.07、1.73±0.09,前两组与后一组比较,血及心肌中肠病毒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牛磺酸对柯萨奇B3感染所致心肌炎BALB/c小鼠有抗病毒作用.
作者:封启明;陈瑞珍;鲍伟胜;杨英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鞘内联合注射甲氨喋呤(MTX)和地塞米松(DXM)在治疗全身活动不明显的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疗效.方法:对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DAI评分<12分),临床上具有精神和神经的异常表现,确诊为NPSLE的患者,在神经科药物及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缓解的情况下,单纯鞘内注射MTX和DXM,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结果:24例病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为92.3%.结论:鞘内注射MTX和DXM,是治疗全身活动不明显的神经精神狼疮的一种有效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避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全身使用,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
作者:崔阳;张晓;石韫珍;罗日强;董光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癌症抑郁性障碍的疗效.方法:用前瞻性随机非双盲实验方法,使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入组病例,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价疗效.实验组50例服用氟西汀每天20 mg,疗程6周,对照组用安慰剂.结果:实验组用药后HAMD分值为15.94±5.65;对照组用安慰剂后HAMD分值为19.58±5.0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P=0.001).实验组用药后HAMD抑郁程度:无抑郁者6例(12%),轻度抑郁者25例(50%),中度抑郁者17例(34%),重度抑郁者2例(4%).对照组用安慰剂后HAMD抑郁程度:无抑郁者0例,轻度抑郁者17例(34%),中度抑郁者23例(46%),重度抑郁者10例(20%).两组比较,χ2=13.757,P=0.003.结论:氟西汀治疗癌症抑郁性障碍疗效显著.抑郁分值明显降低,抑郁严重程度也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力;郭良君;李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