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生;张志;何建釿;彭伟雄;吴少坚;杨洁
目的:探讨胃镜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胃镜下诊断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进行X线确诊,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843例胃镜检查中,胃镜下诊断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者94例,经X线造影确诊者88例,诊断符合率94.8%.88例中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84例,占95.5%.结论:胃镜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有一定诊断价值,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除外食管裂孔疝的存在.
作者:王成文;赵艳;金松杰;刘永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阴道助产手术中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在处理头位难产中的作用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40余年来共77064例分娩产妇中,胎头吸引术7899例,胎头吸引失败改产钳术593例,分析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主要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结果: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中以胎儿窘迫居首位(38.21%),其次分别为胎头异位及产程延长(29.43%、16.45%)、宫缩乏力(6.03%);巨大胎儿23例,发生产妇Ⅲ度会阴裂伤3例,不完全子宫破裂1例,宫颈严重裂伤4例,新生儿骨折2例,及发生面神经麻痹、头颅颜面损伤等.结论:应用胎头吸引术改产钳术应严格掌握指征,胎儿窘迫、宫缩乏力应以产钳术为首选,所有阴道助产手术都应视为尝试性操作,若发现困难及早改变分娩方式.
作者:黄志宏;钱德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358例因各种妇科良性疾病而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施行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其中,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302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44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12例.结果:358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均顺利进行.CISH组、LSH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LTH组(P<0.01).CISH组、LSTH组出血量明显少于LTH组(P<0.01).3组术后3 d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SH组、LS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LTH组(P<0.0D).3组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均可作为临床子宫切除的术式之一,均安全可行,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作者:谢秀敏;朱卫华;唐丽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以减轻纤支镜检查的痛苦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52例接受异丙酚静脉麻醉,男性35例,女性17例,平均54.28岁.按1.5~2 mg/kg给药,静注速度20~30 mg/10 s,并以30~60μg·kg-1·min-1维持静滴,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镜检.结果:异丙酚起效快,平均静注后(41.68±7.67)s,出现睫毛反射消失,停止注射药物后平均(5.32±1.99)min可出现呼之反应,完全清醒时间(11.03±2.85)min.异丙酚组在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完全清醒时的血压改变呈下降趋势,平均比检查前收缩压下降(12±4.8)mmHg、舒张压下降(8±2.5)mmHg,但在停用异丙酚3~5 min后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心电图监测也未见明显的心肌缺血和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异丙酚用于纤支镜的检查和治疗时具有效果满意,患者完全无痛苦,利于纤支镜操作,安全性高,麻醉复苏快和完全等优点.
作者:瞿长春;张志广;王世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颅内病变特别是脑血管意外常可引起比较特殊的心电图表现,称为脑血管意外型(crebrovascular accsdents pattern,CVA 型)[1].如果心电图表现酷似梗死,则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将我院近5年收住的12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征;徐定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迅速控制高血糖的差异.方法:把糖尿病患者分成多次注射(CIT)组和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II)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5 d内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比多次注射能显著控制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CSII治疗较CIT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作者:楼雪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常规行胸导管结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1983年3月至2003年8月,共遇到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12例,其中8例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经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6例,经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2例,4例保守治疗.结果:手术组7例治愈,1例失败.其中,右侧开胸结扎胸导管6例治愈,左侧开胸结扎胸导管1例治愈.保守组2例治愈,愈合时间长,且并发症多.结论:术后一旦确诊乳糜胸,应争取及早手术,并以右侧开胸入路为宜,结扎胸导管应在低位结扎,保守治疗持慎重态度.
作者:杨宇扬;朱妹花;刘宇斌;冼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静脉滴注山莨菪碱(654-Ⅱ)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尿蛋白和肾功能的不同再分别分为早期肾病组、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和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3个亚组.治疗组静脉滴注654-Ⅱ20 mg,每天1次,连续28d.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其他治疗方法各组相同.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明显降低,其中糖尿病肾病早期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0.35±0.05)g/24 h下降到(0.20±0.06)g/24 h(P<0.01),尿白蛋白由(192±75)mg/24 h下降到(98±54)mg/24 h(P<0.01);在临床期肾功能正常组尿总蛋白由(3.73±1.98)g/24 h下降到(2.39±1.48)g/24 h(P<0.01),尿白蛋白由(2 853±1 791)mg/24 h下降到(1 633±1090)mg/24 h(P<0.01);在临床期肾功能不全组尿总蛋白由治疗前的(1.90±0.92)g/24 h下降到(1.83±1.09)g/24 h(P>0.05);尿白蛋白由(1408±836)mg/24 h下降到(1115±556)mg/24 h(P<0.05).结论:短期静脉应用山莨菪碱治疗,时不同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作者:曾文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O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116例AMI患者,溶栓再通组36例,未通组16例,非溶栓组64例,比较3组QTd.结果:溶栓再通组OTd值明显减少,未通组及非溶栓组QTd值增大,且后两组QTd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QTd增大者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比率增大.结论:溶栓再通后AMI患者QTd值明显降低,同时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作者:唐志群;吴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用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与人胃癌细胞株共同温育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DNA含量的分布,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膜起泡、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电泳呈凋亡特征性Ladder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G1期前出现亚2倍体凋亡峰:端粒酶活性抑制.结论: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端合成,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许兰涛;唐承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肩锁钩钢板在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18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5个月.结果: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活动度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肩锁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卜海富;华兴一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调查结核病专科医院内1990~2002年间肺结核病病人临床耐药变化趋势.方法:对本院痰培养阳性且作耐药测试的肺结核病例抽样1990年105例、1996年107例、2002年94例的临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990年、1996年、2002年总耐药率分别41.9%、36.4%、444.7%.复治病例耐药率均高于初治病例耐药率,H、R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P<0.05).2002年与1990年比较耐三药及耐HR呈上升(P<0.05),以耐一药为主(1990年)向耐多药为主(2002年)发展.结论:临床抗结核药物逐年向耐多药发展,建议加强敏感药物的联合用药和使用抗结核复合剂,开展结核杆菌的耐药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降低结核病耐药发生.
作者:温文沛;冯宝玲;王维勇;梁国添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正常腮腺组织、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收集腮腺混合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病理蜡块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利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其瘤组织周围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面积、管径和面数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从腮腺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到恶性肿瘤,其瘤周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管腔面积、管径及面数密度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其中,前两者在整体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后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腮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间以及同一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腮腺上皮源性肿瘤以上参数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腮腺恶性肿瘤较混合瘤在诱导毛细淋巴管增生方面有更大潜力,而这种潜力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赵建江;温玉明;王昌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心跳骤停犬心肺复苏(CPR)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MDA、SOD的变化.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 min后复苏,12只犬随机分为2组,CPR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后6 h的CO和PAWP.6 h后取心肌组织,匀浆测SOD和MDA的活性.结果:CPR组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后4、6 h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CO、CI、SV和LVSWI在心跳骤停前2组无统计学差异,复苏成功后0~6h CPR组的各指标均低于正常组(P<0.01).复苏后6 h CPR组心肌组织SOD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D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多和内源性抗氧化机制的削弱,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损害,从而导致心功能不全.
作者:刘炳烦;江慧琳;林珮仪;许松青;陈晓辉;张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1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疗治愈,而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郑辉琴;钟文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钕铁硼永磁体产生的静电磁场对兔牙槽骨新骨沉积的影响.方法:将1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在实验组兔的左侧牙槽骨颊舌侧分别固定一块钕铁硼永磁体的塑料块,两块磁体的异极相对形成静电磁场.在对照组兔的左侧牙槽骨颊舌侧固定相同装置,但钕铁硼磁体未磁化,为实验对照组.10只兔的右侧牙槽骨相对应部位为空白对照组.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测量牙槽骨的新骨矿化沉积率来反映静电磁场对牙槽骨新骨沉积的影响.结果:静电磁场中牙槽骨新骨沉积率和实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钕铁硼永磁体运用于口腔正畸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刘从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83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痰中分离到细菌52株,其中克雷伯杆菌检出率高,有19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为12、9和6株,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各3株.药敏结果显示以多重耐药菌株较多,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达50%.金黄色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83%,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多重耐药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常见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作者:周峥;肖正华;陈定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8例健康个体的Lp(a)浓度,行对照分析,并将2型糖尿病患者的Lp(a)浓度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其它血脂项目分别作偏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Lp(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糖尿病组的Lp(a)水平与上述诸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Lp(a)水平较正常人群高,糖尿病的病情或病程、胰岛素抵抗程度、其它血脂成分的变化对Lp(a)均无影响.
作者:颜勤明;高祖华;虞朝黎;泮绍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1993年7月至2003年4月间收治住院的晚期妊娠并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孕妇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肝炎组年龄22~34岁,平均(24.6±1.8)岁,妊娠29~42周.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5.6±2.7)岁.妊娠30~42周.比较两组孕产妇病死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采用χ2或校正χ2检验.结果:两组孕妇在孕产妇病死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上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孕产妇病死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较正常为高,多学科的协作及正确的产前、分娩及产后处理有助于降低这种危险性.
作者:张松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染色体结构异常是反复流产、死胎、畸形儿的重要原因,通常以易位染色体多见,倒位染色体报道较少,尤其对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争议较多.本文将我室630例检查中,查出5例9号染色体倒位异常核型分析及其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叶庆娟;莫清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