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峰;陈厚昌;夏笔军
患者男,67岁,因言语欠流利5个月,双下肢麻木2个月,无力1个月,伴饮水呛咳,大小便障碍20 d于2001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头晕、颈痛,以后渐消瘦.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根发硬、言语欠流利,即来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额叶小片状低密度灶,给予治疗不见好转,并进行性加重.
作者:徐淑云;刘志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杓型与非杓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杓型组52例,非杓型组60例,42例正常人作对照组.对3组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n-DBP差异均高于对照组,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 h-SBP、24 h-DBP、d-SBP、d-DBP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明显.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24h-SSD、24 h-DSD、d-DSD差异有显著意义,非杓型组低于杓型组.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水平应同时评价.
作者:陈效畅;邝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肾通胶囊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假手术组)、手术组、肾通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术后8 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手术组肾组织TGF-β1、α-SMA的表达增加,血浆和肾组织ET-1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肾通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TGF-β1、α-SMA的表达下调,血浆和肾组织ET-1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通胶囊通过抑制TGF-β1、α-SMA的表达及降低血浆和肾组织ET-1的含量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万青松;夏明珠;胡家才;任开明;宋恩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颈段及胸上段(胸廓入口至气管隆突段)食管癌,由于生长部位的解剖特殊,手术治疗有一定困难,因而通常采用放疗或化疗,但效果欠佳.我院自1984年1月至2001年5月,采用非开胸治疗上段食管癌3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方磊;孙俊峰;张永学;梁跃飞;王洪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合并重型尿道下裂的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1年1月至2001年3月我院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假两性畸形20例,真两性畸形9例,46XX男性综合征4例,染色体性别畸形(未能分类)3例和混合性腺发育不良2例.33例行性腺探查.结果:终性别32例定为男性,6例定为女性.结论:对临床上重型尿道下裂特别是合并性腺未降的病人应常规行性染色体检查,有阴道的性别定为男性的病人应行阴道切除.
作者:黄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输尿管结石是常见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我科采用物理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秀华;高璞;陈勇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奥平栓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衣原体感染的宫颈糜烂疗效.方法:衣原体感染的宫颈糜烂200例随机分两组,A组口服多西环素治疗,B组联合运用奥平栓和口服多西环素治疗.观察记录临床疗效和衣原体的阴转率.结果:联合运用奥平栓和口服多西环素治疗组总有效率和衣原体阴转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多西环素治疗组,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前者也明显优于后者,P<0.05,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奥平栓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衣原体感染的宫颈糜烂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合于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的病例.
作者:杨新民;刘丽华;孟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0S)患者的疗效.方法:在内分泌门诊选择40例确诊PC0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共3个月,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LH、FSH、T及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结果:服二甲双胍3个月后,PCOS患者的LH、T水平均显著下降,空腹胰岛素水平及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P<0.01),有5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受孕,25例患者月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好转.结论: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PCOS患者的LH、T水平,纠正胰岛素代谢异常,使部分PCOS患者的月经规则,使之排卵及受孕.而且口服二甲双胍时副反应轻,价格不贵,可以作为PCOS患者治疗的一线用药.
作者:顾正田;黄燕冰;林乔儿;廖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及CT对肠道淋巴瘤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的主要特点如下,(1)肿块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凸向肠腔形成大于3 em肿块;(2)结节型,肠壁不均匀增厚,形成多个结节;(3)浸润型,肠壁广泛增厚,肠腔变窄;(4)所有病例除肠道病灶外,同时伴有腹腔或腹膜后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或散在分布,或融合成块,增强扫描肿块和肿大淋巴结为轻度强化.结论:CT可较好地显示肠道淋巴瘤以及肠外淋巴结受累情况,对肠道淋巴瘤的分型和分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正兵;曹惠霞;于凤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常见的致病原,虽然大多症状较轻,但其较易发生肠道外感染或损害.每年发展中国家约有87万人死于本病[1],心肌损害是其中死亡原因之一,我院2002年1月至12月共收治轮状病毒肠炎123例,发生心肌损害87例,占70.73%,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日勉;包忠宪;田青;冼雄辉;丘小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感染人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有疫区不断扩大,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对其防治已日益重视[1,2].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颇多,笔者自2001年5月至2003年5月应用美他环素治疗恙虫病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隆铿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检测临产前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以探讨Fbg增高易诱发产妇发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了63例临产妇,40例中期孕妇及50例正常未孕妇女的血浆Fbg水平.结果:临产组血浆Fbg水平明显高于中期妊娠组和正常未孕组(P<0.01),中期妊娠组也高于正常未孕组(P<0.01).结论:高Fbg是妇女分娩前、中、后并发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及时观察并给予干预性预防和治疗,对提高产妇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有较实用的意义.
作者:王融;唐希才;关秀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胸腺瘤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情况及预后,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在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38例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12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治疗过程中查血气分析,出院后随访.结果:发生肌无力危象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提高了治愈率,大大降低了病死率,仅有1例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出院后随访表明,大部分患者不再需要药物治疗.结论:胸腺瘤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及早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适时脱机,同时行血浆置换、化疗、胸腺放疗、吡啶新斯的明、强的松等综合治疗措施,防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秦成名;刘伯毅;刘安永;郑翔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近年败血症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AL20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ATB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近一年来所检出的182株血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30.2%、大肠埃希氏菌13.7%,抗生素耐药率高为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结论:葡萄球菌是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已不太适合作为我院抗感染的治疗药物.
作者:黄淑萱;源孔文;潘练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国产新药蒙洛英注射液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择体温超过38.5℃的发热病人70例,使用蒙洛英2 mL深部肌肉注射.结果:蒙洛英退热效果显著,其显效率为88.6%,总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蒙洛英注射液临床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嘉民;王彤;施旖旎;钟娃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44岁,混合痔,1%利多卡因注射液骶管阻滞麻醉后,混合痔外修内扎术,麻醉手术顺利,计45 min.术毕血压17/11 kPa,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送回病房.
作者:任国仓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提高法洛四联症在婴儿期行一期根治术的疗效.方法:总结3年所行一期根治术的婴儿期法洛四联症9例,全部患儿均在中度低温下正中切口入胸行一期根治术.结果:本组9例术后4例低心排,全部存活,紫绀消失,随访6个月至2年,停用洋地黄后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婴儿期法洛四联症可以采用一期根治术,且手术治疗远远低于非手术治疗的自然死亡率.
作者:夏园生;李维光;刘威;杨盛春;梁建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自1995年开始,我院采用经尿道电气化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45例,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作者:简百录;邓小枫;张康泰;王亚晖;宦启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成人骨髓中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们展示了巨大的功能可塑性,可在新的微环境中生成新的组织所必需的细胞株.这种现象对心肌的生理有巨大的影响,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和间质干细胞可以在啮齿类动物缺血心肌中分化成活并且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1].MSCs易于分离和体外培养扩增,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移植后不需免疫治疗,骨髓再生能力强,易于反复获取,使得其成为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勇;蔡振杰;张广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