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峰;阮丽斌
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216例羊水过少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同期内分娩总数7 135例,其中羊水过少216例,发生率为2.12%,初产妇178例(占82.3%),经产妇38例(占17.5%),全部为单胎,年龄大41岁,小20岁,平均年龄26.3岁,孕期37周5例,孕37~40周57例,孕40~41+6周132例,≥42周22例,剖宫产121例(占55.06%),阴道分娩95例(占44.94%).1.2 诊断标准以B型超声监测羊水指数≤5.0 cm为羊水过少阈值,5.1~8.0 cm为警戒值,人工破膜时羊水量少于100 ml,则可拟诊为羊水过少,分娩结束时,证实羊水量<300 ml者,可以诊断.
作者:陈浮;邓敏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颅脑外伤是CT诊断中常遇到疾病之一,对于有明显颅脑外伤CT征像的,诊断较易;而CT征像不明确的,往往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对可疑层面采用CT薄层扫描,可提高诊断率,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笔者收集了本院CT室从1999~2001年对72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CT薄层扫描的CT及临床资料,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小21岁,大56岁,平均38.6岁,均有外伤史.
作者:王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PHG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59例病人,分别进行门静脉压力、肝功能状态、肝硬化程度、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脾功能亢进程度、乙肝病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项目的检测,分析各因素与PHG轻重的相关关系.结果: Ⅰ,Ⅱ,Ⅲ级PHG的自由门静脉压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029,P=0.97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轻重无相关性(r=0.140,P=0.153).Ⅰ,Ⅱ,Ⅲ级PHG的肝组织胶原纤维相对面积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5,P=0.801).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轻重明显相关(r=0.386,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中Ⅰ、Ⅱ、Ⅲ级发生PH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4.509,P=0.209).脾脏功能亢进的程度与PHG轻重呈正相关(r=0.283,P=0.003).7例PHG患者胃壁组织内均未发现HBsAg和HBcAg.HP的感染率为21.43%,有无HP感染PHG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578,P=0.7491).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轻重呈正相关;胃底静脉曲张存在与否与PHG的程度不相关.脾脏功能亢进程度与PHG的程度呈正相关.门静脉压力、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肝硬化程度与PHG的轻重无明显相关性.在PHG患者的胃组织内未发现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乙肝肝硬变PHG患者HP的感染率低.
作者:潘卫东;许瑞云;刘波;陈幼明;姚春斓;刘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价值.方法:对285例经腹部和阴道超声诊断为宫外孕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宫外孕共分成破裂型、胎囊型、流产型、陈旧型四种类型,其中破裂型245例,占86%;胎囊型和流产型33例,占11.6%;陈旧性宫外孕4例,占1.4%.误诊3例,占1%.结论:宫外孕的阴道超声诊断,当病例典型时结合临床诊断并不难,不典型病例需与附件炎性包块、黄体破裂、阑尾脓肿等疾病鉴别.阴道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谢仕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股骨颈前倾角是一个临床常用的解剖概念,在小儿髋脱位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股骨颈前倾角的概念源自于1954年Billing[1]提出的股骨学特点.由于股骨颈不在股骨干的冠状面上,其长轴与股骨干冠状面所形成的角度,称为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 FNA),即分别通过股骨长轴和股骨颈长轴的两个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见图1.目前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方法有解剖法即裸骨测量法、X射线两次摄片的甲斐法、B超法、CT与核磁共振(MRI)法等,下面就股骨颈前倾角的CT测量作一综述.1 股骨颈前倾角CT测量进展1978年,美国俄亥俄州Akron城医院Weiner等医生[2]提出的测量方法:病人仰卧于CT扫描床上,固定双下肢,双足呈中立位,以通过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上缘的断面为标准平面,连接股骨头与股骨颈前后缘中点作为股骨颈长轴a,把通过股骨内外髁长径线作为髁长轴b,将其与股骨颈纵轴照片叠加,a与b所成的夹角即为股骨颈前倾角,如图2.
作者:杨军林;李锋;肖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使用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补片,对41例老年腹股沟疝病人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对手术方法、麻醉选择、手术指征、手术时间,术后病人自主能力恢复、术后伤口疼痛,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更宽的手术指征,术后疼痛减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完全符合解剖生理、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无张力、感染少、复发率低、手术适应范围大、近期疗效满意的理想疝修补术,尤其适应于老年腹股沟疝和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
作者:江自卓;刘瑞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贲门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的19 274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贲门疾病250例,检出率1.30%.其中贲门炎154例,贲门癌84例,贲门溃疡和贲门息肉各6例.结论:清楚了解贲门疾病发病情况,对防治贲门癌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平湖;李剑;黄元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服两种剂量左氧氟沙星后人子宫内膜、输卵管组织及血浆中氧氟沙星含量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10例术前口服300 mg或500 mg左氧氟沙星的妇科手术患者,3 h后血浆、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组织中氧氟沙星的浓度.结果:口服300 mg左氧氟沙星3 h后血药浓度为(1.82±0.61) μg/ml,子宫内膜组织的药物浓度为(4.75±1.52) μg/g,输卵管组织药物浓度为(4.56±1.14) μg/g;口服500 mg左氧氟沙星3 h后血药浓度为(3.38±1.37) μg/ml,子宫内膜组织的药物浓度为(5.90±2.21) μg/g,输卵管组织药物浓度为(6.60±2.21) μg/g.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浆浓度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500 mg组与300 mg组服药3 h后输卵管组织中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PLC法用于人体组织药物浓度测定结果满意.结论:口服左氧氟沙星在人体内有良好的组织分布,3 h后子宫和输卵管组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HPLC法适用于测定人体组织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的测定.
作者:谢梅青;杨冬梓;张清学;余妙真;朱国东;魏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1997年1~7月在门诊收治了28例淋病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现就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年龄15~65岁,平均31.5岁;已婚23名,未婚5名,均有性生活史;21名有生育史.均有白带增多,呈豆渣样或脓血性,外阴瘙痒,妇科检查见外阴不同程度充血,肿胀,有脓血或豆渣样白带附着.阴道壁充血,阴道内有脓血性,或豆渣样物,有些附在阴道壁上.18例有宫颈充血、糜烂,触之易出血;5例附件、子宫区有压痛.28例均作白带常规检查,查出霉菌.4例革兰氏阴性染色查出细胞内有肾型双球菌6对以上.24例取宫颈分泌物淋菌培养阳性.28例均予青霉素960万U静滴,丙磺舒1 g口服,每日1次,共7 d.并用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后放入制霉菌素50万U 1片,外阴涂擦克霉唑软膏,7 d为一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内裤自行煮沸消毒.
作者:卢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的感染以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的临床常规鉴定方法, 应用K-B扩散法对16种抗生素的药敏进行测定.结果:在分离的83株不动杆菌中以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60/83),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和伤口感染.泰能、悉复欢、丁胺卡那霉素对不动杆菌有良好的抗药作用.结论:不动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其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应加强对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令不动杆菌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彭慧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脑组织只有在血流的正常灌注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血管组织、形态及生理功能外,血液流变学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血液成份、血流状态和血管壁的改变是血栓形成的三要素.血液流变学在脑血管疾病领域对监测病情、辅助诊断、评价疗效、估计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1 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1.1 全血粘度增高与脑血管病全血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脑血管在病理情况下,血粘度的增高易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缺氧及代谢障碍,促进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引起全血粘度增高的有多种因素,如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功能增强、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和血浆粘度增高等.血粘度增高易导致脑组织血管壁的物理损伤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致使血小板功能亢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脑血栓形成.血液粘滞性增高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5岁,1999年9月因双侧面部不对称、右眼不能完全闭合、右口角漏饭、右耳廓畸形、右颈部有肿物并颈部左右两侧瘘口流粘液、智力差来院就诊.家长述患儿出生后就发现上述症状.半年前右颈部肿物发红、肿大,在本地医院切开治疗,引出脓液,并用抗生素治疗好转,但切口至今未完全愈合,常流出蛋清样粘液.颌面部检查:双侧面部不对称,右侧面部丰满度低于左侧,右额纹不显,右眼内眦赘皮,右眼不能完全闭合,右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右口角漏气.右外耳道见少量分泌物,鼓膜缺如,右耳听力差.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下1/3处触见约3 cm×3 cm×3 cm大小囊状肿物,界清,可活动,无触痛,肿物顶部见一瘘口,压迫肿物自瘘口溢出蛋清样粘稠液体.左胸锁关节处亦有一瘘口,挤压溢出同性质液体,溢出液镜检为脱落上皮细胞及炎细胞.4 cm长探针探查两瘘口,右侧达囊腔内3~4 cm,左侧瘘道深约2 cm.
作者:秦令莲;骆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人类行为模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威胁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手术、放射、化学治疗仍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均对人体造成巨大损伤,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及治疗方法引起的形态改变、脱发、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使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作者:张雪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早在1973年,Steinman就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进行了描述[1].90年代以后,人们在体外应用细胞因子大量扩增DCs成功.而临床研究中观察到肿瘤组织及其周围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转移和病人预后有关,使DCs成为肿瘤免疫研究中的一大热点.近年来,随着DCs肿瘤疫苗应用研究的开展,DCs已成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之一,大量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在DCs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中,疫苗的制备、抗原选择、抗原冲击方法、疫苗剂量、注射途径、治疗疗程、治疗副作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论.本文对DCs肿瘤疫苗在临床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讨论疫苗制备的质量控制、疫苗治疗的实施、临床疗效监测的标准,以便设计出更有效的DCs肿瘤疫苗和治疗方案.
作者:唐勇;沈慧勇;刘尚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伴发基础疾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大部分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便血;内镜下观察到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糜烂和不规则溃疡;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糜烂、黏膜下出血、腺管破坏等.(2)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无痛性便血;内镜下观察到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状、蜘蛛状或向周围放射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并见糜烂和新鲜出血.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和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和内镜表现上各有自己的特点,早期行结肠镜检查,特别是在发病2 d以内,对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必要的.
作者:王智峰;阮丽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儿科在1998~2001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万花油外搽按摩及静滴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硬肿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住院患儿76例中男40例,女36例;足月儿2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6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20例;体重>2 500 g的20例,体重在1 500~2 500 g的33例,体重<1 500 g的23例.将76例患儿分治疗组4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发病龄均在5 d之内.1.2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产时有窒息52例,合并有:肺出血8例,肺炎4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体温不升62例,新生儿脐炎7例.
作者:伍伟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血糖控制不佳使糖尿病患者易于出现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成为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在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理变化,对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1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和发生机制1.1 全血粘度在一定范围的切变率内,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以低切变率时全血粘度的差别更为显著.低切变率全血粘度增高主要与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性明显高于正常人,红细胞聚集成缗钱状,其发生的机制有:红细胞膜上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后,膜表面带负电荷的唾液酸减少,使细胞间的静电斥力减少而易于聚集;血浆纤维蛋白原和α2-球蛋白升高而白蛋白降低可促进红细胞的相互粘附.
作者:李益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为提高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对34例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进行总结.结果: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良性肿瘤29例,肾上腺皮质癌5例.在良性肿瘤中无功能性肿瘤8例,有激素分泌功能者21例,其中临床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例,血醛固酮轻度增高,肾素偏低;临床前柯兴氏征11例,血皮质醇轻度增高.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肿瘤直径为0.7~2.6 cm,CT值-7~25.3 Hu.束状带肿瘤直径2.5~6.0 cm,CT值25.6~39.5 Hu.肾上腺皮质癌24 h尿17 KS增高.结论:偶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应根据影像检查和内分泌测定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肿瘤直径>2 cm,具有激素分泌功能的肿瘤应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郭彬;吴开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马尾圆锥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马尾圆锥部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手术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8例,1例术后复发.结论:根据临床特点与其它疾病相鉴别,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赵鹏来;陈永严;杨纶先;常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63岁.因双侧多发性甲状腺腺瘤而手术.术前情况:HR 80次/min,P 80次/min,BP 16/10 kPa,T 36.5℃.EKG、胸片、血尿常规正常,凝血全套正常,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正常.甲状腺B超显示右侧腺瘤大小19 mm×20 mm×58 mm,左侧22 mm×24 mm×43 mm,峡部5 mm.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术前30 min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鼻导管给氧,Hp多功能监测EKG,BP,HR,SpO2等.局麻药按1%利多卡因+0.1%地卡因+1∶20万单位的肾上腺素方法配置.操作方法:颈深丛按C4横突一点法进行阻滞.浅丛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扇状进行阻滞.首先行右侧阻滞,深、浅注药各6 ml和10 ml.5 min后,病人右侧颈丛支配的区域皮肤开始麻木,对针刺无痛感.7 min时病人出现呛咳,但发声好,无胸闷气急,再观察10 min病人无异常主诉,各项监测指标无异常后再行左侧深、浅阻滞,用药量同右侧.5 min后,病人左侧颈丛支配的区域开始麻木,对针刺无痛.
作者:吴贵龙;朋立超;蒋克泉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