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臣;彭秀军;陈昌玖;易贵荣;郭灵常
早在1973年,Steinman就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进行了描述[1].90年代以后,人们在体外应用细胞因子大量扩增DCs成功.而临床研究中观察到肿瘤组织及其周围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转移和病人预后有关,使DCs成为肿瘤免疫研究中的一大热点.近年来,随着DCs肿瘤疫苗应用研究的开展,DCs已成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之一,大量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在DCs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中,疫苗的制备、抗原选择、抗原冲击方法、疫苗剂量、注射途径、治疗疗程、治疗副作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论.本文对DCs肿瘤疫苗在临床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讨论疫苗制备的质量控制、疫苗治疗的实施、临床疗效监测的标准,以便设计出更有效的DCs肿瘤疫苗和治疗方案.
作者:唐勇;沈慧勇;刘尚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率极低,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措施[1].我院1997年引进该技术,至今已治疗心动过速39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46±3)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房性心动过速(AT)2例,心房扑动(AF)1例呈持续性发作药物治疗无效.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心力衰竭2例.1.2 电生理检查和RFCA方法对于旁路,消融心房和(或)心室早激动点;对于双径路,消融慢径路;对于AT,消融早心房激动点;对于AF,沿冠状窦口、下腔静脉口和三尖瓣之间行线性消融,详见文献[1].
作者:靳晨亭;周万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62岁.右侧腰背痛1周,查体皮肤黏膜无黄染,腹平坦,腹壁未见静脉显露;右上腹部触及10 cm×8 cm质软包块;莫菲氏征(-),移动性浊音(-);既往体质好,无服用避孕药及其它性激素史.B超检查肝右叶下缘见10.8 cm×7.8 cm的不均质低回声,提示肝实质占位,考虑外生性肝癌.CT扫描肝右叶外段可见10.5 cm×8.5 cm的卵圆形低密度影,边缘较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延迟5 min扫描可见病灶呈均匀等密度强化,提示肝右叶巨大血管瘤.术前血生化、肝功能正常,AFP<20 μg,CEA<15 μg/L,HCG<3.1 μg/L.
作者:王卓才;莫国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马尾圆锥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马尾圆锥部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手术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8例,1例术后复发.结论:根据临床特点与其它疾病相鉴别,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赵鹏来;陈永严;杨纶先;常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贲门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的19 274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贲门疾病250例,检出率1.30%.其中贲门炎154例,贲门癌84例,贲门溃疡和贲门息肉各6例.结论:清楚了解贲门疾病发病情况,对防治贲门癌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平湖;李剑;黄元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综合评价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原则肿瘤(Tu)是正常组织经过基因促变-突变-间变-癌变(四变)而形成一类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多机制(四多),高度侵袭性、高度恶性遗传性、高度异质性(三高)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致死的第二大原因,是现代医学疑难重症,直到目前仍是一大痼疾,其谜底远未阐明.但近百年来,人类为解除癌症对生命健康的日益威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随着现代化科技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工作如下.
作者:徐忠立;周慕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19岁.主诉左眼自幼即为内斜视,无法向前注视,要求进行手术治疗.查体: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右眼位置正常,眼球运动不受限制,视力1.5.左眼眼球内斜约45°,眼球可轻度外转约15°,向其斜方向转动均无明显异常,视力检查1.2.双眼均无屈光不正,内眼检查亦无异常发现.
作者:顾梦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迫切希望得到及时、合理、经济、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社区护理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社区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逐渐发展起来.作者参考了大量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现今社区护理发展作一点浅析.1 为什么要发展社区护理1.1 住院难,住院费用高老年患者以慢性病为多,康复功能锻炼需要时间长,但多数医院床位周转率高,而很多老年慢性病却反复发作,需要住院的时间长.如果事前做好预防措施,就会使这一矛盾得到缓解.1.2 独居老人增多随着家庭人口小型化、出国、外地工作人口的增多,独居老人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社区老人日托所、福利性老人院早该应运而生.1.3 脑血管病康复脑血管疾病造成许多老人长期卧床,功能锻炼对于此类老人特别重要,社区康复训班能为这类老人提供准确的康复计划和康复服务.
作者:蔡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股骨颈前倾角是一个临床常用的解剖概念,在小儿髋脱位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股骨颈前倾角的概念源自于1954年Billing[1]提出的股骨学特点.由于股骨颈不在股骨干的冠状面上,其长轴与股骨干冠状面所形成的角度,称为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 FNA),即分别通过股骨长轴和股骨颈长轴的两个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见图1.目前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方法有解剖法即裸骨测量法、X射线两次摄片的甲斐法、B超法、CT与核磁共振(MRI)法等,下面就股骨颈前倾角的CT测量作一综述.1 股骨颈前倾角CT测量进展1978年,美国俄亥俄州Akron城医院Weiner等医生[2]提出的测量方法:病人仰卧于CT扫描床上,固定双下肢,双足呈中立位,以通过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上缘的断面为标准平面,连接股骨头与股骨颈前后缘中点作为股骨颈长轴a,把通过股骨内外髁长径线作为髁长轴b,将其与股骨颈纵轴照片叠加,a与b所成的夹角即为股骨颈前倾角,如图2.
作者:杨军林;李锋;肖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59岁.主因上腹疼痛恶心呕血1 h,伴晕厥1次,于2001年9月4日收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1周因关节炎开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1 h前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呕血3次,为咖啡样物及血凝块,量约1 000 ml.出汗,头昏,继之晕厥1次,约15 min后清醒.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脉搏110次/min,血压测不出,呼吸24次/min.神志清楚,颜面四肢苍白,肢端冷,皮肤潮湿,巩膜无黄染.心率110次/min,节律齐.
作者:范洪波;赵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216例羊水过少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同期内分娩总数7 135例,其中羊水过少216例,发生率为2.12%,初产妇178例(占82.3%),经产妇38例(占17.5%),全部为单胎,年龄大41岁,小20岁,平均年龄26.3岁,孕期37周5例,孕37~40周57例,孕40~41+6周132例,≥42周22例,剖宫产121例(占55.06%),阴道分娩95例(占44.94%).1.2 诊断标准以B型超声监测羊水指数≤5.0 cm为羊水过少阈值,5.1~8.0 cm为警戒值,人工破膜时羊水量少于100 ml,则可拟诊为羊水过少,分娩结束时,证实羊水量<300 ml者,可以诊断.
作者:陈浮;邓敏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院收治2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的酵母菌性脑膜炎,现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男,32岁.因头痛20余天,伴复视10 d收住院.患者诉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以早晨起床后加剧,低热,服用止痛药能短时缓解,逐渐出现复视,并头痛加剧,呕吐胃内容物,喷射状.入院时T 37.2℃,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9 kPa.神志清,对答切题,双眼球轻外突,左瞳孔3 mm,右瞳孔2.5 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球外展受限,锥体束征(一),颈抵抗.
作者:李壮丰;吴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服两种剂量左氧氟沙星后人子宫内膜、输卵管组织及血浆中氧氟沙星含量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10例术前口服300 mg或500 mg左氧氟沙星的妇科手术患者,3 h后血浆、子宫内膜和输卵管组织中氧氟沙星的浓度.结果:口服300 mg左氧氟沙星3 h后血药浓度为(1.82±0.61) μg/ml,子宫内膜组织的药物浓度为(4.75±1.52) μg/g,输卵管组织药物浓度为(4.56±1.14) μg/g;口服500 mg左氧氟沙星3 h后血药浓度为(3.38±1.37) μg/ml,子宫内膜组织的药物浓度为(5.90±2.21) μg/g,输卵管组织药物浓度为(6.60±2.21) μg/g.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浆浓度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500 mg组与300 mg组服药3 h后输卵管组织中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PLC法用于人体组织药物浓度测定结果满意.结论:口服左氧氟沙星在人体内有良好的组织分布,3 h后子宫和输卵管组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HPLC法适用于测定人体组织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的测定.
作者:谢梅青;杨冬梓;张清学;余妙真;朱国东;魏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老年胰腺癌的临床认识,尽早诊断,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60岁以上者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以男性多见,年龄60~69岁患病率高;首发症状主要为上腹隐痛及不适(74.2%)、纳差(53.2%)、消瘦(56.5%)、黄疸(45.2%)、腰背痛(24.2%)等;B超和CT等联合检查加上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手术根治率较低.结论:老年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只要临床医生重视,加之目前检测手段的进步,有望得到早期诊断,漏诊、误诊率将大大减少.
作者:余中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伴发基础疾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大部分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便血;内镜下观察到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糜烂和不规则溃疡;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糜烂、黏膜下出血、腺管破坏等.(2)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无痛性便血;内镜下观察到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状、蜘蛛状或向周围放射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并见糜烂和新鲜出血.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和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和内镜表现上各有自己的特点,早期行结肠镜检查,特别是在发病2 d以内,对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必要的.
作者:王智峰;阮丽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人们物质及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使我国也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区,据1999年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已达6 000万左右,同时还有60%的人群未得到普查.此病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和精神压力,然而运用正确的健康教育,配合适当的医疗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使病情稳定,症状缓解,并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把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评估病人的学习需要,制定教育计划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护士运用询问、交谈、体检,查阅病历等方法评估病人的学习需要,我们将糖尿病从入院到出院制定成标准教育计划,其内容包括:入院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关治疗的教育,常见的急、慢性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等.收集病人的资料并进行评估,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住院治疗的全过程中,以便能灵活地根据病人的需要而继续健康教育,防止教育内容的遗漏.
作者:刘英;王琼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自1999年3月~2001年10月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门诊或住院患者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
作者:任麦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血液动力学异常是慢性肾衰,尤其血液透析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血液透析是一个特殊的体外循环过程,血液在体外循环中不仅进行体液超滤和溶质交换,而且还受到人工材料的透析膜刺激以及透析液中各种成分及温度的影响.同时,血液透析病人广泛存在心脏和血管病变,心脏射血功能、血管输送血液及对血管内脉压的缓冲功能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慢性肾衰并发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机制是复杂和多元的.血液透析中可能出现各种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等,多数表现轻微而不易被发现,但部分可出现严重而顽固的血液动力学异常,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慢性肾衰的心血管病变,特别是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异常简述如下.
作者:梁敏;侯凡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接诊的围产儿19 012例中,发生出生缺陷儿72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1年12月两年来我院就诊的妊娠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包括死胎、死产)19 012例,其中出生缺陷儿7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3.79%.
作者:谭佩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要死因.方法:对本院1993~1998年间住院的1 791例60岁以上老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用SAS分析软件处理.结果:六年间老年住院病人的病死率(5.4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58%);老年患者平均死亡年龄72岁,男女之比2.15∶1;死于春季多(489例),冬季其次(463例),夏季少(383例);按系统分类,死于恶性肿瘤(628例)的比例大(35.06%),其中肺癌多(184例),占老人死亡总数10.27%,肝癌其次(145例,8.10%);按疾病性质分,死于心脑血管病变的多(614例,34.28%);死于COPD的比例较高(236例,13.18%).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病人住院死亡主要病因,需加强防治.
作者:赵淑媛;莫灶英;裘以冰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