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立;周慕英
患者女,59岁.主因上腹疼痛恶心呕血1 h,伴晕厥1次,于2001年9月4日收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1周因关节炎开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1 h前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呕血3次,为咖啡样物及血凝块,量约1 000 ml.出汗,头昏,继之晕厥1次,约15 min后清醒.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脉搏110次/min,血压测不出,呼吸24次/min.神志清楚,颜面四肢苍白,肢端冷,皮肤潮湿,巩膜无黄染.心率110次/min,节律齐.
作者:范洪波;赵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不张患者应用支气管镜进行病因诊断及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采用支气管镜检查的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镜下80例获得明确病因诊断,其中肺癌发病居首位,占44%,炎症占37%,结核占12%.病变部位以右中叶多,共29例(33%),肺癌及炎症是右中叶肺不张的主要病因.对64例(72%)患者以支气管镜辅助吸痰,灌洗,给药等治疗后,取得较明显效果.结论: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病因通过支气管镜给予适当的辅助治疗可促进肺复张.
作者:沈观乐;齐文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科自1998年3月~2001年11月对16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人,采用哑铃型气囊在胃镜直视下进行扩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3~65岁,平均35岁,病史3个月~15年,平均4.5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无酸性呕吐,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不适以及营养不良等.所有病例均经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确诊.胃镜下见食管腔有不同程度扩大、延长,内有食物和液体残留,部分病例食道黏膜有充血水肿,但均无食管溃疡、憩室及肿瘤等,贲门紧闭,但内镜常可通过贲门进入胃内.
作者:贺莉;黄涛;陈颖萍;胡建萍;汪淼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异位妊娠(EP)尿β-HCG定量检测的快速酶联免疫检测法(E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以临床诊断为EP入我院治疗的患者作尿β-HCG-EIA快速定量检测,并同时抽取静脉血做常规β-HCG-RIA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尿β-HCG-EIA与血β-HCG-RIA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尿β-HCG-EIA快速定量检测可替代血β-HCG-RIA检测,作为一种更方便快速诊断EP的方法.
作者:郭彩娇;刘运科;陈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要死因.方法:对本院1993~1998年间住院的1 791例60岁以上老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用SAS分析软件处理.结果:六年间老年住院病人的病死率(5.4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58%);老年患者平均死亡年龄72岁,男女之比2.15∶1;死于春季多(489例),冬季其次(463例),夏季少(383例);按系统分类,死于恶性肿瘤(628例)的比例大(35.06%),其中肺癌多(184例),占老人死亡总数10.27%,肝癌其次(145例,8.10%);按疾病性质分,死于心脑血管病变的多(614例,34.28%);死于COPD的比例较高(236例,13.18%).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病人住院死亡主要病因,需加强防治.
作者:赵淑媛;莫灶英;裘以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结肠血管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伴发基础疾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大部分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和便血;内镜下观察到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黏膜糜烂和不规则溃疡;组织学上表现为黏膜糜烂、黏膜下出血、腺管破坏等.(2)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无痛性便血;内镜下观察到与周围黏膜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状、蜘蛛状或向周围放射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并见糜烂和新鲜出血.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和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和内镜表现上各有自己的特点,早期行结肠镜检查,特别是在发病2 d以内,对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必要的.
作者:王智峰;阮丽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股骨颈前倾角是一个临床常用的解剖概念,在小儿髋脱位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股骨颈前倾角的概念源自于1954年Billing[1]提出的股骨学特点.由于股骨颈不在股骨干的冠状面上,其长轴与股骨干冠状面所形成的角度,称为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 FNA),即分别通过股骨长轴和股骨颈长轴的两个平面所形成的角度,见图1.目前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方法有解剖法即裸骨测量法、X射线两次摄片的甲斐法、B超法、CT与核磁共振(MRI)法等,下面就股骨颈前倾角的CT测量作一综述.1 股骨颈前倾角CT测量进展1978年,美国俄亥俄州Akron城医院Weiner等医生[2]提出的测量方法:病人仰卧于CT扫描床上,固定双下肢,双足呈中立位,以通过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上缘的断面为标准平面,连接股骨头与股骨颈前后缘中点作为股骨颈长轴a,把通过股骨内外髁长径线作为髁长轴b,将其与股骨颈纵轴照片叠加,a与b所成的夹角即为股骨颈前倾角,如图2.
作者:杨军林;李锋;肖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尿道下裂Ⅰ期手术方法的疗效,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总结我院245例尿道下裂Ⅰ期手术的资料.结果: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MAGPI)手术成功率100%;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法(Mathieu法)成功率95%;阴囊中线皮岛法成功率82%;带血管蒂包皮(Duckett法)成功率82.7%;Duckett+Duplay法成功率83.3%;膀胱黏膜法成功率73.5%.结论:阴茎头冠状沟下尿道下裂宜采用MAGPI术式,阴茎体前端1/3型尿道下裂宜用Mathieu法,后端型宜用Duckeet+Duplay法,仅在取材困难的尿道下裂才考虑用膀胱黏膜法.
作者:黎伟寿;陈兴;陈亚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院收治2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的酵母菌性脑膜炎,现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男,32岁.因头痛20余天,伴复视10 d收住院.患者诉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以早晨起床后加剧,低热,服用止痛药能短时缓解,逐渐出现复视,并头痛加剧,呕吐胃内容物,喷射状.入院时T 37.2℃,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9 kPa.神志清,对答切题,双眼球轻外突,左瞳孔3 mm,右瞳孔2.5 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球外展受限,锥体束征(一),颈抵抗.
作者:李壮丰;吴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异位成骨的影响;寻找具有骨诱导、骨传导、炎症反应轻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将两种不同理化条件下制得的CHA分为A,B两组,每组都同样按照不同的4种组合方法: CHA,CHA/重组人骨形态形成蛋白-2(rhBMP-2),CHA/几丁糖,CHA/rhBMP-2/几丁糖制得4种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CHA)人工骨,分别编成A1~4小组和B1~4小组,分别植入大鼠背部肌肉的4个部位中.术后2周、4周、6周、8周观察动物精神状况,伤口情况;以X线投照获得影像,处死动物后取材,以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成骨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肝脏损害情况.结果: 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CHA对成骨、炎症反应、肝脏损害无差异;不同组合的CCHA之间有差异,CHA/rhBMP-2/几丁糖的成骨效果好,炎症反应、排斥反应轻.结论: 通过理化条件的改变,在不影响异位成骨、不增加炎症反应的前提下,提高了CHA的机械强度,使它更加容易塑形,适宜手术操作,应用指征、部位将更加广泛.CHA/rhBMP-2/几丁糖构型的CCHA人工骨,增加了CHA的骨诱导作用,并使该种作用均匀、持久;同时,又降低了异物移植后的炎症反应;rhBMP-2等复合药物的应用,在实验剂量时,无肝脏损害,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作者:张余;尹庆水;徐国洲;夏虹;张宏斌;赖晃文;杨传红;詹纯利;李建军;陈丙旭;陈小冬;朱家龙;胡旭东;许春;李兆麟;李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PHG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59例病人,分别进行门静脉压力、肝功能状态、肝硬化程度、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脾功能亢进程度、乙肝病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项目的检测,分析各因素与PHG轻重的相关关系.结果: Ⅰ,Ⅱ,Ⅲ级PHG的自由门静脉压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029,P=0.97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轻重无相关性(r=0.140,P=0.153).Ⅰ,Ⅱ,Ⅲ级PHG的肝组织胶原纤维相对面积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5,P=0.801).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轻重明显相关(r=0.386,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中Ⅰ、Ⅱ、Ⅲ级发生PH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4.509,P=0.209).脾脏功能亢进的程度与PHG轻重呈正相关(r=0.283,P=0.003).7例PHG患者胃壁组织内均未发现HBsAg和HBcAg.HP的感染率为21.43%,有无HP感染PHG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578,P=0.7491).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与PHG的轻重呈正相关;胃底静脉曲张存在与否与PHG的程度不相关.脾脏功能亢进程度与PHG的程度呈正相关.门静脉压力、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肝硬化程度与PHG的轻重无明显相关性.在PHG患者的胃组织内未发现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乙肝肝硬变PHG患者HP的感染率低.
作者:潘卫东;许瑞云;刘波;陈幼明;姚春斓;刘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膜外平坦型结肠造口术在肛管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48例肛管直肠癌病人施行腹膜外平坦型结肠造口术,观察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情况.结果:48例病人经2个月~5年的随访,除有2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外,尚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17%,39例病人形成规律排便.结论:腹膜外平坦型造口具有并发症少,排便功能较好,隐蔽性好,外形美观,易于术后管理等优点.
作者:陈晓峰;臧国骥;施仲义;赵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人类行为模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威胁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手术、放射、化学治疗仍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均对人体造成巨大损伤,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及治疗方法引起的形态改变、脱发、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使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作者:张雪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用综合治疗;治疗组60例,综合治疗外加用甘利欣和复方丹参,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转氨酶(ALT)和胆红素(TBi)恢复正常占81.7%和88.3%,停药后总有效率为90.0%,转为重症肝炎百分率为1.7%;对照组ALT,TBi恢复正常占48.3%和44.8%,总有效率53.4%,转为重症肝炎百分率为6.9%.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治疗中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明显降酶、退黄作用并有效阻止其转为重症肝炎.两药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坚灵;伍尚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临床对头颈部重复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9例头颈部重复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症癌和重复癌发生于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有6例;同期癌4例,1年后生存1例,预后较差,不同期癌5例,1年后存活3例,预后相对较好.结论:同期癌,尤其是同时性癌的发病有增高的趋势,因此要重视头颈部肿瘤原发灶相邻部位的检查,减低重复癌的漏诊率,以使其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作者:陈伟雄;王跃建;朱肇峰;张剑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价值.方法:对285例经腹部和阴道超声诊断为宫外孕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宫外孕共分成破裂型、胎囊型、流产型、陈旧型四种类型,其中破裂型245例,占86%;胎囊型和流产型33例,占11.6%;陈旧性宫外孕4例,占1.4%.误诊3例,占1%.结论:宫外孕的阴道超声诊断,当病例典型时结合临床诊断并不难,不典型病例需与附件炎性包块、黄体破裂、阑尾脓肿等疾病鉴别.阴道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谢仕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盆汤内服结合多种物理疗法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分别应用慢盆汤内服(单纯组,41例)与慢盆汤内服结合神灯与超导光波疗法(综合组,45例)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连续治疗14 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单纯组痊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4%;综合组痊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经Ridit分析,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U=1.982 8,P<0.05).结论:对于病情迁延的慢性盆腔炎,应用多途径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郭李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儿科在1998~2001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万花油外搽按摩及静滴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硬肿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住院患儿76例中男40例,女36例;足月儿2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6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20例;体重>2 500 g的20例,体重在1 500~2 500 g的33例,体重<1 500 g的23例.将76例患儿分治疗组4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发病龄均在5 d之内.1.2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产时有窒息52例,合并有:肺出血8例,肺炎4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体温不升62例,新生儿脐炎7例.
作者:伍伟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马尾圆锥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马尾圆锥部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手术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8例,1例术后复发.结论:根据临床特点与其它疾病相鉴别,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赵鹏来;陈永严;杨纶先;常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以来的1 080例病人使用双J管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大部分2周内排净结石;开放手术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 d;肾结石ESWL前留置双J管可预防石街形成,促进碎石排出;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患者置入双J管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延长生存时间.结论:双J管在上尿路术后的支架和引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为一些特殊类型的上尿路梗阻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克龙;周兴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