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异位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张余;尹庆水;徐国洲;夏虹;张宏斌;赖晃文;杨传红;詹纯利;李建军;陈丙旭;陈小冬;朱家龙;胡旭东;许春;李兆麟;李文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 骨生成, 骨移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异位成骨的影响;寻找具有骨诱导、骨传导、炎症反应轻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将两种不同理化条件下制得的CHA分为A,B两组,每组都同样按照不同的4种组合方法: CHA,CHA/重组人骨形态形成蛋白-2(rhBMP-2),CHA/几丁糖,CHA/rhBMP-2/几丁糖制得4种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CHA)人工骨,分别编成A1~4小组和B1~4小组,分别植入大鼠背部肌肉的4个部位中.术后2周、4周、6周、8周观察动物精神状况,伤口情况;以X线投照获得影像,处死动物后取材,以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成骨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肝脏损害情况.结果: 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CHA对成骨、炎症反应、肝脏损害无差异;不同组合的CCHA之间有差异,CHA/rhBMP-2/几丁糖的成骨效果好,炎症反应、排斥反应轻.结论: 通过理化条件的改变,在不影响异位成骨、不增加炎症反应的前提下,提高了CHA的机械强度,使它更加容易塑形,适宜手术操作,应用指征、部位将更加广泛.CHA/rhBMP-2/几丁糖构型的CCHA人工骨,增加了CHA的骨诱导作用,并使该种作用均匀、持久;同时,又降低了异物移植后的炎症反应;rhBMP-2等复合药物的应用,在实验剂量时,无肝脏损害,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酵母菌性脑膜炎2例临床分析

    本院收治2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的酵母菌性脑膜炎,现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男,32岁.因头痛20余天,伴复视10 d收住院.患者诉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以早晨起床后加剧,低热,服用止痛药能短时缓解,逐渐出现复视,并头痛加剧,呕吐胃内容物,喷射状.入院时T 37.2℃,P 80次/min,R 20次/min,BP 16/9 kPa.神志清,对答切题,双眼球轻外突,左瞳孔3 mm,右瞳孔2.5 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球外展受限,锥体束征(一),颈抵抗.

    作者:李壮丰;吴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骨修复髂骨巨大骨囊肿1例

    骨囊肿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部位是肱骨上段、股骨上段、胫骨上段和桡骨下段,囊肿呈膨胀性生长,囊腔内含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液体.较小的囊肿可以用甲基强的松龙分次注射的方法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而对较大的囊肿或者合并骨折时就需用手术的方法刮除囊内容物,清除囊壁,植入自体骨的方式来修复缺损.2001年1月我院收治了1例42岁男性患者,其右侧髂骨有一10 cm×7 cm×2 cm巨大囊肿,考虑到病变在左侧髂骨,取自体髂骨只能在右侧,而且囊肿刮除后骨缺损体积较大,取自体骨骨量不足,因此我们采用组织工程的方法,抽取自体骨髓,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再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β-TCP人工骨颗粒复合植入囊肿刮除后的骨缺损处,随访9个月后,患者的髂骨缺损被成功修复.

    作者:卫爱林;刘世清;彭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随着人类行为模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威胁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手术、放射、化学治疗仍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均对人体造成巨大损伤,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及治疗方法引起的形态改变、脱发、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使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作者:张雪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山莨菪硷片合用治疗颈性眩晕68例疗效观察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眩晕症.在内科是常见病,用药各异.我院自2000年3月~2001年12月对118例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加山莨菪硷片合用治疗,并与单用培他啶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从门诊及病房收集,颈椎拍片均符合颈椎病,脑彩超报告均符合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其中男46例,女72例,年龄36~88岁,平均54岁,病程1~6.5年.其中伴高血压病38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21例,冠心病16例,脑腔隙性梗塞3例.

    作者:刘宝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0年间贲门疾病患者250例胃镜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有上消化道症状人群贲门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的19 274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贲门疾病250例,检出率1.30%.其中贲门炎154例,贲门癌84例,贲门溃疡和贲门息肉各6例.结论:清楚了解贲门疾病发病情况,对防治贲门癌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平湖;李剑;黄元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治疗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众多治疗方法中,目前已证实确切有效的仅有脑卒中病房(stroke unit)的专业化治疗、起病3 h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和早期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用于预防心源性脑栓塞的复发有肯定效果,临床上有时也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但直接的治疗效果尚未经大规模、多中心、双盲、安慰剂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所证实,但如果治疗中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对减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可能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向燕;曾进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闭合手法整复加舒活精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6例

    我科近几年来采用闭合手法整复加中药舒活精(中国科招集团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敷、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6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6例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3~13岁;右肘40例,左肘26例;伸直型60例,曲屈型6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断端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无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线特点:横断型53例,短斜型13例,其中尺偏型62例,桡偏型4例.就诊时间短30 min,长3 d,肘关节肿胀程度为轻、中度.每日从夹板间隙处淋舒活精1次,约10 ml,并属患儿作伤肢握拳锻炼,每3天复诊1次,固定3~4周,解除外固定,用中药舒筋通络之剂外洗.1.3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6个月~18个月随访,参考丘耀元等[1]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疗效评定指标,66例中优51例,良9例,优良率为90%,其中肘内翻6例,角度均在15°以内,肘关节伸屈功能减少在15°以内.

    作者:王仁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2001年7~12月我们在海拔3700m高原共完成45例(47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现将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白内障患者45例(47眼),男性26例(28眼),女性19例(19眼).老年性白内障43例(43眼),先天性白内障2例(4眼).年龄3~82岁,平均52.9岁.汉族11例,藏族34例.按LOCSⅡ分类法对晶体核硬度进行分类,Ⅰ*#级核6眼,Ⅱ级核14眼,Ⅲ级核18眼,Ⅳ级核9眼.术前检查胸透、心电图基本正常,血糖在7.5 mmol/L以下,血压(收缩压)在180 mmHg以下,无手术禁忌证.

    作者:刘百臣;彭秀军;陈昌玖;易贵荣;郭灵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目的:探讨氨甲蝶呤(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米非司酮100 mg/d,共3 d口服,MTX 1 mg/kg静注1次,第2天肌注甲酰四氢叶酸0.1 mg/kg解毒1次;同样方法单用MTX的病人及单用米非司酮的病人设为对照组.结果: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成功率为80.3%,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发现疗效与血β-HCG高低及有无心管搏动有关.结论: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无剧烈腹痛、无心管搏动及血β-HCG<50 IU/L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作者:陈红;余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inswanger病合并脑中风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SAE)及其合并脑梗塞、脑出血时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分析临床资料完整,并有CT扫描的病例250例,其中50例加做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智能精神障碍进行性加重是SAE主要临床表现,95%合并多发腔梗,50%易并发脑梗塞,20%易并发大面积脑梗塞,6%并发脑出血.CT扫描示脑内异常密度灶,MRI示T1,T2异常信号.结论:脑内有Binswanger病理改变者中风发生率更高.CT平扫是诊断SAE简便有效的手段,MRI能更清晰显示微小病灶,对诊断明确者应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

    作者:付培平;许树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尿道下裂245例Ⅰ期手术不同术式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尿道下裂Ⅰ期手术方法的疗效,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总结我院245例尿道下裂Ⅰ期手术的资料.结果: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MAGPI)手术成功率100%;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法(Mathieu法)成功率95%;阴囊中线皮岛法成功率82%;带血管蒂包皮(Duckett法)成功率82.7%;Duckett+Duplay法成功率83.3%;膀胱黏膜法成功率73.5%.结论:阴茎头冠状沟下尿道下裂宜采用MAGPI术式,阴茎体前端1/3型尿道下裂宜用Mathieu法,后端型宜用Duckeet+Duplay法,仅在取材困难的尿道下裂才考虑用膀胱黏膜法.

    作者:黎伟寿;陈兴;陈亚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物质及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使我国也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区,据1999年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已达6 000万左右,同时还有60%的人群未得到普查.此病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和精神压力,然而运用正确的健康教育,配合适当的医疗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使病情稳定,症状缓解,并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把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评估病人的学习需要,制定教育计划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护士运用询问、交谈、体检,查阅病历等方法评估病人的学习需要,我们将糖尿病从入院到出院制定成标准教育计划,其内容包括:入院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关治疗的教育,常见的急、慢性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等.收集病人的资料并进行评估,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住院治疗的全过程中,以便能灵活地根据病人的需要而继续健康教育,防止教育内容的遗漏.

    作者:刘英;王琼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血液动力学异常是慢性肾衰,尤其血液透析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血液透析是一个特殊的体外循环过程,血液在体外循环中不仅进行体液超滤和溶质交换,而且还受到人工材料的透析膜刺激以及透析液中各种成分及温度的影响.同时,血液透析病人广泛存在心脏和血管病变,心脏射血功能、血管输送血液及对血管内脉压的缓冲功能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慢性肾衰并发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机制是复杂和多元的.血液透析中可能出现各种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等,多数表现轻微而不易被发现,但部分可出现严重而顽固的血液动力学异常,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慢性肾衰的心血管病变,特别是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异常简述如下.

    作者:梁敏;侯凡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消白灵注射液治疗白癜风48例临床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局限性色素脱失皮肤疾病,影响容貌,易诊而难治.本病原因不明,近年来多数学者认同自身免疫疾病及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等[1]观点.我科从1989年开始用白补何紫汤治疗白癜风收到好的效果,因中草药汤剂给患者带来不便, 我科在本院药剂科的协助下,研究制成消白灵注射液,治疗白癜风4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组48例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45岁;病程1个月~2年,治疗组中局限性白癜风34例,原发或群集白斑,局限身体某一部位; 散发性白癜风7例,白斑呈散发或多发,总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50%;节段性白癜风5例,白斑范围相当于某种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泛发性白癜风2例,白斑总面积超过体表总面积50%以上.另选35例作对照,其年龄、性别、临床分型与治疗组相似.

    作者:苏有明;杨蓉娅;徐阳;宋克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尿β-HCG定量检测在异位妊娠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一种异位妊娠(EP)尿β-HCG定量检测的快速酶联免疫检测法(E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以临床诊断为EP入我院治疗的患者作尿β-HCG-EIA快速定量检测,并同时抽取静脉血做常规β-HCG-RIA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尿β-HCG-EIA与血β-HCG-RIA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尿β-HCG-EIA快速定量检测可替代血β-HCG-RIA检测,作为一种更方便快速诊断EP的方法.

    作者:郭彩娇;刘运科;陈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晚期肿瘤治疗观念的转变与治疗近况

    综合评价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原则肿瘤(Tu)是正常组织经过基因促变-突变-间变-癌变(四变)而形成一类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多机制(四多),高度侵袭性、高度恶性遗传性、高度异质性(三高)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致死的第二大原因,是现代医学疑难重症,直到目前仍是一大痼疾,其谜底远未阐明.但近百年来,人类为解除癌症对生命健康的日益威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随着现代化科技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工作如下.

    作者:徐忠立;周慕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人胰腺癌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老年胰腺癌的临床认识,尽早诊断,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60岁以上者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以男性多见,年龄60~69岁患病率高;首发症状主要为上腹隐痛及不适(74.2%)、纳差(53.2%)、消瘦(56.5%)、黄疸(45.2%)、腰背痛(24.2%)等;B超和CT等联合检查加上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手术根治率较低.结论:老年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只要临床医生重视,加之目前检测手段的进步,有望得到早期诊断,漏诊、误诊率将大大减少.

    作者:余中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马尾圆锥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提高对马尾圆锥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马尾圆锥部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手术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8例,1例术后复发.结论:根据临床特点与其它疾病相鉴别,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赵鹏来;陈永严;杨纶先;常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膜外平坦型结肠造口术48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外平坦型结肠造口术在肛管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48例肛管直肠癌病人施行腹膜外平坦型结肠造口术,观察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情况.结果:48例病人经2个月~5年的随访,除有2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外,尚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17%,39例病人形成规律排便.结论:腹膜外平坦型造口具有并发症少,排便功能较好,隐蔽性好,外形美观,易于术后管理等优点.

    作者:陈晓峰;臧国骥;施仲义;赵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哑铃型气囊对食管贲门失弛症治疗价值

    我科自1998年3月~2001年11月对16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人,采用哑铃型气囊在胃镜直视下进行扩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3~65岁,平均35岁,病史3个月~15年,平均4.5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无酸性呕吐,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不适以及营养不良等.所有病例均经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确诊.胃镜下见食管腔有不同程度扩大、延长,内有食物和液体残留,部分病例食道黏膜有充血水肿,但均无食管溃疡、憩室及肿瘤等,贲门紧闭,但内镜常可通过贲门进入胃内.

    作者:贺莉;黄涛;陈颖萍;胡建萍;汪淼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