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华;冯艳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NCDH)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方法:回顾分析12例由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转运的NCDH患儿的治疗情况,在院前建立呼吸通道,转运暖箱内保暖,并针对新生儿膈疝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其中10例为左后外侧疝,2例为右侧;均伴有肺发育不良;2例并有肺动脉高压.结果:11例经腹疝复位、膈肌修补术,其中1例行肠切除吻合术,另1例右侧膈疝行经胸膈肌修补术.9例治愈(75%),2例死亡,1例术后放弃治疗.9例存活患儿术后使用呼吸机36~76 h,其中2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结论:准确及时地进行院前抢救及转运,建立有效的呼吸管理,尽量解除肺脏受压,入院后适时行膈疝修补术,并作好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是提高NCDH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爱明;陈运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为改善肿瘤病人的不良情绪,解除肿瘤病人的顾虑,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的能力,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作者:叶云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免疫抑制剂治疗Felty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长春新碱、强的松、雷公藤多甙(VPT)方案治疗Felty综合征.结果:2例患者用药后第1周脾脏均缩小,第4周明显缩小,第6周1例脾脏肋下未触及,1例肋下2 cm.肝门静脉(PV)直径分别由1.4 cm、1.5 cm降至1.3 cm以下,随着脾脏缩小,WBC、Plt、Hb均相继恢复正常,关节肿痛消失.结论:Felty综合征系免疫因素引起,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作者:居发明;梅存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儿童脓胸是指发生于儿童的化脓性胸腔积液.我院自1995年7月~2001年12月之间共收治此类患儿14例,均行胸膜腔廓清术,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谈进;章镜平;徐克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笔者自1995~2002年采用双黄连针、利巴韦林注射液合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少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前列腺液常规(EPS)及前列腺炎的症状评分(NIH-CPSI)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治疗组患者予口服宁泌泰胶囊,疗程1个月,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前列腺液常规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宁泌泰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使前列腺液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不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简化诊断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磊;杨世坤;何有华;陈志勇;陈映鹤;竺海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活检、抗结核治疗治愈而证实.其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4~71岁.结果:面颈部淋巴结核的CT征象根据病理可分为四型.Ⅰ型:结核结节和肉芽肿形成(8/57例);Ⅱ型:受累的淋巴结干酪样坏死(13/57例);Ⅲ型:淋巴结包膜坏死,淋巴结互相粘连伴有淋巴结周围炎(26/57例);IV型:干酪样物质破溃进入周围组织,形成脓腔,终可通过窦道引流至皮肤表面(10/57例).其中Ⅲ型较多,Ⅰ型较少.结论:CT检查对面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奕钊;刘建明;柯勇;肖勇;刘日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医院手术室的装备不断现代化,手术范围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不断增加,以及无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促使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向更专业化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以适应外科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
作者:毛晓萍;张石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 h内(亦有规定为24 h)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作者:董吁钢;王业松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在高原特殊地理及气候环境下亦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尤以深秋、冬季及初春多见.它可由局部伤病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作者:卢鹭;夏德莎;易贵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我们采用康宁克通-A(美国施贵宝大药厂生产)作局部皮损内注射治疗斑秃58例,同时对4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恂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12月共收治的25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患者换瓣术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
作者:张蓉;叶庆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猝死常见的原因[1,2]是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也不少见,其中以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为多,又称猝死型胰腺炎.1954年Williams首先报道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猝死的一个原因.多年来,已有许多相关的报道[1,2].
作者:余中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上极常见,多可自愈,但少部分愈合时间长或不愈.笔者自1991年2月~2001年2月对141例门诊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采用鸡蛋内膜作鼓膜贴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帼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防止医源性种植,现将我院1996~2001年收治的9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萍;王秀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经治的术后早期炎症 性肠梗阻12例的诊治情况.结果:12例病人中有2例在外院手术探查时,因强行分离粘连引起多发性肠破裂、肠瘘,转我院后按肠瘘处理原则治疗而愈;其余10例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全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而愈,平均治疗时间18.5 d,无一例肠坏死.结论:(1)本组术后早期炎 症性肠梗阻于术后5~16 d出现梗阻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虽症状、体征十分典型,但未发生绞窄;(2)此病虽有机械因素,但大多数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如强行分离,则有分破肠壁,导致多发性肠瘘及重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本组病例予以上述保守治疗都有效,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再及时中转手术.
作者:李祺;程黎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目前对其发生时间尚有争议,WHO界定死亡发生于发病后6 h内为猝死,但也有指发病后短至1 h、长达24h发生的死亡;肺源性猝死常指发生于发病24 h内的死亡[1].
作者:郭振辉;邓青南;黄翠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乳腺病变进行诊断.方法:对10例钼靶X线乳腺摄片显示有结节或恶性可能的簇状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手术活检前2 h在放射科钼靶X线引导下行乳腺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局麻下行乳腺病变活检.结果:10例采用此方法活检者均成功切取病变组织,病理结果为:乳腺癌3例,纤维腺瘤3例,增生2例,囊肿1例,脂肪坏死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的乳腺活检,对不能触及肿块的乳腺病变可增加活检的准确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盛薇;冯玉梅;贾宗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左下腹隐痛2年余于2001年7月17日入院.入院时无发热,无消瘦,无恶心呕吐及腹胀,大便每天3~4次,无血便及粘液,无里急后重感.
作者:刘瑞华;冯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二尖瓣置换术中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999年1月~2002年1月的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中,选取50例,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病人以间断缝合的方法置换二尖瓣,另一组病人以连续缝合的方法置换二尖辩.对两组病人缝合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缝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辩周漏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间断缝合组有8例绕线和断线情况发生,连续缝合组无绕线和断线发生,连续缝合组的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术后两组病人均未发生瓣周漏.结论:二尖辩置换术中连续缝合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