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合单位的用法

关键词:组合, 单位, 中文汉字, 生命体征, 英文, 呼吸, 符号, 病例
摘要:在组合单位中,英文符号在中文汉字尽量不同时使用,如:“km/小时”用“km/h”,“mg/次”用“每次××mg”,“次/d”用“每天×次”,“g/用”用“每周××g”,但在病例中表示生命体征中可用“次/min”表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及心跳次数。 本刊编辑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在肝性昏迷中的应用

    各种原因致昏迷的病人,常伴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增多而加重昏迷[1]。鉴于此,吗啡拮抗剂纳洛酮广泛被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作为促苏醒剂。笔者试用于肝性昏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3月~2000年5月62例肝性脑病Ⅳ期住院病人,均经临床确诊。男35例,女27例,年龄17~64岁,平均35.4岁。重症肝炎所致者41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所致者21例。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组32例,普通组30例,两组患者病因,发病年龄、性别等构成比相似。1.2 治疗方法所有肝性脑病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包括:消除诱因,减少肝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应用降氨药,纠正氨基酸失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处理并发症,对症及支持治疗等措施。纳洛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 mg,稀释后静推每2 h 1次、连续2 d。2 d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1.3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比患者意识状态。由于均为肝性脑病Ⅳ期患者,故治疗前意识障碍程度均为昏迷。治疗后患者变为昏睡、意识模糊、嗜睡或苏醒者记作有效。意识障碍程度不变仍为昏迷者记作无效。2 d内死亡者记作无效。

    作者:刘长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肺癌病人33例围术期的监护及处理

    近年来,老年人肺癌发病率随着肺癌总体发病率的升高而明显上升,其手术数量也随之增多,然而,老年人年老体衰,免疫功能低下,常存在各种合并症,多种疾病并存的影响,明显增高了手术的危险性。现对我院1997年10月~1998年8月收治的33例60岁以上肺癌病人围术期动脉氧分压,血清电解质监测,心肺监护,处理及并发症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1997年10月~1998年8月间行老年肺癌病人开胸手术33例,占同期肺癌手术的43%,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24例,剖胸探查3例,术前有心脏病史或心电图异常者8例,有肺部合并症者15例,有其他合并症者12例。1.2 围术期处理1.2.1 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前麻醉开始后常规静注广谱抗生素,对有肺部合并症者,视感染程度不同于术前1~14 d开始使用,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一旦确诊呼吸衰竭应尽早作气管切开手术,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作者:谢广秀;曾侃;程剑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15例临床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自2000年5月始在我市大面积流行,我院于5~7月份共收治61例,男45例,女16例,其中并发胰腺炎的1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3~11岁,平均7.5岁,3~6岁5例,~11岁10例。发病季节5月份2例,6月份9例,7月份4例。同时合并脑炎、脑膜炎7例。1.2 临床表现发热15例,其中大于39℃13例。恶心呕吐15例,腹痛14例,腹部不适1例。左上腹压痛14例,1例肠胀气。腮腺肿大11例,单纯颌下腺肿大3例,无腮腺及颌下腺肿大1例。头痛7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例。1.3 胰腺炎与腮腺肿大的关系胰腺炎症状发生于腮腺肿大后的3~9 d,平均4 d。发病同时有腮腺肿大的11例,单纯颌下腺肿3例。1.4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全部升高,血清为225~1 970 U/L,平均637 U/L,尿为512~8 350 U/L,平均1 850 U/L。14例外周血白细胞<8.0×109/L,1例白细胞为14.6×109/L,15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均正常。腹部B超2例胰腺回声改变,1例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肠高度胀气,11例正常。脂肪酶5例测定均异常。7例脑电图为轻~中度异常,2例脑脊液异常(另5例因病症轻家长拒查)。

    作者:朱亚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82例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人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分氯霉素针组与氧氟沙星针组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合并多脏器损害82例,发生率89%。两组病人均全部治愈,但前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短于后组。结论:恙虫病并多脏器损害发生率高,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不但可以降低误诊率,而且能提高疗效,氯霉素与氧氟沙星针确为本病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王丹枫;林元耀;吕继算;管敏敏;张有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38例

    目的:观察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7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BiPAP呼吸机经鼻罩气道正压通气38例;对照组为同期病情相当患者33例采用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等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试验组PaO2、S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心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仅有PaO2显著升高(P<0.05),而其它指标治疗前后均无差异。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有效地降低PaCO2,提高PaO2、SaO2,改善症状,是一种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作者:陈雄杰;陈小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大部切除残胃排空机能障碍27例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残胃排空机能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10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中不同人群、不同术式、手术时间等残胃排空机能障碍的发生率,分析残胃排空机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510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并发27例残胃排空机能障碍,与性别、年龄无关;与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相关,与术前有无幽门梗阻、术式、手术时间的长短相关。结论:残胃排空机能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术前细心的解释工作,术中操作仔细、快捷,术后注意饮食等,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作者:刘习红;杨东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5%葡萄糖液体100 ml静点30 min。结果:发病在6 h以内的高龄AMI病人溶栓再通率为66.7%,溶栓组及未溶栓组病死率分别为13.3%,30.4%,相差17.1%。结论:对发病在6 h以内无溶栓禁忌证高龄AMI患者100万U尿激酶静点30 min是安全有效剂量,应在严密观察下积极采用。

    作者:王孝杰;李庆云;江宣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子痫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痫对围产儿发病率、死亡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6例子痫患者的围产儿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出生体重与正常妊娠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子痫组围产儿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子痫发作次数越多、尿蛋白量越高,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越大。结论:规范的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子痫的积极控制,适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复苏抢救的培训,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方艺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阴茎癌41例临床分析

    我院1980年1月~2000年4月共收治阴茎癌4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1例,发病年龄20~74岁,平均47岁。病程1月~6年。自幼包茎或包皮过长者36例,5例曾在发病1~3年前作了包皮环切术。3例有尖锐湿疣史。1.2 部位肿瘤位于阴茎头部19例,冠状沟13例,包皮内板6例,阴茎体3例。1.3 病理报告鳞状上皮癌39例,乳头状癌2例。术前、术中均作局部组织活检及部分前哨淋巴结(SIN)活检,20例SLN活检中有癌转移7例,无转移13例。1.4 手术方法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4例,阴茎部分切除32例,阴茎全切+尿道会阴部造口5例。阴茎部分或全切同时行淋巴结清扫4例,术后2~3周再行淋巴结清扫3例。1.5 随访与结果获随访32例,其中阴茎部分切除28例,阴茎全切4例,生存5年以上者26例,阴茎部分切除者占24例,阴茎全切者占2例,5年生存率81%。SLN阴性13例,未行淋巴结清扫,获随访9例,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全身转移。

    作者:李陵;刘作君;肖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防治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HACE)已成为公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国内THACE的主要方法为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常用的碘油为超液化碘油(Lipiodol),少数地方采用40%碘化油和碘苯酯。化疗药物常用者为阿霉素类30~80 mg,丝裂霉素类6~20 mg,铂类(卡铂200~300 mg),三联使用,部分单位加用5-Fu或用其它化疗药物取代其中一种药物。部分病例根据情况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报道采用白芨胶、PVA微粒、热碘油、不锈钢圈栓塞。由于无登记制度,尚无法统计国内完成肝癌THACE的总例数,精略统计国内有关文献约报道5 000例以上。THACE所致的并发症的大组报道极少,通过CBMdisc检索1981年~2000年的国内相关文献大约10余篇,难以统计其发生率。但近年来业内人士愈来愈注意到此方面的问题,以期在肝癌的THACE治疗中以小的代价取得好的疗效。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和个人经验探讨THACH治疗肝癌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以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共同探讨防治的可行之道。1 肝癌THACE并发症的分类及原因 首先应简要地讨论一下何谓并发症。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为“在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1997年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则解释为“Complications:new illness,or new development of an illness,that makes treatment more difficult”。显然此两种解释均不适于本文所讨论的“并发症”。在此或许表述为“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种新的病变或使原有的其它病变加重而造成治疗复杂化”较为合适。另外附加条件为并发症发生率必然较低而且对个例而言缺乏可预料性,否则可将前述情况视为副反应,如肝癌THACE后一般性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和一过性肝功能异常等。

    作者:李彦豪;曾庆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脏外伤16例临床分析

    1992~1998年,我科共收治心脏外伤1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1~60岁。致伤原因:枪弹伤1例,刀刺伤14例,炸伤1例,其中伤后至入院时间为0.5~4 h。本组病例伤及左胸11例,右胸5例,左上腹1例。心包及心肌裂伤3例,贯通伤13例,其中左心室8例,右心室3例,右心房2例。16例中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的有8例,单纯合并肺损伤5例,膈肌及肺同时受损伤2例,合并胃损伤1例。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入院时血压小于12/8 kPa共12例,其中2例血压消失,8例脉压差小于4 kPa。16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5例体检可见颈静脉怒张,10例出现心搏微弱、心音遥远。急诊行血常规检查有11例Hb大于90 g/L,白细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3例患者行胸部平片检查,仅提示开放性血气胸。1.3 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病例死亡2例,其中1例送院后证实死亡,另1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病人均行气管插管全麻下剖胸探查,分别予心肌裂伤修补,心包开窗及其它合并脏器的修补术。经左侧开胸12例,以第4肋间为手术入路共9例,以第5肋间和第6肋间为手术入路者分别为1例和2例。其余3例经右侧开胸。心脏裂口予间断或褥式缝合。

    作者:张悦;李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特点。方法:对我院综合性ICU 1994年9月~2000年11月住院的MODS患者142例进行分析。结果:(1)142例患者中,死亡102例,存活40例,病死率为71.8%。(2)受累有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肾脏、代谢、胃肠道、肝脏、血液等8个器官系统,其中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肾脏易受累。(3)102例死亡者受累脏器484个,功能不全108个(22.3%),衰竭376个(77.7%),平均受累脏器4.75个;40例存活者受累脏器146个,功能不全92个(63.0%),衰竭54个(37.0%),平均受累脏器3.65个。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MODS的原发损害因素较多,其中严重创伤、感染、内科重症、手术、病理产科为多见。(2)受累脏器个数及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MODS预后;(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导致MODS的重要原因且贯穿MODS发展的始终。

    作者:周子权;温步优;黄绍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胸积液纤支镜检查91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纤支镜检查在老年人胸积液的诊断作用。方法:对91例老年人胸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胸积液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恶性43例,炎性10例,结核性4例。恶性胸积液在纤支镜下的表现有新生物、管壁浸润、管腔狭窄、粘膜充血肿胀等;另有2例纤支镜下无异常改变,但刷检、冲洗液及镜检后留痰找到癌细胞。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老年胸积液患者,尤其是排痰困难的老年患者,只要病情允许,纤支镜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溪林;赵子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伤致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1例

    患者男,46岁。因车祸致颈部疼痛,右上肢抬高乏力1 d。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体检:颈肌紧张伸直,颈稍抵抗,C5~6处压痛,无放射痛,右肩关节不能外展上抬,肘关节屈曲受限,腕及指关节活动正常,右上肢各肌肉肌张力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三头肌肌力Ⅲ级,手内肌肌力正常,右上肢深、浅感觉正常,肱二头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桡骨膜反射正常,Hoffmann征阴性,左上肢及双下肢活动、感觉均正常。MRI示:C5~6椎间盘右侧突出,C5~6水平段脊髓轻度水肿,MRI及颈椎X光片均未见有骨折及椎体滑脱征。诊断为C5~6脊髓损伤并椎间盘突出。给予颈椎牵引、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1个月后,颈部疼痛消失,颈椎活动度接近正常,无抵抗,C5~6处无压痛,但右肩关节仍不能外展上抬,右上肢症状与进院时无明显改善,且右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明显萎缩,肌电图示右上肢肌肉呈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分离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型颈椎病,建议手术治疗,病人拒绝。 讨论分离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型颈椎病临床上少见,易被临床医师漏诊、误诊,且易与进行性肌萎缩症、脊肌萎缩性运动神经元病等混淆。本病特点是上肢近端特别是肩带肌的乏力、萎缩,无根性神经痛,不伴或仅伴有轻微的感觉障碍。1965年Keegan认为此病为运动前根在硬膜囊内单独受压而非脊髓前角病变所致,后人将此型颈椎病称为Keegan型颈椎病。1975年日本学者江逸郎等从神经学的改变强调脊髓前角受压并伴有缺血性障碍,提出肌萎缩型颈椎病的概念。1980年以来,伊藤等提出前根与前角均可能受累。颈椎病的病因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头颈部的外伤、颈部炎症、先天发育不良、畸形等因素有关,本例病人的MRI示C5~6椎间盘右侧突出,既往无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本次外伤后出现颈痛,右上肢乏力,右肩关节不能外展上抬,符合颈椎病的病因及诊断范畴。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可表现为神经根症状或脊髓症状或两者的混合表现,作者认为将此型颈椎病独立分型,有利于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治疗。

    作者:黄绍贤;梁显球;谢广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不要误用病死率、死亡率、患病率、发病率

    某病的病死率、死亡率、患病率是常用的疾病统计指标,来稿中常见的错误是把某病病死率写成死亡率,把某病的患病率、构成比(发生率)写成发病率。请注意这几个统计指标的正确含意,避免误用。某病病死率:某病死亡例数占该病受治疗人数之比例,常以百分率表示。某病死亡率:某时期某地区某种病死亡人数占同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例,常以千分率表示。 某病患病率:某个时点上某地区人群中某病的发生频率,常以百分率表示。某病发病率:该时点该地区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常以千分率表示。本刊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位隐性脐带脱垂43例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对新生儿的影响,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3例头位隐性脐带脱垂的临床情况。结果: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占总脐带脱垂的60.6%;临床表现中出现突然胎心明显减慢的占76.7%,胎监出现变异减速,胎心减慢至60~100次/min,持续时间较长,先露位于坐骨棘上2 cm以上者比坐骨棘上1 cm以下者发生率高3倍。新生儿窒息率14.0%,同期总新生儿窒息率为2.7%;新生儿死亡率2.3%。结论: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对新生儿危害极大。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心明显减慢,胎监反复出现深大的变异减速,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抬头高浮者破膜时的正确处理。胎监及B超有助于及早发现隐性脐带脱垂,如反复或持续胎心减慢应尽快结束分娩。

    作者:詹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成人肺炎与抗生素治疗

    肺炎是成人的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3],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肺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成人肺炎与抗生素的治疗作一综述。1 病原体及常见的耐药菌株1.1 社区获得性肺炎国内外均报道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细菌是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流感杆菌[1,2,4],少见的细菌有:嗜肺军团菌、产单核细胞性李司忒菌、侵蚀艾肯菌等[3,4]。少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病毒性、真菌性肺炎多发生于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原有疾病较严重的患者[5,6]。近些年,衣原体肺炎呈上升趋势[1],军团菌肺炎亦有上升趋势,在荷兰近几年军团菌肺炎可能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二或第三位[7]。国内于1987年和1988年在北京和唐山二起暴发流行[8]。 近20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菌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耐药性。现在认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给细菌提供了选择性压力,初是口腔正常菌群获得了耐药,通过基因转移的规律把耐药性传递给肺炎链球菌,耐药肺炎球菌通过细胞壁结构的改变而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不能起作用[1]。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可分为中度耐药MIC为0.1~1.0 mg/L,高度耐药为MIC≥2.0 mg/L,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美国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达50%,国内报道为25%[1,9]。目前认为如果青霉素在肺内的浓度超过MICs,对于中度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的治疗仍然是有效的;嗜血流感杆菌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达28%[1]。

    作者:罗伟良;周仲志;邱淑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急诊组和对照组各30例。急诊组患者在急诊科进行溶栓,对照组入院后溶栓。两组均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0.9%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脉滴入,比较两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及治疗3周时的心功能等情况。结果:急诊组冠脉再通率、心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方面无差别,两组均无一例死于出血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在急诊科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好、安全,可行。

    作者:饶文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创伤休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表面LFA-1及其配基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白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内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变化。方法:以创伤休克大鼠为模型,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休克时白细胞表面LFA-1,ICAM-1的表达。结果:创伤后3 h测得的多形核粒细胞表面LFA-1,ICAM-1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单核白细胞表面LFA-1,ICAM-1表达量却无变化。结论:LFA-1/ICAM-1依赖的白细胞粘附机制不是剂量依赖性的,ICAM-1未见增多可能与其白细胞膜脱落有关。进一步研究LFA-1,ICAM-1功能结构改变和其它粘附分子变化,将有利于阐明创伤性休克时白细胞粘附机制。

    作者:王妍春;赵克森;徐安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特大面积烧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49例护理体会

    我院从1997年1月到2000年10月共收治特大面积烧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49例,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采取了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22~59岁,烧伤面积均大于50%,Ⅲ度烧伤大于20%,合并心功能、肾功能衰竭15例,合并呼吸道烧伤、肾功能衰竭24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呼吸道烧伤、消化道出血7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呼吸道烧伤、脓毒血症3例,抢救成功共30例,抢救成功率为61.2%。2 护理2.1 观察病情2.1.1 加强心电监护,掌握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征,均予心电监测仪持续监测病人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入院早期每小时记录尿量、尿比重、尿pH值,记录24 h出入量,判断肾功能情况;作血气分析检查,准确记录各项指标,掌握病情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准备好急救器械和药物,以便急救时使用。本组病人均有设立心电监护,便于病情的观察,为抢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黄碧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