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习红;杨东山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2年~1999年24例急性渗出性结核性心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咳嗽、体重减轻和呼吸困难是其常见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有心音遥远、心界增大和肝肿大等表现,血性心包积液占85.7%(12/14),10例患者因心包积液复发或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而行手术切除。结论:心包积液的性质、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和合并其它部位结核灶等有助于诊断。早期心包填塞可能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预报因子。复发性或危及生命的心包填塞以及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切除的指征。
作者:陈彦凡;陈少贤;张冬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1998年2月~2000年6月本院在胸腔镜辅助下采用7~9 cm小切口,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36例,与同期施行的常规剖胸肺叶切除术39例作对比分析。结果:胸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与常规剖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常规剖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亦少于常规剖胸组(P<0.025),但手术费用较高(P<0.001)。结论: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术可以达到同常规剖胸肺叶切除术同样的效果和质量,在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符合美容要求等方面优于常规剖胸组,手术安全可行,可以替代部分常规剖胸肺叶切除术。但手术费用高。
作者:陈穗;李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介入性治疗是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肝动脉灌注化疗,肝动脉栓塞,经皮肝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或放射物质等。近十几年来将热疗与介入治疗相结合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 1984年佐吉正雄等[1]将30 μ m铁磁性微粒注入狗肝、肾动脉内,并利用射频(radiofrequeny)加热使组织升温。30 μ m的磁性微球仅能达到毛细血管前动脉水平,且可导致严重的合并症[1,2]。这也许是该方法未能得到进一步临床应用的原因。 1992年李彦豪等[3]研究发现,经肝动脉注入热化疗药溶液(50℃),使肝脏温度升高0.3~0.5℃,并推算,对于人的肝脏达到上述温度需在10 min内注入800~1 200 ml液体。指出该方法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1994年Honda等[4]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报道了临床应用高热盐水(100℃)直接注入肝癌实质内治疗肝癌的病例,获得了成功。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肝癌(3 cm)。 1994年,笔者首次报道了经肝动脉注入高热碘化油的实验研究[5]。这一方法利用碘化油可选择性地蓄积于肝癌组织内的特性,用高热损伤动脉及靶器官的引流静脉内皮,使之闭塞,从而克服了碘化油栓塞效果不佳的弱点。加之高热本身的治疗作用,使热疗、化疗及栓塞疗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可能。并推断,由于高热碘化油粘度降低较易通过肝癌组织的循环进入肝癌周围门静脉(为肝癌引流静脉),造成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栓塞效果。
作者:李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对新生儿的影响,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3例头位隐性脐带脱垂的临床情况。结果: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占总脐带脱垂的60.6%;临床表现中出现突然胎心明显减慢的占76.7%,胎监出现变异减速,胎心减慢至60~100次/min,持续时间较长,先露位于坐骨棘上2 cm以上者比坐骨棘上1 cm以下者发生率高3倍。新生儿窒息率14.0%,同期总新生儿窒息率为2.7%;新生儿死亡率2.3%。结论: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对新生儿危害极大。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心明显减慢,胎监反复出现深大的变异减速,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抬头高浮者破膜时的正确处理。胎监及B超有助于及早发现隐性脐带脱垂,如反复或持续胎心减慢应尽快结束分娩。
作者:詹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白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内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变化。方法:以创伤休克大鼠为模型,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休克时白细胞表面LFA-1,ICAM-1的表达。结果:创伤后3 h测得的多形核粒细胞表面LFA-1,ICAM-1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单核白细胞表面LFA-1,ICAM-1表达量却无变化。结论:LFA-1/ICAM-1依赖的白细胞粘附机制不是剂量依赖性的,ICAM-1未见增多可能与其白细胞膜脱落有关。进一步研究LFA-1,ICAM-1功能结构改变和其它粘附分子变化,将有利于阐明创伤性休克时白细胞粘附机制。
作者:王妍春;赵克森;徐安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肝癌局部治疗技术层出不穷,如肝动脉栓塞(TAE)治疗、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TOCE)治疗、液氮冷冻、高功率激光、微波、射频消融、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消融(PEI)等;同时放射治疗的进步和放射免疫治疗的研究以及多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RM)的问世,加上崭新的显像技术,使肝癌介入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部分不能切除的肝癌通过以上方式缩小,从而获得二期手术机会;或反复介入性姑息治疗后有效地延长了病人生命和(或)减轻病人痛苦。在上述各种非手术治疗中,以TOCE和消融技术为成功和被广泛接受[1~3]。1 TOCE TOCE治疗肝癌的原理是基于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非癌肝则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供血,尤其有包膜的肿瘤完全由肝动脉供血,TAE或TOCE对此型肿瘤疗效优越。然而对于无包膜的浸润型病灶、多发结节型病灶或转移性肝癌,除肝动脉外,还在相当大程度上接受周围非癌肝肝窦内来自门静脉系统的血供;而且动物实验还显示,一旦癌灶供血动脉栓塞后,门静脉以及相邻区域的侧支动脉,如邻叶的动脉、膈下动脉等供血明显形成或增加。能否不通过较复杂的门静脉或侧支供血动脉插管,而仅仅经肝动脉途径就能彻底杀伤癌灶?TOCE时癌灶旁门静脉可因充盈碘油而显影,其显影率与注射的碘油量有关:在注入10 ml时门静脉显示率为29%,10~20 ml时为67%,20 ml以上时为86%。随着碘油用量的增加,从肝动脉分流到门静脉分支的碘油逐渐增多,由此可逆行性地堵塞门静脉分支对癌灶的供血,周围的动脉分支也很难进入已充盈的肿瘤内。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提出完全性充填法的概念,以巩固和扩大疗效。超选择插管与节段性、次节段性TOCE(S-TOCE)是完全性充填法的技术保证,它的意义在于:(1)大限度地保护非癌肝组织,达到既彻底杀伤癌细胞又保护肝癌患者有限的肝功能的目的;(2)不少所谓乏血肿瘤并非真正乏血,当管尖离病灶较远时,碘油药物混悬剂广泛分散,一旦管尖到达段或亚段动脉时,癌灶则充盈良好,甚至能达到完全充盈。笔者曾对30例造影时显示乏血的小肝癌行亚段3F超选择管TOCE,发现21例充盈良好,边界清晰。目前市售的超滑导管、微导管、同轴导管、灌药导管、漂浮导管等,可保证上述超选择插管的成功[3]。
作者:罗鹏飞;陈晓明;张良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5%葡萄糖液体100 ml静点30 min。结果:发病在6 h以内的高龄AMI病人溶栓再通率为66.7%,溶栓组及未溶栓组病死率分别为13.3%,30.4%,相差17.1%。结论:对发病在6 h以内无溶栓禁忌证高龄AMI患者100万U尿激酶静点30 min是安全有效剂量,应在严密观察下积极采用。
作者:王孝杰;李庆云;江宣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广受欢迎的避孕措施。近年来IUD的材料、形状有了许多改变,对我们如何正确地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IUD检查主要以超声及X线透视为主[1],确定金属节育器和带有不透X线物质节育器的位置和形态,判断有无异常。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择1998年1~6月份来我院门诊取环的86例妇女,年龄25~53岁,平均39岁。1.2 方法 (1)B超:采用美国Rtfino黑白两用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常规适度充盈膀胱,取平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做纵、横、斜等多方位扫查,以清楚显示膀胱子宫反折处及子宫底顶部的声像图。(2)X线:采用500 mA医用诊断X射线机。多采用立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作一水平线,再通过耻骨联合上缘中心作一垂直线,以此两线为标准决定IUD的位置,必要时辅以手法推压。
作者:杨利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25岁,农民。第一胎顺产后6个月,患者于妊娠末期出现多食、消瘦、怕热、多汗,产后上述症状未见减轻。于1998年3月10日晨起时发现右眼视物模糊,右眼睑肿胀,右眼畏光、流泪,闭合不全,示齿时口角歪斜。无发热、头痛。查体:消瘦,双侧甲状腺Ⅰ度肿大,并闻及粗糙吹风样杂音,心率120次/min,无杂音,余内科系统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双侧眼底检查无异常,右眼上睑轻度下垂,右眼睑肿胀,眼球突出明显,右眼不能外展,内收正常,右眼睑增宽,闭合不全,右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结膜无充血,右眼无疼痛,左眼检查正常。右侧额纹、面纹消失,吹口哨时右侧漏气,示齿时口角左歪,伸舌居中,四肢肌力、张力、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均为阴性,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平衡与非平衡性共济运动正常,颈软,双侧Kerning征(-),血尿常规、血生化正常。腰穿脑压140 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头颅CT及脑电图正常。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8.4 nmol/L(参考值1.23~3.53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5 pmol/L(参考值3.18~9.22pmol/L),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222 nmol/L(参考值57.92~186.62 n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35.8 pmol/L(参考值8.56~25.6 pmol/L),TSH。考虑患者处于哺乳期,予以强的松、B族维生素及针灸、理疗治疗15 d,症状完全改善,但停药后20 d又复发就诊,劝其断奶,予他巴唑、心得安口服20多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吴锦英;陆家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结构式摘要应包括以下四个项目: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1)准确描述研究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2)若有多个研究目的,应择其主要者加以说明;(3)该研究是在何条件和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方法”:(1)说明病例的选择及分组方法;(2)说明确切的治疗或处理方法及测定项目;(3)说明药物的剂型、剂量、给药方法和疗程;(4)必要时说明疗效评定方法。“结果”:(1)该研究的主要数据结果;(2)好是经过统计学处理的。“结论”:(1)只写出由结果推断出的结论;(2)有无应用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等。 本刊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褥疮是由于身体某一部分的软组织持续受压过久,致使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障碍而产生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的病理变化过程。合并褥疮,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通过创面感染加重了病情,延长了病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促使褥疮早日愈合,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1998年1月~1999年1月期间,对我科住院前合并褥疮的43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观察。男20例,女23例。年龄68~92岁。Ⅰ~Ⅲ期褥疮39例,共115处;多发性褥疮(3处以上)和Ⅳ期大面积褥疮患者4例。其中大褥疮面积为10 cm×10 cm,深达肌层,含有大量浓性分泌物,有臭味,表面覆盖黑色坏死组织,创面边缘皮肤游离。1.2 护理方法应用护理程序对褥疮进行整体护理。(1)整体评估患者,制定周全的护理计划。褥疮形成的原因,除了长期卧床等直接因素外,还与形瘦体弱,床铺不整,肢体感觉迟钝,尿液和汗液的刺激等因素有关,是全身和局部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的皮肤组织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因此,护理褥疮时,不仅要处理好局部褥疮,还要了解其成因以及患者的体质、精神心理和病情等情况,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然后根据评估资料制定出周全的护理计划,为执行措施阶段提供确凿而详细的依据。(2)确保计划措施的落实。褥疮的愈合,在于精心的护理。其愈合的快慢在于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人。我们将褥疮的情况作为重要的交班内容之一,进行床头交接班,班班检查和执行措施。科护长和主管护士对每班的工作进行检查把关,保证措施的落实,使褥疮的治疗护理得以持续,不发生中断。(3)做好局部褥疮的皮肤护理:①勤翻身,常鼓励或协助患者翻身,每2 h翻身1次,必要时缩短翻身时间。也可以使用气圈、棉圈等来减轻局部的压迫。②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床面无碎屑、残渣等,以免损伤皮肤。③注意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湿、污的衣服和被褥。④按摩。温水擦洗后,用50%的酒精或当归红花酒精在骨突部位进行按摩。当归红花酒精有活血去瘀、养血生新的作用,能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营养,增强皮肤的抵抗力。Ⅰ期褥疮,在潮红部位进行按摩,Ⅱ—Ⅲ期褥疮,在其周围进行按摩。⑤溃疡期褥疮做细菌培养,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后烤灯,每次20~30min。然后敷上相应的抗生素如氟哌酸粉或用中草药外敷如消炎散,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深度溃疡褥疮者,用油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4)坚持护理查房。每天对褥疮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对褥疮的变化进行评估,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护理措施。做到及时发现新问题,及时更改护理措施和及时处理问题。(5)护理会诊。对于多发或罕见的伴有感染的大面积深度溃疡褥疮,我们请外科如烧伤科等进行护理会诊,共同探讨,以提高护理方法,促进褥疮早日愈合。(6)做好饮食护理:褥疮大部分发生在负氮平衡的患者,而蛋白质又是身体修补组织必须的物质,故需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蛋、牛奶、肉等食物好。还需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以及注意足量液体的摄入。因为脱水会导致组织萎缩,是褥疮发生的因素之一。对于能进食者,要鼓励患者多进食;对于食欲下降者,可以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对于不能进食者,可以给予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补液。(7)做好心理护理。褥疮的形成,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害怕、茫然不知所措。而那些已失去医治信心的患者,由于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原发病无法医治的悲痛中,对褥疮的形成及发展往往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我们通过主动关心,同情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解释褥疮的形成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以取得患者的主动合作和积极参与褥疮防治,在护患的共同努力下促进褥疮的早日愈合。
作者:莫选菊;劳泳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B-V型低能量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价值。方法:收集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共511例上尿路结石病例。其中左肾结石94例,右肾结石127例;左输尿管结石154例,右输尿管结石136例。结果:肾结石粉碎率100.0%,3个月内结石排净率为84.2%。输尿管结石粉碎率100.0%,1个月内结石排净率91.4%,3个月内排净率98.0%。结论:HB-V型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复打率低,治疗的价格合理。
作者:项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危重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特点。方法:对我院综合性ICU 1994年9月~2000年11月住院的MODS患者142例进行分析。结果:(1)142例患者中,死亡102例,存活40例,病死率为71.8%。(2)受累有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肾脏、代谢、胃肠道、肝脏、血液等8个器官系统,其中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肾脏易受累。(3)102例死亡者受累脏器484个,功能不全108个(22.3%),衰竭376个(77.7%),平均受累脏器4.75个;40例存活者受累脏器146个,功能不全92个(63.0%),衰竭54个(37.0%),平均受累脏器3.65个。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MODS的原发损害因素较多,其中严重创伤、感染、内科重症、手术、病理产科为多见。(2)受累脏器个数及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MODS预后;(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导致MODS的重要原因且贯穿MODS发展的始终。
作者:周子权;温步优;黄绍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HACE)已成为公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国内THACE的主要方法为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常用的碘油为超液化碘油(Lipiodol),少数地方采用40%碘化油和碘苯酯。化疗药物常用者为阿霉素类30~80 mg,丝裂霉素类6~20 mg,铂类(卡铂200~300 mg),三联使用,部分单位加用5-Fu或用其它化疗药物取代其中一种药物。部分病例根据情况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报道采用白芨胶、PVA微粒、热碘油、不锈钢圈栓塞。由于无登记制度,尚无法统计国内完成肝癌THACE的总例数,精略统计国内有关文献约报道5 000例以上。THACE所致的并发症的大组报道极少,通过CBMdisc检索1981年~2000年的国内相关文献大约10余篇,难以统计其发生率。但近年来业内人士愈来愈注意到此方面的问题,以期在肝癌的THACE治疗中以小的代价取得好的疗效。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和个人经验探讨THACH治疗肝癌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以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共同探讨防治的可行之道。1 肝癌THACE并发症的分类及原因 首先应简要地讨论一下何谓并发症。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为“在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1997年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则解释为“Complications:new illness,or new development of an illness,that makes treatment more difficult”。显然此两种解释均不适于本文所讨论的“并发症”。在此或许表述为“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种新的病变或使原有的其它病变加重而造成治疗复杂化”较为合适。另外附加条件为并发症发生率必然较低而且对个例而言缺乏可预料性,否则可将前述情况视为副反应,如肝癌THACE后一般性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和一过性肝功能异常等。
作者:李彦豪;曾庆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检查在老年人胸积液的诊断作用。方法:对91例老年人胸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胸积液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恶性43例,炎性10例,结核性4例。恶性胸积液在纤支镜下的表现有新生物、管壁浸润、管腔狭窄、粘膜充血肿胀等;另有2例纤支镜下无异常改变,但刷检、冲洗液及镜检后留痰找到癌细胞。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老年胸积液患者,尤其是排痰困难的老年患者,只要病情允许,纤支镜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溪林;赵子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人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分氯霉素针组与氧氟沙星针组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合并多脏器损害82例,发生率89%。两组病人均全部治愈,但前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短于后组。结论:恙虫病并多脏器损害发生率高,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不但可以降低误诊率,而且能提高疗效,氯霉素与氧氟沙星针确为本病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王丹枫;林元耀;吕继算;管敏敏;张有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大面积烧伤属于临床危重急症,由于创伤、感染、休克等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近我们与烧伤科医护人员合作,采用BM25血液净化系统,利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抢救1例90%面积烧伤后伴ARF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共治疗17 d。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工厂爆炸而受伤,全身除头(发)部3%,下肢约5%,双足底约2%皮肤健康外,烧伤创面超过90%。入院时神志不清,体温不升,创面大量渗液,因四肢烧伤而未测量血压。入院后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率60~150次/min。入院后尿量逐渐减少,伴气管插管多量泡沫样液体,双肺大量湿性罗音,血肌酐进行性升高,由107 μ mol/L升高到255 μ mol/L,考虑烧伤后MOF:ARF、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伴呼吸衰竭,需给予CRRT。2 CRRT护理体会2.1 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CRRT治疗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正确处理循环通路,避免污染尤其是配制置换液,该患者大面积烧伤,创面多,渗液多,且需暴露治疗,留置深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多种导管,容易合并感染,须注意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由于患者采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液循环通路,插管处皮肤溃烂,渗液较多,因此应每日2次消毒、换药,检查插管处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等,静脉导管与血管通路应以无菌干纱布包住,避免接触病人的渗液,保持导管干燥,减少污染。另外,进出病房应着无菌衣、鞋和帽[1]。
作者:冯婉娜;谢美珍;张妙嫦;谢丹妮;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35岁。因右耳前无痛性肿物发现4月余,来我院求治,患者病后无发热寒战,无疼痛,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憋气,无进食梗噎感,无鼻出血、鼻塞、耳鸣,无乏力盗汗,身体无明显消瘦。查体:T 36.8℃,P 79次/min,R 18次/min,BP 15/9 kPa。右耳前可触及一1.5 cm×1.0 cm肿物,质韧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好。甲状腺未触及明显肿物,鼻咽部检查无异常。WBC 6.8×109/L,N 0.64,ESR 13 mm/h,OT试验(-),X-ray心肺纵隔无明显异常。初步诊断:慢性淋巴结炎。经抗炎治疗1周无效,遂行肿物切除活检。病理结果:乳头状腺癌(考虑甲状腺转移癌)。行甲状腺彩超检查,见甲状腺右叶有一0.4 cm×0.5 cm实性肿物。故考虑右耳前肿物系甲状腺癌转移。立即行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全切,左叶次全切,同时清扫右颈部淋巴结。术后病理示:甲状腺右叶乳头状腺癌。术后5 d拆线出院。择期行其它治疗。 讨论头颈部肿物较容易发现,但确定性质较困难,不同性质的肿块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先作出正确诊断才能进行合理治疗。颈部肿物转移性肿瘤多见,约占颈部恶性肿瘤的3/4,而面部转移性肿瘤较少见。本病例肿物在右耳前,大小形态与淋巴结相似,病后无其它明显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查体未发现明显甲状腺肿物,又由于甲状腺癌在原发灶很小的时候即可出现颈部转移,而很少转移至面部,故未行甲状腺进一步检查,从而造成误诊。作为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病例,不能单凭临床经验给病人作出诊断,应结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诊断,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作者:马静;张国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IgA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误诊的常见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1995年12月间在我院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220例IgA肾病,分析IgA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经过及误诊的常见原因及改进措施。结果: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常误诊为急性肾炎,其次为泌尿系感染。结论: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仔细观察,完善的实验室及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
作者:张涤华;李幼姬;姜傥;杨念生;余学清;邝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脑梗塞是因局部脑动脉血供不足所致其供应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坏死,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而脑梗塞发病率逐年增高,住院患者增多,其医院感染问题已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发生的47例脑梗塞并泌尿系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构成、药敏试验情况,并初步探讨防治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394例,发生泌尿系感染47例(留置尿管45例,无留置尿管2例),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5岁。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协调控制小组1997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1.3 方法均按常规培养方法进行尿细菌病原学检查。2 结果2.1 病原学构成情况本组47例患者中,有36例尿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4种,其中大肠杆菌20例,肠球菌9例,克雷白杆菌5例,白色念珠菌2例。
作者:叶胜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