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构式摘要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疗效评定方法, 统计学处理, 结构式摘要, 应用价值, 社会效益, 经济价值, 给药方法, 分组方法, 数据结, 方法及, 治疗, 药物, 选择, 推断, 描述, 剂型, 剂量, 基础, 测定, 病例
摘要:结构式摘要应包括以下四个项目: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1)准确描述研究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2)若有多个研究目的,应择其主要者加以说明;(3)该研究是在何条件和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方法”:(1)说明病例的选择及分组方法;(2)说明确切的治疗或处理方法及测定项目;(3)说明药物的剂型、剂量、给药方法和疗程;(4)必要时说明疗效评定方法。“结果”:(1)该研究的主要数据结果;(2)好是经过统计学处理的。“结论”:(1)只写出由结果推断出的结论;(2)有无应用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等。 本刊编辑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文献中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表述

    应写出描述性统计量(如样本均数、率、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相对危险度等)及其可信区间,检验统计量(如χ2,t,u,F值),P值,然后根据P值大小作出统计学推断,并作出相应的医学专业结论。本刊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动脉瘤6例麻醉体会

    高龄主动脉瘤患者多伴有心、肺疾患及糖尿病,传统手术切除与人造血管移植的死亡率较高。腔内隔绝术外科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是近年新开展的新技术。现将6例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60~74岁,ASAⅢ~Ⅳ级。其中腹主动脉瘤4例(均为肾下型)、降主动脉2例。5例术前ECG示心肌缺血,1例心房纤颤;4例伴有高血压、冠心病,1例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例患有糖尿病。术前进行控制高血压、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改善肺功能等治疗,并做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检查,以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对手术与麻醉的耐受能力。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注安定或咪唑安定10 mg。1例单用气管内全麻,5例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内全麻。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选L1~2间隙穿刺置管,以0.5%布比卡因维持。气管内全麻以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或泮库溴铵作全麻诱导,吸入笑气、低浓度异氟醚及静滴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行ECG,SpO2,ETCO2,有创血压,CVP监测,并留置尿管监测尿量。

    作者:张庆国;徐世元;许睿;刘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管损伤10例报告

    我院从1973年1月~2000年8月共收治胆道疾病8 872例,其中胆管损伤10例(含外院转诊5例),占0.01%,现就损伤原因和处理中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26~64岁,平均39.5岁。1.2 损伤部位及原因胆总管横断伤和肝胆总管部分切除1~3 cm各4例,胆总管结扎和肝胆总管切除各1例。单纯胆囊切除9例和胃大部切除1例。1.3 损伤时间、处理及预后术中损伤及时发现5例,行Longmire氏术1例,好转出院;行肝胆总管端端吻合3例,其中1例T管从断端穿出6月后拔除T管致狭窄并轻度黄疸,1年后B超证实狭窄且胆汁瘀积性肝硬变,另2例T管从吻合口近端穿出6月后拔管B超示胆管轻度狭窄;1例行左右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随访9年无任何不适。外院转诊5例为术后第3天~17天。前者行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痊愈出院,2例行远端胆管造瘘引流因严重中毒症状无法纠正而死于中毒性休克和全身衰竭,1例行左右肝管置T管外引流、病情稳定、终需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癌栓塞化疗后切除标本的病理改变及意义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HCE)是治疗肝癌的一项有效方法。通常,根据导管尖端插入肝动脉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C-THCE)和节段性肝动脉栓塞化疗(S-THCE),前者指导管尖端位于肝叶动脉或固有动脉,后者指导管尖端位于肝段或亚段动脉。研究THCE后切除标本的病理改变,对判断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综合国内外文献并结合我院自己的经验,就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肝癌THCE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观察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癌组织的病理改变,一是癌周非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前者报道较多,后者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 癌组织病理改变及意义1.1 癌灶的病理变化肝癌THCE后癌灶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凝固性坏死及伴存的活癌组织。癌灶坏死的程度在不同的作者报道各不相同,且差异较大。这可能与肿瘤大小、类型及栓塞方法有关,即肿瘤愈小,坏死率愈高;膨胀型肿瘤尤其是有包膜的肿瘤坏死率较浸润性肿瘤高;S-THCE较C-THCE坏死率高。而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与坏死率的关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肝癌栓塞化疗亦应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行S-THCE。病理研究还发现,未坏死的活癌灶主要位于肿瘤周边较薄的纤维包膜下及门静脉周围,影像学上显示肝癌复发往往发生在肿瘤周边可能与此有关,因此加强周边肿瘤的治疗,减少复发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晓明;罗鹏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

    患儿男,5岁。因视力模糊2个月,四肢乏力15 d步行入院。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视力模糊,仅看清眼前物体,运动稍迟钝,扶手可行走上楼,半月前出现四肢乏力,构音模糊,吞咽硬物困难,偶有呛咳及二便失禁,无昏迷、抽搐、头痛和呕吐等。患儿G2P2足月顺产,既往史、家庭史正常。入院查体:皮肤正常,神倦,淡漠,反应迟钝,心肺腹(-);双上睑下垂,右鼻唇沟变浅,咽反射减弱,四肢肌张力减弱,肌力Ⅳ级,腹壁反射减弱,提睾反射存在,左侧巴氏征阳性,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尿17-酮类固醇(17-KS)24.4 μ mol/L,24 h尿,降低,皮质醇测定正常。染色体检查:46,XY,血长链脂肪酸(VLCFA 24∶0/22∶0),峰面积比测定值为25.3,较对照组(23.5)高,2个月后升高至38.5,而对照组为16.8。脑脊液:总蛋白830 mg/L,IgG 0.33 g/L,IgA 0.07 g/L,IgM 0.04 g/L(均升高)。电测听:左耳中度聋,右耳轻度聋。B超:双肾及肾上腺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脑电图:清醒状态下记录各导联弥漫出现1.2~7.0 Hz 25~100 μ V复形慢波,有较多15~30 Hz 5~30 μ V β波重叠,间有少量8~9 Hz 25~50 μ V α波,杂有尖波及尖慢波,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无改变,评价为广泛性重度异常脑电图;1998年12月CT检查:两侧脑室三角区,后角周围白质见大片对称性低密度区,边界清,病灶中央尚可见点状钙化影,增强可见轻度环型强化;肾上腺皮质萎缩考虑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999年2月复查CT:双侧侧脑室、三角区后部、后角脑白质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可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增强后未见强化,病灶发展达双侧额、颞部,与旧片对比原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病变有所发展。诊断较明确,病情恶化出院。

    作者:麦训良;詹培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癌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90%左右的中晚期肝癌无外科手术指征,近年来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和栓塞(HA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现结合文献对肝癌的介入治疗简述如下。1 HAI和HAE治疗肝癌的理论基础1.1 血供肝癌血供95%~99%来自肝动脉,正常肝组织血供25%~30%来自肝动脉,70%~75%来自门静脉,结扎或栓塞肝动脉后,正常肝组织血流量只减少35%~40%,而肝肿瘤血供减少90%,致使肝肿瘤缺血坏死。1.2 肝动脉灌注化疗的优点 1950年Koopp根据肝癌的血供特点,首先采用了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肝癌,肝脏局部组织药物浓度高于全身浓度100~400倍,而瘤区药物浓度则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1.3 肝脏可使化疗药物毒副作用降低,从而减轻全身副作用。2 肝动脉化疗栓塞(HAI+HAE)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1 HAI适应证包括:(1)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2)肝功能较差或难以超选择性插管者;(3)肝癌手术后复发或术后肝动脉预防性灌注。2.2 HAI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对于肝功能严重障碍、大量腹水、严重黄疸及白细胞<3.0 mg/ml,应禁用(若用,则化疗总量应减少)。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行为神经测定对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1997年7月~1999年7月我科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来评价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并进行观察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6例患儿来自我院新生儿病房,胎龄满37周的足月儿,HIE诊断均符合1996年10月杭州会议修订标准[1]。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日龄24 h以内25例,~48 h 13例;轻度10例,中度19例,重度9例。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日龄≤24 h 18例,~48 h 10例;轻度7例,中度14例,重度7例。两组在孕周、体重、性别、日龄、分娩方式和临床分度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 临床表现两组66例均有意识改变,眼角面肌小抽动23例,肌张力增高28例,肌张力减低22例,拥抱反射亢进20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27例,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32例,惊厥10例。1.3 CT表现两组66例均经头颅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脑实质中散在、局灶性低密度的阴影。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左、右侧枕叶出血各2例,脑室明显变窄6例。1.4 方法两组基本治疗相同,包括小剂量脱水剂、供氧、防治感染、激素、止惊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FDP。剂量250 mg*kg-1*d-1,半小时内静脉滴入,每日1次,7 d为1疗程,轻度、中度用1疗程,重度用2疗程。

    作者:杨康治;陈正珊;吴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超与X线对宫内节育器探查对比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广受欢迎的避孕措施。近年来IUD的材料、形状有了许多改变,对我们如何正确地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IUD检查主要以超声及X线透视为主[1],确定金属节育器和带有不透X线物质节育器的位置和形态,判断有无异常。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择1998年1~6月份来我院门诊取环的86例妇女,年龄25~53岁,平均39岁。1.2 方法 (1)B超:采用美国Rtfino黑白两用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常规适度充盈膀胱,取平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做纵、横、斜等多方位扫查,以清楚显示膀胱子宫反折处及子宫底顶部的声像图。(2)X线:采用500 mA医用诊断X射线机。多采用立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作一水平线,再通过耻骨联合上缘中心作一垂直线,以此两线为标准决定IUD的位置,必要时辅以手法推压。

    作者:杨利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纳洛酮在肝性昏迷中的应用

    各种原因致昏迷的病人,常伴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增多而加重昏迷[1]。鉴于此,吗啡拮抗剂纳洛酮广泛被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作为促苏醒剂。笔者试用于肝性昏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3月~2000年5月62例肝性脑病Ⅳ期住院病人,均经临床确诊。男35例,女27例,年龄17~64岁,平均35.4岁。重症肝炎所致者41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所致者21例。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组32例,普通组30例,两组患者病因,发病年龄、性别等构成比相似。1.2 治疗方法所有肝性脑病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包括:消除诱因,减少肝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应用降氨药,纠正氨基酸失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处理并发症,对症及支持治疗等措施。纳洛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 mg,稀释后静推每2 h 1次、连续2 d。2 d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1.3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比患者意识状态。由于均为肝性脑病Ⅳ期患者,故治疗前意识障碍程度均为昏迷。治疗后患者变为昏睡、意识模糊、嗜睡或苏醒者记作有效。意识障碍程度不变仍为昏迷者记作无效。2 d内死亡者记作无效。

    作者:刘长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掌跖疣简易手术疗法136例

    掌跖疣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病原是DNA类的乳多空病毒引起,外伤和摩擦是发病的重要诱因。多见于中青年。由于掌跖部角质层厚而坚韧,且长期持重负重,使疣体深陷镶嵌。在握持物体、行走负重时疼痛明显,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临床疗法很多,但疗效各异。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取角质层环形切开,用外科刮匙搔扒剥脱疣体的方法治疗136例,获得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15例,女21例,年龄15~35岁;病程短1个月,长5年;皮损分布于手掌24例、跖部72例、掌跖均发病40例;皮损少者1~2个、多者5~6个、呈圆形,融合性皮损多呈不规则性;直径小约2 mm,大2 cm;表面粗糙不平,呈灰色,境界清晰,周围绕以稍增高的角质环,用刀削去表层可见角质环、角质乳头及出血点。以往曾用鸦胆子外敷治疗11例、外贴鸡眼膏16例、激光烧灼治疗12例,均未根治,仅能暂缓症状。余者未经任何药物治疗。

    作者:吕本祝;谭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被膜下脾破裂1例

    患者男,23岁。以胸腹部外伤后痛近1 h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2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13/8 kPa,心肺(-),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左腹、脐周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肠鸣正常。B超:脾肋间厚4.2 cm,切面光点不均匀,散在不规则暗区和低回声区。诊断:被膜下脾破裂。予以止血,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并密切注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的变化。7 d后患者突然腹痛加重,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症状。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约5 ml,即行急诊手术探查。腹内有大量积血,脾脏脏面近蒂处有一横行裂伤灶。立即手术,进行脾切除脾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讨论由于脾被膜保持完整,被膜下脾破裂出血,早期出血少血液积存于被膜下暂时不发生腹部及失血的临床表现,但随着血肿的继续扩大或稍受外力而使被膜下破裂而变成真性破裂,引起大出血,病人迅速发生休克危及生命。被膜下破裂形成的血肿虽亦可凝固,机化、形成瘢痕或液化而形成囊肿,但前者潜在的危险更大,后果严重,故笔者认为脾破裂的诊断一经成立,通常就有剖腹手术的指征。及时,主动的手术治疗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作者:刘鸿章;薛琪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防治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HACE)已成为公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国内THACE的主要方法为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常用的碘油为超液化碘油(Lipiodol),少数地方采用40%碘化油和碘苯酯。化疗药物常用者为阿霉素类30~80 mg,丝裂霉素类6~20 mg,铂类(卡铂200~300 mg),三联使用,部分单位加用5-Fu或用其它化疗药物取代其中一种药物。部分病例根据情况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报道采用白芨胶、PVA微粒、热碘油、不锈钢圈栓塞。由于无登记制度,尚无法统计国内完成肝癌THACE的总例数,精略统计国内有关文献约报道5 000例以上。THACE所致的并发症的大组报道极少,通过CBMdisc检索1981年~2000年的国内相关文献大约10余篇,难以统计其发生率。但近年来业内人士愈来愈注意到此方面的问题,以期在肝癌的THACE治疗中以小的代价取得好的疗效。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和个人经验探讨THACH治疗肝癌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以引起专业人士的注意,共同探讨防治的可行之道。1 肝癌THACE并发症的分类及原因 首先应简要地讨论一下何谓并发症。1979年版《辞海》的解释为“在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1997年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则解释为“Complications:new illness,or new development of an illness,that makes treatment more difficult”。显然此两种解释均不适于本文所讨论的“并发症”。在此或许表述为“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种新的病变或使原有的其它病变加重而造成治疗复杂化”较为合适。另外附加条件为并发症发生率必然较低而且对个例而言缺乏可预料性,否则可将前述情况视为副反应,如肝癌THACE后一般性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和一过性肝功能异常等。

    作者:李彦豪;曾庆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亚急性联合变性12例误诊分析

    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神经内科中相对少见的一种疾病。我院1989年10月~1999年11月间共收治亚急性联合变性病者14例,其中院内外误诊12例,误诊率为85.7%。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16~67岁,平均48岁。病程长5年,短3个月,平均9个月。农民9例,工人2例,干部1例。1.2 临床表现 12例均为渐进性发病。10例首发症状为周身乏力和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障碍(麻木、灼热、疼痛),下肢为甚。2例首发症状为足与腿部有抽搐。9例以脊髓后束和侧索损害为主要表现。3例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2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有视神经损害。1例有精神异常。11例患者伴有贫血、消化不良及胃大部切除术、糖尿病等。1.3 辅助检查 12例脑脊液检查均正常。11例注射组织胺作胃液分析,发现有抗组胺性的胃酸缺乏。10例周围血象及骨髓涂片检查为巨细胞性高色素性贫血。1.4 误诊情况误诊为急性脊髓炎3例,多发性神经炎5例,脊髓压迫症2例,多发性硬化1例,风湿性关节炎1例。

    作者:俞万香;刘德忠;黄秉钦;杨燮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使用四格表χ2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χ2检验是一种用途较广的假设检验方法,四格表是χ2检验中较简单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的审稿中常发现作者在该校正时未校正,使计算出的χ2值偏大,概率偏低。应注意:(1)1≤理论数(T)<5,n≥40需计算校正χ2值或采用确切计算概率法。(2)T<1或n<40时,改用确切计算概率法。理论数=[行合计(例)×列合计(例)/总合计(例)]。本刊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亢伴突眼性眼肌麻痹及多发脑神经损害1例

    患者女,25岁,农民。第一胎顺产后6个月,患者于妊娠末期出现多食、消瘦、怕热、多汗,产后上述症状未见减轻。于1998年3月10日晨起时发现右眼视物模糊,右眼睑肿胀,右眼畏光、流泪,闭合不全,示齿时口角歪斜。无发热、头痛。查体:消瘦,双侧甲状腺Ⅰ度肿大,并闻及粗糙吹风样杂音,心率120次/min,无杂音,余内科系统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双侧眼底检查无异常,右眼上睑轻度下垂,右眼睑肿胀,眼球突出明显,右眼不能外展,内收正常,右眼睑增宽,闭合不全,右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结膜无充血,右眼无疼痛,左眼检查正常。右侧额纹、面纹消失,吹口哨时右侧漏气,示齿时口角左歪,伸舌居中,四肢肌力、张力、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均为阴性,全身深浅感觉正常,平衡与非平衡性共济运动正常,颈软,双侧Kerning征(-),血尿常规、血生化正常。腰穿脑压140 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头颅CT及脑电图正常。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8.4 nmol/L(参考值1.23~3.53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5 pmol/L(参考值3.18~9.22pmol/L),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222 nmol/L(参考值57.92~186.62 n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35.8 pmol/L(参考值8.56~25.6 pmol/L),TSH。考虑患者处于哺乳期,予以强的松、B族维生素及针灸、理疗治疗15 d,症状完全改善,但停药后20 d又复发就诊,劝其断奶,予他巴唑、心得安口服20多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吴锦英;陆家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5例护理体会

    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主要灭活器官,对其的调控有着重要作用。肝脏疾患将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的降解及其结合蛋白合成,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控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造成肝循环障碍,机体的分解代谢亢进,致肝细胞缺氧,营养障碍而造成肝细胞损害,两者相互影响。我科自1993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病毒性肝炎合并甲亢病患者45例,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5例均为本科住院的患者,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17~69岁,所有病例按甲亢病诊断标准及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诊。本组病例经积极护肝、抗甲亢及对症支持治疗后,35例好转出院,9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有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经治疗7周以上,因病情无改善,经济困难而要求自动出院。2 护理2.1 心理护理甲亢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10.2%。表现为焦虑、敌对、强迫、躯体化和偏执等。其中焦虑为甲亢患者常见和突出的心理反应。提示护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采用诱导、启发、解释与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方法,使甲亢患者加强自已的锻炼,训练其自我调控能力,减轻焦虑水平,使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促进甲亢患者的康复[1]。本组病例有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过敏、易激动、烦躁、抑郁,占本组病例的26.7%,比单纯甲亢患者高出1倍之多。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缺乏对肝炎的认识,担心患上肝炎后被冷落,或疾病转变为慢性等加重了思想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卫生宣教,详细介绍病毒性肝炎的消毒隔离的方法与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个较全面、正确的认识,让家属共同配合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有1例患者,总是怀疑输液的葡萄糖中没有加药,每一次输液前都要询问补液瓶中为啥没有气泡,甚至采血化验也不合作,常常焦虑不安。后来经我们了解,才知道他的单位效益不好,只能报销50%费用。我们就尽量使用经济实惠的药物,并且约家属来一起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他消除了顾虑,愉快地配合医生作必要检查和治疗,2个月后基本康复出院。

    作者:钟银招;邓云珍;邝静霞;林炳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梗塞并泌尿系医院感染47例分析

    脑梗塞是因局部脑动脉血供不足所致其供应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坏死,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而脑梗塞发病率逐年增高,住院患者增多,其医院感染问题已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发生的47例脑梗塞并泌尿系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构成、药敏试验情况,并初步探讨防治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394例,发生泌尿系感染47例(留置尿管45例,无留置尿管2例),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5岁。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协调控制小组1997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1.3 方法均按常规培养方法进行尿细菌病原学检查。2 结果2.1 病原学构成情况本组47例患者中,有36例尿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4种,其中大肠杆菌20例,肠球菌9例,克雷白杆菌5例,白色念珠菌2例。

    作者:叶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HB-V型低能量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511例

    目的:探讨HB-V型低能量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价值。方法:收集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共511例上尿路结石病例。其中左肾结石94例,右肾结石127例;左输尿管结石154例,右输尿管结石136例。结果:肾结石粉碎率100.0%,3个月内结石排净率为84.2%。输尿管结石粉碎率100.0%,1个月内结石排净率91.4%,3个月内排净率98.0%。结论:HB-V型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复打率低,治疗的价格合理。

    作者:项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核性心包炎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2年~1999年24例急性渗出性结核性心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咳嗽、体重减轻和呼吸困难是其常见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有心音遥远、心界增大和肝肿大等表现,血性心包积液占85.7%(12/14),10例患者因心包积液复发或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而行手术切除。结论:心包积液的性质、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和合并其它部位结核灶等有助于诊断。早期心包填塞可能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预报因子。复发性或危及生命的心包填塞以及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切除的指征。

    作者:陈彦凡;陈少贤;张冬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特点。方法:对我院综合性ICU 1994年9月~2000年11月住院的MODS患者142例进行分析。结果:(1)142例患者中,死亡102例,存活40例,病死率为71.8%。(2)受累有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肾脏、代谢、胃肠道、肝脏、血液等8个器官系统,其中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肾脏易受累。(3)102例死亡者受累脏器484个,功能不全108个(22.3%),衰竭376个(77.7%),平均受累脏器4.75个;40例存活者受累脏器146个,功能不全92个(63.0%),衰竭54个(37.0%),平均受累脏器3.65个。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MODS的原发损害因素较多,其中严重创伤、感染、内科重症、手术、病理产科为多见。(2)受累脏器个数及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MODS预后;(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导致MODS的重要原因且贯穿MODS发展的始终。

    作者:周子权;温步优;黄绍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