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凡;陈少贤;张冬青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1998年2月~2000年6月本院在胸腔镜辅助下采用7~9 cm小切口,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36例,与同期施行的常规剖胸肺叶切除术39例作对比分析。结果:胸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与常规剖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常规剖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亦少于常规剖胸组(P<0.025),但手术费用较高(P<0.001)。结论: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术可以达到同常规剖胸肺叶切除术同样的效果和质量,在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符合美容要求等方面优于常规剖胸组,手术安全可行,可以替代部分常规剖胸肺叶切除术。但手术费用高。
作者:陈穗;李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脑梗塞是因局部脑动脉血供不足所致其供应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坏死,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而脑梗塞发病率逐年增高,住院患者增多,其医院感染问题已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发生的47例脑梗塞并泌尿系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构成、药敏试验情况,并初步探讨防治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394例,发生泌尿系感染47例(留置尿管45例,无留置尿管2例),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5岁。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协调控制小组1997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1.3 方法均按常规培养方法进行尿细菌病原学检查。2 结果2.1 病原学构成情况本组47例患者中,有36例尿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4种,其中大肠杆菌20例,肠球菌9例,克雷白杆菌5例,白色念珠菌2例。
作者:叶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残胃排空机能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10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中不同人群、不同术式、手术时间等残胃排空机能障碍的发生率,分析残胃排空机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510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并发27例残胃排空机能障碍,与性别、年龄无关;与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相关,与术前有无幽门梗阻、术式、手术时间的长短相关。结论:残胃排空机能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术前细心的解释工作,术中操作仔细、快捷,术后注意饮食等,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作者:刘习红;杨东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肺炎是成人的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3],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肺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成人肺炎与抗生素的治疗作一综述。1 病原体及常见的耐药菌株1.1 社区获得性肺炎国内外均报道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细菌是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流感杆菌[1,2,4],少见的细菌有:嗜肺军团菌、产单核细胞性李司忒菌、侵蚀艾肯菌等[3,4]。少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病毒性、真菌性肺炎多发生于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原有疾病较严重的患者[5,6]。近些年,衣原体肺炎呈上升趋势[1],军团菌肺炎亦有上升趋势,在荷兰近几年军团菌肺炎可能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二或第三位[7]。国内于1987年和1988年在北京和唐山二起暴发流行[8]。 近20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菌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耐药性。现在认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给细菌提供了选择性压力,初是口腔正常菌群获得了耐药,通过基因转移的规律把耐药性传递给肺炎链球菌,耐药肺炎球菌通过细胞壁结构的改变而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不能起作用[1]。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可分为中度耐药MIC为0.1~1.0 mg/L,高度耐药为MIC≥2.0 mg/L,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美国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达50%,国内报道为25%[1,9]。目前认为如果青霉素在肺内的浓度超过MICs,对于中度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的治疗仍然是有效的;嗜血流感杆菌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达28%[1]。
作者:罗伟良;周仲志;邱淑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7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BiPAP呼吸机经鼻罩气道正压通气38例;对照组为同期病情相当患者33例采用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等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试验组PaO2、S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心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仅有PaO2显著升高(P<0.05),而其它指标治疗前后均无差异。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有效地降低PaCO2,提高PaO2、SaO2,改善症状,是一种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作者:陈雄杰;陈小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老年人肺癌发病率随着肺癌总体发病率的升高而明显上升,其手术数量也随之增多,然而,老年人年老体衰,免疫功能低下,常存在各种合并症,多种疾病并存的影响,明显增高了手术的危险性。现对我院1997年10月~1998年8月收治的33例60岁以上肺癌病人围术期动脉氧分压,血清电解质监测,心肺监护,处理及并发症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1997年10月~1998年8月间行老年肺癌病人开胸手术33例,占同期肺癌手术的43%,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24例,剖胸探查3例,术前有心脏病史或心电图异常者8例,有肺部合并症者15例,有其他合并症者12例。1.2 围术期处理1.2.1 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前麻醉开始后常规静注广谱抗生素,对有肺部合并症者,视感染程度不同于术前1~14 d开始使用,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一旦确诊呼吸衰竭应尽早作气管切开手术,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作者:谢广秀;曾侃;程剑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浓度单位:对于已知化学结构者浓度单位尽量用mol/L,对于未知化学结构浓度单位可暂用g/L,克分子浓度M改为mol/L,当量浓度N改为mol/L(N÷离子价数=M)。本刊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20岁,因反复呕血5 d,经门诊予以保护胃粘膜药、止血等对症治疗无效急诊入院。起因为进食早餐后剧烈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继之出现呕血,伴有中上腹钝痛。否认不洁饮食史。既往无反酸、腹痛、呕血、黑便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友病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60 mmHg,腹软,剑突下深压痛,未触及包块,Hb 64 g/L,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入院后急诊剖腹探查:见腹腔内脏器外观无异常,未探及肿块、瘢痕。遂切开胃壁探查胃腔,去除胃内积血块,发现胃小弯近贲门处纵行裂开约1.5 cm,有活动性出血,诊断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给予间断缝合粘膜裂伤止血。术后好转2 d,胃管内引流液黄绿色。自第3天开始胃管内引流液再次呈咖啡色,应用止血剂静滴,胃管内注入冰盐水及去甲肾上腺素等保守治疗无效,急诊胃镜检查未发现有活动性出血点。胃底处见有血凝块,但俯卧位后胃底未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因保守治疗无效,胃管引流血量不断增加,于第1次手术后第4天再次剖腹探查,切开胃壁取出其内血凝块,将胃内各部展开探查,原缝合处无出血,在距贲门4 cm处胃小弯侧粘膜表面见-0.3 cm×0.3 cm疣状突起,稍一触及即有鲜血喷出,行连同疣状突起在内之胃粘膜及粘膜下层楔形切除,间断缝合。结扎胃左动脉及3支冠状静脉。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8 d后痊愈出院。病理诊断为(胃粘膜下)小动脉异常增粗。出院诊断:(1)Dieulafoy病;(2)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3)上消化道大出血。
作者:周世龙;赵经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对新生儿的影响,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3例头位隐性脐带脱垂的临床情况。结果: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占总脐带脱垂的60.6%;临床表现中出现突然胎心明显减慢的占76.7%,胎监出现变异减速,胎心减慢至60~100次/min,持续时间较长,先露位于坐骨棘上2 cm以上者比坐骨棘上1 cm以下者发生率高3倍。新生儿窒息率14.0%,同期总新生儿窒息率为2.7%;新生儿死亡率2.3%。结论:头位隐性脐带脱垂对新生儿危害极大。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心明显减慢,胎监反复出现深大的变异减速,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抬头高浮者破膜时的正确处理。胎监及B超有助于及早发现隐性脐带脱垂,如反复或持续胎心减慢应尽快结束分娩。
作者:詹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7年7月~1999年7月我科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来评价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并进行观察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6例患儿来自我院新生儿病房,胎龄满37周的足月儿,HIE诊断均符合1996年10月杭州会议修订标准[1]。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日龄24 h以内25例,~48 h 13例;轻度10例,中度19例,重度9例。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日龄≤24 h 18例,~48 h 10例;轻度7例,中度14例,重度7例。两组在孕周、体重、性别、日龄、分娩方式和临床分度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 临床表现两组66例均有意识改变,眼角面肌小抽动23例,肌张力增高28例,肌张力减低22例,拥抱反射亢进20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27例,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32例,惊厥10例。1.3 CT表现两组66例均经头颅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脑实质中散在、局灶性低密度的阴影。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左、右侧枕叶出血各2例,脑室明显变窄6例。1.4 方法两组基本治疗相同,包括小剂量脱水剂、供氧、防治感染、激素、止惊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FDP。剂量250 mg*kg-1*d-1,半小时内静脉滴入,每日1次,7 d为1疗程,轻度、中度用1疗程,重度用2疗程。
作者:杨康治;陈正珊;吴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86年~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13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8例,女18例,年龄2~66岁,平均38岁,中青年112例(占82.4%),小肠破裂96例,大肠破裂31例,小肠破裂并大肠破裂9例,开放性伤22例(其中枪弹伤4例,利器刺伤18例),闭合性伤114例(其中车祸伤78例,坠落伤15例,跌伤12例,重物压伤5例,踢伤3例,医源性损伤1例)。单纯性肠破裂98例,伴有其他脏器伤38例(其中脾破裂15例,肝破裂12例,胃破裂2例,骨盆骨折5例,颅脑伤3例,膈肌损伤1例)。1.2 伤后就诊时间短0.5 h,长5 d,8 h内就诊98例,~24 h就诊35例,1~5 d就诊3例。1.3 症状和体征除昏迷外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呕吐96例(占70.6%),有典型腹膜炎体征122例(占89.7%),伴休克38例(占27.9%);65例行腹部透视,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46例,阳性率70.8%;108例行腹腔穿刺,其中阳性99例,阳性率91.7%。1.4 治疗方法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静脉滴注甲硝唑及广谱抗生素,在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的基础上,紧急剖腹探查,小肠破裂行单纯修补术90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5例,大肠破裂行修补术27例,行一期切除8例,造口术5例,同时根据病情对合并脏器伤进行了手术,脾切除15例,肝修补12例,胃修补2例,膈肌修补1例。
作者:何操活;冯值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某病的病死率、死亡率、患病率是常用的疾病统计指标,来稿中常见的错误是把某病病死率写成死亡率,把某病的患病率、构成比(发生率)写成发病率。请注意这几个统计指标的正确含意,避免误用。某病病死率:某病死亡例数占该病受治疗人数之比例,常以百分率表示。某病死亡率:某时期某地区某种病死亡人数占同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例,常以千分率表示。 某病患病率:某个时点上某地区人群中某病的发生频率,常以百分率表示。某病发病率:该时点该地区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常以千分率表示。本刊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高龄主动脉瘤患者多伴有心、肺疾患及糖尿病,传统手术切除与人造血管移植的死亡率较高。腔内隔绝术外科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是近年新开展的新技术。现将6例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60~74岁,ASAⅢ~Ⅳ级。其中腹主动脉瘤4例(均为肾下型)、降主动脉2例。5例术前ECG示心肌缺血,1例心房纤颤;4例伴有高血压、冠心病,1例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例患有糖尿病。术前进行控制高血压、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改善肺功能等治疗,并做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检查,以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对手术与麻醉的耐受能力。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注安定或咪唑安定10 mg。1例单用气管内全麻,5例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内全麻。硬膜外腔阻滞麻醉选L1~2间隙穿刺置管,以0.5%布比卡因维持。气管内全麻以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或泮库溴铵作全麻诱导,吸入笑气、低浓度异氟醚及静滴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行ECG,SpO2,ETCO2,有创血压,CVP监测,并留置尿管监测尿量。
作者:张庆国;徐世元;许睿;刘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人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分氯霉素针组与氧氟沙星针组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合并多脏器损害82例,发生率89%。两组病人均全部治愈,但前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短于后组。结论:恙虫病并多脏器损害发生率高,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不但可以降低误诊率,而且能提高疗效,氯霉素与氧氟沙星针确为本病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王丹枫;林元耀;吕继算;管敏敏;张有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现代神经外科已进入微创外科时代,它要求其手术部位精确,创伤小[1~4]。因此,愈来愈要求手术切口尽可能小,且对神经组织的损害和牵拉达到小程度。这样,微侵袭神经外科也渐渐发展起另一项技术:“锁孔”外科技术。初的锁孔外科技术是借助于神经内窥镜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按Nikolai[5]等分为“单纯内窥镜手术”(EN),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EAM),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ECM)。本世纪初,有人将内窥镜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当时由于技术的限制,一直难以推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60年代光导纤维的出现,研制出的内窥镜管径细,质地佳,使脑内窥镜手术突破原有的应用范围。加上较为理想的显微手术器械、激光装置和超声引导、CT和MRI三维重建图象定位,使脑内窥镜由单纯的视觉器械发展为手术器械,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普及。脑内窥镜手术已被推向神经外科领域的前沿。 1910年美国芝加哥的一位泌尿外科医生L’Espinase 应用膀胱镜在直视下烧灼双侧侧脑室脉络丛治疗两侧交通性脑积水的婴儿,一例术中死亡,另一例存活5年。早应用的神经内窥镜在当时几乎未引起人们注意。1922年Dandy亦应用膀胱镜对2例脑积水病人在直视下行三脑室底切开术,治疗一例患有进行性非交通性脑积水9个月的女孩。同年,Fay等首次发表了内窥镜下的脑室照片。1931年Burman用内窥镜观察椎管内结构,1932年Dandy将其使用的Kelly膀胱镜命名为脑室镜。1934年Putman在脑室镜内加入电灼探针。1936年Scaff使用的脑室镜已具备了现代脑室镜的雏形,它包括了照片、冲洗、光学系统和单极电凝。早期脑室镜的应用主要治疗脑积水。由于早期脑室镜较大,照明较差,观察止血及操作均存在困难,因而手术创伤大,死亡率高,疗效不肯定。随着神经系统影像技术的改进,使创伤性直视下观察脑室已无必要;1951年Nulson和Spitz发明了有价值的分流手术,使脑积水的治疗得到了彻底的革命。因此,脑室内窥镜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广泛应用。
作者:付万新;黄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80年1月~2000年4月共收治阴茎癌4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1例,发病年龄20~74岁,平均47岁。病程1月~6年。自幼包茎或包皮过长者36例,5例曾在发病1~3年前作了包皮环切术。3例有尖锐湿疣史。1.2 部位肿瘤位于阴茎头部19例,冠状沟13例,包皮内板6例,阴茎体3例。1.3 病理报告鳞状上皮癌39例,乳头状癌2例。术前、术中均作局部组织活检及部分前哨淋巴结(SIN)活检,20例SLN活检中有癌转移7例,无转移13例。1.4 手术方法行单纯肿瘤切除+包皮环切术4例,阴茎部分切除32例,阴茎全切+尿道会阴部造口5例。阴茎部分或全切同时行淋巴结清扫4例,术后2~3周再行淋巴结清扫3例。1.5 随访与结果获随访32例,其中阴茎部分切除28例,阴茎全切4例,生存5年以上者26例,阴茎部分切除者占24例,阴茎全切者占2例,5年生存率81%。SLN阴性13例,未行淋巴结清扫,获随访9例,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全身转移。
作者:李陵;刘作君;肖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B-V型低能量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价值。方法:收集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共511例上尿路结石病例。其中左肾结石94例,右肾结石127例;左输尿管结石154例,右输尿管结石136例。结果:肾结石粉碎率100.0%,3个月内结石排净率为84.2%。输尿管结石粉碎率100.0%,1个月内结石排净率91.4%,3个月内排净率98.0%。结论:HB-V型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复打率低,治疗的价格合理。
作者:项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再发伴气促3 d于2000年7月10日8时来诊。患者10多年来反复咳嗽、咳痰,多于冬春季好发,每次发作超过3个月。曾多次于外院以“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未曾住院系统治疗。曾经用“青霉素”治疗,未觉不适,否认其它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8℃,P 80次/min,R 20次/min,BP 18/12 kPa,慢性病容,精神一般,自动体位,唇轻度发绀,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可闻湿罗音(双肺底为多)及哮鸣音。HR 80次/min,律齐,P2>A2,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1 cm,质中,边清,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血象:WBC 11.2×109/L,N 0.83,L 0.32,RBC 4.1×1012/L,Hb 105 g/L,胸片示:支气管炎、肺感染、肺气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肺性P波。门诊拟“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肺感染”给予“青霉素钾”(河南新乡华星制药厂生产,批号000501B,有效期2002年)640万u静滴。9时30分常规给患者作青霉素皮试,1 min后患者即觉胸闷、心悸、气喘、憋闷、头晕,随即跌倒于地。以过敏性休克即予吸氧、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静注,无效,病情继续加重,1 min后,患者出现无呼吸、脉搏心跳摸不到,BP为0,昏迷,瞳孔散大。并发呼吸心跳骤停,即行心肺复苏术抢救,开放静脉通道,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心电监护,静注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10 mg,阿托品0.5 mg,氨茶碱0.125 g,可拉明0.375 g,洛贝林3 mg,并予可拉明0.375 g×3+洛贝林3 mg×3+5%葡萄糖250 ml,多巴胺20 mg+阿拉明10 mg+5%葡萄糖250 ml、地塞米松20 mg+氨茶碱0.25 g+10%葡萄糖250 ml静滴维持。9时50分患者出现室颤一次,经再静注肾上腺素1 mg,并用利多卡因50 mg+5%葡萄糖20 ml静注,后复转律。10时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心率在120~160次/min间,监护BP 9.3/6 kPa,SaO2(血氧饱和度)78%,曾用西地兰0.2 mg静注1次控制心率。10时30分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但呼吸费力(R 12~15次/min),BP 10/7.2 kPa,SaO2 83%,继续给予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呼吸兴奋剂维持,调整多巴胺等药用量。抢救过程中,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肺复苏后减少脑耗氧、防治脑水肿等处理。10时40分BP升至16.3/9.4 kPa,SaO2 93%,但脑复苏无改善。11时20分,患者再一次出现心肺骤停,经积极抢救无效,临床死亡。
作者:邹远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从1999年1月~2000年4月,应用自拟祛积冲剂治疗小儿疳证,同时与小儿厌食口服液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人均为门诊2岁男性儿童共2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诊断依据参照《中医儿科学》(中医院校第5版教材1992年5月第1版),《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出版)。1.2 辨证分型积滞伤脾型:面黄,消瘦,纳食不振,腹胀,大便溏薄,舌苔浊腻,指纹淡滞。脾胃虚弱型: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呆厌食,腹胀,大便溏泄,完谷不化,唇舌色淡,苔白腻,指纹淡。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祛积冲剂,方药组成:神曲、麦芽、槟榔、胡芦茶、鸡内金粉、党参、山药、香附、山楂、白芍、白术、甘草。用法:每次15 g,每天3次开水冲服,对照组:小儿厌食口服液,每次15 ml,每天3次,均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
作者:李凤萍;刘慕儒;易宝珍;高容洁;李仲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40岁。因间断低热2年,活动后胸闷、气短2个月于1998年6月17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4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低热,体温37℃~38℃,伴双肩酸痛,当地医院以“感冒”治疗。1997年9月因发热住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瓣上狭窄。此后自觉体力下降,快步上三楼感胸闷、气短,乏力。1998年4月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轻微活动感气短,并伴反复低热。患者发病以来,体重明显减轻,纳差,乏力。入院查体:血压90/70 mmHg,呼吸频率18次/min,双肺闻及散在干鸣音,心率84次/min,律齐,P2亢进分裂,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Ⅳ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部传导,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浮肿。入院诊断:(1)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上狭窄?(2)感染性心内膜炎?入院检查:动脉血气pH 7.43,PCO2 28.2 mmHg,PO2 60.5 mmHg,HCO-3 18.8 mmol/L,BE-0.3 mmol/L。血沉44 mm/h。胸部X线示:肺血偏少,以左肺为著,右房、室增大,肺动脉段丰满,右侧膈肌抬高,心胸比例0.52。心电图:右心室肥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栓塞,卵圆孔开放,右室舒张末内径34 mm,右房内径增大,左室舒张末内径35 mm,左房内径19 m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95 mmHg,左室EF 77%。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心影增大,双肺影像清晰,形态完整,未见明显呈肺段分布的放射性稀疏、缺损区。超高速CT:前纵隔占位性病变,侵及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致肺动脉管腔狭窄,右室增大,考虑恶性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前纵隔巨大占位性肿块,局部侵润生长,右室增大,前纵隔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诊断:(1)纵隔肿瘤,畸胎瘤可能性大。(2)肺动脉狭窄。
作者:熊长明;陈白屏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