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塞的临床与CT表现不符原因分析

周建胜

关键词: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临床与CT表现不符的原因,提高脑梗塞临床与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2~1998年经临床诊断及CT 检查的2 581例脑梗塞患者,对照分析临床与CT表现不符的原因。结果:临床与CT 检查相符的有1 885例,占73%,临床与CT检查不符的有696例,占27%。其中不符者中65例临床与CT均诊断脑梗塞,但临床体征与CT检出梗塞灶部位不符,占2.5%;248例初诊临床诊断脑梗塞,CT 初诊阴性,经CT复查或MRI检查被确诊为脑梗塞,占9.6%;383例临床初诊脑梗塞,CT初诊阴性,经CT复查或MRI检查被除外脑梗塞,占14.8%。脑梗塞临床与CT表现不符原因受患者一过性神经障碍症候群,发病至CT检查的时间,CT的容积效应,模糊效应及梗塞灶所在的部位,血管梗塞进展的速度,局部侧支循环的建立,窍血现象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充分了解以上因素,有助于提高临床与CT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切除手术死亡22例临床分析

    我院1980年1月~2000年1月进行食管癌切除手术466 例,术后1月内死亡22例,总切除病死率4.7%。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年龄50~73岁,中位年龄60岁。男16例,女6例。颈段癌2例,胸上段癌4例,胸中段癌10,胸下段癌6例。全部为鳞癌。病灶长度≥5 cm 16例,<5 cm 6例。分期:Ⅲ期12例,Ⅱ期1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严重贫血4例,低蛋白血症6例,糖尿病2例。1.2 手术方式经左胸后外侧切口主动脉弓上吻合12例,弓下吻合4例;右胸前外侧、腹、左颈部三切口4例;非开胸食管内翻拨脱术2例。1.3 结果手术死亡22例,原因为吻合口瘘10例,肺部并发症6例,大出血4例,乳糜胸2例。总切除病死率4.7%(22/466),1990年前手术72例,死亡10例,病死率13.9%;1990 年后手术394例,死亡12例,病死率3.0%。

    作者:陈伟光;杨正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弥漫性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女,32岁。因面色苍白、右上腹不适6年,加重伴腹胀1个月于1993年12月入院。6年前患者分娩后逐渐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觉右上腹隐痛不适,断续铁剂治疗,症状反复。1个月前症状加重,腹胀明显。无发热、骨关节疼痛及呕血、黑便,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 36.5℃,P 96次/min,R 20次/min,BP 16/9 kPa,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右肋下3 cm,剑突下5 cm ,质中,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

    作者:李章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8例

    我们采取重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结合中医辨证为主,治疗AS 38例,与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的22例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全部是住院患者。其中,运用复方丹参加中医辨证方法为主治疗 38例(治疗组),男36例,女2例,年龄12~65岁,平均25.8岁,病程3个月~32年,平均4. 5年;西医常规方法治疗2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例,年龄16~53岁,平均27.6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4.5年。1.2 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风湿四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本组病例全部符合AS的诊断标准,并根据该会议同时制定的分期标准,治疗组早期18例,中期17例,晚期3例;对照组早期、中期各10例,晚期2例。1.3 中医辨证治疗组38例均经过详细的中医辨证。根据证型偏寒偏热之不同,分为寒湿型17例,化热型21例。

    作者:沈鹰;黄清春;刘正民;孙维峰;谢锐龙;韦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促血管内皮分裂、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本文研究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5~80岁,平均(57.6±14.6)岁;糖尿病组74例,其中无眼底病变组(NDR)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22~84岁,平均(50. 24±17.44)岁,病程2周~8年,平均(2.37±2.18)年;有眼底病变组(DR)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30~82岁,平均(61.07±10.96)岁,病程1周~35年,平均(9.54±6.90 )年。1.2 测定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免疫法试剂,深圳晶美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在全自动酶标仪上测定,自动打印结果。2 结果

    作者:刘忠伦;黄厚斌;罗南萍;徐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初治菌阳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分析

    肺结核病不住院化疗推广以来,其化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达到高治愈水平关键一环。自9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来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即卫V项目)运转,按照其规定的治疗方案,收到了较高疗效,现就本市32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1998年初治菌阳肺结核322例,其中男233例,女89例,年龄14~82岁;农村居民269例,城镇居民45例,职工2例,学生6例;其中25岁以下36例,占11%,65岁以上48例占15%。1.2 临床表现 322例病人均为因症就诊,痰涂片阳性,具备不同程度的肺结核临床表现,其中以咳嗽、发热者较多,分别是:咳嗽318例占99%,咳血171例占53%,胸痛113例占35% ,发热196例占61%,乏力161例占50%,食欲减退84例

    作者:陈健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女阴尖锐湿疣41例临床病理分析

    女阴尖锐湿疣(CA)易与其它乳头状增生性疾病相混淆。本文试图通过41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对C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 自1990年1月~1998年6月,我科女阴部乳头状赘生物取活检共102例。对其切片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复习,确诊CA 41例。剔除了乳头状瘤33例,假性湿疣12例,非特异性女阴炎9例及因组织太少或资料不全的7例。送检标本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部分做了免疫组化。病理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1]。2 结果2.1 临床情况本组年龄22~46岁,其中22~35岁38例;已婚37例,未婚4例(均有性生活史),孕妇3例;承认有性乱史1例,性侣同患本病2例。外阴搔痒37例,局部疼痛29例,白带异常27例,并发滴虫性阴道炎5例,霉菌性阴道炎3例,外阴湿疹1例。病变位于小阴唇多,计17例,阴道口及阴道壁13例,阴道前庭5例,阴蒂及其包皮2例,宫颈2例,会阴及肛周2 例,2处及2处以上联合发病3例。2.2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乳头状增生41例(100%),诊断性挖空细胞40例(97.6%),基底细胞增生39例(95.1%),棘细胞层增生39例(95.1%),角化不全40例(97.6%),真皮毛细血管增生扩张35例(85.4%),间质炎症反应37例(90.2%)。

    作者:张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脾巨大错构瘤1例

    患者女,57岁,左上腹胀痛不适3年,查体发现左上腹包块而入院。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发现脾门区向内上方凸起一13.5 cm× 11 cm的异常回声区,其内见较多的强回声,部分强回声后有声影,境界清楚,诊断为脾占位性病变。CT平扫于脾门向上内方见一大径约13 cm×12 cm ×10 cm的类圆形软组织影,CT值与脾相似,约50 Hu左右,边整而清楚

    作者:姜华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恙虫病11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小儿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1 ~1997年收治的11例小儿恙虫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为11个月到12岁,其中~3岁1例,~6岁3例,~9岁2例,~12岁5例;发病季节1~3月份1例,4~6月份2例,7~9月份6例,10~12月份 2例;病前居住环境:农村8例,城市3例(发病前7~15 d有郊游或野外露宿史)。 1.2 临床表现1.2.1 一般症状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8~41℃,7例弛张热,3例稽留热,1例不规则热,来院前已发热4~14 d,平均9.1 d,伴咳嗽7例,球结膜充血2 例,尿少、眼睑浮肿1例,消化道出血2例,惊厥、昏迷2例。1.2.2 焦痂或溃疡 10例体表出现焦痂或

    作者:孙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泽桂癃爽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泽桂癃爽对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口服泽桂癃爽胶囊治疗63例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卵磷脂小体,白细胞记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愈13例(20.6%),有效45 例(71.4%),总有效率92%;无效5例(7.9%)。结论:泽桂癃爽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炎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文彪;欧阳志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腋下小切口行胸部手术27例

    目的:探索美观、损伤小的腋下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皮肤切口位于腋下,分纵行及横行两种,长12~14 cm,分开背阔肌及前锯肌之间的间隙经肋间进胸。结果:采用此切口手术27例,包括气胸、血胸、支气管扩张、肺部良性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术后恢复较快,未见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适用性广等优点,同时兼顾美观,可以广泛采用。

    作者:顾宪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诱因、常见菌种及诊断与防治。方法:分析1999年11月~2000年11月38 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中,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后是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原发病,抗生素反复、长期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长期使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近年本院肺结核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明显,早诊断,早治疗及合理、预防用药是减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韩展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银环毒蛇咬伤综合救治40例

    目的:探讨提高银环蛇咬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40例银环蛇咬伤综合救治措施的分析,验证综合救治措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果:经综合救治措施治疗,40例银环蛇伤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9 d;发现“毒蛇伤假性脑死亡”的临床征象,经治疗待蛇毒排除或灭活后可康复。结论:综合救治措施可提高银环蛇咬伤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林俊敏;苏雪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状腺再次手术行包膜内切除预防喉返神经损伤134例疗效分析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甲状腺再次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更大。我院从1985~2000年共收治甲状腺再次手术病例192例,其中行甲状腺包膜内切除134例,称为A组;其余的58例采用常规的甲状腺切除术,称为B组。现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组134例,男36例,女98例,年龄18~69岁,平均37.5岁,病程3个月~ 12年,全均行甲状腺手术。B组58例,男13例,女45例,年龄20~68岁,平均36.5岁,病程 2个月~10年,均为同期住院病例,以前有甲状腺手术史。1.2 方法 A组的病例采用处理甲状腺部分粘连后,在直视下用钳在预定切除线钳夹甲状腺固有包膜,把喉返神经置于切除范围以外,在甲状腺包膜内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用手指衬托甲状腺背面,既可确保背被膜完整和部分侧包膜,遇到出血时压迫止血,又可了解甲状腺残留多少,不致以切除过多或过少,引起甲低或

    作者:张旭升;李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1例误诊分析

    患儿男,年龄61 d。点头式呼吸59 d,咳嗽、气促7 d,面色青灰1 d,于2000年9月9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1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3.35 kg。2 d后开始呈点头式呼吸、喘鸣、不咳,吃奶睡眠好,曾2次在外院得到“正常儿”结论;7天前始咳嗽、气促、低热,到本院门诊就诊,未摄片,诊断支气管肺炎,带抗生素回家治疗。入院当天咳嗽、气促加剧,点头式呼吸幅度加大,面色青灰,母孕13~15周感冒,未服药治疗,查体:T 37.4℃,P 128次/min,R 56次/min,体重4.5 kg。面色青灰、烦躁、呼吸困难,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变窄,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心界“正常”,心音响亮无杂音。胸片报告:右肺中外带可见散在斑片状影、边界模糊、沿肺纹理分布,余肺野纹理增粗,心膈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44,PaCO2 60.8

    作者:刘江玲;汪利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鞘内注射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对比分析

    我科自1994~2000年,行鞘内注射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下称儿童结脑)18例,并与传统三联抗结核治疗的18例患儿作配对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根据患儿家属意向及患儿第1~2次鞘内注射难易程度分为鞘内注射治疗组和单纯抗结核治疗对照组。诊断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配对条件:(1)年龄相差小于5岁。(2)观察疗程≤30 d。(3)甘露醇疗程≤10 d。(4)呕吐消失观察天数≤6 d(鞘内注射3次)。1.2 临床资料共计18对36例,其中男12对,女6对,年龄2.5~12岁,中位数年龄7岁,两组临床情况:喷射性呕吐或呕吐及颈项强直等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1.3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头1~3 d均用氟美松0.5 mg /kg,异胭肼10~15 mg/kg

    作者:赵明熙;马致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盲肠癌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盲肠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盲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确诊为盲肠腺癌22例,粘液癌2例。采取右半结肠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2例,切除率为 79.2%,3年生存率89.5%,5年生存率63.2%。姑息性切除2例,术后存活不超过1年,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根治手术。结论:采用纤维结肠内窥镜、钡剂灌肠,以及结肠气钡双重对比低张造影术是盲肠癌早期有效诊断措施,大便潜血试验也可帮助早期发现大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是盲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顾林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灌注组经尿道置入前列腺灌注管灌注药物并配合中药治疗,口服组为口服药物配合中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EPS镜检及培养变化。结果: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较口服药物配合中药治疗更为有效。结论: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符合国人心理,安全,疗效高的特点,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谢春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的丧失,血压调节系统的不完整性,极易引起高血压,约80%肾脏病患者透析前有高血压,心血管的并发症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高血压是其危险因素[1],因此有针对性地做好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1 健康教育的方式1.1 随机性教育面向病人个体,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治疗、护理操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2 计划性教育针对相同的健康问题,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集中病人进行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宣教,问答式教育。1.3 书面形式的教育把健康问题印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资料、图案等发给病人,使病人尽快掌握相关的知识。1.4 以点带面的教育把健康知识教给一部分病人或家属,再由他们现身说法教给其他病人及家属,使健康知识得以在病人中传播和普及。2 健康教育的内容2.1 认知教育

    作者:谢美珍;谢遵华;冯婉娜;尹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微创伤诊治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临床特点,微创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通过CT和X线胸片体检发现的16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患者,利用胸腔镜将肺部肿物楔形切除,术中冰冻检查,恶性者再作肺叶切除,术后未作化疗和放疗。结果:10例后病理确诊为恶性,占62.5%,6例后病理确诊为良性,占37.5% ,术前有明确病理诊断2例,占12.5%,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结论: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术前的各种病理诊断有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肺活检等,这些虽然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有帮助,但都不能提供准确的诊断,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明确的诊断,同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使其诊治更趋合理。

    作者:梁毅;王得坤;姜海明;何建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降纤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34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初步研究降纤酶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塞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4例)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2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观察疗效。结果:治愈显效率溶栓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52.94%,22.73%,早期疗效(治疗6 h内)溶栓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早期疗效显著。

    作者:肖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