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伟
我们采取重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结合中医辨证为主,治疗AS 38例,与常规西医方法治疗的22例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全部是住院患者。其中,运用复方丹参加中医辨证方法为主治疗 38例(治疗组),男36例,女2例,年龄12~65岁,平均25.8岁,病程3个月~32年,平均4. 5年;西医常规方法治疗2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例,年龄16~53岁,平均27.6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4.5年。1.2 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的“风湿四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本组病例全部符合AS的诊断标准,并根据该会议同时制定的分期标准,治疗组早期18例,中期17例,晚期3例;对照组早期、中期各10例,晚期2例。1.3 中医辨证治疗组38例均经过详细的中医辨证。根据证型偏寒偏热之不同,分为寒湿型17例,化热型21例。
作者:沈鹰;黄清春;刘正民;孙维峰;谢锐龙;韦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甲状腺再次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机会更大。我院从1985~2000年共收治甲状腺再次手术病例192例,其中行甲状腺包膜内切除134例,称为A组;其余的58例采用常规的甲状腺切除术,称为B组。现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组134例,男36例,女98例,年龄18~69岁,平均37.5岁,病程3个月~ 12年,全均行甲状腺手术。B组58例,男13例,女45例,年龄20~68岁,平均36.5岁,病程 2个月~10年,均为同期住院病例,以前有甲状腺手术史。1.2 方法 A组的病例采用处理甲状腺部分粘连后,在直视下用钳在预定切除线钳夹甲状腺固有包膜,把喉返神经置于切除范围以外,在甲状腺包膜内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用手指衬托甲状腺背面,既可确保背被膜完整和部分侧包膜,遇到出血时压迫止血,又可了解甲状腺残留多少,不致以切除过多或过少,引起甲低或
作者:张旭升;李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发现结核病已经100多年,对其研究、控制、治疗成功使人们乐观地预言本世纪末即将消灭结核病。近20年在美国及工业化国家的结核病平均以每年6%速度下降,它已成为罕见病。但是80年代末期AIDS的蔓延促使结核病卷土重来。目前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分支杆菌,每年800万新病人出现,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同时结核耐药菌株持续增加。据统计世界上约有5000万人携带结核耐药菌株,美国约有13%的新病人至少耐受一个一线结核药,3.2%耐受异烟肼(INH-Ⅰ)和利福平(RFP-R),即耐多药结核病(MDR-TB)。从198 5~1991年,美国结核病以18.4%的速度增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0~1992年公告了 12起耐多药结核病暴发流行,其他国家如英国和泰国也相继发现MDR-TB暴发流行,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随后美国结核病及MDR-TB逐年下降,但疫情仍未得到控制。高耐药率和耐多药菌株的不断扩散,正日益成为全球结核发现结核病已经100多年,对其研究、控制、治疗成功使人们乐观地预言本世纪末即将消灭结核病。近20年在美国及工业化国家的结核病平均以每年6%速度下降,它已成为罕见病。但是80年代末期AIDS的蔓延促使结核病卷土重来。目前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分支杆菌,每年800万新病人出现,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同时结核耐药菌株持续增加。据统计世界上约有5000万人携带结核耐药菌株,美国约有13%的新病人至少耐受一个一线结核药,3.2%耐受异烟肼(INH-Ⅰ)和利福平(RFP-R),即耐多药结核病(MDR-TB)。从198 5~1991年,美国结核病以18.4%的速度增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0~1992年公告了 12起耐多药结核病暴发流行,其他国家如英国和泰国也相继发现MDR-TB暴发流行,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随后美国结核病及MDR-TB逐年下降,但疫情仍未得到控制。高耐药率和耐多药菌株的不断扩散,正日益成为全球结核
作者:刘鸿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所致的胎儿先天感染,常为全身受累。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近几年来其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出生质量,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危害。我院近年收治CS患儿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女,生后32 d。因周身皮肤黄染25 d于2000年9月10日入院。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妊娠顺产,出生体重3 200 g。生后10 d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呈圆形,见于四肢、会阴部及面部,高出皮面,大小不等,部分呈出血性,按“皮炎”治疗,效果不佳。母孕期无特殊,体检:体温36℃,体重4.3 kg,营养发育一般,精神欠佳,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颜面及口唇苍白,头面部、双上肢肘关节下、双下肢及会阴部见湿疹样皮疹,多数表面结痂,部分已脱屑,口周皮肤放射状皲裂,部分出血,手足掌跖部皮疹呈水疱样,伴破溃。前囟平坦,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2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肝肋下10 cm,脾肋下7 cm,质中度硬,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 g/L,白细胞31.1×109/L ,中性0.306,分叶0.637。肝功能
作者:袁英英;李云兰;于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的无产科异常情况的足月单胎妊娠妇女,年龄20~43岁,随机分为镇痛组(n=20)和对照组(n=20)。镇痛组于宫口开至3 cm左右,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0.15% 罗哌卡因3~6 ml/h持续硬膜外注入,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观察两组疼痛评分(VAS 评分)、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心率、监测产妇血压、脉率、脉搏氧饱和度、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镇痛良好,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0.15%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行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黄焕娟;詹鸿;张秀燕;陈浩文;李映桃;佘若青;陈敦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茎突过长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60例中,双侧患者19例,单侧患者41例,(以X线>3.0 cm为标准 )。60例均行手术治疗,经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58例,经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2例,结果:经 0.5~1年随访,40例症状完全缓解,14例症状明显缓解,6例症状无缓解。治愈率66.7%,有效率90.0%。结论:茎突过长症诊断可依据临床症状及触诊,并加以X线照片证实。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少云;梁耀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儿男,年龄61 d。点头式呼吸59 d,咳嗽、气促7 d,面色青灰1 d,于2000年9月9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1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3.35 kg。2 d后开始呈点头式呼吸、喘鸣、不咳,吃奶睡眠好,曾2次在外院得到“正常儿”结论;7天前始咳嗽、气促、低热,到本院门诊就诊,未摄片,诊断支气管肺炎,带抗生素回家治疗。入院当天咳嗽、气促加剧,点头式呼吸幅度加大,面色青灰,母孕13~15周感冒,未服药治疗,查体:T 37.4℃,P 128次/min,R 56次/min,体重4.5 kg。面色青灰、烦躁、呼吸困难,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变窄,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心界“正常”,心音响亮无杂音。胸片报告:右肺中外带可见散在斑片状影、边界模糊、沿肺纹理分布,余肺野纹理增粗,心膈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44,PaCO2 60.8
作者:刘江玲;汪利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将48例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比较两组病人1周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溶栓组临床再通率为61.9%;心力衰竭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为15.4%,未再通组为75.0%,未溶栓组为51.8%;病死率:溶栓再通组为7.6%,未再通组为37.5%,未溶栓组为25.9%。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其可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吉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临床特点,微创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通过CT和X线胸片体检发现的16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患者,利用胸腔镜将肺部肿物楔形切除,术中冰冻检查,恶性者再作肺叶切除,术后未作化疗和放疗。结果:10例后病理确诊为恶性,占62.5%,6例后病理确诊为良性,占37.5% ,术前有明确病理诊断2例,占12.5%,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结论: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术前的各种病理诊断有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肺活检等,这些虽然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有帮助,但都不能提供准确的诊断,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明确的诊断,同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使其诊治更趋合理。
作者:梁毅;王得坤;姜海明;何建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小儿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1 ~1997年收治的11例小儿恙虫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为11个月到12岁,其中~3岁1例,~6岁3例,~9岁2例,~12岁5例;发病季节1~3月份1例,4~6月份2例,7~9月份6例,10~12月份 2例;病前居住环境:农村8例,城市3例(发病前7~15 d有郊游或野外露宿史)。 1.2 临床表现1.2.1 一般症状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8~41℃,7例弛张热,3例稽留热,1例不规则热,来院前已发热4~14 d,平均9.1 d,伴咳嗽7例,球结膜充血2 例,尿少、眼睑浮肿1例,消化道出血2例,惊厥、昏迷2例。1.2.2 焦痂或溃疡 10例体表出现焦痂或
作者:孙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遇1例腮腺混合瘤误诊面部皮脂腺囊肿切除后致腮腺瘘,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发现右面部有一红枣大小的肿物1年余于2000年1月19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7℃,P 84次/min,R 21次/min,BP 14/10 kPa。发育正常,神志清,五官端正,颈软,心肺正常。外科情况:右面部近耳屏前,有一约1 cm
作者:许有信;许多祥;周玉凌;李应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探讨对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合并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2例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并感染病人再手术,经吻合口胆管探查,利用纤维胆道镜尽可能取干净结石,复原胆肠吻合的解剖结构,放置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2周经T管造影,无结石者拔T管。有结石者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多次取石,直至将结石取干净为止。结果:12例手术复原胆肠吻合,3例经第一次纤维胆道镜将结石取干净,5例经第二次取干净,3例经第三次取干净,1例经第四次取干净。结论:复原胆肠吻合放置T管引流经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并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汤献文;刘宇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2岁。因面色苍白、右上腹不适6年,加重伴腹胀1个月于1993年12月入院。6年前患者分娩后逐渐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觉右上腹隐痛不适,断续铁剂治疗,症状反复。1个月前症状加重,腹胀明显。无发热、骨关节疼痛及呕血、黑便,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 36.5℃,P 96次/min,R 20次/min,BP 16/9 kPa,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右肋下3 cm,剑突下5 cm ,质中,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
作者:李章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灌注组经尿道置入前列腺灌注管灌注药物并配合中药治疗,口服组为口服药物配合中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EPS镜检及培养变化。结果: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较口服药物配合中药治疗更为有效。结论: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符合国人心理,安全,疗效高的特点,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谢春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非典型临床表现渐增多,现将我们遇到的几种类型各择1例作临床分析如下。1 貌似低颅压的高颅压 例1 女,25岁,农民。因发热、头痛2个多月,加重半个月入院。病初在当地按感冒治疗无效,后做腰穿:压力0.196 kPa(20 mmH2O),WBC 10×106/L,未分类,蛋白615 mg/L,糖、氯化物正常,体温38℃;血沉第1小时58 mm;X线胸片、脑电图均正常。按“低颅压综合征、结脑待排除”给予补液治疗,同时间断少量应用抗痨药和氟美松,症状缓解后停药。停药不久病情反复,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谵妄躁动,痛苦呻吟,遂来我院就诊并入院。入院后查:体温38.1℃;头痛剧烈但与体位无关;意识模糊,谵妄躁动,双侧视神经乳头边界稍模糊,颈有抵抗,克氏征 (±);血沉第1小时30 mm;腰穿:压力0.489 kPa(50 mmH 2O),WBC 2×106/L,蛋白616 mg/L,糖、氯化物正常。给予甘露醇能明显缓解头痛症状。拟诊“结脑”给予正规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入院14,31,51,58[ KG*1/4〗d复查腰穿,压力分别为:0.6361,0.7831,1.1741,2.0541 kPa(6
作者:张广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22岁,孕1产0,孕31+5周,双下肢水肿1 月,3 d前走路摔倒后突发抽搐,反复3次,在当地医院用硫酸镁15 g治疗后,呼吸减慢至15次/min,加用钙后呼吸节律恢复至20次/min,之后又发类似抽搐2次,于1999年11月1日转入我院。检查:T 37.9℃,P 96次/min,R 22次/min,Bp 120/90 mmHg,神志清楚,抬入病房,急性病容,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双下肢水肿(+),膝反射存在。宫高23 cm,腹围82 cm,LoA位,胎心音134次/min,头浮,未作肛查。门诊资料缺。入院诊断:孕31+5周,孕1产0,LoA,产前子痫。入院后
作者:刘岚;刘贺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与甲氨喋呤(MTX)相比较,观察来氟米特(Leflunomide,LF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60例R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分别服用LFM 每日20 mg和MTX每周15 mg,疗程24周,比较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LFM和MTX均能明显改善RA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治疗12周和24周的有效率LFM 组分别为70.67%和81.54%,MTX组分别为56.16%和75.81%;显著有效率LFM组分别为33. 33%和36.92%,MTX组分别为28.77%和35.4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LFM组为15.15%,MTX组为26.47%,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LFM的不良反应程度较MTX轻。结论:LF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帅宗文;李向培;徐建华;厉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收集了1996年4月~2000年5月在外院误诊,后经我院确诊的13例无肺内结核病灶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28~62岁,平均34岁。病程4~18个月。有程度不同的咳嗽11例,喘息5例,痰中带血4例,闻及哮鸣音6例。13例中,误诊为支气管哮喘6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肺癌2例。误诊时间为1~15个月。1.2 辅助检查 13例均做痰结核菌涂片检查3次,其中2例痰结核菌涂片阳性;PPD皮肤实验均呈阳性反应。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9例,右肺上叶不张1例。胸部CT示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狭窄者3例,可疑狭窄者4例。13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支气管病变5 例;支气管病变8例,镜下支气管粘膜以充血、水肿、溃疡为主者4例;粘膜以充血、水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为主者7例。粘膜以黄白色乳头状隆起为主者2例;7例气管、支气管粘膜表面可见到白色干酪样
作者:安昌善;尹学哲;夏书香;吴美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感染严重,死骨与皮损或窦道常并存,是临床的难点之一。我院于1995年10月~2000年10月探索其治疗方法,选择32病人,通过应用有效抗生素,病灶清除,剔除死骨,创面修复,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在16~60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3~ 20个月。病变部位:股骨4例,胫骨24例,桡骨4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8例,闭合骨折切开复位术后感染8例,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6例。入院前已做手术者18例,2次手术者 6例,入院前已有窦道或骨质外露者26例。其他均有局部软组织红肿,X线片有不同程度骨质密度改变或有骨膜下层状新骨形成,骨质硬化,密度增加。
作者:田秀全;樊秋云;田桂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的丧失,血压调节系统的不完整性,极易引起高血压,约80%肾脏病患者透析前有高血压,心血管的并发症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高血压是其危险因素[1],因此有针对性地做好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1 健康教育的方式1.1 随机性教育面向病人个体,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治疗、护理操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2 计划性教育针对相同的健康问题,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集中病人进行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宣教,问答式教育。1.3 书面形式的教育把健康问题印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资料、图案等发给病人,使病人尽快掌握相关的知识。1.4 以点带面的教育把健康知识教给一部分病人或家属,再由他们现身说法教给其他病人及家属,使健康知识得以在病人中传播和普及。2 健康教育的内容2.1 认知教育
作者:谢美珍;谢遵华;冯婉娜;尹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