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少云;梁耀基
目的:探讨治疗Ⅲ型Pillon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对采用小范围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组18例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组16例治疗的两组Ⅲ型Pillon骨折病例进行对比随访观察,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经平均18个月随访。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无术后骨不连者,1例钉道感染;除1例踝关节功能差外,其余17例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B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0周,术后骨不连4例,伤口皮肤坏死钢板外露2例,踝关节活动功能差2例,余14例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按Phillips & Shwart踝关节评分法[2],A组55~90分,平均75分,B组40~65分,平均52分。结论:小范围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的疗效好,能明显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能提供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较钢板螺钉内固定有更多的优越性。
作者:曾秋涛;黄明光;张普国;黄必留;何家强;郑佩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83年5月~1999年8月收治胫骨平台或胫骨上段骨折累及胫骨平台63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2例进行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2例,女10例。年龄16~62岁,平均31.5岁。骨折类型:胫骨内髁7例,胫骨外髁9例,双髁8例,粉碎性骨折19例,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累及胫骨平台9例。开放性骨折25例。致伤原因:各种车祸29例,重物砸伤23例。合并伤:合并其他肢体骨折16例,合并颅脑损伤5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4例,合并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内或外侧副韧带损伤7例,合并动脉损伤3例。1.2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
作者:郑飞;张环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用药敏试条对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普通血培养86份,检出细菌87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1.03%,溶血葡萄球菌占16.0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94%,大肠埃希氏菌占10.34%。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对丁胺卡那霉素与第三代头孢类中的先锋铋、头孢曲松钠均较敏感。上述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丁胺卡那霉素与第三代头孢类中的先锋铋、头孢曲松钠为较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
作者:袁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72岁。于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颈前正中、胸骨上凹处出现一直径约3 cm的小片瘀血斑,同时伴有咽喉部发痒。院外抗炎、对症治疗不见好转,颈前瘀血斑逐渐向上、下漫延至整个颈前和胸前壁,并有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就诊我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100次/min,呼吸26次/m in,血压17.3/10.7 kPa。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贫血貌。颈前及胸前壁可见大片紫黑色瘀血斑,气管居中,无皮下气肿,浅表淋巴结无病理性肿大。胸廓对称,肋间无增宽变窄,心界扩大,坐
作者:朱俊文;赵育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唇缘肌瓣在单侧唇裂中红唇修复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168例单侧唇裂一期、二期患者在修复唇裂术中应用裂隙缘的组织形成唇肌瓣或唇肌肉瘢痕瓣修复红唇。结果:全部伤口Ⅰ期愈合。红唇及红唇结节自然、丰满,外观功能满意。结论:利用唇裂隙缘的组织形成唇缘肌瓣修复红唇的方法效果满意。
作者:邝石峰;黄广香;邓国三;匡斌;刘志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模拟定位仪本是X线刀的辅助定位设备,作者自1 996年开始,在模拟定位仪下为532例患者成功取出体内异物,无1例失败,无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1996年9月~2000年11月,共收治532例(体内异物632处),男413例,女 219例,年龄1.2~73岁,平均(25±19)岁。异物部位:手部168例,上肢124例,下肢152例,臀部89例,胸腹部173例,头颈部33例,腰背部182例,共取异物921枚。异物在体内存留时间0.5 h~16年,平均(0.6±29.3)个月。症状:局部疼痛或(和)肿块154例,局部感染经久不愈158例,局部无症状但因异物残留引起焦虑者259例,异物在软组织内移动有61例。其中有421例患者在外院经过2次以上取异物失败转入我院。1.2 方法在模拟定位仪下,找到异物的等中心点,确定异物的准确部位和距皮肤的准确深度,在皮肤上标记后,选择离皮肤短距离点或重要组织结构较少的一侧,常规消毒皮肤,作一0.5~2 cm切口。用血管钳作钝性分离,达到确定的深度后,张开血管钳,此时可有触及异物的感觉,夹住异物后缓缓退出。颅内异物由脑外科医师手术,术后常规肌注精制破伤
作者:刘振玉;方向明;许国安;陈帆;欧阳辉;刘学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探讨对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合并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2例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并感染病人再手术,经吻合口胆管探查,利用纤维胆道镜尽可能取干净结石,复原胆肠吻合的解剖结构,放置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2周经T管造影,无结石者拔T管。有结石者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多次取石,直至将结石取干净为止。结果:12例手术复原胆肠吻合,3例经第一次纤维胆道镜将结石取干净,5例经第二次取干净,3例经第三次取干净,1例经第四次取干净。结论:复原胆肠吻合放置T管引流经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并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汤献文;刘宇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提高银环蛇咬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40例银环蛇咬伤综合救治措施的分析,验证综合救治措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果:经综合救治措施治疗,40例银环蛇伤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9 d;发现“毒蛇伤假性脑死亡”的临床征象,经治疗待蛇毒排除或灭活后可康复。结论:综合救治措施可提高银环蛇咬伤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林俊敏;苏雪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于1999年9月~2000年4月收治2例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男,40岁,主因腰背酸痛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3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T 37.1℃,P 23次/min,R 80次/min,BP 16/9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正常,全身情况良好。骨科检查:患者腰部生理弯曲消失,有轻度的右侧弯畸形,腰部及骶部皮肤完整,颜色正常,腰4、5间隙压痛明显,并向两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左侧为重。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弱,右侧为4级,左侧为3级。颈静脉压迫试验及抬头试验均为弱阳性,小腿外上部及足背部触觉及痛温觉呈敏感状态,直腿抬高试验左侧10°,右侧30°,加强试验两侧均为阳性。膝、跟腱反射尚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余均正常。CT检查显示腰4、5椎间盘轻度突出。未拍X线平片。初步诊断:腰4、5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第三天在局麻下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手术中发现腰4、5椎间盘突出不明显,而椎管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检查腰 4、5椎间隙有小感染病灶。术中将病灶清除干净,并局部放置抗生素。经术后培养有链球菌生长。术后详细询问病史,病人5个月前曾患急性细菌性前列
作者:刘晓军;杨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2翼状胬肉手术方式很多,但联合手术的报道少,我科通过一年的临床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两组年龄均为30~60岁,均为内眦部生长,翼状胬肉伸入角膜缘内3 mm,第一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充血性为30例。第二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充血性43例。1.2 手术方法第一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转位、干细胞移植,以及巩膜暴露、烧灼。具体如下:用尖刀片于胬肉头部外0.5 mm切开浅层角膜后分离胬肉头、颈部,并分离至泪阜。把结膜与其下的胬肉组织干净分离开。在不伤及内直肌情况下尽量剪去翼状胬肉组织。充分干净刮除巩膜、角膜面的残留组织,并烧
作者:黄涛;范丽薇;王元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额骨骨折合并前颅底和颌面骨折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方法:对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受伤机制,总结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治愈44例,治愈率84. 6%,轻残(右眼失明)1例,占2%,死亡7例,死亡率13.5%。结论:额骨骨折合并前颅底和颌面骨折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相对较轻、颌面损伤较严重的颅脑损伤,具有颅内损伤及颌面骨折两者的临床表现,容易发生窒息、失血性休克,造成继发性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或插管,补充足血容量,对脑挫裂伤严重者要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汉明;陈杏伙;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5年1月~2000年8月,作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治疗心包积液1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心包积液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14例,女5例。年龄18~60 岁,其中结核性6例,肿瘤性4例,外伤性2例,尿毒症性2例,化脓性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 例,不明原因2例。19例均以X线及二维超声确诊。积液量中~大量(右室前壁前液性暗区厚度>5 mm),均有心包填塞症状。1.2 治疗方法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确定剑突与左侧肋弓交界处以下2 cm 为进针点,用16号穿刺针,针尖向后、向上、向内,穿刺方向与冠状面约呈1 5
作者:张家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的无产科异常情况的足月单胎妊娠妇女,年龄20~43岁,随机分为镇痛组(n=20)和对照组(n=20)。镇痛组于宫口开至3 cm左右,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0.15% 罗哌卡因3~6 ml/h持续硬膜外注入,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观察两组疼痛评分(VAS 评分)、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心率、监测产妇血压、脉率、脉搏氧饱和度、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镇痛良好,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0.15%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行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黄焕娟;詹鸿;张秀燕;陈浩文;李映桃;佘若青;陈敦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西医妇产科的子宫异常出血属于生殖道出血范畴。本病可由内分泌失调、盆腔炎症、子宫肌瘤或某些避孕措施的副反应等引起。本人认为病属崩漏、恶露不绝、月经不调等。其出血多与瘀血有密切关系。近一年来笔者针对其发病机制、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剂少腹逐瘀汤治疗4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0年1~9月在中医妇科门诊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诉的患者。筛选出按西医诊断标准[1]属“生殖道出血”中子宫异常出血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6例,子宫肌瘤出血3例,人工流产术后出血超过10 d者7例,药物流产出血超过10d者2例,功血刮宫术后出血不止3例共41例。临床症状必须具备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订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1)下腹部胀痛或疼痛;(2)血色紫黑,或黯红或夹血块;(3)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该组病例依据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3]以及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证类诊断标准[3]按证类分型如下: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瘀滞胞宫证18例;崩漏—血瘀证11例
作者:许慧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为了初步研究降纤酶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塞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4例)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2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观察疗效。结果:治愈显效率溶栓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52.94%,22.73%,早期疗效(治疗6 h内)溶栓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早期疗效显著。
作者:肖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洛赛克与甲氰咪胍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196例入院时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予一般治疗;洛赛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洛赛克40 mg+10 ml洛赛克溶媒静注,1次/d,连用1周;甲氰咪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甲氰咪胍0.4 g+0.9%生理盐水20 ml静注,2 次/d,连用1周;观察用药过程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63.4%,甲氰咪胍组为19.7%,洛赛克组为4.6%,3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甲氰咪胍与洛赛克能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洛赛克与甲氰咪胍相比,洛赛克又明显优于甲氰咪胍。
作者:邓仁益;程伯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与甲氨喋呤(MTX)相比较,观察来氟米特(Leflunomide,LF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60例R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分别服用LFM 每日20 mg和MTX每周15 mg,疗程24周,比较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LFM和MTX均能明显改善RA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治疗12周和24周的有效率LFM 组分别为70.67%和81.54%,MTX组分别为56.16%和75.81%;显著有效率LFM组分别为33. 33%和36.92%,MTX组分别为28.77%和35.4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LFM组为15.15%,MTX组为26.47%,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LFM的不良反应程度较MTX轻。结论:LF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帅宗文;李向培;徐建华;厉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刮疣术加外涂氟尿嘧啶液联合治疗。结果:治疗16例,第1疗程治愈12例;复发4例经第2疗程治愈。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刮疣术加外涂5-氟尿嘧啶液联合治疗,简单易行,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卢和琨;黄银娇;罗宇康;谢礼豪;谭仲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22岁,孕1产0,孕31+5周,双下肢水肿1 月,3 d前走路摔倒后突发抽搐,反复3次,在当地医院用硫酸镁15 g治疗后,呼吸减慢至15次/min,加用钙后呼吸节律恢复至20次/min,之后又发类似抽搐2次,于1999年11月1日转入我院。检查:T 37.9℃,P 96次/min,R 22次/min,Bp 120/90 mmHg,神志清楚,抬入病房,急性病容,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双下肢水肿(+),膝反射存在。宫高23 cm,腹围82 cm,LoA位,胎心音134次/min,头浮,未作肛查。门诊资料缺。入院诊断:孕31+5周,孕1产0,LoA,产前子痫。入院后
作者:刘岚;刘贺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临床与CT表现不符的原因,提高脑梗塞临床与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2~1998年经临床诊断及CT 检查的2 581例脑梗塞患者,对照分析临床与CT表现不符的原因。结果:临床与CT 检查相符的有1 885例,占73%,临床与CT检查不符的有696例,占27%。其中不符者中65例临床与CT均诊断脑梗塞,但临床体征与CT检出梗塞灶部位不符,占2.5%;248例初诊临床诊断脑梗塞,CT 初诊阴性,经CT复查或MRI检查被确诊为脑梗塞,占9.6%;383例临床初诊脑梗塞,CT初诊阴性,经CT复查或MRI检查被除外脑梗塞,占14.8%。脑梗塞临床与CT表现不符原因受患者一过性神经障碍症候群,发病至CT检查的时间,CT的容积效应,模糊效应及梗塞灶所在的部位,血管梗塞进展的速度,局部侧支循环的建立,窍血现象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充分了解以上因素,有助于提高临床与CT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作者:周建胜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