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O技术治疗股骨近、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

昌耘冰;尹庆水;邓建业;权日;魏仲恩;符史发;黄山东;张惠民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内 股骨骨折 AO技术
摘要:目的:分析AO技术治疗股骨近远端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A O技术(包括130°角钢板,95°髁钢板,动力髋螺钉和动力髁螺钉)治疗181例患者出现的65 例101处术后并发症.结果:101处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18处,下肢前后成角畸形6处, 髋内外翻19处(其中晚期髋内翻6处),小粗隆未复位7处,膝关节内外翻5处,股骨髁间分离3 处.内固定失败9处,髋关节痛3例,膝关节僵硬14处,膝关节疼痛9处,骨折延迟愈合8处. 结论:并发症主要原因为手术时机延误和对骨折类型了解不充分导致术中不良复位;手术操作不遵循AO规范,对所使用器材的设计特点、使用要领不熟悉;术后忽视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不当以及过早负重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内固定失败等.预防对策为早期手术,遵循AO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术后重复康复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颞区筋膜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明确颞区筋膜的多层次、血液供应、神经分布等情况.方法:通过20具新鲜头部标本的分组研究,利用铸型、透明、造影和显微解剖等方法,通过计算机叠加处理,由浅入深将颞筋膜分为颞浅筋膜、颞深筋膜浅层和深层[1].结果:颞区筋膜的动脉供应来自上颌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颞中动脉,静脉回流由同名静脉收集于翼丛或下颌后静脉,终注入上颌静脉;感觉神经支配有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颞浅神经.结论:颞区筋膜可以单层应用,可形成带感觉神经支配的筋膜移植组织,也可利用颞浅筋膜、颞深筋膜和帽状腱膜的复合组织,增加移植的长度和组织量,并灵活地设计用于修复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缺损、器官畸形.

    作者:胡志奇;齐向东;徐达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后复发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根除后可显著减少溃疡的复发, 溃疡的复发大部分伴有H.pylori感染复发.因此,H.pylori感染根除后复发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H.pylori根除疗法的临床价值.H.pylori根除后复发的研究国外已有较多的报道,一般认为西方发达国家H.pylori复发率很低,仅为年0.3%~2%[1, 2];而在发展中国家则较高且不一致,从0%~20%[3,4].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H.pylori根除后年再感染率仅1.6 3%[5].

    作者:崔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5例误诊分析

    我院1990~2000年误诊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5例, 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孙天灵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探讨

    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由于可以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病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冠状动脉病变既是本病自身的症状,又是可导致死亡的并发症. 我院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49例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患儿(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 rome,MCLS),其中41例出现不同程度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本文针对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志坚;郭元伟;王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数不经常出现心绞痛,但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发作者,冠心病急性事件明显高于无SMI者,同时,SMI可能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促发因素,因而可能触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不少患者尽管服用抗心绞痛药,仍有SMI频繁发作.曲美他嗪(TMI)能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与传统的抗心绞痛药不同.本文观察TM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SMI的影响.

    作者:覃振文;肖俊杰;杨向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丙泊酚无痛人流术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

    我院自1999年11月起为1 800例人工流产患者实施了丙泊酚麻醉,并在术中对其效果及循环、呼吸功能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志勇;王小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电子胃镜介入注射硬化剂治疗溃疡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胃镜介入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无水酒精、立止血等药物的止血疗效.方法:对120例急诊胃镜检查为溃疡活动出血患者进行粘膜下注射,于出血部位周围注射硬化剂,平均每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5ml,立止血1 U、无水酒精0.3 ml.胃镜止血治疗后均加用制酸剂.结果:1次止血成功108例,8例行2次胃镜止血.止血成功率96.7%.未发生一例与注射治疗有关的并发症.无一例死亡.有48例于治疗后追踪复查胃镜,未发现有溃疡周围坏死或溃疡扩大现象.结论:经电子胃镜介入注射止血治疗溃疡出血其疗效肯定,所需附件简单、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减少急诊手术率.

    作者:谭立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脑水肿42例防治体会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44例, 其中并发脑水肿42例,现就42例脑水肿患者的抢救措施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3 参考文献1 陈敏章,主编. 中华内科学. 第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718~371 9.2 裴洄,朱琼. AOCP 47例死亡分析. 临床荟萃(中毒专辑),199 3,8(5):208.3 霍亚民,主编. 常见中毒与急救.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4.

    作者:吴振华;陈赞雄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电解质的变化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较传统的脐静脉或脐动脉换血更为优越.其具有操作简单,不易感染,血压波动少,并发症少的特点[1].而该换血疗法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少见报道.我们对2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观察换血前后电解质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慧珍;李锐钦;邝玉子;邓皓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胃镜治疗残胃排空障碍2例

    残胃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 ,发病率约为3%~4%.我院近3年来发现该病2例,经使用纤维胃镜治疗,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曙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和胃癌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 1],并把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发病相关以来,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早已成为共识.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提示,H.pylori与胃癌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胃内有H.pylori感染可能是发生胃癌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H.pylor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任刚;陈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早期救治

    目的: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中间综合征(IMS)病人的临床特征,摸索出一套规范完整的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经确诊的中间综合征患者,立即予以正压给氧 ,早期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加用复能剂、纳洛酮静注,强化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救治,16例痊愈,4例显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促进苏醒 ,缩短昏迷时间,改善循环,显著提高中间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丽丽;阙惠萍;朱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男性不育4792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的病因。方法: 对4〖KG*1/4〗792例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睾丸功能不全200例,睾 丸前因素50例,睾丸外因素968例,484例原因不明。结论:睾丸外因素是男性不育的主要致 病因素,不明原因的男性不育可能由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

    作者:丁平;陈荣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等离子手术治疗粘液腺囊肿30例

    粘液腺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临床上传统采用手术切除或囊腔内注射某种药物等方法治疗,但易复发.自1999年10月~2001年3月,我院应用等离子多功能手术治疗机,有选择地对30例粘液腺囊肿进行了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静脉穿刺转流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配合

    随着肝移植手术的日渐成熟,静脉穿刺转流技术已被应用于原位肝移植手术中,我院于2001年4月采用静脉穿刺转流技术施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共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育璇;郑三女;叶洁莲;朱映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300例妇女,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0 例.A组用异丙酚+米索前列醇.B组单用异丙酚,C组口头安慰.结果:A组与B组相比,A组有宫口松弛作用(P<0.01),手术时间较B组短,异丙酚用量较B组少.结论: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临床效果优于较单纯应用异丙酚.

    作者:朱雪莲;骆见秀;张少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婴儿晚发性Vit K缺乏症8例致颅内出血误诊分析

    婴儿晚发性Vit 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是儿科临床上对婴儿极具威胁性的疾病.虽然,近年来报道渐多,临床医务人员对该症的认识不断加强, 在基层医疗单位,该症的误诊率仍较高,延误了抢救时机.本文报道笔者1992~1999年在临床上遇到的8例该症患儿,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怀秀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男,49岁,因吞咽梗阻感伴胸背部疼痛,消瘦2 月余来我院就诊,吞钡点片见T6水平以下食管7 cm长的充盈缺损,粘膜破坏; 纤维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0~36 cm的食管肿块,取活检病理见食管粘膜低分化癌巢浸润,考虑为鳞状细胞癌.以胸中段食管癌于1999年7月入院剖左胸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 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中见T6~T8水平食管6 cm×3 cm肿块 ,侵犯左侧纵隔胸膜,表面见溃疡;肺门隆突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各 1枚,贲门旁淋巴结2枚.切除标本光镜下见肿瘤内呈实体巢状,大片坏死灶,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少或无,呈嗜酸性,细胞境界不甚清,核深染,核圆或不规则,核膜[ CM(17*3/4 不清,可见少数核分裂,行免疫标记检查

    作者:郑春鹏;章克毅;刘敦序;曾绍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大肠小肠脱出1例

    患儿男,9个月,因腹胀、呕吐、解粘液血便1+ 周,加重2+d入院.曾在院外治疗2 d症状不减,就诊时肛门处见肠管脱出不能还纳即收入我科.体查:T 37.9℃,P 110次/min,R 30次/min.患儿神萎,哭闹不止,心肺正常,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左下腹可扪及肿块约10 cm×3.5 cm大,质中等,活动可,肠鸣音消失,移动性浊音阴性 ,肛门处见直肠、乙状结肠脱垂,粘膜外翻呈红褐色,长约3 cm,直肠、乙状结肠内见小肠和小肠系膜脱出,长约5 cm,呈黑褐色,并有少量粘液附着,诊断:肠套叠,大小肠脱

    作者:余清平;乔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回肠新膀胱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

    凡符合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指征, 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病人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能从尿道可控排尿,过着与健康人无异的正常生活.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科1998年6月~2001年5月已对16例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现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总结如下.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