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急性结核性脑膜炎高压性脑积水18例

杨李轩;胡裕全;李学时;石德金;史志东;赵志新;唐春

关键词:脑室腹膜分流术, 结核, 脑膜, 脑积水, 颅内高压
摘要: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P Shunt)治疗急性期结核性脑膜炎(ATM)高压性脑积水(HPH)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18例ATM并HPH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V-P分流术,与相同诊断未行分流术的22例患者比较.结果: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1.1%和36.4%,良好恢复率分别为55.6%和36.4%.手术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结核性腹膜炎,术后分流管阻塞率无明显升高.结论:对合并HPH的ATM患者行V-P分流术能明显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失碳长春碱或长春花碱酰胺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失碳长春碱(NVB)加顺铂(DDP)与长春花碱酰胺(VDS)加顺铂两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对收治的76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38):NVB 25 mg/m2+生理盐水80~100 ml于第1天,第8天或第5天静注,DDP 80~100 mg/m2+2.5%氯化钠250~500 ml于第1天或分5 d静点.B组(n=38):VDS 3 mg/m2+生理盐水60~80 ml于第1天、第8天或第5天静注,DDP用法同A组.两组均为21~28 d重复疗程.结果:完成2个疗程以上化疗者66例.总有效率(CR+PR)39.4%(26/66),其中A组32例,有效15例.B组34例,有效11例,经χ2检验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毒性以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常见,A组Ⅲ~Ⅳ级19例,均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治疗.B组Ⅲ~Ⅳ级9例,有5例使用G-CSF治疗.少数出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级的恶心呕吐,腹胀便秘.两组各有1例出现麻痹性肠梗阻.A组有2例出现严重的静脉炎.A组中位缓解期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及8个月,B组则分别为4个月及7个月,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NVB+DDP(或)VDS+D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疗效,前者较后者疗效稍高但骨髓毒性较重,需作好应用G-CSF作为救援治疗的准备.

    作者:刘魁凤;商谊;林忠;叶升;莫贤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小脑性缄默2例报告

    小脑性缄默(cerebellar mutism)是以不语为主要特点的语言器质性或功能性缺陷、口咽运动障碍和精神改变为主的一组短暂性临床症状,其后多有一过性构音不良.我们于1998~1999年发现两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梁树立;漆松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支气管动脉介入后手术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

    我院自1995~1997年,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行术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或化疗药灌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术前ASA Ⅰ~Ⅱ级确诊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41例,其中男35例,女6例,年龄40~66岁,体重45~82 kg,病理为鳞状细胞癌39例,腺癌2例,随机分成介入组(A组=21例)和单纯剖胸组(B组=20例),两组患者术前TMN分期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吴祖培;黄继承;陈友权;史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肝癌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目的:研究肝癌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其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介入治疗效果.结果:在1 300例肝癌患者中发现30例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临床主要为腔静脉高压表现;2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狭窄,2例合并肝静脉狭窄.经放置金属内支架后,30例狭窄血管均获再通.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可合并肝癌出现,介入性支架放置术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李伟科;罗鹏飞;邵培坚;周泽健;张良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模型,检测血清NO、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等氧自由基浓度和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再灌注损伤(IRI)组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降解产物MDA异常升高,SOD活性则显著降低,伴随NO代谢产物NO-2升高,与缺血预适应和对照组比较,P<0.01或0.05.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O可能起着心肌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王琴;姚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空泡蝶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

    患者男,51岁,因乏力1年,加重伴消瘦2个月于1999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觉身体过胖,并自动减肥,体重由90 kg降至72 kg,无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近两个月乏力加重伴手颤,体重又下降10 kg,门诊以甲亢收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波动在140~160/90~110 mmHg之间.无外伤史.查体:BP 130/90 mmHg,身高170 cm,体重60 kg.

    作者:马利祥;沈轶;吴婷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低T3的糖尿病患者63例分析

    我们观察了63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减低的原发性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素及血糖浓度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选出经测定血T3减低的63例,进行有效地控制血糖治疗(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或静滴胰岛素、控制感染,纠正营养不良等综合性治疗).

    作者:黎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混合抗原板和细胞板联合应用筛选群体反应性抗体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混合抗原板和细胞板对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的应用前景.方法:将90份肾脏病患者血清分成3组,包括首次移植术前、术后1个月及肾功能稳定期者.分别以混合抗原板和细胞板作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按照试剂盒的规定操作和判断结果.结果:混合抗原板检测操作简便、耗时150 min,90份样本中检测出19例阳性,包括3例可疑阳性;细胞板检测耗时130 min,17例阳性,其中16例阳性与混合抗原板方法检测的阳性一致,另1例是混合抗原板方法检测到3例可疑阳性中的1例.结论:混合抗原板检测筛选群体反应性抗体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易于判断、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与细胞板联合应用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为肾移植受者筛选群体反应性抗体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陈连周;李海生;徐鸿绪;毕颎;傅茜;朱兰英;王长希;肖露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55例体会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能尽快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根据骨折程度,我们应用双针或多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周耀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液氮冷冻联合IL-2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1998年3月~1999年5月,笔者采用液氮冷冻联合白介素2(IL-2)治疗斑秃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5例均为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男38例,女27例,年龄18~58岁;平均35.6岁;病程7 d~5年.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液氮冷冻加IL-2,共38例,男23例,女15例;对照组:常用药物治疗,共27例,男15例,女12例.

    作者:阮建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新生儿多脏器功能衰竭病因分析

    目的:探索新生儿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的病因及其转归,提高对MSOF的抢救水平,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对1994~1998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76例MSOF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在窒息、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寒冷损伤及溶血病等主要原发病所致的MSOF中,除先天性心脏病外,均以呼吸衰竭发生率高.脑功能衰竭于窒息及溶血时发生率较高,肾功能衰竭于寒冷损伤、败血症及溶血病时较高.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及终止各种侵袭的延续,维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和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是成功治疗MSOF的关键.

    作者:黄晓虹;吕回;陈晓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人工心脏起搏患者脑梗死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患者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放置心脏起搏器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神经功能损害以半球局灶征为主,近3/4患者为分水岭梗塞,14例血纤维蛋白原均增高,13例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心脏起搏患者脑梗死临床过程有一定特殊性,治疗应注意心功能保护和脑部血液有效灌注,术后宜重视血流动力学的干预.

    作者:黄宗青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甲状腺腺瘤的B超诊断

    目的:探索B超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提高B超诊断甲状腺腺瘤准确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高频超声探测并为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6例甲状腺腺瘤的随访分析,比较超声声像图特征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腺瘤以多发性、单侧叶发病为主,混合性回声多见,病灶声像图改变与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且B超可发现5 mm以下临床难以发现的甲状腺腺瘤.结论:高频B超是甲状腺腺瘤的简便、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

    作者:黄冬梅;张嗣汶;迟江丽;苏颖;闫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急性结核性脑膜炎高压性脑积水18例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P Shunt)治疗急性期结核性脑膜炎(ATM)高压性脑积水(HPH)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18例ATM并HPH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V-P分流术,与相同诊断未行分流术的22例患者比较.结果: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1.1%和36.4%,良好恢复率分别为55.6%和36.4%.手术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结核性腹膜炎,术后分流管阻塞率无明显升高.结论:对合并HPH的ATM患者行V-P分流术能明显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杨李轩;胡裕全;李学时;石德金;史志东;赵志新;唐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颅脑损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8例临床分析

    本文收集了1994年1月~2000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369例,其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8例,发生率15.6%,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永晖;张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25例的诊治体会

    1987~1999年我院共收治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25例,手法复位成功8例,手术17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微;潘韶芳;余家康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起搏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病症及治疗难题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脏起搏作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附加手段,日渐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将就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起搏治疗进展作一简要叙述.

    作者:宋治远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并发症的护理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并不少见,常合并有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引起广泛皮下出血.通过对我院骨科15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病例的分析及总结,常见并发症有(1)失血性休克,(2)创面感染,皮肤坏死,(3)瘢痕形成,影响肢体功能.现将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苏贺;严素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抓采血相关管理,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检验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我院门诊中心注射室每日采血高峰时达100人次,但由于标本的采集、保存、转送、技术人员操作等原因,时常出现无报告单及标本溶血等情况,影响对患者疾病的及时诊断,造成患者烦躁、不满,甚至投诉,影响门诊服务质量.1998年4月以来,我院加强了采血相关环节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唐华荣;陈红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2~14周42例临床观察

    1997年7月~1998年5月,我科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4周妊娠42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孕12~14周单胎正常妊娠42例,年龄20~35岁;初产妇30例,占71.4%,经产妇12例,占28.6%;所有病例均排除引产禁忌证及甾体激素和前列腺素的禁忌证.

    作者:谢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