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OEMS综合征1例报告

任昊;刘郑荣

关键词:POEMS综合征, 多发性神经病, 皮肤病变, 内分泌系统疾病, M蛋白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教师.因双侧乳房增大伴乳房肿块7个月,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双下肢无力6个月,跛行4个月于2003-03-20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乳房增大伴乳房肿块,直径约2 cm,伴乳晕颜色加深、性欲减退.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288)

    多年诊治无结果追问病史可澄清--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漏诊教训患者男,32岁.因反复腹痛20年,加重3日入院.患者于20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上腹胀痛为主,无放射痛,不伴呕吐、呃逆、反酸、嗳气,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淀粉酶、腹部B超、胃镜、上腹部CT等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

    作者:任孟军;蒋小娅;闫建华;张玉民;李汉忠;田乃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Ryanodine受体抗体和干扰素-α抗体的临床意义——附89例报告

    目的:探讨检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 患者血清Ryanodine受体抗体(Ryanodine receptor antibody,RyR-Ab)和干扰素-α抗体(interferon-α antibody, IFN-αAb)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9例MG患者血清中的RyR-Ab 和IFN-αAb的水平,比较MG患者伴有不同胸腺异常情况(胸腺瘤、胸腺增生、胸腺萎缩)或胸腺正常,不同年龄段(以40岁为界)的RyR-Ab 和IFN-αAb阳性率.结果:MG伴有胸腺瘤患者中男性和年龄40岁以上者占绝对优势(分别占86%和82%),有别于其他患者;MG伴有胸腺瘤患者的血清RyR-Ab及IFN-αAb的阳性率分别为77%、64%,明显高于MG伴有胸腺增生患者(5%、5%)、MG伴有胸腺萎缩患者(1/6、1/6)、胸腺正常的MG患者(0、2%)(均为P<0.01);年龄41~72岁MG患者RyR-Ab的阳性率(32%)、IFN-αAb的阳性率(35%),均高于年龄17~40岁MG患者(13%、8%)(P<0.01,P<0.01,P<0.05).结论:检测MG患者的血清RyR-Ab和IFN-αAb有助于在MG患者中甄别出伴有胸腺瘤的患者.

    作者:董礼全;徐东;阎志慧;吕晓霞;彭忠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1 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病因多元,多环节发病,与增龄和性别密切相关的渐进性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和中老年人群.随着当代疾病谱的改变,WHO把骨质疏松症列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在常见病中居第7位.

    作者:李险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手提式超声心动图仪的应用价值研究——附75例报告

    目的:评价手提式超声心动图仪(心超仪)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以75例疑诊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同1日内完成下列检查:首先由超声科医生用标准台式心超仪对其进行心血管方面的检查;接着由一位心内科主治医生对其进行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由一位经过3个月培训的心内科住院医生用Sonosite TITAN手提式心超仪对其进行心血管方面的检查.3种方法的操作者均不知另外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以标准台式心超仪的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后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结果:以采用标准台式心超仪的检查结果为标准,手提式心超仪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和95%,诊断一致性为92%;心内科主治医生经体格检查的诊断不正确率为52%,采用手提式心超仪的诊断不正确率为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短暂培训后的住院医生用手提式心超仪对心血管病的诊断率高于心脏科主治医生经体格检查的诊断率,这表明手提式心超仪能增加临床评价心脏疾病的信息,能及时干预临床的治疗,如果能将两者合理结合,能起到互补作用.

    作者:严萍萍;叶子;张文芳;孙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概述

    1 引言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性、先天性发育畸形、风湿性疾病及创伤等原因造成的心脏瓣膜(瓣叶)及其附属结构(包括瓣环、腱索及乳头肌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以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缩短为主要病理改变,或伴有瓣环的扩张、腱索及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以单个或多个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前向流动障碍和(或)反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脏疾病.目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则逐渐增加.

    作者:伍贵富;罗景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引言正常的二尖瓣关闭功能取决于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左心室这5个部分的完整结构和正常功能.这5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本文就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作一简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黄震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化脓性腮腺炎2例

    例 1 患者女,28岁.因停经34+1周,阴道流血1小时于2005-09-06入院.患者末次月经为2004-12-30.未查尿妊娠试验.体温36.5℃,血压125/90 mmHg(10 mmHg=1.33 kPa).血红蛋白115 g/L.B超检查示:胎头左枕前位,前置胎盘.诊断为孕2产1孕34+1周左枕前位,先兆早产,前置胎盘.

    作者:胡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脏瓣膜病的病理概述

    1 引言正常的心脏瓣膜由四组瓣膜组成.二尖瓣由前叶和后叶组成,前叶比后叶长,瓣根部相连,瓣环周径小于10 cm,瓣口面积为4~6 cm2,瓣孔长径为3~3.5 cm;三尖瓣的解剖变异大,由前叶、隔叶和后叶组成,其正常周径为10~12.5 cm,瓣口面积为6~8 cm2;主动脉瓣由3个附着于主动脉根部的半月瓣(左冠瓣、右冠瓣和无冠瓣)组成,瓣口面积为3~4 cm2,瓣孔长径为2.5 cm.肺动脉瓣由3个半圆形瓣叶(左叶、右叶和前叶)和3个瓣连合组成.

    作者:伍贵富;罗景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治疗性单采血小板佐治CML并发血小板增多的疗效观察——附33例次报告

    目的:总结治疗性单采血小板佐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并发血小板增多的疗效.方法:20例CML并发血小板增多的患者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治疗性单采血小板治疗,需重复治疗者每隔2日1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第3日复查外周血血象.结果:20例共进行治疗性血小板单采33次;所有病人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接近正常值,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3/20)的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消失.随访1个月,2例出现反跳,经再行1~2次治疗性单采血小板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治疗性单采血小板治疗CML并发血小板增多患者,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并可为继续行化学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陈惠珍;刘晓华;张祥忠;李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舒肝复律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附96例报告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舒肝复律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舒肝复律汤辨证加减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6例(治疗组),并与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150 mg,每日3次)治疗的94例作比较(对照组).治疗组每日1剂,用药3个疗程(12剂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药5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3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40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于治疗期间2例患者有轻微胃肠道不适,无需特殊处理,余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于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均未出现其它新类型的心律失常.结论:舒肝复律汤具有疏肝解郁、养心通脉、活血化淤之功效,对室性期前收缩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颖;杨文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二尖瓣狭窄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引言在心脏瓣膜病中,常受累的是二尖瓣.二尖瓣的病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两种.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本文就二尖瓣狭窄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作一简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黄震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1 引言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脊髓至大脑白质的任何部位,也可累及大脑灰质及周围神经.随着对MS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将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述.

    作者:胡学强;张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2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中,有溃疡病史140例,病史不详或无溃疡病史140例.空腹穿孔者120例,饱餐后穿孔者160例.穿孔部位: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92例;胃穿孔88例.280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行单纯穿孔缝合术18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00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2例(两种术式各占6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为行胃大部切除术者);死于中毒性休克2例(均为行单纯穿孔缝合术者).单纯穿孔缝合术组有62%(110/178)需二期行胃大部切除术,距离首次手术的时间为3个月~2年;38%(68/178)的病人需继续间断口服抗酸药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维持治疗;而胃大部切除术组的远期疗效好,无复发性溃疡,无需再服抗酸药或质子泵抑制剂药.为此,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李思荣;吴祖光;李恩;刘宏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尿胱抑素C预测非少尿型ATN近期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尿胱抑素C预测非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近期是否需要肾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64例非少尿型ATN患者(均在发病3日内)的尿胱抑素C水平,观察此64例患者15日后的结局,根据有否行RRT分为RRT组及非RRT组,比较2组进入研究时的血清肌酐水平、尿流速、LIANO积分、尿胱抑素 C水平,并比较后两者的接收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21例进入RRT组,余43例为非RRT组.2组进入研究时的血清肌酐及尿流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进入研究时,RRT组的尿胱抑素 C水平比非RRT组显著升高(P<0.01);2组的LIANO积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者的ROC曲线,前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后者.结论:尿胱抑素 C在近期结局不同的非少尿型ATN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作为预测此类患者是否需要行RRT治疗的指标,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LIANO积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进;盛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分析——附285周期报告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接受夫精IUI治疗的24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主要分析采用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同一月经周期行IUI的次数,注射绒促性素当日的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249例不孕患者共接受285个周期IUI治疗,有78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为27.4%(78/285),临床累计妊娠率31.3%(78/249).治疗前不能正常排卵的患者分别采用氯米芬方案与尿促性素方案促排卵,两组的周期妊娠率相当;同一月经周期,接受1次IUI治疗的效果与2次IUI效果相当.注射绒促性素当日的宫内膜形态为A型、厚度为8~13 mm、卵泡直径在18~22 mm的患者周期妊娠率均相对较高.结论:注射绒促性素当日B超检查,子宫内膜为A型、子宫内膜厚度为8~13 mm、卵泡直径为18~22 mm者行IUI适宜,周期妊娠率较高.建议每个月经周期在注射人绒促性素后24小时做1次IUI即可.

    作者:甄秀丽;郭丽娜;张娜;张轶;赵素英;赵艳华;刘复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1 引言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enteritis,AHNE)是一种好发于小肠的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空肠和回肠,故也称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偶尔也可累及十二指肠和结肠,甚至累及全消化道.

    作者:刘思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35例报告

    对35例老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35例患者均有肺癌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围手术期根据患者的血糖、尿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术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12 mmol/L,对合并感染者予抗感染治疗.35例老年患者均能够耐受手术.拆线时发现切口下积液伴感染2例,术后3~5日并发肺部感染并轻度呼吸衰竭4例.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结果表明,合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空腹血糖7~10 mmol/L是一个较安全的范围,此外,术后1周内患者易并发感染或并发症,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观察.

    作者:李峰;俞力超;蒋志华;施舜缤;许贤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POEMS综合征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教师.因双侧乳房增大伴乳房肿块7个月,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双下肢无力6个月,跛行4个月于2003-03-20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乳房增大伴乳房肿块,直径约2 cm,伴乳晕颜色加深、性欲减退.

    作者:任昊;刘郑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

    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疗效明确的调脂药.现就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10例

    目的:探讨二维B型超声(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210例肠套叠患儿在B超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采用日本产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应用37℃生理氯化钠灌肠,灌肠压力控制在60~90 mmHg.结果:188例(89.5%)1次复位成功,10例(4.8%)2次复位成功,复位成功共198例(94.3%),10例(4.8%)复位不成功直接转为手术复位或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1.0%)在灌肠过程中发生肠穿孔,转行肠切除吻合术后治愈.结论:B超引导下治疗小儿肠套叠简便、安全、复位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林炎坤;俞钢;劳伟华;洪淳;肖尚杰;朱小春;葛午平;金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