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变应性鼻炎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诊断意义--附84例检测报告

林志斌;李添应;陈靖;孟庆翔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 变应原, 血清, 免疫球蛋白E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变应性鼻炎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应用UniCAP-100E全自动变应原检测仪,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验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水平,并与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实验组的变应原螨类(屋尘螨、粉尘螨)SIgE阳性检出率高达45%,屋尘、混合性食物(虾、蟹、牛奶)、多价霉菌、蟑螂SIgE分别为37%、22%、10%、16%;均高于对照组的5%、0、5%、0、0(均为P<0.01);②实验组的TlgE阳性率为75%(63/84);③实验组上述5类常见变应原的血清SIgE与皮肤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51%~71%,与TIgE的符合率则为38%~66%.结论: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变应性鼻炎特异性抗体,指标客观、结果准确,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导致支气管哮喘两例10年随访分析

    1引言据严颖元[1]报道,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妊娠期间约有1/3哮喘病情加重,1/3病情减轻,1/3病情无变化,而由妊娠引起支气管哮喘报道较少.笔者遇到2例并随访10年,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兵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肩痛医肩痛难止只缘病因是肺癌--1例肺癌的误诊经过

    患者,男,65岁.因左肩、左上肢疼痛1周就诊.1周前患者突然感到左肩、左上肢持续性剧痛,尤以夜间为重,并伴有左上肢轻微肿胀和伸抬困难,不伴有发热、咳嗽、胸痛.既往身体健康,有30年吸烟史.

    作者:苗艳芝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先天性阴道斜隔并双子宫畸形1例报告

    某女学生,13岁.因下腹痛9日于2003-09-28 20:20来本院急诊.急诊行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转来本科.

    作者:吴知行;洪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方法与临床评分研究进展

    1引言急性肺栓塞在西方国家总人群中的发病率估计为0.5‰[1].在美国,根据自然病程分析,每年新发急性肺栓塞病例65~70万例[2].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疾病医院连续900例尸检资料证实,肺段以上的急性肺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11.1%,居肺血管疾病的首位[3].未经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死率可高达20%~30%,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如早期诊断明确并经过积极治疗者病死率可明显下降,但70%以上严重的急性肺栓塞易被漏诊,因此,快速而准确地诊断急性肺栓塞对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4].现就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方法和临床评分做一综述.

    作者:黄初林;廖晓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肿瘤化学治疗中不容忽视的医疗安全问题

    1引言肿瘤是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临床上除手术、放射治疗外,化学治疗也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1].

    作者:罗平;张洋;廖国庆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附68例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s-1,sVCAM-1)的影响,探讨阿托伐汀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8例,后者再分为两亚组:阿托伐汀组35例,非阿托伐汀组3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第1、3、5、7、14日的sICAM-1和sVCAM-1水平,观察阿托伐汀对其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影响.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亚组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阿托伐汀组的下降更显著.结论:阿托伐汀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贵月;唐元升;耿庆信;朱兴雷;张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呕血黑便病因杂胆道癌肿亦不奇--1例胆总管下段癌出血误诊为胃癌的教训

    患者,男,75岁,农民.因间断呕血、黑便20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起病,解柏油样稀便,每日2~3次,量约100 mL;恶心、呕吐2次,为咖啡样物,约200 mL.伴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小便黄,进行性消瘦,有时畏寒、发热.无明显腹痛.曾在私人诊所行止血、输液治疗,无效.

    作者:苏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附56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高血压为早、常见的症状;就诊时伴低血钾者仅37例(66%),尿钾增多者占53例(95%);体位试验诊断符合率达88%(29/33);B超和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和91%.29例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患者经手术全部治愈;无行手术者予螺内酯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病情控制良好.结论:综合多种检查结果相互印证有利于PA的定性、分型诊断,各种检查需要充分排除其影响因素;手术切除肿瘤是APA的根治方法,IHA患者首选药物治疗.

    作者:杨曙晖;严励;蔡梦茵;黎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和肝胶囊健肝灵及垂盆草冲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长期疗效观察--附35例报告

    目的:观察和肝胶囊、健肝灵和垂盆草冲剂3种中成药联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长期疗效.方法:67例慢乙肝患者分成中成药治疗组35例,用和肝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健肝灵,每日3次,每次3粒;垂盆草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干扰素组32例用α-2a干扰素3MU,肌内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5年,中成药组的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同时转阴率分别为31%、31%、37%、33%、35%、35%、39%,干扰素组则分别为44%、38%、38%、37%、41%、39%、46%.治疗后1~5年,中成药组的HBsAg转阴率、ALT异常率、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1%、11%、3%、0,干扰素组则分别为3%、3%、0、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和肝胶囊、健肝灵和垂盆草冲剂3种中成药联用治疗慢乙肝的疗效与干扰素相近,但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少,病人容易接受.

    作者:叶华清;江元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营养物质及其衍生物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状况

    1引言慢性肝病是一组病因复杂、自然转归缓慢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以渐进性炎症活动为特征.在我国,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药物中毒后诱发,易衍化为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或恶变为肝细胞癌.目前其治疗仍缺乏理想药物,近年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氨基酸、多肽类、脂肪酸类及其衍生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等对改善肝功能、调节细胞因子、阻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以及减少肝癌的发生率有一定作用,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宜长期用药,可作为慢性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现将具有应用前景者总结如下.

    作者:程书权;孔淑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肺血管炎研究进展

    进修医生教授,请您谈谈肺血管炎(pulmonary vasculitis)的概念及其与系统性血管炎之间的关系好吗?

    作者:王虹虹;张心中;张法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血管形成53例报告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灶的血管特点与形成机制.方法:采用LSM5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53例卵巢和骶韧带内异症病灶(内异症病灶组)进行观察,并取同期2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子宫腺肌病组)与21例子宫肌瘤在位正常内膜(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异症病灶组内无论增殖期还是分泌期均以幼稚型血管为主;内异症病灶组中Ⅲ、Ⅳ期的子宫内膜血管内皮面积[(376±102)μm2]明显高于Ⅰ、Ⅱ期[(132±55)μm2](P<0.05).内异症病灶组的分泌期内膜血管内皮面积、周径与直径与增殖期相比具有缩小趋势,导致其容易脱落与种植.结论:内异症病灶的血管随着病情的进展仅血管面积有所增大,但病灶内血管类型并未改变,以幼稚血管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血管形成改变可能与其内膜的异位种植有关.

    作者:王宁宁;谢洪哲;徐成康;姚书忠;黄建昭;庄广伦;陈文芳;董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缬沙坦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42岁.因近3日头晕、头痛加重于2004-02-14入院.患高血压2年,平素服用卡托普利、血脂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程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囊性肾癌9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囊性肾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对9例囊性肾癌的临床特点、静脉肾盂造影、B超、CT、病理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癌囊性坏死4例,单房囊性肾癌2例,多房囊性肾癌2例,单纯性囊肿癌变1例;透明细胞癌6例,颗粒细胞癌2例,混合癌1例.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7例,肾切除术2例,切除肿瘤直径4.5~8 cm.术后随访至今,7例于术后4个月~7年死亡,其中2例死于肾癌转移,5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例现仍存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断需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特征综合判断,治疗的主要办法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

    作者:程文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绝经后妇女牙齿脱落与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治疗高血压能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氟西汀片治疗灼口综合征临床疗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变应性鼻炎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诊断意义--附84例检测报告

    目的:探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变应性鼻炎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应用UniCAP-100E全自动变应原检测仪,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验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水平,并与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实验组的变应原螨类(屋尘螨、粉尘螨)SIgE阳性检出率高达45%,屋尘、混合性食物(虾、蟹、牛奶)、多价霉菌、蟑螂SIgE分别为37%、22%、10%、16%;均高于对照组的5%、0、5%、0、0(均为P<0.01);②实验组的TlgE阳性率为75%(63/84);③实验组上述5类常见变应原的血清SIgE与皮肤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51%~71%,与TIgE的符合率则为38%~66%.结论: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变应性鼻炎特异性抗体,指标客观、结果准确,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林志斌;李添应;陈靖;孟庆翔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症状自评量表结果分析--附62例报告

    目的: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非典)康复者的心身健康状况,提高对非典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2月~2003年6月期间感染非典、经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的62例康复者和7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self-check list,SCL-90)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非典康复组的SCL-90评分总分为129±37,高于对照组105±13(P<0.01).阳性项目数两组分别为8~50(中位数30)、4~24(中位数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个因子的平均得分非典康复者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女性非典康复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等项目的因子分均高于男性非典康复者(均为P<0.05).结论:非典康复者存在一定的心理或精神障碍,女性较男性严重,需要加强心理辅导或治疗.

    作者:邝浩斌;方琼;郑闽莉;谭守勇;李德宪;王云南;吕江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iabetic bacterial hepatic abscess,DBH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DBHA和36例非糖尿病肝脓肿(nondiabetic hepatic abscess,NDH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6例DBHA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居多,36例NDHA以中年人为多;DBHA组无定位症状者10例(38%),NDHA组6例(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HA组的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6例)、大肠埃希菌(2例),NDHA组为大肠埃希菌(3例)、星座链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DBHA组治愈率(35%)较NDHA组(67%)低,DBHA组平均住院时间(31日)较NDHA组(22日)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BHA组行保守治疗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7日,较行肝脓肿穿刺的患者长(27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HA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严重感染,较NDHA发病隐匿、治愈率低、住院时间长,及时行脓肿穿刺术是缩短DBHA病程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余玉慧;王怡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