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与病理生理

伍燕兵;王辰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病理,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系统, 肺动脉, 阻塞, 右心, 疾病
摘要:1 引言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肺栓塞)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引起肺栓塞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肺栓塞与DVT形成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15例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重症急性肾衰竭(AR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伴MODS的重症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膜透析前后摄入水量、透析治疗头3日血尿素氮、血肌酐、pH无统计学差异(P加.05),腹膜透析7日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5例,存活10例.结论:腹膜透析治疗伴MODS的ARF患者氮质血症可得到控制;对非高分解型重症ARF患者,早期腹膜透析治疗能改善预后.

    作者:孙贵林;胡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SLE合并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男,41岁.2001年7月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7.3℃~39.0℃,呈弛张热,以午后及夜间高热为主,有游走性关节痛,于2001年8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5℃,精神一般,全身皮肤未见盘状红斑、皮疹及皮下出血点.左颈后三角、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均可扪及数个直径0.5 cm~1.5 cm大小的淋巴结,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尚可,无触痛.颧部未见红斑,口腔黏膜未见溃疡.心、肺及腹部检查无特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及压痛.胸片示左下肺感染.

    作者:林(王莹);钟英强;李海刚;王连源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病理学研究进展——消化系统疾病(11)(待续)

    1 定义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常伴上腹部剧痛.在多数情况下血中胰酶水平,包括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增高,至少达正常值上限的3倍.如果能去除发作的病因,则以后不会再发作,胰腺的功能和形态会恢复正常.但如果发作严重,胰腺的功能和形态可有明显改变,甚至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可根据严重程度,将AP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大类,前者在诊断和治疗上均无困难.

    作者:徐家裕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与病理生理

    1 引言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肺栓塞)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引起肺栓塞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肺栓塞与DVT形成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作者:伍燕兵;王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婴儿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降低1型糖尿病危险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230)

    作者:潘秀兰;郑彦平;黄罗士;张家庆;孙建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甘草酸二胺注射液过敏反应1例报告

    男性,19岁,学生.因高考体格检查发现肝功能损害、HBsAg阳性,拟诊乙型病毒性肝炎于2001年5月28日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无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及尿黄等症状.入院前既往体健,人院时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无异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蜘蛛痣,心、肺、腹部均无阳性体征.

    作者:伍思国;杨静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四肢乏力、行动不稳2年,加重伴言语不清、排尿困难1个月 ——思考病例(109)讨论部分

    1 病历摘要详见2002年第4期第230页.2 临床讨论2.1 本病例的特点主要特点为:①56岁女性;②隐袭发病,逐渐加重;③锥体外系受损表现,如四肢动作缓慢,面无表情,主动运动减少,齿轮样肌张力等;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出汗少、便秘及排尿困难;⑤小脑受损征象,如指鼻不准,步态蹒跚;⑥锥体束受损征象,如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⑦感觉正常,轻度智力障碍;⑧脑CT及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李于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的研究——附60户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广西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能途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60户家庭133例样本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及其一级亲属唾液和胃黏膜中的Hp尿素酶C(Ure C)基因,比较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 I与Alu I酶切复合类型(RFLP-C),评价儿童获得Hp的可能途径.结果:在调查的60户中,儿童与其亲属Hp感染或非感染状态一致者占49户(82%),感染状态不一致者占11户(18%),P<0.001.从78个Hp阳性的家庭成员中共确定22个独立的Hp酶切类型.从25%(7/28)Hp阳性儿童、33%(10/30)Hp阳性亲属的唾液扩增出Hp,唾液与相应胃黏膜中的Hp RFLP-C酶切类型一致.92%(67/73)胃体与胃窦Hp的RFLP-C类型一致.84%(26/31)先证者感染的Hp与其亲属感染的Hp类型相同,16%(5/31)与亲属的Hp类型不同.结论:PCR-RFLP分析Hp Ure C基因的酶切类型分辨率较高,扩增样本方法简便,适用于Hp的流行病学研究.Hp感染患者唾液与胃黏膜中扩增出的Hp Ure C基因RFLP-C酶切类型完全一致,同一家庭内感染的Hp Ure C基因RFLP类型高度相符,提示家庭内成员的口-口传播可能是儿童期获得Hp的重要模式.

    作者:姜海行;梁淡湄;陈振侬;王琳琳;覃山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四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内镜检查证实的68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兰索拉唑三联或四联疗法.四联疗法组(35例)用兰索拉唑3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400mg,均每日2次,疗程1周.三联疗法组用兰索拉唑30 mg每日2次,阿莫西林500 mg及甲硝唑400 mg均每日3次,疗程1周.两组疗程结束后服西咪替丁400 mg每日2次,共4周.结果:四联疗法组Hp根除率为97%(34/35)、DU愈合率为94%(33/35),分别高于三联疗法组的91%(30/33)、88%(29/33),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四联疗法组(6%,2/35)明显低于三联疗法组(24%,8/33),P<0.05.结论:兰索拉唑四联或三联疗法都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和DU愈合率,但四联疗法每日抗菌药物用量较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冈峰;崔毅;许朝栋;莫华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审定名词与非规范名词对照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努力提高我国肺血栓栓塞症的规范化诊治水平

    1 引言自从1819年Laennec首次报道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以来,已经过2个世纪,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肺栓塞领域仍未有新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无论在病因学、无创性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肺栓塞防治研究的局面为之一新.

    作者:程显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口服香叶木苷治疗肢体水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进展

    1 引言终末期心肌病变、进行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瓣膜病变、缺血性、感染性等)均可导致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不但明显降低人类寿命,亦给患者在肉体、精神以及经济上带来莫大负担.据了解美国现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已达230万例,每年新增加约25万例.尽管近年来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每年仍有55 000例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孙培吾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血管内超声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性质的应用价值——附100例报告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指导介入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VUS检测1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4处冠状动脉血管段总截面积及其平均径、血管腔面积及其平均径,计算直径狭窄率及面积狭窄率,了解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分布及特性,并与同时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ⅣUS检测发现偏心性斑块92处,向心性斑块32处,其中96处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节段,需要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于狭窄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测值较低,ⅣUS测值与其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IVUS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性质的检测明显优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选择方案有着指导意义.

    作者:肖长华;杨希立;李健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进修医生教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急性型和慢性型,现在请您首先谈谈急性型IT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好吗?

    作者:陈运贤;林旭滨;吴晓亮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医学继续教育测验(28)答案与题解

    作者:翁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狼疮肾炎患者48例,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狼疮肾炎活动组28例,狼疮肾炎静止组20例;另选非狼疮肾炎组12例,正常对照组1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IL-16水平.结果:狼疮肾炎活动组、静止组血清IL-1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狼疮肾炎活动组血清IL-16水平与SLEDAI成显著正相关(r=0.839、P<0.01),与血清抗双链DNA抗体水平、尿蛋白及狼疮肾炎肾组织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但狼疮肾炎静止组与非狼疮肾炎组之间血清IL-1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狼疮肾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增高,可作为评价狼疮肾炎活动的参考指标.

    作者:杜勇;李幼姬;杨念生;曾丽霞;孔庆瑜;李志坚;叶任高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像诊断进展

    1 引言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病,病死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居第三位.在我国虽然没有确切的流行病统计学报告,但是可以肯定并不少见,只是对其认识不足.

    作者:戴汝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观察——附31例报告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渍疡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雷贝拉唑组31例和奥美拉唑组29例,雷贝拉唑组第一周予雷贝拉唑10mg加阿莫西林1 g加呋喃唑酮100mg,口服,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雷贝拉唑10mg.奥美拉唑组第一周以奥美拉唑20 mg加阿莫西林1 g加呋喃唑酮100mg,口服,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奥美拉唑2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后复查内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末与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的Hp根除率稍高于奥美拉唑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奥美拉唑组为7%.结论:雷贝拉唑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用药后患者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抗Hp活性与奥美拉唑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奥美拉唑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梁健;盛庆寿;何振华;梁雪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