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运林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给予舒适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在躯体角色、机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护理前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明显更提高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林彩娟;杨春霞;梁燕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发病不同时间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IgG)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肺部疾病患者为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共145例.采用斑点免疫渗滤试验法检测结核病住院患者106例和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9例血清中TB-IgG,同时做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以及影像学检测;以66例初治结核患者为对象,分析起病后2周内、2~4周、4周后血清中TB-IgG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结核患者TB-IgG、痰涂片、影像学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结核患者(P<0.05),这三种检测方法分别与临床综合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痰涂片(0.261)、影像学(0.506)、TB-IgG(0.267);痰涂片、TB-IgG在起病后2周内、或者起病2周以上的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起病2~4周;并且,TB-IgG、痰涂片在3个不同时间段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要提高TB-IgG在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应选择在患者起病2~4周之间进行检测或者复测,能减少漏诊率.
作者:蔡波;周保健;潘虹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高血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标准血透治疗,治疗组给予8次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三次血液灌流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甲状旁素(PTH)、肾素(RA)及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PTH、RA等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血Scr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性难治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TSA分别联合芬维A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作用.方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μM)合芬维A胺(10μM)、TSA(1μM)联合芬维A胺(10μM)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NU475,SNU449,SNU398,SK-HEP-1,PLC/PRF/5).通过Caspase-3/7检测试剂盒和CellTiter-Glo发光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监测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芬维A胺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μM)、TS(1μM)联合芬维A胺(10μM)处理细胞24 h能显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NU475、SNU449、SNU389、SK-HEP-1、PLC/PRF/5凋亡(P<0.01).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TSA联合芬维A胺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杨辉;谢辉;洪明;钟赟;苏杭;吴小琴;林漫鹏;丁元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梅尼埃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观察其临床效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5847,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府逐瘀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梅尼埃氏综合征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谢海双;林两楷;朱菁锋;巫映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7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菌、止泻、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在腹泻、呕吐、退热等症状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有效率为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9%,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小儿秋季腹泻治疗疗效,在积极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虹海;何飞杏;苏冰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上颈椎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上颈椎不稳患者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等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平林法JOA改善率评定疗效.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取得上颈椎手术患者的积极配合,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丽云;汪宇;谢海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中IL-27、IL-17和Th17细胞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2012年4月至6月收集变应原为尘螨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为AR组,无变态反应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的血清中IL-27和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AR组和对照组IL-27的水平分别为(21.69±12.62)pg/mL和(53.10±12.5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R组和对照组IL-17的水平分别为(672.82±63.45)pg/mL和(576.62±22.81)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R纽Th17细胞百分率为1.76%±0.60%,对照组为0.59%±0.17%,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7和Th17细胞、IL-17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361、-0.435,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Thl7细胞百分率及IL-17水平升高,且IL-27和Th17细胞、IL-17呈负相关,提示IL-27对Th17细胞的抑制功能下降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雪琨;陈玉莲;张革化;杨钦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阶段我国医疗纠纷不断攀升,医疗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如何应对值得探讨.本文分析了妇产科临床型研究生涉及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探讨了防范措施.
作者:王晶;何勉;夏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1例11个肝硬化增生性结节(DN)和18例18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灌注成像资料,获取每个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病灶的峰值时间(TTP),计算肝脏动脉灌注指数(HPI)并进行比较.结果 DN的TIC呈缓升缓降型;SHCC的TIC呈速升速降型,DN和SHCC的TTP分别为(39.56±1.67)s、(25.21±1.38)s,HPI分别为0.26±0 04、0.75±0.02,DN和SHCC TTP、HP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比传统图像更多有用的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鉴别DN和SHCC.
作者:梁坚豪;赵继泉;曾惠良;林焕杰;张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注射头孢替唑钠;观察组术中脐带结扎后即静脉应用,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头孢替唑钠2.0 g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感染发生率、白细胞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唑钠具有较佳疗效,缩短疗程,优于术后多次用药.
作者:张丽萍;黄桂芳;林秀玲;汪周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美皮贴和凡士林油纱用于甲床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 对160例(197指/趾)甲床损伤后患者进行创面换药护理,将创面使用美皮贴护理的设为观察组,使用凡士林油纱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并按常规治疗护理程序,对两种敷料揭去容易程度、揭去敷料时患者的疼痛程度、总换药时间、总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共计108指/趾中,创面敷料易揭去的为79指/趾,较易揭去的为25指/趾,不易揭去的为4指/趾;对照组共计89指(趾)中,创面敷科易揭去的为7指/趾,较易揭去的为19指/趾,不易揭去的为63指/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12.25,P<0.05);观察组共计108指/趾中,创面敷料揭去时Ⅰ~Ⅱ疼痛的为83指/趾,Ⅲ疼痛的为20指/趾,Ⅳ疼痛的为5指/趾;对照组共计89指/趾中,创面敷料揭去时Ⅰ~Ⅱ疼痛的为4指/趾,Ⅲ疼痛的为51指/趾,Ⅳ疼痛的为34指/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05.99,P<0.05).观察组换药对间为(11.50±4.80)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时间(29.60±7.60)min,有统计学意义(t=-22.81,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158.10±13.40)元,少于对照组(183.60±42.10)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结论 美皮贴用于甲床创面换药显著优于凡士林油纱,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蒋晓红;叶泽兵;李晓锋;杨俏兰;郝建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在进行医疗帮扶过程中,专家和医疗队需根据被帮扶对象的医疗条件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细化实施计划、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保持持续帮扶和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医疗帮扶不走于形式,达到真正的实效.
作者:熊观霞;张伟红;文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阐述了目前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从三个方面来改善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①通过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整体优化来提高教学质量;②通过探索多手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③通过建立药理学实验课成绩的综合评价体系来体现实验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作者:薛洁;王燕;蒋小岗;梁中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效果对比.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患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加心理指导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以及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6例,占86.67%,而30例改良组患者中对于护理满意的患者有29例,占96.67%,即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且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更好;两组满意程度和疾病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一定的了解后,积极地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
作者:蔡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自我院急诊内科门诊自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怠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68.7%,两组疗效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急诊内科治疗中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黄运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病例患者,女,21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于2010年5月21日入院.病例特点:患者20年前因发育差在当地医院诊查时发现心脏杂音,未予治疗,自幼发育及平时活动较同龄人稍差,活动量大时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伴口唇紫绀,无晕厥及蹲踞.当日为行手术治疗而入院.查体:T 36.5℃,P 108次/分,R 23次/分,BP 90/60 mm Hg,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L2-4可闻及Ⅲ/6 SM,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王国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对此三种疾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的10例血管周围间隙增宽、30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所有病例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依据三种脑内囊灶的发病部位及CT、MRI的表现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其中尤以MRI的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论 CT、MRI对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MRI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梁树生;罗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系统的麻醉前访视在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躁动及麻醉实施中患者配合情况.方法 择期外科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纽手术前一天由负责麻醉医师进行系统的麻醉前访视,B组不进行麻醉前访视.结果 A组所有患者均能很好地配合麻醉的实施,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躁动例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 麻醉前访视能够改善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降低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在麻醉期间的配合程度.
作者:苏娜;石力;毛振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采用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法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发生率、积液吸收时间、抽液次数及抽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积液吸收时间<10 d比例大于对照组,抽液次数少于对照组,抽液量大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腔积液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较好,显效快,并且可显著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
作者:武俊乔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