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英黄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郭朝光;陈丽娟

关键词:英黄胶囊, 盐酸小檗碱, HPLC
摘要:目的 建立英黄胶囊中盐酸小檗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18(4.6 mm × 250 mm,5.0 μm)Column+Agilent C18(4.6 mm × 20 mm,5.0 μm)Guard Cartridge色谱柱;流动相为0.033 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72:28);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2.4~96.0 μg/ml(r = 0.999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41%,RSD为0.88%.结论 方法简单且结果准确,可用于英黄胶囊的质量控制与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对急性绞榨性肠梗阻的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绞榨性肠梗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17例绞榨性肠梗阻(实验组)和17例单纯性肠梗阻(对照组)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榨性小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 绞榨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血性液体征象、气体征象、肠系膜征象、肠管壁征象.结论 血性液体征象、气体征象、肠系膜征象、肠管壁征象为诊断绞榨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

    作者:钟世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灌注驱动自主导航结肠镜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 现有的结肠镜检查通常痛苦,具有穿孔的风险,且十分依赖于内镜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以色列GI View公司研发的Aer-O-Scope,具有自主导航、自主推进的特点,检查无需依赖于内镜操作者技术.但是,Aer-O-Scope全结肠检查的成功率仅为83%.本研究改进Aer-O-Scope系统,以期提高全结肠检查成功率.方法 在Aer-O-Scope系统中,采用液体灌注代替气体灌注.Aer-O-Scope气囊呈蜂腰状,可紧贴肠壁.Aer-O-Scope气囊插入直肠后,注入肠腔的液体驱动Aer-O-Scope气囊不断前行.结果 灌注液体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液体不易从气囊与肠壁的缝隙漏出;通过适当改变患者的体位,灌注液体自身的重量对气囊形成推动力.肠内只需较小的灌注压,就能推动气囊顺利前行.结论 液体灌注驱动的自主导航结肠镜,有效提高全结肠检查成功率.

    作者:苏军凯;张鸣青;王爱民;张荔群;刘将;马桂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80例,分为临床路径组及对照组.临床路径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路径组的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冯晓芬;花霞;何剑;李涵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26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彩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左室肥厚组的LVef显著较高,E/A、E/A显著较低;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较重.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婷;王东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每日通过CCY-1磁刺激仪进行RTMS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两周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明显降低(2.2±1.7),对照组无显著变化(0.6±1.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压痛阈明显增加(2.47±1.03)Kg,对照组无显著变化(0.42±1.21)Kg,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血清β-内啡肽平均水平比治疗前增加(24.3±37.6)pg/mL;对照组平均增加(0.37±6.4)pg/mL(P=0.032).结论 RTMS可以缓解fMS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能通过增加血清β-内啡肽水平缓解fMS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李运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及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前常规行腹腔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结合术前B超、CT和/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所示的癌灶位置及分布情况,选择性探查膈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肋间动脉等.结果 41例肝外动脉供血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6例(39%),右膈下动脉13例(31.7%),左膈下动脉2例(4.9%),胃左动脉6例(14.6%),胃十二指肠动脉2例(4.9%),右肋间动脉2例(4.9%).肝外动脉供血支的超选择插管成功率为90.2%.随访6~24个月,生存时间1年以上者29例(70.7%),生存时间2年以上者20例(48.8%).结论 了解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点和形成机制,对于临床准确和彻底阻断肝癌多动脉供血,提高TACe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绍东;李俊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3例结肠息肉术中出血,生理盐水冲洗后,采用钛夹止血,1周后治愈.术后3个月随访,结肠息肉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电凝治疗结肠息肉临床疗效良好,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岑坚慈;吴伟键;何操活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Orem自理模式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82例造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Orem自理模式中的部份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每日护理造口所需时间、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Orem自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造口知识的掌握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恢复自信和正常的社会功能,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海红;黎少芳;袁玉明;黎凤凡;黄俊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鲑鱼降钙素针治疗腰椎压缩骨折6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鲑鱼降钙素针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67例,行PKP手术后常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每位患者VAS视觉评分,患椎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测得数值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9±1.1)分、(3.4±0.9)分和(2.7±0.8)分;患椎椎体高度分别为(14.9±4.1)mm、(20.6±3.1)mm和(21.2±3.4)mm;Cobb's角度分别为(27.9±8.2)°、(7.0±3.6)°和(6.7±3.3)°.术前、术后1天在VAS评分和患椎椎体高度经统计学处理,P<0.05;术后1天、术后3个月在Cobb's角度、患椎椎体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VAS评分上,术后1天、术后3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同时联合鲑鱼降钙素可以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颜海波;孟志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对比治疗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儿科手足口病患儿152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6~10 D后观察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有效率和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比率、血清心肌蛋白I恢复比率、咽拭子肠道病毒DNA检测转阴率等数据.结果 治疗组予以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毒唑治疗患儿.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上具有明显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丰强;吴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的研究

    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方法 对326例出院后三个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回访,根据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的六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药物治疗依从性、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血糖异常的处理等六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出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定期跟踪随访,能有效地提高老年糖尿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朱丽群;黄贤凤;任玲;王腊芳;袁国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 选择ACI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 Mg QN)及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 QN),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测量患者血浆LP-PLA2及血脂水平.另选择4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不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T=17.72,P<0.01);LP-PLA2与TC、LDL-C正相关;常规治疗组及大剂量组TC、LDL-C、LP-PLA2均下降,且大剂量组LDL-C及LP-PLA2下降较常规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 Mg/D)较常规剂量(20 Mg/D)更能够降低血脂及血浆LP-PLA2水平.

    作者:陈军;柯俊龙;萧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肺癌中重度疼痛120例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晚期肺癌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120例,按照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判断疼痛缓解程度,按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评定生活质量等指标,每24小时评定一次,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疼痛缓解率为93.75%,其中完全缓解59例(49%),明显缓解46例(38%),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头晕.结论 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中重度疼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应用方便;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甘雁妃;黎海阳;沈曼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一种基于工作站的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与软件设计

    心电监护系统应用的目的是在临床监护过程中,为医护人员提供被监护病人的心电信号信息,协助医护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各类医院临床科室必不可少的一种常用医疗系统.本文通过研究探索,完成了心电监护系统的系统架设,系统采用Windows环境下的C++软件设计,功能较强,给设计和修改带来一定的灵活性.

    作者:周翔;黄丽雅;吴宏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内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结果 门诊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猜疑、悲观等心理特征.结论 门诊护士必须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还要有心理学基础和交流技巧,以达到佳的护理及治疗效果.

    作者:周丽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05例青光眼手术,其中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40例,分析其发生程度及原因.结果 青光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概率为15.4%.患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病率与患者的术前眼压有密切关系,术前眼压<21 mm hg时,发病率为11.5%;眼压在22~35 mm hg时,发病率为41.3%,眼压>35 mm hg时,发病率为23.1%(P<0.05).与患者术前的疾病类型没有关系(P>0.05).结论 青光眼手术导致的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为19.5%,与患者术前眼压有相关性.

    作者:花文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慢性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方法 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咳嗽患者76例,男性34例,女性42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6.25±15.02)岁.采用辨证的中医个体化处理.结果 本组治疗时间5~14 D,平均7.5 D.治愈48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97.4%.结论 慢性咳嗽的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辨证思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松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红外耳温监护装置设计

    红外耳温监护装置采用热电堆红外温度传感器oTP-538u实现体温测量.本装置应用体积小、功耗低、高精度的单片仪器放大器AD620对温度信号进行放大.本装置功耗低、安全、使用方便而且能够实时监测被检测对象的体温变化并能够对异常体温进行报警,可用于婴幼儿体温的监护.

    作者:赵明龙;裴晓绪;郑天雷;唐鹤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椎体成形术操作技巧探讨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和总结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87例137个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男32例,女55例,年龄52~91岁,平均73岁;椎体骨折部位T3~L5;单个椎体54例,多个椎体33例,其中双椎21例,三椎8例,四椎3例,五椎1例;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 ML,胸椎3 ML以上,腰椎4.5 ML以上,平均4.8 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术后复查X-RAY观察骨水泥充盈渗透情况;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6~30个月),平均随访13.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7(8.7±0.9)到术后第2天1.6(1.6±0.7)和终随访时的1.7(1.7±0.5)(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61(61±4.8)到术后第2天20(20±2.7)和终随访时的21(21±3.1)(P<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无1例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6.9%.结论 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和足够的治疗剂量;不强调穿刺针尖到达椎体中线以免引起穿刺损伤;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重要的方法.

    作者:黄卫国;易军飞;白瑞飞;陈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如何做好病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医院计算机管理网络化、信息存储介质--光盘和IC卡等的应用及INTeRNeT的全球化发展,电子病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必然产物,是医院病历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但这还仅仅是电子病历应用的起步.如何充分发挥病案信息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管理、临床、教学、科研、疾病预防与保健、医疗保险、解决医疗纠纷等,值得我们去探讨.加强病案信息的管理开发,提高病案信息利用率,就能体现出病案管理的真正价值.

    作者:刘银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