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110例疗效观察

李国华;姜书成;关锡瑞

关键词:氯丙嗪, 粘液腺囊肿, 上皮衬里
摘要:目的 探讨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的效果.方法 对110例患者采用囊腔内注射氯丙嗪治疗,注射剂量一般0.1~0.3 ml.结果 总治愈率达90%.结论 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粘液腺囊肿,创伤小、痛苦小、疗效可靠,治疗后一般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感染性喉炎并Ⅲ度喉梗阻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感染性喉炎并Ⅲ度喉梗阻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科住院16例急性感染性喉炎并Ⅲ度喉梗阻,在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选用较正常年龄对应管号小1-2号的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结果 16例患者痊愈.结论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感染性喉炎并Ⅲ度喉梗阻中的应用,可避免气管切开,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作者:罗华清;罗海军;徐丽琼;李黎;刘慧贤;陈绮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学与血小板膜蛋白结构的改变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的关系血流变学变化与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P-selectin(P-选择素)的变化.方法 测定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变学,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a、P-selectin的表达水平,并与3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慢性肺心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5;P<0.001;P<0.001).肺心病组GPⅡb/Ⅲa、P-selectin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肺心组GPⅡb/Ⅲa、P-selectin与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粘度增加、血小板明显活化,其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流变学变化关系密切.

    作者:谭劼;张红雨;陈红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内侧副韧带加强重建后桡骨小头切除治疗青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报告应用侧副韧带修补重建并桡骨小头切除手术方式治疗青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共收治肘关节三联征损伤3例.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均为Ⅲ型.3例患者均行冠状突固定、肘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修补、内侧副韧带加强、重建并桡骨小头切除术,术后克氏针辅助固定肱尺关节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固定3周,然后拔除克氏针,去除石膏,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 3例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2例为良,1例为可.结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有桡骨小头粉碎骨折的青年患者,韧带及关节囊的重建异常重要,桡骨小头置换应当审慎,在确保韧带重建满意的情况下切除桡骨小头并未造成肘关节明显功能障碍.

    作者:张骞;吕凌燕;尚博;张劼;都芳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电力系统老年人大肠息肉内镜下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电力系统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发生特点.方法 通过对电力系统186例无症状老年人肠镜体检,76例发现结肠息肉,对息肉的内镜下特点及病理予以分析.结果 大肠息肉多发生于左半结直肠,以炎性息肉多见,与同期临床检查的老年人相比,供电系统老年人大肠息肉及多发息肉发生率高.结论 电力系统老年人大肠息肉发病率高,临床上无症状,部分有癌变倾向,因此定期行肠镜检查,有利于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及早期大肠癌的发现.

    作者:铁玉萍;谭劼;陈广华;郭惠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射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

    目的 评估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射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治疗,先给予新辅助化疗2周期,然后给予盆腔适形放疗,放疗过程中先后吸入高低浓度氧.对肿瘤部分缓解及复发患者行保留膀胱的手术.结果 肿瘤完全缓解率为71.0%(22/31),部分缓解率29.0%(9/31).9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接受了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4例复发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高-低氧吸入放疗为部分无法耐受或拒绝接受膀胱全切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衍伟;尹强;迟玉华;丁兆军;王丰松;安永恒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腹腔镜手术诊断并治疗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4例,术后随机分为3组:戈舍瑞林组(44例)术后第3天开始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此后每月1次;达那唑组(40例)术后第3天开始服达那唑0.2g,2次/d,两药均连用5~6个月;未用药组(40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戈舍瑞林组、达那唑组、未用药组有效率分别为86.56%、85.0%、55.0%;复发率分别为9.09%、15.0%、45.0%;妊娠率分别为56.56%、35%、5%.两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但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戈舍瑞林组、达那唑组肝损率分别为15.65%、5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内异症疗效确切,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且戈舍瑞林较达那唑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

    作者:游建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韩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症控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治疗已成为趋势,但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时机仍有争议.现回顾分析2006年9月到2009年8月本院胆源性胰腺炎行LC治疗58例的临床资料,就病例的选择和手术时机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世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6-磷酸果糖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FDP组)及对照组,连续治疗1~3个疗程,定期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检测细胞酶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NABA评分及细胞酶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DP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纳洛酮促进苏醒,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预后,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冯琦赟;郭贺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NO和NO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的关系,寻找表达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理想生物学标志.方法 应用比色法(colorimetric method)测定40例ACMP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并与38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ACMP组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NO-NOS系统水平异常在ACMP引起的缺血缺氧性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志勇;顾欣;王海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产妇DIC中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妇弥漫肉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并分析.方法 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产科DIC52例为DIC组,同期与本科健康体检的门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内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2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 P试验,进行比较并观察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DIC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检测内容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产妇患者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指标如D-D、PT、FDPAPTT等明显异常时,应特别警惕D IC的可能.如存在D IC的诱发因素和凝血、纤溶异常但尚未达到D IC的确诊标准,可能正处于D IC的前状态,应引起临床高度的重视,笔者的观察显示,联合D-D,FDP和APTT检测是早期诊断DIC的好策略.

    作者:许秀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健康教育对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其中30例作为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另30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效果显效率分别是86.6%和60%,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对颈椎病的预防与康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牛香群;丰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复合耳周带蒂软组织瓣修复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患者的护理

    目的 复合耳周带蒂软组织瓣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了探讨修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笔者做了相关的总结.方法 对8例鼻咽癌放疗后颞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在乳突根治术的同期采用耳后Palva瓣、带蒂颞肌筋膜瓣及外耳道皮瓣复合转移乳突术腔填塞术后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结果 5耳获得干耳(62.5%),无死骨再形成;2耳(25%)症状改善,术腔仍有感染,局限肉芽组织生长,无死骨再形成;1耳(12.5%)术腔填塞筋膜局部坏死及局灶游离死骨形成,定期换药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颞骨骨坏死治疗困难,应用耳周复合带蒂软组织瓣转移行术腔填塞术对解决乳突根治术后不干水、死骨再形成等术腔问题有较好的效果.结论 加强专科护理,落实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林海燕;陶朵;许耀东;刘和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年龄23~34岁,体质量60~80 kg,身高152~170 cm,ASA Ⅰ~Ⅱ级,无腰-硬联麻醉禁忌证,排除子痫、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0.75%罗哌卡因2 ml+芬太尼1 ml;B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因2 ml+芬太尼1 ml.

    作者:张彩霞;张祖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82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进行定期随访,对复发和未复发进行高危因素的分析和探讨.结果 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复发26例,总复发率31.7%.单纯手术组26例,局部复发14例,复发率53.84%;远处复发9例,复发率34.61%.手术+综合治疗组56例,局部复发9例,局部复发率16.07%;远处复发10例,远处复发率17.285%.结论 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复发与临床期别、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等有着密切关系.首次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7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14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780例和对照组700例,观察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和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护理干预组与干预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与护理干预组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取认真、详细、全面、系统的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饮酒等高危因素,使患者向疾病康复良性发展,减少冠心病突发事件的发生,增加了临床疗效.

    作者:常淑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orbit三维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应用微导管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并以Orbit压力解脱弹簧圈为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100.0%.其中100%栓塞26例(70.27%),95%栓塞6例(16.22%),90%栓塞3例(8.11%),80%和<80%栓塞各1例(5.40%).其中,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交叉部宽颈动脉瘤栓塞完毕拔除微导管时,弹簧圈移入载动脉瘤内导致载动脉部分闭塞,术后经抗凝治疗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或缺血,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orbit三维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有效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作者:李文;刘智;赵书生;付卯宏;刘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残胃癌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1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5年,确诊后存活时间为3个月~5年以上.未手术2例于3个月内死亡,手术后病例存活时间3个月~1年5例,1~3年10例,3年以上3例,5年以上者1例.存活2年以上者均为根治性手术病例.根治性手术后的病例均根据病情实施个体化化疗及综合性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改善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柳卫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痹康无糖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痹康无糖颗粒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休止角、成型性、载药量、吸湿率、临界相对湿度为考察指标,通过综合评分确定痹康无糖颗粒的佳成型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痹康无糖颗粒中次黄嘌呤的含量.结果 痹康无糖颗粒成型佳工艺为将β-CD包合物、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以1∶4∶8的比例混合,加3%L-HPC,95%乙醇为润湿剂.结论 优化工艺制备的痹康无糖颗粒外观、流动性均较好.

    作者:谢程;张兰杰;张炜煜;杨雪;李春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26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26例被误诊的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分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百日咳、肺门淋巴结核,误诊时间23 d~2年,中位时间309 d.误诊主要原因有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不详细,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没有试用支气管扩张药.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深对此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张丁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