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原因分析

王宏英;王大军;张艳霞;高宁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 适应证
摘要:目的 探讨已行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未实施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具体原因.方法 对78例患者经术前系统检查以及术前谈话后未实施手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78例中角膜屈光力较高16例(20.51%);圆锥角膜2例(2.56%);佳矫正视力<0.5的13例22眼(16.67%);对手术有顾虑12例(15.38%);眼底病变10例(12.82%);角膜厚度不足8例(10.26%);眼压高7例(8.97%);对疼痛恐惧6例(7.69%);度数不稳定4例(5.13%).结论 LASEK是一种选择性手术,必须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和医患沟通,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年龄23~34岁,体质量60~80 kg,身高152~170 cm,ASA Ⅰ~Ⅱ级,无腰-硬联麻醉禁忌证,排除子痫、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0.75%罗哌卡因2 ml+芬太尼1 ml;B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因2 ml+芬太尼1 ml.

    作者:张彩霞;张祖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原发性阑尾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 探讨阑尾原发性腺癌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阑尾原发性腺癌进行大体检查,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其中1例大体观察呈急性阑尾炎改变,光镜观察黏膜大部分被破坏,黏膜下及肌层内肿瘤呈腺管样结构浸润性生长,另1例阑尾切面腔内见一菜花样肿物,浸润性生长,外侵现象明显,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光镜观察为粘液腺癌并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两例免疫组化结果相同,表达广谱角蛋白(Ckpan)、低分子量角蛋白CK8/18、CK20、癌胚抗原(CEA),神经内分泌标记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CgA)、突触素(Syn)不表达.结论 原发性阑尾腺癌十分少见,症状无特异性,通过病理仔细检查,免疫组化分析及鉴别诊断方可确诊,值得临床与病理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亚;张冉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120例.结果 120例小儿肠套叠,低频超声检出112例,检出率93.3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119例,漏诊1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99.16%,11例超声提示肠坏死可能,手术后证实.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检出率高,彩色多普勒可间接提示肠套叠是否合并有肠坏死可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是目前临床早期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冼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0.3%罗哌卡因行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等手术中的应用

    自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笔者将0.3%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78例,应用于小儿阑尾炎,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及下肢等手术,取得了满意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孝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55例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口腔护理,其中25重症病例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出血情况,加强呼吸道和口腔护理,尤其是术后留置鼻腔气管插管病例,加强气管插管护理,保持气管通畅,正确指导饮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OSAH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颜少观;周彩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河津市5002例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河津市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使官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妇女远离疾病困扰.方法 对河津市2009年5002例农村35~59岁年龄的已婚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宫颈炎3093例,占61.84%;急性宫颈炎80例,占1.59%;宫颈不典型增生5例,占0.1%;宫颈癌14例,占0.28%;其他294例,占5.88%.宫颈癌高发于35~40岁已婚妇女.结论 宫颈疾病对农村妇女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展妇女宫颈癌检查是关注公共卫生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作者:卫梅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10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随访半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占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现2例皮下出血点,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合用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使用较安全,效果明显.

    作者:万玉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强直性脊柱炎铁蛋白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 ondyiltis,AS)患者的铁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0例活动期AS患者铁蛋白、各活动性指标(ESR、CRP)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分析40例活动期AS患者铁蛋白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AS患者铁蛋白、ESR、CRP、IgG、IgA明显增高(P<0.05或P<0.01),而IgM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铁蛋白与ESR、CRP明显正相关(P<0.05或P<0.01),与IgA、IgG、IgM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活动期AS患者出现了铁蛋白、IgA、IgG的升高,且铁蛋白的升高与ESR、CRP具有相关性,IgA、IgG的升高提示活动期AS患者存在免疫紊乱,提示铁蛋白可以作为反应AS疾病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其升高机制可能是由于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的免疫紊乱.

    作者:孔梅;邢长永;王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脑出血和新生隐球菌性脑膜脑炎1例(附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英文全称,SLE)的神经系统受累临床比较常见,多表现为精神异常、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但SLE合并脑出血和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病例罕见.本文报告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的SLE合并脑出血和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病例1例.

    作者:李海燕;陆正齐;胡学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00例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200例,以上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Ⅰ型36例中,治愈3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Ⅱ型74例患者中,治愈6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Ⅲ型19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8%.本组200例患者中,治愈18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9.0%.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效果与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锦文;黄艳冰;王璐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长脉冲1064 nm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

    目的 探讨应用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应用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285例,对鲜红斑痣、草莓样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痣及充血性增生瘢痕等皮肤血管性疾病,根据皮损的不同性质选定不同能量的光束进行照射,视情况重复治疗1~5次.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85例中,有效245例,有效率为85.9%,治愈153例,治愈率为53.7%,出现色素性改变52例(18.2%),均在数月至半年后恢复,遗留浅表性瘢痕10例(3.51%),增生性瘢痕2例(0.7%).结论 长脉冲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6-磷酸果糖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伍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FDP组)及对照组,连续治疗1~3个疗程,定期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检测细胞酶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NABA评分及细胞酶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DP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损伤,纳洛酮促进苏醒,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预后,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冯琦赟;郭贺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国产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9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常规内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败后加用国产奥曲肽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补充血容量、抗休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每12 h 1次、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入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洗胃和口服凝血酶,24 h无效,加用国产奥曲肽治疗,首剂奥曲肽0.1 mg静脉注射后,再以奥曲肽25 μg/h微泵维持,出血控制24 h后停用.结果 92例中82例在应用奥曲肽72 h内止血,有效止血率达89%,无效10例,不良反应少.结论 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且价格便宜,值得基层医院临床选用.

    作者:寇玉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戈舍瑞林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腹腔镜手术诊断并治疗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4例,术后随机分为3组:戈舍瑞林组(44例)术后第3天开始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此后每月1次;达那唑组(40例)术后第3天开始服达那唑0.2g,2次/d,两药均连用5~6个月;未用药组(40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戈舍瑞林组、达那唑组、未用药组有效率分别为86.56%、85.0%、55.0%;复发率分别为9.09%、15.0%、45.0%;妊娠率分别为56.56%、35%、5%.两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但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戈舍瑞林组、达那唑组肝损率分别为15.65%、5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内异症疗效确切,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且戈舍瑞林较达那唑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

    作者:游建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冠状位高分辨CT对副鼻窦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冠状位高分辨CT对副鼻窦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的副鼻窦CT表现,所有患者均为仰卧、冠状位扫描,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6 mm,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根据CT表现不同分为三个组,即解剖变异组、炎症组和肿瘤组.结果 解剖变异组55例118个部位,所有图像都能清晰显示解剖变异和鼻道窦口复合体等重要结构;炎症组70例,肿瘤组10例均被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HRCT对副鼻窦病变可以准确诊断,对窦壁和窦外的病变可以完整描述作出,HRCT应作为FESS术前常规检查,对设计手术方式、判断手术疗效和有无复发都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凯;洪国斌;殷放;齐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9例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39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骑跨大脑镰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9例,其中34例肿瘤Simposon Ⅰ级切除,3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Ⅳ级.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手术死亡1例,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如果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分期手术或者残留部分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 Ⅰ~V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作者:崔彦魁;王卿峰;韩东;夏国庆;宋伟;李东;张彦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对QSG7701细胞survivin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对QSG7701细胞survivin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探讨HCV NS3蛋白是否通过调节survivin的表达来参与对细胞凋亡的调控,进而参与HC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血清饥饿前后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血清饥饿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HCV NS3蛋白促进QSG7701细胞survivin的表达,血清饥饿诱导凋亡后,survivin表达降低,HCV NS3蛋白亦表现出促进survivin表达的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经血清饥饿诱导凋亡后,HCV NS3蛋白抑制凋亡.结论 HCV NS3蛋白可能通过促进QSG7701细胞surv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对HCV相关性肝癌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作者:孙树艳;梁粉花;胡宗江;戴翠华;沈培花;王玉;冯德云;刘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在186例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本科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186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6例和直视下胆囊切除组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两组在观察内容统计并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经严格的术前评估,谨慎选择病例,细致的手术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明显优于直视下胆囊切除术.

    作者:吴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分析

    目的 分析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探讨TGF-β1在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对27例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36例单纯骨折患者、32例单纯脑外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3、7、14 d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TGF-β1含量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对照.结果 骨折合并脑外伤组血清TGF-β1含量明显低于单纯骨折组及单纯脑外伤组(P<0.05);正常人血清TGF-β1含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纯骨折组与单纯脑外伤组血清TGF-β1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GF-β1可能在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TGF-β1的降低可能是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机制之一.

    作者:周远辉;唐向阳;吴定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常发生在颈椎骨折脱位之后,是一种特殊的脊髓即刻损伤,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21例,采用早期手术减压及术中冰水低温灌注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刚;刘俊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