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芳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前路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结果 本组41例患者术后神经损害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功能恢复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法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8例,D级10例,E级14例.术后CT复查椎管内无后移骨折块,容积扩大明显.术后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到0°~8°,平均4°,未见后凸加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使骨折彻底减压,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战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9例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以及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 ①病例组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病例组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男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同时存在甲状腺和性腺功能的紊乱.
作者:温盛霖;程敏锋;王厚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常规内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败后加用国产奥曲肽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补充血容量、抗休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每12 h 1次、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入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洗胃和口服凝血酶,24 h无效,加用国产奥曲肽治疗,首剂奥曲肽0.1 mg静脉注射后,再以奥曲肽25 μg/h微泵维持,出血控制24 h后停用.结果 92例中82例在应用奥曲肽72 h内止血,有效止血率达89%,无效10例,不良反应少.结论 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且价格便宜,值得基层医院临床选用.
作者:寇玉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慢性疾病.其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涉及的因素较多,可能与肠道感染、胃肠运动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障碍有关,为了进一步认识本病,笔者现就近年来IBS的病因作一统计分析.
作者:马俊;马娇康吉会;米奉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血流,病理微血管密度(MVD)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1例PTC内的血流信号,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max、RI与MVD的相关性及其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TC的血流检出率(97.68%)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5%)(连续校正x2=33.68,P<0.01),PTC的血流级别也显著高于腺瘤.(似然比值=43.13,P<0.01);PTC的Vmax(75.72±20.62),RI值(0.73±0.14)分别显著高于腺瘤的Vmax(33.80±4.15),RI值(0.35±0.06)(t'=17.74,P<0.01)(t'=19.53,P<0.01);PTC的MVD值(63.0±18.81)显著高于腺瘤的MVD值(15.73±5.137),(t'=23.39,P<0.0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76例PTC的MVD值(76.18±4.98)、Vmax(90.24±4.41)及RI(0.82±0.05)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5例PTC的MVD值(38.01±3.92)、Vmax(48.10±4.62)及RI(0.56±0.09)(t=-37.03,P<0.01;t=-42.37,P<0.01;t'=-16.03,P<0.01).而且,MVD与Vmax、MVD与RI和Vmax与RI明显正相关.(r=0.721,P<0.01;r=0.789,P<0.01;r=0.66,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TC的血流参数Vmax、RI与MVD呈正相关,两者一致性反映了PTC的血管生成特性,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互补性结合可为PTC术前、术后临床诊治,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曾志雄;陈一峰;王文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6 h后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神经功能逐渐恶化.该病占脑梗死的26%~43%,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关依达拉奉或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已有许多报道.为探讨二者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笔者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49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并与单用依达拉奉联治疗的患者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新;贺雪琴;贾平方;郭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患肠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肠镜检查是当前诊断与治疗肠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对此项检查都有一种恐惧感而难以接受[1].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高,整个过程给患者遗留的疼痛记忆比较少,从而提高了复查率,能使原本不舒服的肠镜检查操作变得更易于患者接受,且安全可靠,但在无痛肠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为了减少无痛肠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并且能够对老年患者进行安全舒适的无痛肠镜检查,笔者总结了本院自2006年以来的无痛肠镜检查26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强;叶太财;费江林;周良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20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自从本院开展了以糖尿病为主的科普宣教工作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入选的320例患者,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管理及患者自我保健预防的方法、技巧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大幅度提高,自觉地采用遵医行为,提高了对疾病的控制率.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加上针对性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始终,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身管理,对血糖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糖尿病肾病患者8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观察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同时给予缬沙坦80 mg/d,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24 h尿蛋白总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量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总量、血肌酐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总量、血肌酐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联合ARB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地控制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侯凤辉;吴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2000年3月的统计报告显示,每年卫生行业从业人员中被利器损伤者有60万~80万,护士是受伤害的主要群体[1].戴青梅[2]报告,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3%、74.06%和37.98%.可见,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3].
作者:于慧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对QSG7701细胞survivin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探讨HCV NS3蛋白是否通过调节survivin的表达来参与对细胞凋亡的调控,进而参与HC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血清饥饿前后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血清饥饿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HCV NS3蛋白促进QSG7701细胞survivin的表达,血清饥饿诱导凋亡后,survivin表达降低,HCV NS3蛋白亦表现出促进survivin表达的作用,效果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经血清饥饿诱导凋亡后,HCV NS3蛋白抑制凋亡.结论 HCV NS3蛋白可能通过促进QSG7701细胞surv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对HCV相关性肝癌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作者:孙树艳;梁粉花;胡宗江;戴翠华;沈培花;王玉;冯德云;刘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跌倒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伤害之一,是指人身体的任何部位意外地触及地面[1].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约1/3的人会发生跌倒,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跌倒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并可导致严重的生理心理或社会功能障碍,是老年人伤残死亡和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而如何做好老年人跌倒的评估及预防,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已成为老年伤害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综述如下.
作者:卫聪莉;赵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方法 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S-100、HMB-45、Male-A)进行观察.结果 肿瘤组织位于腮腺一侧,瘤组织呈推挤性边缘浸润至腮腺组织中,瘤细胞分布弥散,有窦样血管及少许纤维间质分隔,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异型明显,边缘区个别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及肿瘤间质内有棕黄褐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及Male-A强阳性;NSE、Vimentin弱阳性;LCA、CD15、CD30、Cytokeratin、EMA、Desmin、SMA、PLAP、Synapsin及ChromograninA均为阴性.结论 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组织起源尚有争议,可能起源腮腺导管甚或腺泡中DOPA阳性细胞.
作者:林宇静;王晓鸿;孔梅;曹婉维;苟新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查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两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第7、14天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14天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蔡力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5例喉镜直视下用气管插管钳将鼻咽部、口腔内卷曲的胃管夹准送入胃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全部205例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患者,在喉镜直视下均一次性插胃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 喉镜直视下用气管插管钳插胃管成功率高,较胃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胃管简单迅速,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于景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低氧可以诱发肺动脉高压,低氧环境下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肥大导致的血管重塑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肥大发生的原因、进程、以及如何抑制平滑肌的增生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NF-κB为研究目标,采用药物干预及基因敲除策略证明了NF-κB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被活化,而且NF-κB的抑制剂-穿心莲内酯具有延缓肺动脉高压进程的作用.
作者:王玉玖;王晶;李伟;董圣军;封赞祥;刘典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膀胱结石均一次碎石取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5~65 min.术后留置尿管1~2 d,无膀胱大出血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膀胱结石,通道大,生理盐水冲洗循环好,视野清楚,碎石取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膀胱损伤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民;牟华;魏永进;张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的效果.方法 对110例患者采用囊腔内注射氯丙嗪治疗,注射剂量一般0.1~0.3 ml.结果 总治愈率达90%.结论 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粘液腺囊肿,创伤小、痛苦小、疗效可靠,治疗后一般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华;姜书成;关锡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脑卒中合并P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本组PV并发脑梗死14例(14/19,73.4%),其中多发性脑梗死12例(12/14,85.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2/15,13.3%);脑出血2例(2/19,10.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1/19,5.3%).均符合PV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及血象、骨髓象的改变;②影像学检查显示脑梗死以多发小梗死灶多见(13/19,68.4%),常见于脑叶、基底节、内囊;脑出血的出血灶内密度不均匀,周边水肿明显;③本组采用静脉放血加小剂量化疗治疗,脑卒中痊愈7例,显著进步11例,无效1例.结论 脑卒中合并PV以脑梗死多见,其中又以多发性梗死为主,并发脑出血和SAH较少,采用静脉放血加小剂量化疗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张子斌;宋彦峰;陶伟;张文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本科自2005年开展利用YL-1血肿粉碎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血量>30 ml)患者207例,外科住院开颅手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均为6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
作者:宫旭海;肖岷;李雪松;杨彩云;周秀玉;段雪峰;王铁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