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罗淑颖

关键词:老年股骨骨折,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股骨骨折的相关护理当中的诸多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其相关防范的措施进行相应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不安全现象的7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同期进行护理的1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缺陷为主,占91.03%,其次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占88.46%;骨科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防护知识的来源以院内学习培训和自学为主,占93.33%,其次为同事间相互交流及外出进修学习,占80.00%.结论:临床人员应该加强对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眼压下行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在不同眼压下进行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眼压正常的原发性青光眼病患作为对照组,40例眼压较高的原发性青光眼病患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常规滤过手术,观察并分析两组病患的手术情况以及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患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病患术后5例有浅前房,3例有少量前房出血,4例眼压偏高,对照组病患术后4例有浅前房,2例出现少量前房出血,3例眼压偏高.全部病患经治疗后均好转,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眼压下,对原发性青光眼病患细致地进行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王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儿喘憋性肺炎运用硫酸镁联合氨溴索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在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硫酸镁联合氨溴索综合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3年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喘憋性肺炎患儿116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儿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两组分别5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同时结合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对比患儿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喘鸣音消失和心力衰竭以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喘憋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硫酸镁联合氨溴索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相关体征消失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常慧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从2011年启动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到全面实施意见的出台,说明家庭医生服务已成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各地实际,受医患双方欢迎的家庭医生制度迫在眉睫,也是进一步加强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需要.近年来,陆续推出了全科团队进万家、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困难群众签约服务等一系列特色工作,并运用于慢病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费学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96例疝气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9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有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的所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的情况、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97±7.42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25.89±10.61mL,平均住院时间为5.99±1.21d,手术后疼痛评分的均值为1.69±0.79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0.83%(10/48),复发率为4.17%(2/48);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4.52±9.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1.88±12.77mL,平均住院时间为8.96±0.91d,手术后疼痛评分均值为3.47±0.79分,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77.08%(37/48),复发率为18.75%(9/48);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切口恢复用时较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几率较小,手术后疼痛程度较轻,P<0.05,实验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葛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丙种球蛋白与常规抗病毒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常规抗病毒联合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方法:从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择86例,组别分类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组(43例)的治疗方式为阿昔洛韦,观察组(43例)的治疗方式为阿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比较疗效.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常规抗病毒和丙种球蛋白的联合治疗,可以将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借鉴价值较高.

    作者:王顺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甚至调节免疫的作用.该药物对于治疗顽固性皮肤性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疾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近几年来,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疾病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但治愈率高,同时患者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性疾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皮肤病性疾病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唐万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超声特征.方法:选取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原发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原发灶超声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形态、边界、与包膜关系、钙化、血流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结节的超声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曾俊杰;杜友红;林能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血清学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血清学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益气方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BNP、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86%(79/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7%(68/86),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BNP、CRP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韩维明;阎卫卿;原宏梅;田树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对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的影响.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组别分类按照管理方法进行,对照组(60例)的管理方法是传统管理,观察组(60例)的管理方法是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对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结果:在清晨血压、诊室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等指标上,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改善幅度显然比观察组差;干预前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幅度显然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结论:对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患者采用家庭医生责任制进行管理,可以将血压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上.

    作者:叶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析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对SCI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SCI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CI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高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泻散联合蒙托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腹泻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从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我们进行住院治疗的腹泻患儿中随机抽取160例,均匀分为两组,其中对实验组的80例患儿使用腹泻散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而对照组80例患儿仅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三天.比较了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使用腹泻散联合蒙托石散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使用借鉴.

    作者:张继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将患者分别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展开急救护理,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进行两组患者护理状况的分析.结果:比较两组的中毒消失状况、住院时间状况、死亡率状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救护理有效提升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率,适合展开较大规模的临床推广.

    作者:顾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高危型HPV检测,比较两种筛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显示,有59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诊断的符合率为81.9%;HPV检查检查的结果显示,高危型HPV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52例,诊断的符合率为72.2%.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颈液基细胞学对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应用高危型HPV检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潘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取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采取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具有显著意义,值得广泛应用和继续研究.

    作者:孟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在2016年~2017年期间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通过自由分组的方式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实验组患者通过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方法,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换药的次数、伤口愈合的时间以及异物留存等方面的数据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0%,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0%,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可以通过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来说,微创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的恢复时间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二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62例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的治疗组和42例的接受静滴更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消失、咽峡炎消退、ALT恢复正常以及淋巴结缩小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参照组为76.0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取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联合治疗的方案,临床症状恢复快,病程缩短明显,获取的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覃艺;邓燕艺;陈虹伊;马晓红;甘宁;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114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和满意度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总体临床效果较好,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成本,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术后并发症,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范方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两种根管治疗法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两种根管治疗法在隐裂性牙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科接诊的隐裂性牙髓炎病患6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两组:A组和B组各30例.A组实行一次性根管治疗,B甲组实行分次型根管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B组的80.0%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一次性根管疗法对隐裂性牙髓炎病患进行施治,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介入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诊断脑动静脉畸形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Onyx胶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中药组患者于手术前后各1周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EPCs)变化.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分析2组患者脑微出血、症状性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血清CRP[(19.98±2.78)mg/L比(12.35±2.09)mg/L,t=3.987]、IL-6[(22.95±4.90)pg/mL比(10.78±3.90)pg/mL,t=3.562]、MMP-9[(27.93±4.62)ug/L比(16.80±3.41)ug/L,t=2.762]水平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CRP[(20.87±2.56)mg/L比(19.90±2.11)mg/L,t=0.987]、IL-6[(23.07±3.75)pg/mL比(20.99±2.46)pg/mL,t=0.785]、MMP-9[(28.01±4.35)ug/L比(26.98±5.43)ug/L,t=0.8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循环血EPCs[(0.017±0.006)% 比(0.025±0.009)%,t=2.083],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GOS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脑微出血、症状性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可以下调体内炎性反应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提高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永刚;张春波;赵利民;褚瑞峰;邓树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卡维地络,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浓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衰衰合并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卡维地络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慧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