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亮;何慧霞;常俊佩;张兵兵;王蕾;李培云
目的 探讨通过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 .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原位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 行脾部分切除保留脾脏.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检查,均无脾萎缩及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前术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无血小板增多及易感染情况发生,脾脏的功能正常.结论 该方法 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尤其是对脾门损伤的患者,大大提高了保脾成功率,手术方法 安全,对降低脾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迟岳峰;安东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梅尼埃病是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较难根治.笔者自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期间,采用眩晕宁片配合西药治疗梅尼埃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莉;张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2月对2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17例,良7例,一般1例.结论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何彦国;陶杰;田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梗阻的急救处理方法 及原则.方法 对2004-2008年4月33例的上呼吸道梗阻急救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居多,31例,女性2例.病因分异物,炎症,外伤,烧伤等病例,均因上呼吸道阻塞而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或口咽通气道.结果 33例中两例因窒息,来院时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余急救成功.结论 及时建立有效通气,气管插管或/和气管切开是急救至宝.
作者:李海珍;冯振山;林月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白芨、凝血酶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白芨5 g、凝血酶500 u,1 次/6 h,生理盐水100 ml,调成糊状口服,30 min内不饮水.结果 经内镜检查评定,止血成功率平均36.5 h,有效率96.7%.结论 白芨、凝血酶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高效价廉、安全、方便等特点.
作者:王可美;王孝莲;吴桂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的(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通过肠内营养,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明显(P<0.05),营养前后免疫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保障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稳定性,防止细菌移位,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避免了因此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
作者:谢昭雄;孙卫江;黄振添;谢妙芳;许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32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组的7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吸烟、家族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高血压、血脂异常在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冠造结果 显示,多支病变多于单支、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弥漫性病变较多,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受累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作者:史红;刘传芬;陈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化疗的同时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化疗.结果 化疗后第15天,治疗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显著升高,31例骨髓增生活跃,3例增生低下,对照组仅8例增生活跃,22例增生低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有快速促进外周血细胞恢复,有效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梅舜喜;沈立云;马鸿雁;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的心电图(ECG)变化,探索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 记录260例介入封堵VSD术前后的ECG,据此分成术后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对照组),对发生完全性或重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儿及时营养心肌和减轻心肌水肿治疗,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结果 心律失常组82例(31.5%),对照组178例.心律失常组中4例(1.5%)为完全性或重度AVB.36例(13.8%)给予营养心肌等药物处理.两组VSD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年龄小,体质量轻(P<0.05),选用封堵器较对照组大(P<0.05).心率、QRS时限、PR间期、QT间期和VTc封堵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介入封堵术中和术后需密切注意ECG改变,避免选择过大封堵器.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二度AVB者,应尽早营养心肌治疗;完全性或重度AVB者,尽早安装临时起搏器.
作者:王慧深;李运泉;陈国桢;覃有振;李淑娟;李格丽;李渝芬;钱明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耐信(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 4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EAC)24例,耐信40 mg qd+阿莫西林1000 mg bid+克拉霉素500 mg bid三联1周;对照组(OAC)23例,应用奥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00 mg bid+克拉霉素500 mg bid三联4周,8周后复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8%,9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2.4%,9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和7.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耐信三联1周疗法可替代常规4周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作者:王雪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P-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P-CTPA检查影像作为试验组,采用头臂静脉靶血管示踪技术,对比剂20~30ml;另选择48例常规CTPA检查影像作为对照组,对比剂总量80~100 m.图像后处理运用薄层横断面、MPR、MIP及VR分别统计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栓子个数.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优秀率有显著性差异;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薄层横断面图像在显示细小动脉及其血栓、评价狭窄程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图像.结论 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图像肺动脉、静脉对比更好,对比剂用量大幅度减少,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师毅冰;储成凤;郝敬明;徐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取石术后出血的体会.方法 回顾和分析本院2001年2月应用肾切开取石术和微创经皮肾穿刺术治疗上尿路结石390例中并发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的16例资料.结果 16例患者,15例一次性治愈,1例行再次介入治疗后滞愈.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是肾取石术后大出血治疗的好方法 .
作者:邓立文;邓春华;涂响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级的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Ⅳ级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结果 Ⅰ级星形细胞瘤5例,轻微占位效应1例,信号均匀5例,无瘤内血管及出血,轻度增强4例,其中均匀3例,欠均匀1例;Ⅱ级46例,占位效应11例,较轻,信号均匀41例,瘤内血管9例,出血4例,均匀增强41例,其中均匀32例,欠均匀9例;Ⅲ~Ⅳ级16例,占位效应14例,信号不均匀15例,瘤内血管14例,9例出血,不均匀明显强化15例;信号不均、占位效应明显,瘤内血管6例及3例出血,呈不均匀明显强化.Ⅲ~Ⅳ级与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级的星形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性,不均匀信号和强化、瘤内血管及出血坏死对诊断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有帮助.
作者:王孟丽;王刚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现代外科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方法 .方法 对162例患者在准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行ERCP或MRCP检查.其指征为:近期有胰腺炎发作或黄疸史,肝功能异常,B超或CT示胆总管扩张或有结石者.结果 在此162例中,有157例发现结石并行EST或网篮取石成功,待胆管恢复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发现乳头狭窄或胆总管肿瘤,行EST,支架内引流或手术治疗.12例ERCP失败.结论 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策略为术前先行ERCP或MRCP+EST,取石成功后再行为佳策略.
作者:权红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5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椎X线平片,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结果 6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其颈椎弧弦距<7 mm、≥2 mm,占66.15%(43/6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或消失,其颈椎弧弦距<2 mm、>0,或为负值,占9.23%(6/65).结论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建军;周鹏;高雪梅;钟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有的效诊疗方法 及手术疗效的随访结果 ,以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认识.方法 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患者22例,就病理类型、术前检查结果 及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22例中,其中乳头状癌19例,滤泡状癌3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15例(68.2%),全部术后病理确诊.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2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10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5例.全组2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和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者,以乳头状癌多见,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彩超检查结合术中冰冻切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长其;闫仁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CT双期扫描的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6例,在注射造影剂后的30 s和120 s扫描,分别为早期和延迟期,对CT扫描的肿瘤层面行实质部分的密度测量.结果 CT表现为病灶大部分位于腮腺尾叶,大直径为2~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形态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分叶状.增强后可不均匀强化,早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比较平扫、早期及延迟期强化差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期CT扫描病灶在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囊状低密度部分无强化为腮腺腺淋巴瘤的特征表现.
作者:赵虹;潘恒;王艳;张翠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用前方牵引配合上颌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前牙反合治疗结束后对其骨组织的稳定性改变.方法 摄取矫治前(T1)及矫治结束时(T2)和2年后(T3)的X线头颅侧位片,使用WinCeph 8.0进行测量分析.并采用统计软件包对矫治前后以及矫治后2年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可以明显促进上颌生长,上颌长度增加,A点前移,下颌向顺时针旋转,上前牙唇倾,磨牙三类关系和前牙覆合、覆盖得到改善,三类骨面型得以纠正.矫治结束后2年,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上复发.结论 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前牙的覆合覆盖虽有复发,但仍有明显的改善,三类骨面型得以纠正,治疗期间可以通过适量的过矫治来补偿治疗之后的复发.
作者:唐旭炎;沈军;唐丽丽;刘世明;朱明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26例经单鼻孔蝶窦人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2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效果良好,肿瘤全切21例(80.8%),次全切4例(15.4.%),部分切除1例(4.8%).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肿瘤切除完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作者:苑来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自控镇静术在颈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颈部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PCS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人室后开放静脉,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告诉患者自控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用2%利多卡因加0.3%罗比卡因混合液行深浅颈丛阻滞,阻滞完成后接上PCS泵从静脉输注.对照组未用镇静药.镇静方法 采用丙泊酚1%生理盐水混合液.结果 丙泊酚组Ramsay评分、患者合作分数、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丙泊酚自控镇静术在颈丛麻醉中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手段.
作者:宋吉玲;张磊;赵念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