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22例诊疗分析

张长其;闫仁河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有的效诊疗方法 及手术疗效的随访结果 ,以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的认识.方法 选取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患者22例,就病理类型、术前检查结果 及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22例中,其中乳头状癌19例,滤泡状癌3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15例(68.2%),全部术后病理确诊.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2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10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5例.全组2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和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者,以乳头状癌多见,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癌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彩超检查结合术中冰冻切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喀什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疗效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充分而持久的恢复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再灌注.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疗法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我国目前医疗状况和患者的接受能力,溶栓治疗是我国AMI治疗的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手段.

    作者:胡晖;来力古吐米尔;牙生江吐逊;叶星原;热孜万古阿不来提;李兵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囊性纤维化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肺囊性纤维化的CT、HRCT表现及CT扫描对于确诊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所有影像学资料,复习8篇外文文献,并回顾性分析13例15岁以下经手术证实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表现,相互比较.结果 肺囊性纤维化,主要以支气管扩张及小叶性肺炎性改变为主,可累及肺的各个部分,但以双肺上叶,尤其是右肺上叶第五、六级支气管扩张、壁厚伴粘液栓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肺囊性纤维化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CT扫描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韩景奇;唐光健;王继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和骨髓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化疗的同时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化疗.结果 化疗后第15天,治疗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显著升高,31例骨髓增生活跃,3例增生低下,对照组仅8例增生活跃,22例增生低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有快速促进外周血细胞恢复,有效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梅舜喜;沈立云;马鸿雁;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心血管系统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MP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心肌抗体检查分析.结果 临床头昏乏力、心前区不适、胸闷、心律失常、心音低钝等症状、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发病1周内与发病2周后心功能异常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部分改变,但无明显心律失常.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存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异常,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干预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马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传统内科保守疗法效果.方法 70例脑出血患者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42例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率高,死亡率低.

    作者:李金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25例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25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临床较常见,病情较复杂,并发症多,治疗有一定难度;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低蛋白血症、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利尿等综合治疗,多数可达到较好疗效.结论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以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黄书亮;何慧霞;常俊佩;张兵兵;王蕾;李培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并分为:有CAS组44例,无CAS组40例;比较两组之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13个因素中是否存在差异;并了解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CAS组FPG、HNS、HOMA-IR、TC、TG、LDL、UA、FIB明显高于无CAS组;ISI明显低于无CAS组,P<0.01或P<0.05;LDL、HOMA-IR、FINS、TG为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IR是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姜丽杰;高政;孙文芳;宋妮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梭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性探讨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性及病理诊断.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对34例梭形细胞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梭形细胞肉瘤17例占50%,梭形细胞癌肉瘤10例占26.47%,梭形细胞癌5例占14.70%,其他诊断2例占9.83%.免疫组化31例表达Vim,21例表达CK,14例表达EMA、Actin,8例表达CD117、S-100,7例表达CEA、SM、CD34.CK与Vim同时表达18例,分别表达8例,Vim与CD117同时表达8例,仅CK、EMA、CEA表达3例.结论 不同部位的梭形细胞肿瘤,形态学有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同一梭形细胞肿瘤可有不同或相同抗体表达,不同类型梭形细胞肿瘤可有相同抗体表达,灶性表达非上皮组织来源肿瘤多由分化或转分化而来,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

    作者:雷伟华;谭敏华;刘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透视下复位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透视下闭合复位应用可吸收线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2例髌骨横行,纵行及粉碎型骨折患者,透视下复位,单纯应用1号PDS(普迪丝)可吸收线8字张力带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9例患者,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据冯宗权等膝功能综合评价标准,优35例,良4例.结论 透视复位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纵形闭合骨折,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满意疗效.

    作者:刘冰;楚倩;付蕊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拉米夫定、α干扰素、胸腺肽α1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不断进步,国内在针对乙型肝炎的基础、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临床应用价值仍然不甚令人满意.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应该是,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刘原杰;吴笛;李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2月对2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17例,良7例,一般1例.结论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何彦国;陶杰;田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白芨、凝血酶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白芨5 g、凝血酶500 u,1 次/6 h,生理盐水100 ml,调成糊状口服,30 min内不饮水.结果 经内镜检查评定,止血成功率平均36.5 h,有效率96.7%.结论 白芨、凝血酶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高效价廉、安全、方便等特点.

    作者:王可美;王孝莲;吴桂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32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组的7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吸烟、家族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高血压、血脂异常在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冠造结果 显示,多支病变多于单支、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弥漫性病变较多,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受累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作者:史红;刘传芬;陈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电改变及处理

    目的 分析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的心电图(ECG)变化,探索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 记录260例介入封堵VSD术前后的ECG,据此分成术后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对照组),对发生完全性或重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儿及时营养心肌和减轻心肌水肿治疗,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结果 心律失常组82例(31.5%),对照组178例.心律失常组中4例(1.5%)为完全性或重度AVB.36例(13.8%)给予营养心肌等药物处理.两组VSD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年龄小,体质量轻(P<0.05),选用封堵器较对照组大(P<0.05).心率、QRS时限、PR间期、QT间期和VTc封堵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介入封堵术中和术后需密切注意ECG改变,避免选择过大封堵器.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二度AVB者,应尽早营养心肌治疗;完全性或重度AVB者,尽早安装临时起搏器.

    作者:王慧深;李运泉;陈国桢;覃有振;李淑娟;李格丽;李渝芬;钱明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甲状腺肿瘤手术22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间22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6例行囊内手术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术后喉返神经损伤6例,其中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4例(2%);甲状腺癌囊内手术10例,1例喉返神经损伤(0.5%).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与非囊内手术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出血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P<0.01),10例行二次手术,复发率为4.5%(P<0.01).42例行非囊内手术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术后喉返神经损伤7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2%);8例行二次手术,复发率为4%.非囊内手术甲状腺癌4例,1例喉返神经损伤(0.5%).非囊内手术术后4例出血和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 遵循甲状腺肿瘤正确外科治疗原则是防止复发、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正修;兑丹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9例胃癌患者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29例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胃癌CT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软组织肿块,CT除了能检出病变外,还能显示腔外侵犯和转移情况.结论 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作者:林卓茂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脾部分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通过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 .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7年10月对原位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均采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 行脾部分切除保留脾脏.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检查,均无脾萎缩及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前术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无血小板增多及易感染情况发生,脾脏的功能正常.结论 该方法 行脾部分切除原位保留脾脏尤其是对脾门损伤的患者,大大提高了保脾成功率,手术方法 安全,对降低脾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迟岳峰;安东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126例临床研究

    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经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15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1例,女85例,年龄27~76岁,平均53岁.治疗前经B超、CT、MRCP、ERCP、T管造影等检查提示有胆道结石存在.其中肝外胆管结石99例,肝内胆管结石3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35例.

    作者:季予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反合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用前方牵引配合上颌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前牙反合治疗结束后对其骨组织的稳定性改变.方法 摄取矫治前(T1)及矫治结束时(T2)和2年后(T3)的X线头颅侧位片,使用WinCeph 8.0进行测量分析.并采用统计软件包对矫治前后以及矫治后2年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可以明显促进上颌生长,上颌长度增加,A点前移,下颌向顺时针旋转,上前牙唇倾,磨牙三类关系和前牙覆合、覆盖得到改善,三类骨面型得以纠正.矫治结束后2年,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上复发.结论 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前牙的覆合覆盖虽有复发,但仍有明显的改善,三类骨面型得以纠正,治疗期间可以通过适量的过矫治来补偿治疗之后的复发.

    作者:唐旭炎;沈军;唐丽丽;刘世明;朱明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测量乳腺实性病灶硬度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弹性成像用顺应性比值测定半定量测量乳腺实性病灶硬度的方法 .方法 对118例乳腺实性肿物患者共228个病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弹性成像图像后,利用超声仪器提供的顺应性比值测量方法 ,比较病灶与周围乳腺组织(不同深度,不同组织)的顺应性,从而获得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硬度比.结果 病灶同层乳腺组织为腺体的共176个,同层为脂肪的11个,同层二者均有的41个;病灶切面基本无腺体层可作为对照的5个,无脂肪层可作为对照的15个;以不同深度腺体层作为对照可获得不同的硬度比;分别以同层乳腺组织和浅层脂肪组织作为对照可获得不同的硬度比.结论 以病灶同层乳腺组织作为对照进行顺应性比较可以客观的反应病灶的硬度.

    作者:智慧;杨海云;文艳玲;肖晓云;欧冰;罗葆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