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李金钟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传统内科保守疗法效果.方法 70例脑出血患者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42例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率高,死亡率低.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5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椎X线平片,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结果 6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其颈椎弧弦距<7 mm、≥2 mm,占66.15%(43/6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或消失,其颈椎弧弦距<2 mm、>0,或为负值,占9.23%(6/65).结论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建军;周鹏;高雪梅;钟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拉米夫定、α干扰素、胸腺肽α1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不断进步,国内在针对乙型肝炎的基础、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临床应用价值仍然不甚令人满意.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应该是,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刘原杰;吴笛;李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负性情绪对股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负性情绪对股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十预的可能性.方法 41例股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精神心里表现.结果 41例股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4级者的SCL-90评分躯体化(1.25±0.53)、人际关系(1.25±0.05)、抑郁(1.38±0.47)、焦虑(1.29±0.32)、敌对(1.48±0.59)和精神病性(1.34±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5级者(t=2.136~2.363;P均<0.05).ROM<120°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ROM≥120°者(t=2.146~2.307;P均<0.05).ADL<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DL≥75分者(t=2.026~2.274;P<0.05).结论 股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能力、ROM和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陈坤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采用60Co体外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本组24例放射治疗前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再行放射治疗,经近1年追踪,尚无复发和死亡病例,远期疗效正在进一步追踪观察中.结论 本组24例结合文献分析,甲状腺癌宜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放射治疗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高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

    目的 总结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在呼吸道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笔者采用10种不同类型的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对24例呼吸道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姑息切除2例;手术近期死亡1例(4.17%);手术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5.00%;呼吸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51.6%,20.4%;3例良性肿瘤患者至今均生活良好.结论 灵活应用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钟锋;何家贤;陈桂荣;黄俊;钟文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骨转移灶治疗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在骨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利用价值.方法 给患者静脉推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925~1110 MBq,2~4 h行SPECT全身骨显像,如果发现一个患者在不同部位骨转移灶>3个,建议该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结果 各种癌症患者发生骨转移率达50%,特别是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骨转移率可达70%~85%.骨转移患者中有70%以上的有骨痛症状,广泛骨转移、顽固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和缓解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结论 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总有效率可达70%~80%,所以说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骨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邹金海;李春英;黄青霞;刘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传统内科保守疗法效果.方法 70例脑出血患者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42例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率高,死亡率低.

    作者:李金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现代外科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方法 .方法 对162例患者在准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行ERCP或MRCP检查.其指征为:近期有胰腺炎发作或黄疸史,肝功能异常,B超或CT示胆总管扩张或有结石者.结果 在此162例中,有157例发现结石并行EST或网篮取石成功,待胆管恢复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发现乳头狭窄或胆总管肿瘤,行EST,支架内引流或手术治疗.12例ERCP失败.结论 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策略为术前先行ERCP或MRCP+EST,取石成功后再行为佳策略.

    作者:权红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预防及其治疗.方法 收集本院于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对其原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催产素引产失败4例,胎膜早破3例,疤痕妊娠1例;所有病例均治愈,其中2例因反复阴道大量出血,经介入行子宫动脉栓塞而治愈.结论 试产时间长、胎膜早破以及疤痕子宫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晓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P-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P-CTPA检查影像作为试验组,采用头臂静脉靶血管示踪技术,对比剂20~30ml;另选择48例常规CTPA检查影像作为对照组,对比剂总量80~100 m.图像后处理运用薄层横断面、MPR、MIP及VR分别统计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栓子个数.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优秀率有显著性差异;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薄层横断面图像在显示细小动脉及其血栓、评价狭窄程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图像.结论 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图像肺动脉、静脉对比更好,对比剂用量大幅度减少,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师毅冰;储成凤;郝敬明;徐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肠溶胶囊口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肠溶胶囊(商品名:天晴甘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服用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肠溶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生产),3次/d,每次1.50 mg;对照组40例,服用甘利欣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生产),3次/d,每次150 mg.两组均服用8周.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ALT:复常38例,好转2例,AST:复常36例,好转4例.对照组ALT复常8例,好转30例,另有2例ALT反复升高.AST复常8例,好转30例,另有2例ALT反复升高.治疗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S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因其降酶疗效高,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等特点,为肝病患者提供了有效、方便的口服治疗药物.

    作者:李殿滨;周玉琴;董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阿魏酸钠加阿司匹林治疗女性灼口综合征的探讨

    目的 利用阿魏酸钠及阿司匹林改善女性灼口综合征患者的微循环,达到改善局部血液供应,改变局部组织及神经的代谢状况,从而减轻症状的目的 .方法 随机选择212例舌腹静脉曲张明显的女性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用阿魏酸钠加小剂量阿司匹林几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腔粘膜病学>的治疗方法 .均治疗2个月.观察统计效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期女性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阿魏酸钠加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绝经期女性微循环障碍性灼口综合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曾世鸿;刘本昭;钟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配合应用于胃镜检查时对循环、呼吸功能及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 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丙泊酚;B组合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C组合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麻黄碱.观察患者药物用量、苏醒时睁眼、对答和自行离去时间、循环呼吸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B、C组丙泊酚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呼之睁眼及自如对答时间比A组缩短(P<0.05),而C组患者白行离开时间要短于A、B两组(P<0.05);A、B两组患者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MAP均较检查前明显降低、HR减慢(P<0.05),而C组患者检查前、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MAP和HR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RR均减慢,SpO2降低(P<0.05);B、C组的注射部位疼痛及检查时肢体活动发生率比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伍用于丙泊酚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注射部位疼痛及检查时肢体活动发生率,但并不减轻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伍用则既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循环功能亦较稳定,但不能减轻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安学;董惠翔;刘玉春;杨兵;刘作坤;蔡云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前应用塞米松对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作用,以及其对产妇产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0月住院的妊娠小于36周先兆早产孕妇共216例,其中治疗组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HMD116例,对照组未予地塞米松预防HMD10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HMD发生率,死亡率,HMD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临床治愈时间,以及产妇产褥病率.结果 治疗组HMD发生率11,21%,死亡率0.86%,与对照组发生率29%,死亡率8%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MD患儿机械通气时间(50.56±12.83)h,临床治愈时间(7.06±1.34)d,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85.41±19.79)h,临床治愈时间(9.27±2.65)d比较亦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两组产妇产褥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HMD疗效显著,可减少HMD发生率,死亡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但并没有增加产褥病率的风险.

    作者:何燕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腔胃肠管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的(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通过肠内营养,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明显(P<0.05),营养前后免疫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保障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稳定性,防止细菌移位,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避免了因此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

    作者:谢昭雄;孙卫江;黄振添;谢妙芳;许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静脉持续泵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加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幼儿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20例.镇痛组用芬太尼0.5~2 μg/(kg·h)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对照组给予布洛芬5~8 mg/(kg·次).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01~0.2 mg/(kg·h)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或0.05~0.1 mg/(kg·次)间断静脉推注镇静.观察术后2、8、24、48 h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行Ramsay、Comfort评分;观察恶心、呕吐、心率及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2、8、24 h,两组Ramsay、Comfort评分差异显著(P<0.05),而48 h两组Ramsay、Comfort评分无显著差异.镇痛组20例患儿中有1例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数分钟后恢复.未用机械呼吸患儿用药期间未发现呼吸抑制、喉痉挛等不良反应.镇痛组、对照组无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应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注在婴幼儿先心术后早期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并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剑珲;洪婕;谢健玲;谢志伟;赵小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肌无力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肺癌46例误诊分析

    目的 对肌无力综合征(LES)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和文献复习.方法 搜集近10年间收治的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46例.其中小细胞肺癌34例,鳞癌5例,腺癌5例,瘢痕癌2例.年龄22~73岁,病程6~2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以肌无力综合征为首发症状就诊,肌无力症状表现各异.均有下肢肌肉的无力与疼痛.其中上睑下垂伴复视19例,呼吸困难23例,吞咽干食困难13例,腱反射休息时消失18例,肌电图在高频重复电刺激时波幅逐步递增者30例,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或弱阳性33例.结论 对肌无力为首发表现的疑似肺癌患者应加强随诊,常规行胸部X线,CT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检查.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心血管系统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MP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心肌抗体检查分析.结果 临床头昏乏力、心前区不适、胸闷、心律失常、心音低钝等症状、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发病1周内与发病2周后心功能异常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部分改变,但无明显心律失常.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存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异常,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干预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马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目的 介绍26例经单鼻孔蝶窦人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2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效果良好,肿瘤全切21例(80.8%),次全切4例(15.4.%),部分切除1例(4.8%).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肿瘤切除完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作者:苑来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体术后高眼压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52例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眼内压变化及视力、角膜、前房、人工晶体情况加以观察.18例(11.84%)术后第1天眼压大于21 mm Hg.将眼内压升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给予降低眼内压的治疗,另一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术后高眼压患者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术后3 d内眼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眼压升高是人工晶体术后早期暂时性并发症,虽然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对无危险因素的眼没有造成视功能损害.虽然如此,在临床中遇到术后高眼压患者也不能忽视.

    作者:刘静薇;王鑫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