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临床分析

马为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心血管系统损害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心血管系统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MP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心肌抗体检查分析.结果 临床头昏乏力、心前区不适、胸闷、心律失常、心音低钝等症状、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发病1周内与发病2周后心功能异常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部分改变,但无明显心律失常.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存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异常,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干预治疗,预后良好.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呼吸道梗阻的急救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梗阻的急救处理方法 及原则.方法 对2004-2008年4月33例的上呼吸道梗阻急救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居多,31例,女性2例.病因分异物,炎症,外伤,烧伤等病例,均因上呼吸道阻塞而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或口咽通气道.结果 33例中两例因窒息,来院时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余急救成功.结论 及时建立有效通气,气管插管或/和气管切开是急救至宝.

    作者:李海珍;冯振山;林月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

    目的 总结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在呼吸道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笔者采用10种不同类型的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对24例呼吸道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姑息切除2例;手术近期死亡1例(4.17%);手术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5.00%;呼吸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51.6%,20.4%;3例良性肿瘤患者至今均生活良好.结论 灵活应用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钟锋;何家贤;陈桂荣;黄俊;钟文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测量乳腺实性病灶硬度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弹性成像用顺应性比值测定半定量测量乳腺实性病灶硬度的方法 .方法 对118例乳腺实性肿物患者共228个病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弹性成像图像后,利用超声仪器提供的顺应性比值测量方法 ,比较病灶与周围乳腺组织(不同深度,不同组织)的顺应性,从而获得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硬度比.结果 病灶同层乳腺组织为腺体的共176个,同层为脂肪的11个,同层二者均有的41个;病灶切面基本无腺体层可作为对照的5个,无脂肪层可作为对照的15个;以不同深度腺体层作为对照可获得不同的硬度比;分别以同层乳腺组织和浅层脂肪组织作为对照可获得不同的硬度比.结论 以病灶同层乳腺组织作为对照进行顺应性比较可以客观的反应病灶的硬度.

    作者:智慧;杨海云;文艳玲;肖晓云;欧冰;罗葆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5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椎X线平片,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结果 6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其颈椎弧弦距<7 mm、≥2 mm,占66.15%(43/6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或消失,其颈椎弧弦距<2 mm、>0,或为负值,占9.23%(6/65).结论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建军;周鹏;高雪梅;钟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66例经临床和B超、腹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者,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PVA,或平阳霉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栓塞后1、3、6、12、18、24个月定期复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6例子宫腺肌病TUAE术有效率90%,TUAE栓塞后综合征、膀胱刺激症6例(9.09%),胃肠道反应10例(15.15%),阴道少量流血9例(13.63%),宫颈部缺血性坏死3例(4.54%),小阴唇溃疡1例(1.51%).TUAE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经对症或特殊处理恢复正常.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可观,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是可防治的.

    作者:李高文;刘素云;陈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80例,T2DM患者162例;将T2DM分为A、B组:A组为单纯T2DM患者组81例、B组为T2DM大血管病变组81例;测定各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的hs-CRP、IL-6、TNF-α、I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的hs-CRP、IL-6、TNF-α、IR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2DM患者组.T2DM组患者hs-CRP、IL.6、TNF-α与IR均呈正相关.结论 炎性反应与胰岛素抵抗同步存在,而且与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炎症因子能较好的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胰岛素抵抗程度.

    作者:蒋晓真;顾哲;周斌;朱震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126例临床研究

    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经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15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1例,女85例,年龄27~76岁,平均53岁.治疗前经B超、CT、MRCP、ERCP、T管造影等检查提示有胆道结石存在.其中肝外胆管结石99例,肝内胆管结石3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35例.

    作者:季予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选择50例寻常痤疮患者中,炎性丘疹型22例,脓疱丘疹型16例,粉刺型(黑头及白头)12例.采用局部外用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4周.结果 50例寻常痤疮,治愈17例(34.0%),显效21例(42.0%),好转7例(14.0%),无效5例(10.0%),有效率76.0%.结论 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刘健;刘莉;李蕾;李艳;徐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白芨、凝血酶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白芨5 g、凝血酶500 u,1 次/6 h,生理盐水100 ml,调成糊状口服,30 min内不饮水.结果 经内镜检查评定,止血成功率平均36.5 h,有效率96.7%.结论 白芨、凝血酶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高效价廉、安全、方便等特点.

    作者:王可美;王孝莲;吴桂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全部经螺旋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表面遮盖法及CT仿真支气管镜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结果 气管、支气管异物43例,其中:气管内8例,右侧支气管19例,左侧支气管16例,螺旋CT全部直接显示其本身及所在段支气管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间接征象,螺旋CT检出率100%.结论 螺旋CT能直接显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对手术定位,指导直接喉镜、硬性支气管镜取异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永干;姚金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股沟疝平塞组合补片修补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腹股沟疝平塞组合补片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5例平塞组合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95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随机、前瞻性分析比较.结果 在腹股沟区异物感、疼痛和硬块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方面,平塞组合补片组合明显低于疝环充填式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塞组合补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黄时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采用60Co体外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本组24例放射治疗前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再行放射治疗,经近1年追踪,尚无复发和死亡病例,远期疗效正在进一步追踪观察中.结论 本组24例结合文献分析,甲状腺癌宜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放射治疗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高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透视下复位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透视下闭合复位应用可吸收线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2例髌骨横行,纵行及粉碎型骨折患者,透视下复位,单纯应用1号PDS(普迪丝)可吸收线8字张力带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9例患者,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据冯宗权等膝功能综合评价标准,优35例,良4例.结论 透视复位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纵形闭合骨折,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满意疗效.

    作者:刘冰;楚倩;付蕊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传统内科保守疗法效果.方法 70例脑出血患者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42例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率高,死亡率低.

    作者:李金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反合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用前方牵引配合上颌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前牙反合治疗结束后对其骨组织的稳定性改变.方法 摄取矫治前(T1)及矫治结束时(T2)和2年后(T3)的X线头颅侧位片,使用WinCeph 8.0进行测量分析.并采用统计软件包对矫治前后以及矫治后2年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可以明显促进上颌生长,上颌长度增加,A点前移,下颌向顺时针旋转,上前牙唇倾,磨牙三类关系和前牙覆合、覆盖得到改善,三类骨面型得以纠正.矫治结束后2年,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上复发.结论 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前牙的覆合覆盖虽有复发,但仍有明显的改善,三类骨面型得以纠正,治疗期间可以通过适量的过矫治来补偿治疗之后的复发.

    作者:唐旭炎;沈军;唐丽丽;刘世明;朱明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9例胃癌患者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29例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胃癌CT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软组织肿块,CT除了能检出病变外,还能显示腔外侵犯和转移情况.结论 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作者:林卓茂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现代外科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方法 .方法 对162例患者在准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行ERCP或MRCP检查.其指征为:近期有胰腺炎发作或黄疸史,肝功能异常,B超或CT示胆总管扩张或有结石者.结果 在此162例中,有157例发现结石并行EST或网篮取石成功,待胆管恢复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发现乳头狭窄或胆总管肿瘤,行EST,支架内引流或手术治疗.12例ERCP失败.结论 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策略为术前先行ERCP或MRCP+EST,取石成功后再行为佳策略.

    作者:权红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级的对照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分级的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Ⅳ级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结果 Ⅰ级星形细胞瘤5例,轻微占位效应1例,信号均匀5例,无瘤内血管及出血,轻度增强4例,其中均匀3例,欠均匀1例;Ⅱ级46例,占位效应11例,较轻,信号均匀41例,瘤内血管9例,出血4例,均匀增强41例,其中均匀32例,欠均匀9例;Ⅲ~Ⅳ级16例,占位效应14例,信号不均匀15例,瘤内血管14例,9例出血,不均匀明显强化15例;信号不均、占位效应明显,瘤内血管6例及3例出血,呈不均匀明显强化.Ⅲ~Ⅳ级与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级的星形细胞瘤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性,不均匀信号和强化、瘤内血管及出血坏死对诊断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有帮助.

    作者:王孟丽;王刚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等离子小儿腺样体切除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应用等离子技术切除肥大腺样体的疗效.方法 对61例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OSAHS和慢性鼻-鼻窦炎的患儿在鼻内镜直视下行等离子性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并辅以鼓膜穿刺、扁桃体切除、上颌窦穿刺等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21例(41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20例痊愈,1例未愈;25例OSAHS和15例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均痊愈.结论 鼻内镜下应用等离子技术切除腺样体具有视野清楚、创伤小、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是一种较先进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建峰;王英;吴建华;王会河;贾玉芬;王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心血管系统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MP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心肌抗体检查分析.结果 临床头昏乏力、心前区不适、胸闷、心律失常、心音低钝等症状、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发病1周内与发病2周后心功能异常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部分改变,但无明显心律失常.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存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异常,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干预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马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