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张建军;周鹏;高雪梅;钟辉

关键词:颈椎, 生理曲度, X线平片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5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椎X线平片,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结果 6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其颈椎弧弦距<7 mm、≥2 mm,占66.15%(43/6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或消失,其颈椎弧弦距<2 mm、>0,或为负值,占9.23%(6/65).结论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临床意义

    目的 动态观察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18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随机分为ICP监测组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组,根据监测结果 ,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①ICP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CP监测组疗效优于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作者:谭卫国;王文华;朱胜强;金雪刚;张勇;陈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体会

    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是极其严重而紧迫的临床征象,需要术中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处理.而处理措施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回顾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21例.对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尹志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1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2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和甲硝唑局部用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第1个疗程结束,乳酸菌阴道胶囊组痊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93.33%;甲硝唑组痊愈率为48.08%,总有效率为82.69%.第2个疗程结束,乳酸菌阴道胶囊组痊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100%,甲硝唑组痊愈率为40.74%,总有效率为66.67%.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对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显著,长期应用优于甲硝唑.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利;杨秀群;莫西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囊性纤维化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肺囊性纤维化的CT、HRCT表现及CT扫描对于确诊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所有影像学资料,复习8篇外文文献,并回顾性分析13例15岁以下经手术证实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表现,相互比较.结果 肺囊性纤维化,主要以支气管扩张及小叶性肺炎性改变为主,可累及肺的各个部分,但以双肺上叶,尤其是右肺上叶第五、六级支气管扩张、壁厚伴粘液栓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肺囊性纤维化的CT表现较有特征性,CT扫描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韩景奇;唐光健;王继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管引流治疗拔T管后胆漏7例报告

    胆道外科手术常需放置T型管引流,术后拔除T型管时偶有胆漏发生,若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本院对2003年至2007年发生胆漏的7例患者采用三管引流保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锡禄;邵玉娟;刘秀珍;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采用60Co体外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 本组24例放射治疗前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再行放射治疗,经近1年追踪,尚无复发和死亡病例,远期疗效正在进一步追踪观察中.结论 本组24例结合文献分析,甲状腺癌宜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放射治疗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高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中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随机分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连续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8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人数10例,10例无效,治疗组总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4周后治疗组血清SB、AST、PTA、AKP、γ-GT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1、P<0.05、P<0.05).HBV-DNA 2周后下降明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BV-DNA 9例转阴,4周后15例转阴,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具有明显的抑制HBV复制、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钟基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P-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P-CTPA检查影像作为试验组,采用头臂静脉靶血管示踪技术,对比剂20~30ml;另选择48例常规CTPA检查影像作为对照组,对比剂总量80~100 m.图像后处理运用薄层横断面、MPR、MIP及VR分别统计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栓子个数.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优秀率有显著性差异;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薄层横断面图像在显示细小动脉及其血栓、评价狭窄程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图像.结论 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图像肺动脉、静脉对比更好,对比剂用量大幅度减少,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师毅冰;储成凤;郝敬明;徐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静脉持续泵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加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幼儿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20例.镇痛组用芬太尼0.5~2 μg/(kg·h)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对照组给予布洛芬5~8 mg/(kg·次).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01~0.2 mg/(kg·h)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或0.05~0.1 mg/(kg·次)间断静脉推注镇静.观察术后2、8、24、48 h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行Ramsay、Comfort评分;观察恶心、呕吐、心率及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2、8、24 h,两组Ramsay、Comfort评分差异显著(P<0.05),而48 h两组Ramsay、Comfort评分无显著差异.镇痛组20例患儿中有1例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数分钟后恢复.未用机械呼吸患儿用药期间未发现呼吸抑制、喉痉挛等不良反应.镇痛组、对照组无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应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注在婴幼儿先心术后早期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并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剑珲;洪婕;谢健玲;谢志伟;赵小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喉罩在无痛纤支镜诊疗技术中的运用

    目的 比较两种目前常用的辅助通气方法 在无痛纤支镜诊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寻找一种简便、安全、实用的通气方法 ,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方法 6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均采用先表面麻醉后再静脉麻醉,Ⅰ组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Ⅱ组用喉罩(LMA)置人.结果 二组受检者麻醉诱导平稳,检查中无明显呛咳、憋气、体动.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方面Ⅱ组比Ⅰ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喉罩法不占气道,粘膜刺激小,苏醒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是目前无痛纤支镜诊疗中较为理想的通气方法 .

    作者:康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负性情绪对股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负性情绪对股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十预的可能性.方法 41例股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精神心里表现.结果 41例股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4级者的SCL-90评分躯体化(1.25±0.53)、人际关系(1.25±0.05)、抑郁(1.38±0.47)、焦虑(1.29±0.32)、敌对(1.48±0.59)和精神病性(1.34±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5级者(t=2.136~2.363;P均<0.05).ROM<120°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ROM≥120°者(t=2.146~2.307;P均<0.05).ADL<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DL≥75分者(t=2.026~2.274;P<0.05).结论 股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能力、ROM和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陈坤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腔胃肠管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的(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通过肠内营养,患者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明显(P<0.05),营养前后免疫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保障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稳定性,防止细菌移位,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避免了因此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

    作者:谢昭雄;孙卫江;黄振添;谢妙芳;许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甲状腺肿瘤手术22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间22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6例行囊内手术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术后喉返神经损伤6例,其中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4例(2%);甲状腺癌囊内手术10例,1例喉返神经损伤(0.5%).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与非囊内手术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出血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P<0.01),10例行二次手术,复发率为4.5%(P<0.01).42例行非囊内手术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术后喉返神经损伤7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2%);8例行二次手术,复发率为4%.非囊内手术甲状腺癌4例,1例喉返神经损伤(0.5%).非囊内手术术后4例出血和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 遵循甲状腺肿瘤正确外科治疗原则是防止复发、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正修;兑丹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方法 .方法 超声显示输尿管各段纵切面、横切面可发现其内强回声团,后伴声影.结果 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以输尿管上、下段较易显示,中段较难显示.结论 超声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简便、准确、有效,是首选方法.

    作者:赵丽珍;应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拉米夫定、α干扰素、胸腺肽α1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不断进步,国内在针对乙型肝炎的基础、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临床应用价值仍然不甚令人满意.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应该是,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刘原杰;吴笛;李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配合应用于胃镜检查时对循环、呼吸功能及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 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丙泊酚;B组合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C组合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麻黄碱.观察患者药物用量、苏醒时睁眼、对答和自行离去时间、循环呼吸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B、C组丙泊酚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呼之睁眼及自如对答时间比A组缩短(P<0.05),而C组患者白行离开时间要短于A、B两组(P<0.05);A、B两组患者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MAP均较检查前明显降低、HR减慢(P<0.05),而C组患者检查前、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MAP和HR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RR均减慢,SpO2降低(P<0.05);B、C组的注射部位疼痛及检查时肢体活动发生率比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伍用于丙泊酚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注射部位疼痛及检查时肢体活动发生率,但并不减轻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伍用则既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循环功能亦较稳定,但不能减轻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安学;董惠翔;刘玉春;杨兵;刘作坤;蔡云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电改变及处理

    目的 分析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的心电图(ECG)变化,探索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 记录260例介入封堵VSD术前后的ECG,据此分成术后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对照组),对发生完全性或重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儿及时营养心肌和减轻心肌水肿治疗,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结果 心律失常组82例(31.5%),对照组178例.心律失常组中4例(1.5%)为完全性或重度AVB.36例(13.8%)给予营养心肌等药物处理.两组VSD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年龄小,体质量轻(P<0.05),选用封堵器较对照组大(P<0.05).心率、QRS时限、PR间期、QT间期和VTc封堵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介入封堵术中和术后需密切注意ECG改变,避免选择过大封堵器.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二度AVB者,应尽早营养心肌治疗;完全性或重度AVB者,尽早安装临时起搏器.

    作者:王慧深;李运泉;陈国桢;覃有振;李淑娟;李格丽;李渝芬;钱明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9例胃癌患者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29例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胃癌CT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软组织肿块,CT除了能检出病变外,还能显示腔外侵犯和转移情况.结论 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作者:林卓茂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麻醉期间对声带息肉摘除术中血压升高的处理

    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置入支撑喉镜显露声门是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常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偶尔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主要为交感神经反应.近年来笔者在麻醉中采用硝酸甘油或拉贝洛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达到了血压平稳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军;南再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贫血患者15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贫血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有效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例老年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54例,巨幼性贫血27例,溶血性贫血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再障8例,慢性病贫血9例,白血病4例,骨髓增殖性病2例.结论 老年贫血患者病因复杂,需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作者:钟亚平;黄晶;薛延廷;张艳丽;刘农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