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李晓蓉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 切口感染,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预防及其治疗.方法 收集本院于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对其原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催产素引产失败4例,胎膜早破3例,疤痕妊娠1例;所有病例均治愈,其中2例因反复阴道大量出血,经介入行子宫动脉栓塞而治愈.结论 试产时间长、胎膜早破以及疤痕子宫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2月对2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17例,良7例,一般1例.结论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何彦国;陶杰;田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评价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CT双期扫描的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6例,在注射造影剂后的30 s和120 s扫描,分别为早期和延迟期,对CT扫描的肿瘤层面行实质部分的密度测量.结果 CT表现为病灶大部分位于腮腺尾叶,大直径为2~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形态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分叶状.增强后可不均匀强化,早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比较平扫、早期及延迟期强化差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期CT扫描病灶在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囊状低密度部分无强化为腮腺腺淋巴瘤的特征表现.

    作者:赵虹;潘恒;王艳;张翠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定位行神经阻滞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好,已经广泛应用于上下肢手术.笔者对52例单侧大隐静脉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

    目的 总结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在呼吸道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笔者采用10种不同类型的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对24例呼吸道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姑息切除2例;手术近期死亡1例(4.17%);手术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5.00%;呼吸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51.6%,20.4%;3例良性肿瘤患者至今均生活良好.结论 灵活应用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呼吸道肿瘤,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钟锋;何家贤;陈桂荣;黄俊;钟文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9例胃癌患者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29例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胃癌CT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软组织肿块,CT除了能检出病变外,还能显示腔外侵犯和转移情况.结论 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作者:林卓茂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25例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25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临床较常见,病情较复杂,并发症多,治疗有一定难度;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低蛋白血症、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利尿等综合治疗,多数可达到较好疗效.结论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以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黄书亮;何慧霞;常俊佩;张兵兵;王蕾;李培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检测

    尿酸是体内嘌呤类物质的代谢产物,近年来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观察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动态改变,探讨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秀珍;杨秀丽;张卫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全部经螺旋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表面遮盖法及CT仿真支气管镜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结果 气管、支气管异物43例,其中:气管内8例,右侧支气管19例,左侧支气管16例,螺旋CT全部直接显示其本身及所在段支气管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间接征象,螺旋CT检出率100%.结论 螺旋CT能直接显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对手术定位,指导直接喉镜、硬性支气管镜取异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永干;姚金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拉米夫定、α干扰素、胸腺肽α1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不断进步,国内在针对乙型肝炎的基础、临床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临床应用价值仍然不甚令人满意.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应该是,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刘原杰;吴笛;李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负性情绪对股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负性情绪对股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十预的可能性.方法 41例股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精神心里表现.结果 41例股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4级者的SCL-90评分躯体化(1.25±0.53)、人际关系(1.25±0.05)、抑郁(1.38±0.47)、焦虑(1.29±0.32)、敌对(1.48±0.59)和精神病性(1.34±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5级者(t=2.136~2.363;P均<0.05).ROM<120°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ROM≥120°者(t=2.146~2.307;P均<0.05).ADL<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DL≥75分者(t=2.026~2.274;P<0.05).结论 股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能力、ROM和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陈坤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中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随机分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连续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人数18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人数10例,10例无效,治疗组总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4周后治疗组血清SB、AST、PTA、AKP、γ-GT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1、P<0.05、P<0.05).HBV-DNA 2周后下降明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BV-DNA 9例转阴,4周后15例转阴,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具有明显的抑制HBV复制、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钟基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选择50例寻常痤疮患者中,炎性丘疹型22例,脓疱丘疹型16例,粉刺型(黑头及白头)12例.采用局部外用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4周.结果 50例寻常痤疮,治愈17例(34.0%),显效21例(42.0%),好转7例(14.0%),无效5例(10.0%),有效率76.0%.结论 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刘健;刘莉;李蕾;李艳;徐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并分为:有CAS组44例,无CAS组40例;比较两组之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13个因素中是否存在差异;并了解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CAS组FPG、HNS、HOMA-IR、TC、TG、LDL、UA、FIB明显高于无CAS组;ISI明显低于无CAS组,P<0.01或P<0.05;LDL、HOMA-IR、FINS、TG为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IR是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姜丽杰;高政;孙文芳;宋妮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及效果

    目的 探讨跖跗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观察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治疗经过和疗效,并对侧足跖X线摄片进行比较对照,术后随访2~11年.结果 12例患者中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11个关节;切开、复位、部分关节融合内固定4例10个关节,除所有病例患足不同程度变短外,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结论 陈旧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选择手术治疗是必然的,术后管理和功能活动尤其重要.

    作者:张彦昌;堐宝刚;李小东;杜雄伟;范婷;李保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5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椎X线平片,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结果 6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其颈椎弧弦距<7 mm、≥2 mm,占66.15%(43/6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或消失,其颈椎弧弦距<2 mm、>0,或为负值,占9.23%(6/65).结论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建军;周鹏;高雪梅;钟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P-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P-CTPA检查影像作为试验组,采用头臂静脉靶血管示踪技术,对比剂20~30ml;另选择48例常规CTPA检查影像作为对照组,对比剂总量80~100 m.图像后处理运用薄层横断面、MPR、MIP及VR分别统计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栓子个数.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优秀率有显著性差异;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薄层横断面图像在显示细小动脉及其血栓、评价狭窄程度方面优于其他重建图像.结论 64层螺旋CT单纯肺动脉造影图像肺动脉、静脉对比更好,对比剂用量大幅度减少,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师毅冰;储成凤;郝敬明;徐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肌无力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肺癌46例误诊分析

    目的 对肌无力综合征(LES)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和文献复习.方法 搜集近10年间收治的肺癌合并肌无力综合征46例.其中小细胞肺癌34例,鳞癌5例,腺癌5例,瘢痕癌2例.年龄22~73岁,病程6~2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以肌无力综合征为首发症状就诊,肌无力症状表现各异.均有下肢肌肉的无力与疼痛.其中上睑下垂伴复视19例,呼吸困难23例,吞咽干食困难13例,腱反射休息时消失18例,肌电图在高频重复电刺激时波幅逐步递增者30例,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或弱阳性33例.结论 对肌无力为首发表现的疑似肺癌患者应加强随诊,常规行胸部X线,CT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检查.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临床意义

    目的 动态观察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18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随机分为ICP监测组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组,根据监测结果 ,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①ICP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CP监测组疗效优于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作者:谭卫国;王文华;朱胜强;金雪刚;张勇;陈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心血管系统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MP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心肌抗体检查分析.结果 临床头昏乏力、心前区不适、胸闷、心律失常、心音低钝等症状、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发病1周内与发病2周后心功能异常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部分改变,但无明显心律失常.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存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异常,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干预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马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麻醉期间对声带息肉摘除术中血压升高的处理

    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置入支撑喉镜显露声门是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常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偶尔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主要为交感神经反应.近年来笔者在麻醉中采用硝酸甘油或拉贝洛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达到了血压平稳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军;南再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