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压疮的预防价值 观察

郭培培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 以问题为导向, 护理干预, 预防压疮
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压疮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一科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期间不同压疮分期发生率与不同时期体温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控温前期体温与自然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温期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用于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探究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例数合计为28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7.4.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远程随机原则分2组,14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常规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早期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概率指标.结果: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后,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仅有0.71%,和对照组发生概率4.43%相比,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案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当中,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概率指标明显降低.

    作者:崔文洁;严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修复组织缺损58例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58例手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和传统的皮瓣移植修复各29例.结果:58例手足外伤组织缺损均移植成功.对所有患者进行了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对功能与外形恢复满意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修复25例(86.21%),不满意4例(13.79%);传统皮瓣修复满意为16例(55.17%),不满意为13例(44.83%).结论:在临床中,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在外观和功能上效果更佳,但在基层医院,传统皮瓣可能更安全适用.

    作者:段超;邹永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后循环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对症护理干预效果及对 患者MRS、BI评分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对症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86例(2016.3.10-2017.3.10),对所有患者给予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其中对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对实验组给予对症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3%与39.53%,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MRS与BI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采取对症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便于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

    作者:徐一鸣;詹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妇产科患者在使用人性化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6-2016.6收入的80例妇产科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另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对焦虑、抑郁心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上显著比对照组低(t=-10.559、-3.501,P<0.05),且护理满意度97.50%比对照组90.00%高(x2=4.800,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患者后,不仅能提升护理满意度,还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周丽艳;宋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药物治疗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016年6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使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常规的治疗.并通过6个月的治疗期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通过对比研究能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0%以及心电图改善率73.3%.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陪他乐克联合通心络进行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其疗效明显,并且安全可靠,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承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因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住院行近端髓内钉及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2例,19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13例采用锁定板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三日VAS评分、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并将所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而术后三日的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一年的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近端锁定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髓内钉占优,而临床疗效两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谢凌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集束化气道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护理中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集束化气道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施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机械通气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集束化气道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提高机械通气舒适度.

    作者:侯雪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分析

    目的:探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前是否明确诊断分为不典型胎盘早剥组(16例),和典型胎盘早剥组(4例),对其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占35%)、胎膜早破3例(15%)、血性羊水8例(40%)、腹痛伴阴道流血4例(20%),胎心异常10例(50%),误诊先兆早产或先兆临产7例(35%),B超阳性7例(35%)、阴性13例(65%),产前明确诊断4例(20%).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误诊率明显高于典型胎盘早剥组.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隐匿,误诊、漏诊率高,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性羊水、胎心异常等,提高认识,加强监护,提高产前检出率,以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周艳萍;凌惠琴;范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理论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患者,经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纠纷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1.9)分、96%;(88.1±1.2)分、68%;P<0.05.结论:通过人本管理实现合理、科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医院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整体管理得到提高.

    作者:杨巧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异氟醚麻醉患者围手术期躁动、寒战、苏醒延迟等 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异氟醚麻醉患者围手术期间出现的寒战、躁动和苏醒延长等不良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输注,观察差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输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开始5min(T2)、30min(T3)、1h(T4)、完成手术(T5)等时间异氟醚呼气的有效浓度、患者苏醒时间等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气管插管前(T0)、气管拔管前(T6)、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拔管后即刻(T7)等时刻的血流动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3、T4、T5时间段异氟醚呼气浓度都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异氟醚全麻患者进行右美托咪定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并能够加快患者苏醒,减少患者出现寒战和躁动等不良症状.

    作者:王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运用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未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时的药学管理情况为对照组数据,另设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期间的药学管理情况为观察组数据,比较两组药学管理成效和药学部门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药品质量、药品调配和药品收益等方面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为71.4%,观察组满意度为96.4%,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可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孝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在2013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73例,均进行精心的护理,对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气短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气短症状分级的情况小于护理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使用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气短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仲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给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1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测定患者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情绪和生命体征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生活质量和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情绪和生命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世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0例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把这些临床资料进行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而对照组则实施保守治疗的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7%(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现状,提高患者的愈合能力,同时减少了住院的时间以及医疗费用.

    作者:吴潘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层卫生院早期诊断一直肠癌病例体会

    在基层卫生院,对发病隐匿的直肠癌患者,采用肛门指诊结合B超探查的方法,可早期发现病变,尤其是位置较深的病变.两者联合运用简便快捷,十分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

    作者:林美松;任吉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在临床见习带教中应用三明治教学法的探讨与评价

    目的:对三明治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点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中西医结合参加毕业前实习的五年全日制医学生1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医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医师查房采用案例教学法,观察组医师查房采取三明治教学法.在对两组医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后,组织医学生进行自我能力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各项能力提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案例教学法,医学生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肖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窝沟封闭术与预防性树脂充填术对乳牙龋病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窝沟封闭术与预防性树脂充填术对乳牙龋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乳牙龋病患儿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各组60例患儿.其中常规组应用预防性树脂充填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窝沟封闭术联合治疗.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龋齿预防效果.结果:随访1年,对比两组儿童患龋率及龋均值,经过龋齿检查发现研究组患龋率3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60.0%,研究组患龋儿童龋均值(0.99±0.11)颗,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57±0.15)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预防治疗乳牙龋齿中,应用预防性树脂充填术结合窝沟封闭术进行处理,可获得良好的防龋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徐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概述

    经皮给药系统因为具有较小副作用、较强安全性、较高局部浓度和易去除、可控释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愈加广泛.经皮给药新剂型包括微针、囊泡、水凝胶、微乳、纳米粒等,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剂型能够取得控释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使药物经皮吸收量得到增加.

    作者:姜笑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和比较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6例,甲组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为单次静脉注射,乙组给药方式为持续静脉泵入,对比两组患者导管拔除时间及苏醒时间,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甲组导管拔除时间[(14.50±6.84)min]与苏醒时间[(18.76±5.38)min]均比乙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低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选择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患者苏醒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敏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评价首剂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老年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首剂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老年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的探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首剂常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首剂大量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溃疡恢复状况和出血现象停止时间,以及停止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两组患者数据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胃溃疡合并出血可以采用首剂大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出血停止时间缩短,溃疡恢复情况良好,于其他药物治疗相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使用.

    作者:曾佑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