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董以海

关键词:中医骨伤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推广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8名被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两种治疗方式。结果:中医疗法的治愈率高达95%,西医的治愈率为72%,由于两组差异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可比性。结论: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

    目的:总结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来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对其进行分组:干预组(n=36例,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病情。

    作者:肖远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为妇科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10月诊治的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患者86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按照一般临床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5.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患者的生活治疗,促进疾病的快速恢复,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钱帮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科护理的临床风险及对策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的临床风险因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不做风险防范措施,观察组做风险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医疗纠纷情况。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68.75%,纠纷率37.50%,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纠纷率15.63%,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包括护理用药差错、护理观察不及时、意外伤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玉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养肝汤联合甘利欣(DG)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DG)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74例,按照随即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甘利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可给予甘利欣联合中药养肝汤治疗,不但疗效较好,且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明照;宋云娟;郎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今后社区对老年糖尿病护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将本社区2015-2016年社区门诊接收的98例老年糖尿患者进行社区糖尿病护理干预为每一位糖尿病老人建立一套健全的档案,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护理,在护理的基础上,对每一位糖尿病老人进行有关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普及。结果:经过实施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与其6月前相比(P<0.05),糖尿病并发症明显的下降。结论:科学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代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下肢骨折外固定架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我院第1例骨折外固定患者在专家指导下成功手术及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从此,本科开展了外固定架手术,通过对34例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骨折愈合率100%,针道感染4例(4%)。结论:外固定支架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做到术前、术后科学细致的护理,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使并发症降至低,获得满意效。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心病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冠心病护理体会。方法:280例冠心病患者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临床护理模式(14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40例)。结果:A组冠心病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凤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治疗临床探讨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为20%~30%,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50%。目前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且逐渐向微创及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药物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围绝经期或术前辅助治疗使用,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彩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置

    目的: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置效果。方法:本文选取100例艾滋病患者,对患者全部开展防范处理工作,对医护人员实施预防护理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能够加强对于全面防护的认识,有效预防感染情况发生,使得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有效减少,提升预防感染效率。结果:在整个艾滋病患者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中有3名护理人员出现了职业暴露情况,主要是针头刺伤情况,之后及时服用了抗病毒药物,在后期检查时,没有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结论:艾滋病患者的职业暴露会产生非常大的危险效果,在临床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预防护理管理工作,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临床医护疗效,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做好自我防护管理,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发生率,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

    作者:帕提古力·卡地;耿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分析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对于患者卵巢功能产生的影响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对于患者卵巢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间输卵管妊娠患者7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实验组患者实施输卵管切除手术,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1、3、6个月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抗苗勒氏管激素(AMH)、黄体生成激素(LH)以及阴道B超测定双侧卵巢流血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AMH,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大收缩期血流、收缩末期血流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基础FSH、LH 、B2在手术后的1、3、6个月的比较以及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非手术侧组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能够提高减少患者侧卵巢血供,但是会对卵巢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患者妊娠患者手术中尽量遵守患者的意见。

    作者:卫丽辉;董海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前庭大腺脓肿,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传统造口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行改良造口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术后瘢痕形成例数、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安全有效,可作为前庭大腺脓肿的首选治疗术式。

    作者: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结膜移盖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结膜移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的6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来分析,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B组使用结膜移盖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19例患者被治愈,2例失访,3例化脓性眼内炎。6例角膜穿孔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B组有27例被治愈,3例失访,8例结膜移盖脱落二次三次手术。B组的炎症控制和角膜透明性比A组高。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结膜移盖治疗的临床成功率比较高,效果好。

    作者:朱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眼底出血的护理

    眼底出血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常见原因是由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吸收缓慢,由于本病的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可引起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并发症,甚至引起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作者:文鸿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静脉血管分级在内分泌病房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在内分泌病房采用浅静脉血管分级达到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择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的4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根据血管情况进行浅静脉血管分级,观察组实行晨间专人穿刺,并对2,3级血管给予留置针穿刺及留置针管道维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技术。通过对比观察留置针留置率,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率,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内分泌病房采用浅静脉血管分级进行穿刺操作,可显著提高留置针的使用及留置率,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穿刺质量,操作时间的满意度,进而提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作者:胡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观察

    目的:是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方法:将180例顺产初产妇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 组实施护理干预模式(9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90例)。结果:A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针对顺产初产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马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护理观察

    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到我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1例慢性呼吸衰竭,1例肺心衰,发生不良症状的几率为6.7%;对照组中出现5例慢性呼吸衰竭,3例肺心衰,发生不良症状的几率为26.67%;经过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X2=4.320;P<0.05);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期间应用优质护理,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杨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效果。方法:抽取近两年(2014年2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85例,其中42例给予药物治疗+清水洗胃(对照组);另43例给予综合治疗+对症洗胃(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阿托品用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即97.67%>85.72%,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予其对症的洗胃治疗,并采取综合治疗方式,依据患者误服毒药类型,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其临床疗效尤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膈肌膨出症并呼吸衰竭一例

    膈肌膨出症(Diaphragmatic eventration)是胸外科少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2013年底我们急诊内科就碰到一例以呼吸衰竭为首要表现的膈肌膨出症,特此报道学习。

    作者:吴晓艳;孙燕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安全护理

    ICU 是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中心,所有患者均需要行持续性的监测或脏器功能支持。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病房内常昼夜明亮、医疗仪器密集且采取特殊的管理制度。因此,全封闭式的管理、紧张的气氛、特殊的设备环境、强化治疗和护理会使患者感到一种难以解脱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障碍[1]。目前,恰当的镇静、镇痛治疗能有效减轻或消除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感受已成为共识。对患者开展镇静镇痛治疗可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而如何使患者保持安全和舒适是ICU镇静镇痛治疗的基本的环节。

    作者:杨舒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