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洁;占琼;董乐文;蒲红伟;李英
目的:观察自拟的滋肾平肝息风汤对临床治疗高血压肾病(肝肾阴虚)的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符合中医辩证高血压肾病(肝肾阴虚)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再服用包醛氧淀粉,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服用滋肾平肝息风汤。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0%,研究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5%,两组对比其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接受治疗前、治疗后,血压、24h 尿蛋白量、血β2-M 比较,两组间对比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肾阴虚是高血压肾病主要病机之一,滋肾平肝息风汤是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肾病的有效药物,有着降压、改善贫血、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是值得推广并传承的。
作者: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出旅行中常见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方法:对15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70名患者在旅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0名患者存在问题有:忘带糖尿病急救卡30%,外出无家人陪伴17.1%,不能控制饮食12.9%,运动不能落实10%,不能按医嘱注射胰岛素7.1%,外出途中发生低血糖22.9%。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旅行途中易发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许榅玉;潘爱娣;余新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立具有专业特点、有利于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新型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医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再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的分析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提高普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于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的1250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约为6.4%,表明其他因素对普外科切口感染率具有统计意义。讨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且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控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宫腔镜手术作为一项微创妇科手术,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手术中由于灌流介质和膨宫压力的作用可以导致水中毒这一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危及患者生命。针对水中毒的发生原因,通过控制宫腔压力,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减少灌流液的吸收等护理措施,预防水中毒的发生。
作者:方兆芸;袁伟;杨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驻马店地区自体输血开展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本地区推广自体输血提出建议。方法:制定自体输血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对2013年12月-2015年11月辖区内14家二级以上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仅2家三级综合医院开展了自体输血,且仅开展了回收式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比例0.65%,制约因素与上级部门对自体输血没有强制性要求、没有经济效益以及责任风险大、增加工作量、缺少奖惩考核措施等相关。结论:驻马店地区自体输血比例偏低,应加强自体输血培训,增强医院输血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自体输血的认知,制定自体输血强制性措施及奖惩措施推广自体输血。相关部门也应制定自体输血收费标准,将患者自体输血费用列入报销范围,支持、促进自体输血。
作者:岳挺;赵美芳;田保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中耳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中耳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中耳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好,该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福英;胡松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危害药品指能产生职业暴露危险或者危害的药品,即具有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或对生育有损害作用以及在低剂量下可产生严重的器官或其他方面毒性的药品。PIVAS的的危害药品,主要是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即细胞毒性药品。本人结合在PIVAS的实际工作经验,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一危害药品的危害性,二危害药物的防护措施,三危害药物的规范调配。
作者:李佳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重痘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方法:加强专科护理,使护理计划全面、合理、连续,实施及时、准确。结果:病情观察及护理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严重后果,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痘,是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合理用药使患者及早从昏迷中醒过来,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者:蒋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措施。方法: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共对收治的17例颅脑外伤患者(观察组)实施了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1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本组17例观察组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11例,气管切开者6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者7例。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及精心的监护与护理,本组17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3例,植物人l例,死亡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配合急救措施落实,从而提高优质护理效果。
作者:李程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31例全肺切除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管理运用。方法:对31例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并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气道护理、吸痰护理、人机对抗处理;脱机时病情观察与护理,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31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运用呼吸机治疗,均能够顺利脱机,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作者:沈咏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例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对Barrett食管早期进行诊断。防治胃食管反流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结论:EATs加PPIs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BE及BE伴异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1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及时手术切除。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效果。方法:抽取近两年(2014年2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85例,其中42例给予药物治疗+清水洗胃(对照组);另43例给予综合治疗+对症洗胃(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阿托品用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即97.67%>85.72%,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予其对症的洗胃治疗,并采取综合治疗方式,依据患者误服毒药类型,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其临床疗效尤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黄帝内经》“病为本,工为标”的医患关系模式,强调了医患之间和谐相处对于诊疗疾病的积极意义。在医疗活动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生须细心的观察、正确与病人交流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患者要积极配合,尊重和信任医务人员,医患之间建立互信,对于解决今天的医患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作者:马思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88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抑郁自评表评分和血糖指数。结果:4周后,实验组SDS评分和血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价值大。
作者:王文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ICU 是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中心,所有患者均需要行持续性的监测或脏器功能支持。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病房内常昼夜明亮、医疗仪器密集且采取特殊的管理制度。因此,全封闭式的管理、紧张的气氛、特殊的设备环境、强化治疗和护理会使患者感到一种难以解脱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障碍[1]。目前,恰当的镇静、镇痛治疗能有效减轻或消除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感受已成为共识。对患者开展镇静镇痛治疗可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而如何使患者保持安全和舒适是ICU镇静镇痛治疗的基本的环节。
作者:杨舒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92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做好术前生理准备,监测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对症护理。结果:85例成功的施行了LC,5例中转开腹,2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部分胆囊切除术。结论:老年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只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护理,掌握手术技巧,对老年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陆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延长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天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管理活动小组,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连续3个月我科室接受输液的患儿120个,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效措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儿静脉留置针平均使用天数上升73.96%,延长了患儿留置针的使用天数。结论: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减少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作者:李玉红;王霞;张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种植义齿完成修复的5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口腔护理行为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刷牙次数、刷牙时间以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刷牙次数、刷牙时间以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几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较大,有助于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几率,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杨兴平;龙丽;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