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技巧及护理

刘利;鲜蓉华;沈玉会

关键词:小儿输液, 留置针, 技巧,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技巧及护理方法,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科住院输液520例0—13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0人,观察组从注意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并传授必要的护理常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灵活把握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并采用灵巧、牢固的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效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输液质量。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疗法心痛逐瘀汤联合氯吡格雷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心痛逐瘀汤联合氯吡格雷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痛逐瘀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素B2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心痛逐瘀汤联合氯吡格雷片能够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耿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分析尿沉渣和尿常规应用于尿液检验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的180例尿液样本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对比这两项检查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接受检查后,其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的阴性率和阳性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常规和尿沉渣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两种检查方式结合使用,能够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和漏诊几率,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彭晓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宫腔内病变患者2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先后分别进行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并将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诊断阳性检出率为56%(140/250),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54%(135/250),误诊及漏诊率为2%;腹部彩色超声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44%(110/250),误诊及漏诊率为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分析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情况,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的效果更好,阳性检出率更高,误诊及漏诊率更小,表现更有特点,临床意义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佳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应用中的护理措施

    目的: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这一期间,14例在本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同时给予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创面均全部愈合,终健康出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该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从《黄帝内经》讨论医患关系与沟通

    《黄帝内经》“病为本,工为标”的医患关系模式,强调了医患之间和谐相处对于诊疗疾病的积极意义。在医疗活动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生须细心的观察、正确与病人交流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患者要积极配合,尊重和信任医务人员,医患之间建立互信,对于解决今天的医患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作者:马思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五保”病人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农村五保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在住院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安全。结果:增强了护士及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了五保老人住院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结论: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农村五保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的安全护理管理。

    作者:马永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非手术治疗腱鞘囊肿的体会

    通过腱鞘囊肿病例治疗方法的体会,比较传统手术切除法与非手术治疗的反复冲击挤压法的疗效。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手术切除法治疗,实验组以反复冲击挤压法治疗。传统手术切除法与非手术治疗的反复冲击挤压法的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均较少。

    作者:王先冬;王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管理措施研究

    目的:针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管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这一期间未实施管理措施的80例西药处方作为本次的对照组,另外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这一期间,实施管理措施后80例西药处方作为本次的观察组,针对两组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用药的不足实施的监督管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实施管理制度后,其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用药、滥用抗生素等指标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联合用药不当指标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合理用药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临床的用药当中,医院需要加强对用药的管理,使用药制度更加完善,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从而使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使用药对患者身体的负面影响得到降低。

    作者:黎明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文气管哮喘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总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合理护理措施。方法:将96例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呼吸内科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结果: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干预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显著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合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冯梦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早期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腹腔灌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临床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70例患者,平均随机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早期腹腔灌洗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1.4%,对照组仅为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腹水淀粉酶含量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腹腔灌洗治疗方式,可有效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袁金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电子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肠息肉切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30例电子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肠息肉切除患者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湘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心病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冠心病护理体会。方法:280例冠心病患者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临床护理模式(14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40例)。结果:A组冠心病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凤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外来手术器械清洁质量控制

    随着外科手术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外来手术器械(供应商提供给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广泛用于一些大中型医院,如关节置换手术器械、脊椎内固定手术器械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器械等,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为多层面医院开展手术提供了方便和机会。但由于这些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频率高,器械术后处理常常不规范,各医院监督的机制也常常缺失,致使器械的清洁质量得不到保证,医院感染隐患较大。如何控制外来器械的清洁质量乃至消毒灭菌质量,已成为医疗界的难题|。对此,我院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洁质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及时建立高效的外来手术器械清洁处理流程,确保了这些器械的安全使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个案管理应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性干预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标准化模式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性干预患者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100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并随访2年,干预组由接受正规个案管理标准化模式培训护士进行个案管理护理并随访2年,比较两组在院期间各种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并发率,并对两组护理患儿按 Mckay 标准[1]进行临床评估。结果:干预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ckay临床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标准化模式能明显改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性干预治疗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悦;刘霞;侯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对尿液潜血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检验科接受的650份尿液标本,分别才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对尿液潜血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尿液样本阳性检查结果来看,尿液分析仪法为200例(30.77%),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为180例(27.69%),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尿液分析仪法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验结果为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与尿液分析仪法的结果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5.56%与6.38%、15.00%和2.13%。结论:对尿液潜血进行检验时,为了提高检验的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率,将两种检验方法结合应用,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作者:王鑫荣;郭弘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基本痊愈5例,占15%;显著进步12例,占35%;进步11例,占45%,无效2例,占5%,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30例中,基本痊愈2例,占10%;显著进步6例,占22.5%;进步8例,占35%,无效14例,占32.5%,临床总有效率为67.5%。护理前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和致死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许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在改善这些不足的方法。方法:利用一些现在的收集到的资料,系统地分析并且研究目前在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定的改善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妇产科护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很多必要的措施,才能解决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妇产科护理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其解决的道路上进行了关键性的探讨。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腔镜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患者1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人,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的治疗方法为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分别针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康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通过术后的分析可知,实验组在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康复时间等方面都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腔镜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培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Barrett食管3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例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对Barrett食管早期进行诊断。防治胃食管反流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结论:EATs加PPIs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BE及BE伴异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1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及时手术切除。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病人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

    目的:观察胃癌手术病人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变化,并探讨其调理作用。方法:46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免疫营养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能全素,免疫营养组采用瑞能加谷胺酰胺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后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及急性炎性反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免疫营养组患者的IgG水平、IgA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IL-6水平、CRP 水平及 PGE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病人进行调理,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中可行性较高。

    作者:袁金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