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森;李实忠
1 大肠癌的内分泌型癌细胞及其内分泌性研究表明,部分不同分化类型的普通型大肠腺癌中含有内分泌型癌细胞(endocrine cancer cell,EC),与其它癌细胞在组织起源上一致,共同起源于内胚层多潜能干细胞,它不同于来源于神经嵴以神经内分泌细胞为主体的APUD肿瘤[1].
作者:张宏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77岁.便秘50年并右侧腹痛12个月,加重10天.6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半年出现“切口疝”.术后1年行“切口疝修补术”,效果不佳.后曾到多家医院求治均诊为“切口疝”而行保守治疗.查体:老年男性,体质消瘦,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右下腹部有一约10cm手术瘢痕,该处腹壁薄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偶闻气过水声,未闻及移动性浊音.大、小便及血生化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段树岐;卢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直肠癌手术前动脉灌注化疗药26例,收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方明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索预防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的方法,用裸鼠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模型观察术后早期5-FU及甲酰四氢叶酸钙(CF)联合乐沙定腹腔内注射预防肝转移的疗效.结果:腹腔注射葡萄糖注射液40ml(乐沙定10mg)/kg后,再每天注射NS40ml(5-FU20mg+CF2mg)/kg,连续4天,可使肝转移率减少62.5%,生存时间延长61.2%,疗效远优于5-FU及CF组.结果表明:5-FU及CF联合乐沙定腹腔化疗为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黄平;赵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4~1999年对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肿瘤脱出直肠外切除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炯;张庆选;赵北永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讨阑尾造口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实施一期切除吻合中的作用,对52例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患者,实施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肠腔减压、阑尾造口、结肠灌洗,术后抗感染、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并保留造口管14~21天.全部病例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吻合口漏.结果提示: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阑尾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崔佳森;李实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3~1998年共收治非肠套叠性肠梗阻新生儿、要幼儿肠梗阻4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中献;蒋学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总结25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介绍梗阻近段肠管的减压灌洗方法,即游离拟切除段肠管后,先切断拟切除段肠管的下端,将近段肠管移出腹腔外,接减压盆,紧靠近梗阻处切开肠壁或切除肿瘤,利用游离段肠管作为通道进行减压,减压灌洗干净后再切断拟切除段肠管的上端,然后再作远近段肠管的灌洗消毒.提出了选择好手术适应症,术中肠道减压和灌洗消毒彻底,良好的吻合技术,保证吻合口良好的血运和无张力,放置肛管,加强围手术期抗炎治疗、支持治疗是一期吻合成功的关键.
作者:蒋福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开展11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智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观察肠梗阻治疗管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对56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肠梗阻治疗管进行非手术治疗,以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第1日平均引流量增加74%,梗阻缓解时间缩短(2.1±0.4)天,但中转手术率无明显下降.结果表明:肠梗阻治疗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低位小肠梗阻.
作者:曹雪源;姜晶;张德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报告33例大肠癌放射治疗并发小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30例恢复顺利,2例发生吻合口漏,1例死亡.讨论了肠道放射损伤的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强调对放疗引起的肠梗阻应积极进行外科处理.提出了大肠癌放疗需因人而异,实施个体化原则,重视对放疗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贵阳;金国祥;李实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率高达26%~30%[1,2],且治疗困难,疗效差,预后不佳.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除提高手术质量外,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根据给药途径不同,直肠癌的化疗方法主要有静脉化疗、肠腔化疗、动脉化疗.
作者:董德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87~1999年对106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行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作者:俞建平;韩春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方法,对26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术中进行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癌肿一期切除者22例,肿瘤切除率为84.6%,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占3.8%,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者,经充分引流及支持疗法等治疗,1个月后治愈.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全组无手术死亡,均近期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6年,6例术后2年死亡,20例存活,长已达5年.只要患者病情允许,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对于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的手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作者:李春雨;聂敏;于恩达;翟云起;张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80~2000年共收治大肠癌肝转移27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杰;李同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采用亲和酶标法对121例大肠标本进行ER,PR检测,其中大肠癌91例,腺瘤8例,息肉10例,非肠道肿瘤12例,对部分标本还测定了血清性激素水平,并对部分阳性病例用雌激素拮抗剂tamoxifen治疗观察.结果:91例大肠癌ER,PR检出率分别为31.87%和26.46%.ER,PR的检测可作为大肠癌的一个生物学标记,有助于治疗的选择及预后判断,还可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并证实大肠癌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给予内分泌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刘新生;张一亥;陈占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通过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结肠癌肝转移的生存期,以选择佳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结肠癌肝转移35例,其中术中同时切除结肠肿瘤及肝转移病灶3例,结肠癌术后出现肝转移再切除2例,术中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化疗8例,术后肝动脉插管介入化疗10例,常规化疗12例.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为切除组>置泵组>介入化疗组>常规化疗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40%,25%,20%和0.结果显示:切除肝转移组优于置泵组和介入化疗组,后两者又优于单纯化疗组.
作者:陈建民;陈书昌;任飞;李运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院对1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盆腔动静脉阻断后动脉化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董德寿;康马飞;古风;蒋河君;蒋济钢;陆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