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赵任
为探讨阑尾造口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实施一期切除吻合中的作用,对52例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患者,实施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肠腔减压、阑尾造口、结肠灌洗,术后抗感染、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并保留造口管14~21天.全部病例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吻合口漏.结果提示: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阑尾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崔佳森;李实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采用术中快速肠减压及肠道消毒的方法,行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收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7~89岁.起病72h至7d.6例行姑息切除,其余行根治切除.
作者:李明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率高达26%~30%[1,2],且治疗困难,疗效差,预后不佳.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除提高手术质量外,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根据给药途径不同,直肠癌的化疗方法主要有静脉化疗、肠腔化疗、动脉化疗.
作者:董德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研究经肛内双管引流对猪左半结肠梗阻一期手术后预防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作用,共取猪48只,随机分为左半结肠梗阻造口组、梗阻双管引流组、梗阻单管引流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12只,观察每组术后吻合口漏、伤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及死亡的情况.结果表明:经肛双管引流可以显著减少猪左半结肠梗阻一期术后吻合口漏、腹腔脓肿形成及死亡的发生率,发挥与左半结肠梗阻造口大致相似的作用.
作者:吴印爱;王志伟;刘献棠;黄建强;谢先福;谢尚奎;蒋邦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收集结肠癌所致肠梗阻47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克银;周海涛;于绍军;刘达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急性老年癌性结肠梗阻发病率居结肠癌性梗阻首位,病情复杂,处理困难.我们对近3年来78例癌性结肠梗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毕恩旭;毕守君;张建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3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出血者,采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王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探讨结肠滑动性脱出并疝嵌顿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凡结肠滑动性脱出均应采用手术复位修补方法.15例经手术修补复位后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肠滑动性脱出易发生疝嵌顿,报告34例结肠滑动性脱出中,有15例出现疝嵌顿(44.11%),故均需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孙圣荣;姚峰;涂毅;富成谧;王竹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87~1999年对106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行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作者:俞建平;韩春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4~1999年对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肿瘤脱出直肠外切除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炯;张庆选;赵北永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经肛引流一期手术对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将一期切除吻合的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46例,按术后处理方法分为扩肛组(B)、经肛单管引流组(C)及经肛双管引流组(D),观察每一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另随机选取15例择期手术的非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A).结果:(1)B,C,D组术后外周血MDA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而SOD水平呈上升趋势;(2)术后4天D组MDA水平显著低于B,C组,而SOD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5),并接近于对照组(P>0.05);(3)B,C组MDA水平均高于A组,而SOD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4)C组MDA水平高于B组,而SOD水平显著低于B组.结果显示:经肛引流能降低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一期术后机体自由基产生,经肛双管引流的作用较单管更为显著.
作者:王志伟;吴印爱;卢斌;蒋邦好;谢尚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开展11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智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88~1998年收治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28例,25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金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总结25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介绍梗阻近段肠管的减压灌洗方法,即游离拟切除段肠管后,先切断拟切除段肠管的下端,将近段肠管移出腹腔外,接减压盆,紧靠近梗阻处切开肠壁或切除肿瘤,利用游离段肠管作为通道进行减压,减压灌洗干净后再切断拟切除段肠管的上端,然后再作远近段肠管的灌洗消毒.提出了选择好手术适应症,术中肠道减压和灌洗消毒彻底,良好的吻合技术,保证吻合口良好的血运和无张力,放置肛管,加强围手术期抗炎治疗、支持治疗是一期吻合成功的关键.
作者:蒋福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讨不同体位下肛管静息压的变化情况,检测11例肛门功能正常的非直肠癌病人肛管静息压.结果表明:在胸膝位、侧卧位、仰卧位(双腿伸直)和仰卧位(屈双腿外展)时,肛管静息压平均值分别为7.78,8.35,7.21,6.28kPa,每1例病人均以仰卧位(屈双腿外展)的肛管静息压处于低值,影像学检测证实了此结果.结果显示:肛管静息压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对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病人术后体位选择有指导意义,可避免不必要的术中扩肛,以免损伤肛门括约肌.
作者:陈万源;陈贤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报告33例大肠癌放射治疗并发小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30例恢复顺利,2例发生吻合口漏,1例死亡.讨论了肠道放射损伤的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强调对放疗引起的肠梗阻应积极进行外科处理.提出了大肠癌放疗需因人而异,实施个体化原则,重视对放疗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贵阳;金国祥;李实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1年以来我们共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癌性结肠梗阻78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安仁;刘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方法,对26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术中进行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癌肿一期切除者22例,肿瘤切除率为84.6%,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占3.8%,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者,经充分引流及支持疗法等治疗,1个月后治愈.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全组无手术死亡,均近期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6年,6例术后2年死亡,20例存活,长已达5年.只要患者病情允许,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对于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的手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作者:李春雨;聂敏;于恩达;翟云起;张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