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涛
采用吸注套扎法治疗各类外痔4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27例,女19例;年龄18~74岁;病程5天至24年.其中血栓性外痔28例,炎性外痔11例,赘皮结缔组织性外痔7例.
作者:张炜;李爱华;付春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18%三氯醋酸(我院制剂室配制)瘘管内灌注治疗高位肛瘘30例,远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尚致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肛门直肠周围急性脓肿129例,男115例,女14例;年龄18~58岁.肛周皮下脓肿102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6例.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科将西瓜霜粉剂用于肛瘘术后换药,并与常规换药做比较观察,发现西瓜霜粉剂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学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尿潴留为肛肠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笔者自拟化瘀通淋煎治疗观察1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肛肠病术后合并急性尿潴留238例,分2组.治疗组:120例,男89例,女31例;采用骶麻96例(1.5%利多卡因20m1),局部浸润麻醉24例(1%利多卡因15~20ml);其中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56例,内注外切术12例,肛瘘切除术20例,肛瘘切开挂线术8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及内口切除术12例,肛裂切除加扩肛术12例.对照组:118例,男88例,女30例;其中混合痔外切内扎术50例,内注外切术15例,肛瘘切除术18例,肛瘘切开挂线术6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3例,肛裂切除扩肛术16例.
作者:马剑海;薛秀娟;石大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8岁.反复便血,便后肛门肿物脱出需用手回纳7年,以内痔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无异常,凝血酶原测定正常,肛门局部吸引后,截石位齿线上3,11点处各见一鸽蛋大痔核,诊断为内痔.用0.25%布比卡因40ml作肛周局部浸润麻醉,7号丝线分别8字贯穿缝扎3,11点处内痔基底部,在缝扎线外0.6cm处剪去内痔组织,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病人每日自行做提肛运动达300次,术后第4天,出现头晕、恶心、腹胀、里急后重,并有急切的排便感觉.查体:P100次/min,R22次/min,BP11/7kPa.
作者:吴志华;骆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运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复方槐花煎剂治疗痔出血,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随机选择痔出血病例337例,男195例,女142例;年龄16~68岁;病程3天至11年.
作者:郭树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肛肠科医源性疾病不容忽视,否则将给患者造成痛苦,今将其常见原因介绍如下.1因语言文字使用不当所致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和事物的工具,是传达信息的符号.医生问诊、解释病情、书写病历,用之不当也会致病.如医生初学指诊时触到直肠前壁有肿物,未能确诊说是肿瘤,患者听后惊恐不安,后经会诊是子宫后倾直肠综合征,患者反而不信,到处求医要手术切除,造成神经官能症、恐癌症.书写病历、用词不当病人也能产生疑虑,所以医生用文字语言必须规范,要用专业术语,解释不能含糊其词.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丝锯并药捻法治疗肛瘘40例,治愈率100%,其中1次性治愈37例(92.5%).治愈时间12~35天.详细介绍了丝锯与药捻的应用.该法损伤肛周组织少,不影响肛门正常生理功能,且治疗彻底不复发.
作者:汪草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刮匙小针刀进行洞式切口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17~64岁;病程1~2周. 治疗方法及疗效:取侧卧位,常规消毒,脓肿壁点状局麻.选择肛门缘的脓肿低位,右手持刮匙小针刀,朝向脓肿对端先垂直刺入低位的脓肿壁,同时旋转1周即完成洞式切口,边进刮匙小针刀边旋转,穿切至脓肿对端壁穿出,完成第2个对端脓肿壁的洞式切口.至此贯通脓腔的中心,将粗丝线挂在刮匙小针刀的刀柄前缘,原路退回并拔出刮匙小针刀,其粗丝线留挂在脓腔中,将粗丝线的两头分别由2个洞口牵出脓腔外再打结,形成弧形线圈,起到引流作用.术后敷玉红膏纱布块.待术后1周,脓液消失剪断引流线圈后拔去.
作者:田淇第;时春祥;于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研究高位复杂性肛瘘一期切除保留括约肌直肠减压术的方法,评价其疗效和价值,对3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行一期切除全部外口、瘘管、内口,保留括约肌重叠修补内口逐层缝合创口,直肠减压.结果:38例全部愈合,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该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简单、安全、有效,无并发症、后遗症,值得推广.
作者:韩玉娟;管金平;李衍行;廉仲江;高伟;秦宪斌;闫立俊;李希印;崔海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男,44岁.肛周胀痛,进行性加重12天,静滴青霉素7天无效.肛门检查:肛门左侧有肿物约5cm× 5cm,高出皮肤1.5cm,质软,波动不明显.体温>37.4℃,WBC 8.2×109/L,N 0.78,E 0.03.诊断为肛周脓肿(左).沿肿物突起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开2cm,立即有少量脓液伴近百条蛲虫自脓腔涌出,扩大切口,见腔内有一罕见虫团,由大量活体蛲虫相互缠绕聚集,直径约2cm,即用药膏匙沿脓腔一侧伸入腔底,挖出虫团,清除其余散在蛲虫,用双氧水、甲硝唑液反复冲洗脓腔,再行内口切开.给肠虫清400mg顿服,10天再服400mg,住院半月而愈.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使用多功能探针对26例肛瘘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例;年龄19~64岁;病程4个月至6年.低位单纯性肛瘘5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2例,高位单纯性肛瘘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2例.低位肛瘘采用肛瘘切开术、瘘管切除术;高位肛瘘均采用高位挂线低位切开术.
作者:萧青;刘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32岁.因肛周肿痛3个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肛门右侧轻度肿痛,诊为“肛周脓肿”,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减轻,肿块缩小.3天前肿物又增大,肿痛.查体:肛门右侧距肛缘约2cm皮下有一肿物,约4cm×4cm,界限清,有囊性感.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有索状物与肛缘相连.疑为肛周脓肿,试行穿刺,有气体进入空针,共抽出气体约30ml,未抽出脓液,肿块基本消失.不久,局部再度隆起,压之亦有囊性感,即诊断为肛瘘并气性囊肿.2天后在腰麻下行瘘管切开术.术中切开囊肿,见其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及脓液.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形成囊壁,并有一瘘管通向肛门,用探针进入瘘管,探得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为一高位瘘,遂行挂线术.术后10天挂线脱落,25天创面愈合.术后病理证实囊壁为纤维组织.脓液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后确诊为肛瘘并气性囊肿.
作者:李哲;王丽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切开挂线改道截源术治疗8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5例,女22例;年龄16~63岁;病程2个月至15年.瘘道呈全马蹄型21例,半马蹄型60例,多发型6例;属前位者3例,后位者84例;内口分布在截石位6点71例,5点8例,7点5例,1点1例,11点2例.
作者:朱成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大汗腺炎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多发于肛周等汗腺发达区域,因其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自1994年至今,我们共收治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义瑞;辛素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采用自拟消痛汤治疗痔疮肿痛60例,收到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13~64岁;病程6个月至5年.其中血栓性外痔22例,炎性外痔15例,混合痔13例,外痔并肛裂10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41岁.大便时肿物自肛门脱出,需用手送回,伴间断性肛门滴血12年,每因劳累后加重.查体:血压20.1/14.1kPa,其他检查无异常.肛门外翻时检查见:11~1点,3~5点,7~9~11点位有3.0cm×2.5cm不规则隆起肿物,色暗红,质软,齿线沟消失,有渗血.直肠指诊与乙状结肠镜进入30cm均未发现异常.初诊为混合痔.入院后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分段单纯内注结扎术,肛门后正中栉膜带松解术.内注药物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制的775液,使用浓度为1 : 1,总量8.0ml,分别注入各痔体,手术顺利.术后32h患者无不适感,自行坐摩托车回家后约2h,突感小腹部不适,肛门坠胀,排出约1 000ml瘀血块和稀便,便后15min来院.
作者:廖映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提高复杂性肛瘘的诊断率,我们对运用不同粘度的造影剂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4例复杂性肛瘘,男48例,女36例;年龄12~72岁;病程3~32年.手术次数3~8次.复发原因皆因有内口未找到.84例分为碘化油组40例,泛影葡胺组44例. 造影方法:截石位,常规消毒,局麻.将静脉穿刺针头的硅胶管从外口缓慢插入瘘管内,荷包缝合外口以固定胶管.
作者:尚锦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镇痛新一次性骶管内注射用于肛门部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54例中男210例,女144例;年龄13~66岁.其中混合痔245例,肛瘘及肛裂63例,肛周脓肿41例,直肠脱垂4例,均在骶管麻醉下施术.
作者:李同绪;晁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