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娟;管金平;李衍行;廉仲江;高伟;秦宪斌;闫立俊;李希印;崔海宁
采用近端人造外口治疗肛瘘106例,男78例,女28例;年龄12~71岁;病程5年以内81例,6~10年19例,11~20年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66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2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5例.所有病例主管道长度均>5cm. 治疗方法:将亚甲蓝染液从肛瘘外口注入,使瘘道着色,查明瘘道内口,用探针从外口穿入,探明瘘道走向,并在探至距肛缘约2cm处做标记,作一上宽下窄切口,切口深达瘘道,以此为人造外口.高位肛瘘,可用止血钳在造口处循瘘道通向肛内,从内口穿出,引出橡皮筋条,完成挂线;低位肛瘘,可在造口处循瘘道切开至内口,并向上延伸0.5cm;管道部分有脓者可作对口引流,无脓者可由外口伸入刮匙,刮除腐
作者:邵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长期以来,痔的“学说”层出不穷,痔的分类标准和治疗方法也相当繁杂.1975年Thomson[1,2]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并强调:“痔不是病,不应当切除,除非它有确切的手术指征.”他的论断,引起国际肛肠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在1977年英国痔的专题讨论会,1979年美、英、澳3国肛肠外科医师协会举办联合学术会议以及1984年在科伦堡举行的第9届德国结肠直肠外科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根据痔的新概念,对痔的分类标准及治疗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1980年6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痔外科专题讨论会,争论更加激烈.
作者:张东铭;王玉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肛门直肠周围急性脓肿129例,男115例,女14例;年龄18~58岁.肛周皮下脓肿102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6例.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30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直肠后间隙脓肿,男21例,女12例;年龄23~56岁;病程1周至5年.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呈半环形者12例,其中位于一侧6例,呈环形18例.内口位于后正中29例,前正中1例,左后2例,右后1例. 治疗方法:取左侧卧位,骶管麻醉,直肠指诊配合探针寻找内口,内口位置低者,可一次性切开,内口位置较高,且与外口距离较远者可采用切开挂线,主切口一般设在内口处,应足够大,肛外呈V形,长度应超过脓腔1cm左右,探查脓腔走行,清理脓腔内纤维纵隔,若脓腔为直行者,于脓腔内置引流管至距顶部1cm处,皮外固定.若脓腔呈半环形或环形者,于脓腔远端相对应处皮肤切一小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穿透肛提肌,将引流管置入脓腔内,皮外固定引流管.
作者:崔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手术加中药坐浴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69例,男132例,女37例;年龄16~68岁;病程3~18天.皮下脓肿38例,括约肌间脓肿98例,直肠粘膜下脓肿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1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3例,蹄铁型脓肿4例.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局麻或骶管麻醉.在肛周皮肤红肿触痛明显或波动明显处,与肛门呈放射状作一小切口,切口以容纳食指为宜,用手指探查脓腔,分离脓肿纤维隔,放出脓液减压后,用一探针经脓腔按Goodsall定律在齿线平面寻找内口.以探针为引导,切开肛管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括约肌,修剪内口周围组织,用刮匙刮除残留在切口内的坏死组织,用组织钳提起切开的内口两侧粘膜,缝扎并切除.
作者:祝迎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8岁.反复便血,便后肛门肿物脱出需用手回纳7年,以内痔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无异常,凝血酶原测定正常,肛门局部吸引后,截石位齿线上3,11点处各见一鸽蛋大痔核,诊断为内痔.用0.25%布比卡因40ml作肛周局部浸润麻醉,7号丝线分别8字贯穿缝扎3,11点处内痔基底部,在缝扎线外0.6cm处剪去内痔组织,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病人每日自行做提肛运动达300次,术后第4天,出现头晕、恶心、腹胀、里急后重,并有急切的排便感觉.查体:P100次/min,R22次/min,BP11/7kPa.
作者:吴志华;骆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自拟丹赤汤治疗血栓外痔与嵌顿性混合痔386例,男349例,女37例;年龄18~72岁.其中血栓外痔275例,嵌顿性混合痔111例.
作者:宋炳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1995~1999年采用新型改良痔环切术治疗痔63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63例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23~66岁.完全性环切者26例,部分环切者37例,手术均在30min之内完成.14例住院治疗,平均住院13.6天,其余由门诊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局麻.扩肛后,用3把组织钳夹住齿状线,将一侧12,3,6点向外牵引,2把弯血管钳自12点和6点向3点夹住齿状线上下痔块,剪除血管钳上的痔组织,从3点开始,分2次向6点和12点以1-0肠线绕钳连续缝合,退出血管钳拉紧肠线.若行完全性环切术,血管钳上的痔组织,剪至6点和12点时,暂不剪断,并以此为起点向9点钳夹,同法处理对侧.也可以行部分环切术,选择要切的痔块中点,从两端向该点钳夹,剪除痔组织,自中点向两侧缝合.
作者:曹元太;甘智鹏;曹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对570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好发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临床资料:本组男476例,女94例;年龄12~79岁.其中414例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占73%;156例行脓肿根治术,占27%.所有病人均在手术当日或次日症状、体征得到缓解,经换药及对症治疗,创口愈合后出院,治愈率100%.
作者:梁秀芝;段宏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麻醉下电刀广泛切除病变组织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8例,其中男27例,女1例;年龄28~66岁;病程3个月至40年.
作者:周秀扣;高宝良;邬丽珠;徐占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尿潴留为肛肠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笔者自拟化瘀通淋煎治疗观察1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肛肠病术后合并急性尿潴留238例,分2组.治疗组:120例,男89例,女31例;采用骶麻96例(1.5%利多卡因20m1),局部浸润麻醉24例(1%利多卡因15~20ml);其中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56例,内注外切术12例,肛瘘切除术20例,肛瘘切开挂线术8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及内口切除术12例,肛裂切除加扩肛术12例.对照组:118例,男88例,女30例;其中混合痔外切内扎术50例,内注外切术15例,肛瘘切除术18例,肛瘘切开挂线术6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3例,肛裂切除扩肛术16例.
作者:马剑海;薛秀娟;石大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肛肠科医源性疾病不容忽视,否则将给患者造成痛苦,今将其常见原因介绍如下.1因语言文字使用不当所致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和事物的工具,是传达信息的符号.医生问诊、解释病情、书写病历,用之不当也会致病.如医生初学指诊时触到直肠前壁有肿物,未能确诊说是肿瘤,患者听后惊恐不安,后经会诊是子宫后倾直肠综合征,患者反而不信,到处求医要手术切除,造成神经官能症、恐癌症.书写病历、用词不当病人也能产生疑虑,所以医生用文字语言必须规范,要用专业术语,解释不能含糊其词.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老年肛肠疾病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65~70岁,71~75岁,76~80岁,80岁以上,男性分别为16例,10例,7例,1例;女性分别为8例,6例,3例,0例,平均年龄为71.8岁.内痔28例,炎性外痔3例,混合痔2例,肛瘘7例,直肠癌5例,腺瘤1例,其它5例(包括肛旁窦道、纤维型乳头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程1~10年12例,11~20年12例,21~30年10例,31~40年12例,41~50年4例,50年以上1例,平均22.5年. 治疗方法:对老年内痔,主要术式是胶圈套扎法,套扎时要注意套扎范围,由于老年人肛管组织及粘膜松弛,防止吸入过多组织.老年肛瘘采用切开加腐蚀管壁法,瘘管切开后修剪两侧皮瓣,对管壁不予切除,而用中药卷烟棉条填入,24h后换药取出.老年外痔、混合痔的切除(切扎)范围只限于痔核本体,宁小勿大,避免过多的牵拉、钳夹.
作者:贝敏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取不切断括约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瘘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7~56岁;病程0.5~3年.手术证实均为主管道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单纯性肛瘘19例,复杂性肛瘘5例.
作者:李一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91年至今,笔者用黑倍膏治疗肛瘘术后瘢痕20例,效果好,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制法:老黑醋1 250ml,五倍子420g,蜈蚣5条,冰片3g,蜂蜜90g.先将蜈蚣、五倍子烘干研极细末,并过80目筛,把老黑醋放入锅内烧沸,加入蜈蚣、五倍子粉,待熬成浓汁时加入冰片充分搅拌均匀,离火冷却,待其自然成膏.
作者:张复堂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0岁.1987年5月自觉肛门不适,1992年4月肛门处肿痛伴流脓水样分泌物,当地诊所诊断为“单纯性肛门瘘”.给予插药疗法4次,第2次插药后不久,肛门处出现灼痛,插药4次时发现肛门周围及骶尾骨处皮肤有2处呈黑色溃烂,形如2枚硬币.查体:肛门后近骶尾骨处皮肤有2处呈黑色溃烂,面积分别为1.5cm×1.5cm,2cm× 2cm,并有脓性物流出,痿口周围组织触之纤维化变硬,变硬之面积约10cm×10cm,在肛门左中位可见一内口.直肠指诊发现瘘道沿左后位走向骶尾骨处,痿道走行呈半圆形,压痛不明显.X线透视示骶尾椎未见骨质破坏.沿肛门左中位的内口用探针顺利到达骶尾骨组织坏死处,切开瘘道,分离切除坏死变性组织,反复冲洗创面,术后定期换药,病人痊愈出院.
作者:郭阁学;支叔刚;马兴梅;李淼;杨滨泉;李艳红;唐粤;李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32岁.因肛周肿痛3个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肛门右侧轻度肿痛,诊为“肛周脓肿”,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减轻,肿块缩小.3天前肿物又增大,肿痛.查体:肛门右侧距肛缘约2cm皮下有一肿物,约4cm×4cm,界限清,有囊性感.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有索状物与肛缘相连.疑为肛周脓肿,试行穿刺,有气体进入空针,共抽出气体约30ml,未抽出脓液,肿块基本消失.不久,局部再度隆起,压之亦有囊性感,即诊断为肛瘘并气性囊肿.2天后在腰麻下行瘘管切开术.术中切开囊肿,见其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及脓液.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形成囊壁,并有一瘘管通向肛门,用探针进入瘘管,探得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为一高位瘘,遂行挂线术.术后10天挂线脱落,25天创面愈合.术后病理证实囊壁为纤维组织.脓液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后确诊为肛瘘并气性囊肿.
作者:李哲;王丽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科收治婴幼儿后天性肛痿215例,其中手术治疗196例,手术失败37例.现对手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报告改良术式.
作者:曹相军;刘向荣;肖复兴;彭阳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02例,男84例,女18例;年龄7个月至71岁;病程3~12天.肛周皮下脓肿32例,直肠后间隙脓肿44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4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内口位置:除6例在肛管直肠环以上外,其余均在齿线附近之肛隐窝处,且以截石位6点肛隐窝处为多. 治疗方法: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于脓肿波动
作者:刘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刮匙小针刀进行洞式切口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17~64岁;病程1~2周. 治疗方法及疗效:取侧卧位,常规消毒,脓肿壁点状局麻.选择肛门缘的脓肿低位,右手持刮匙小针刀,朝向脓肿对端先垂直刺入低位的脓肿壁,同时旋转1周即完成洞式切口,边进刮匙小针刀边旋转,穿切至脓肿对端壁穿出,完成第2个对端脓肿壁的洞式切口.至此贯通脓腔的中心,将粗丝线挂在刮匙小针刀的刀柄前缘,原路退回并拔出刮匙小针刀,其粗丝线留挂在脓腔中,将粗丝线的两头分别由2个洞口牵出脓腔外再打结,形成弧形线圈,起到引流作用.术后敷玉红膏纱布块.待术后1周,脓液消失剪断引流线圈后拔去.
作者:田淇第;时春祥;于珉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