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肠科医源性疾病

张有生

关键词:肛肠科, 医源性疾病, 原因
摘要:肛肠科医源性疾病不容忽视,否则将给患者造成痛苦,今将其常见原因介绍如下.1因语言文字使用不当所致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和事物的工具,是传达信息的符号.医生问诊、解释病情、书写病历,用之不当也会致病.如医生初学指诊时触到直肠前壁有肿物,未能确诊说是肿瘤,患者听后惊恐不安,后经会诊是子宫后倾直肠综合征,患者反而不信,到处求医要手术切除,造成神经官能症、恐癌症.书写病历、用词不当病人也能产生疑虑,所以医生用文字语言必须规范,要用专业术语,解释不能含糊其词.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一期缝合法治疗低位肛瘘30例

    采用一期皮下不完全缝合法治疗肛瘘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9~30岁,病程2~4个月.低位单纯性肛瘘26例,低位复杂性肛瘘4例.所有病例均可在外口至肛门之间皮下扪及索条样瘢痕增生的瘘管,外口至齿状线距离2~5cm,外口位置在坐骨结节连线前方12例,后方18例.

    作者:许建华;顾伏平;孙红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切开挂线改道截源根治高位复杂性肛瘘87例

    采用切开挂线改道截源术治疗8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5例,女22例;年龄16~63岁;病程2个月至15年.瘘道呈全马蹄型21例,半马蹄型60例,多发型6例;属前位者3例,后位者84例;内口分布在截石位6点71例,5点8例,7点5例,1点1例,11点2例.

    作者:朱成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内口关闭治疗前正中瘘54例

    采用内口切缝法和内口结扎法的关闭内口方法治疗前正中瘘54例,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19~64岁;病程0.5~1年28例,2~5年17例,6~10年9例.外口距肛缘5cm以内29例,5cm以外25例,单个外口37例,多发外口17例.

    作者:曹天顺;李建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刮匙小针刀洞口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

    采用刮匙小针刀进行洞式切口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17~64岁;病程1~2周. 治疗方法及疗效:取侧卧位,常规消毒,脓肿壁点状局麻.选择肛门缘的脓肿低位,右手持刮匙小针刀,朝向脓肿对端先垂直刺入低位的脓肿壁,同时旋转1周即完成洞式切口,边进刮匙小针刀边旋转,穿切至脓肿对端壁穿出,完成第2个对端脓肿壁的洞式切口.至此贯通脓腔的中心,将粗丝线挂在刮匙小针刀的刀柄前缘,原路退回并拔出刮匙小针刀,其粗丝线留挂在脓腔中,将粗丝线的两头分别由2个洞口牵出脓腔外再打结,形成弧形线圈,起到引流作用.术后敷玉红膏纱布块.待术后1周,脓液消失剪断引流线圈后拔去.

    作者:田淇第;时春祥;于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周脓肿脓腔罕见异物2例

    [例1]男,44岁.肛周胀痛,进行性加重12天,静滴青霉素7天无效.肛门检查:肛门左侧有肿物约5cm× 5cm,高出皮肤1.5cm,质软,波动不明显.体温>37.4℃,WBC 8.2×109/L,N 0.78,E 0.03.诊断为肛周脓肿(左).沿肿物突起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开2cm,立即有少量脓液伴近百条蛲虫自脓腔涌出,扩大切口,见腔内有一罕见虫团,由大量活体蛲虫相互缠绕聚集,直径约2cm,即用药膏匙沿脓腔一侧伸入腔底,挖出虫团,清除其余散在蛲虫,用双氧水、甲硝唑液反复冲洗脓腔,再行内口切开.给肠虫清400mg顿服,10天再服400mg,住院半月而愈.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肛周脓肿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小儿肛周脓肿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5天至8岁;病程5天至1个月.全部病例均为单个脓肿,首次发病.脓肿大者3cm×2cm,小者0.5cm×1cm,距肛缘0.3~1cm,将30例分为传统式切开术和蝶形切除术2组,各15例. 手术方法及疗效:蝶形切除术,在麻醉下,脓肿处沿肛缘作放射状切口,切除皮肤贯穿脓腔内口,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创口敞开呈蝶形状.传统式手术,在脓肿波动处单纯切开皮肤,放出浓液,创口呈线状.术后用抗生素.传统式切开术组痊愈10例(66.7%),并发肛瘘5例(33.3%),平均住院(11±4)天.蝶形切除术组痊愈14例(93.3%),并发肛瘘1例(6.7%),平均住院(9±2)天,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田永志;程东水;孙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瘘并肛周皮下气性囊肿1例

    患者男,32岁.因肛周肿痛3个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肛门右侧轻度肿痛,诊为“肛周脓肿”,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减轻,肿块缩小.3天前肿物又增大,肿痛.查体:肛门右侧距肛缘约2cm皮下有一肿物,约4cm×4cm,界限清,有囊性感.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有索状物与肛缘相连.疑为肛周脓肿,试行穿刺,有气体进入空针,共抽出气体约30ml,未抽出脓液,肿块基本消失.不久,局部再度隆起,压之亦有囊性感,即诊断为肛瘘并气性囊肿.2天后在腰麻下行瘘管切开术.术中切开囊肿,见其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及脓液.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形成囊壁,并有一瘘管通向肛门,用探针进入瘘管,探得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为一高位瘘,遂行挂线术.术后10天挂线脱落,25天创面愈合.术后病理证实囊壁为纤维组织.脓液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后确诊为肛瘘并气性囊肿.

    作者:李哲;王丽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丝锯并药捻法治疗肛瘘40例疗效观察

    采用丝锯并药捻法治疗肛瘘40例,治愈率100%,其中1次性治愈37例(92.5%).治愈时间12~35天.详细介绍了丝锯与药捻的应用.该法损伤肛周组织少,不影响肛门正常生理功能,且治疗彻底不复发.

    作者:汪草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婴幼儿后天性肛瘘手术失败原因及术式改进

    我科收治婴幼儿后天性肛痿215例,其中手术治疗196例,手术失败37例.现对手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报告改良术式.

    作者:曹相军;刘向荣;肖复兴;彭阳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骶尾部窦道1例

    患者男,30岁.1996年7月开始出现短裤上时有少许淡红血水样液体,一般每周1次,触摸骶尾部发现包块,约0.5cm×0.4cm,无酸胀、疼痛等不适,局部检查包块无红肿及压痛,质稍软,反复发作1年,包块逐渐增大至1.2cm×0.8cm,稍压痛,无红肿.1997年6月在当地医院作局部包块切除,1997年11月复发,1998年7月来本院就诊.检查骶尾部距肛门10cm正中浅沟处有一约1.8cm×1.5cm包块,表面有溃口,为增生肉芽组织覆盖,以探针由溃口向内探查,可探及窦道仅沿骶尾表面走行,长约3.0cm,不与肛门相通,用刮匙从外口搔刮窦道,刮出3根1.5~2.0cm长短不等毛发及少许坏死组织,门诊隔天引流换药5次,外口愈合.

    作者:李胜龙;尹廷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瘘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为了提高肛瘘的诊疗质量,选取肛瘘病人7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7MHz浅表小器官探头与5~7.5MHz直肠腔内探头(EUS)相结合的超声检查方法,并经临床手术或病理验证,其中43例肛周脓肿之部位、范围、大小、形态等诊断准确;8例肛周囊肿有3例合并肛瘘;25例肛瘘管道走向可确定,但内口位置则较难观察.认为超声检查特别是EUS在肛瘘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为;杨光;令狐庆;赵跃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浮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及肛瘘

    采用浮线引流法对肛周脓肿及肛瘘120例进行一期根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85例,女35例;年龄4~70岁.肛周脓肿40例,肛瘘80例,其中马蹄型瘘15例.全部病例均达到一期根治,无复发.

    作者:杨继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丹赤汤治疗血栓外痔与嵌顿性混合痔386例

    采用自拟丹赤汤治疗血栓外痔与嵌顿性混合痔386例,男349例,女37例;年龄18~72岁.其中血栓外痔275例,嵌顿性混合痔111例.

    作者:宋炳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痔的分类与治疗学的现代概念

    长期以来,痔的“学说”层出不穷,痔的分类标准和治疗方法也相当繁杂.1975年Thomson[1,2]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并强调:“痔不是病,不应当切除,除非它有确切的手术指征.”他的论断,引起国际肛肠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在1977年英国痔的专题讨论会,1979年美、英、澳3国肛肠外科医师协会举办联合学术会议以及1984年在科伦堡举行的第9届德国结肠直肠外科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根据痔的新概念,对痔的分类标准及治疗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1980年6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痔外科专题讨论会,争论更加激烈.

    作者:张东铭;王玉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镇痛新骶管用药对肛门部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镇痛新一次性骶管内注射用于肛门部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54例中男210例,女144例;年龄13~66岁.其中混合痔245例,肛瘘及肛裂63例,肛周脓肿41例,直肠脱垂4例,均在骶管麻醉下施术.

    作者:李同绪;晁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近端造口治疗肛瘘106例

    采用近端人造外口治疗肛瘘106例,男78例,女28例;年龄12~71岁;病程5年以内81例,6~10年19例,11~20年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66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2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5例.所有病例主管道长度均>5cm. 治疗方法:将亚甲蓝染液从肛瘘外口注入,使瘘道着色,查明瘘道内口,用探针从外口穿入,探明瘘道走向,并在探至距肛缘约2cm处做标记,作一上宽下窄切口,切口深达瘘道,以此为人造外口.高位肛瘘,可用止血钳在造口处循瘘道通向肛内,从内口穿出,引出橡皮筋条,完成挂线;低位肛瘘,可在造口处循瘘道切开至内口,并向上延伸0.5cm;管道部分有脓者可作对口引流,无脓者可由外口伸入刮匙,刮除腐

    作者:邵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瘘切除缝合与切开换药疗效的对照观察

    采用瘘管切除、切口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72例,并与同期采用切开换药的67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组间疼痛程度及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5),但两组间疼痛持续时间、出血天数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切除缝合组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切开组,此术值得推广.

    作者:庄在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手术加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169例

    手术加中药坐浴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69例,男132例,女37例;年龄16~68岁;病程3~18天.皮下脓肿38例,括约肌间脓肿98例,直肠粘膜下脓肿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1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3例,蹄铁型脓肿4例.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局麻或骶管麻醉.在肛周皮肤红肿触痛明显或波动明显处,与肛门呈放射状作一小切口,切口以容纳食指为宜,用手指探查脓腔,分离脓肿纤维隔,放出脓液减压后,用一探针经脓腔按Goodsall定律在齿线平面寻找内口.以探针为引导,切开肛管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括约肌,修剪内口周围组织,用刮匙刮除残留在切口内的坏死组织,用组织钳提起切开的内口两侧粘膜,缝扎并切除.

    作者:祝迎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瘘管切除并缝合创面治疗单纯低位肛瘘326例

    对326例单纯低位肛瘘采用瘘管切除后缝合的治疗方法,其中男252例,女74例;年龄18~78岁.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伯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西瓜霜粉剂用于肛瘘术后换药的疗效观察

    我科将西瓜霜粉剂用于肛瘘术后换药,并与常规换药做比较观察,发现西瓜霜粉剂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学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